《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寓言故事原文整理(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寓言故事原文整理(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三年级语文 寓言故事 原文整理(篇幅较短的可背诵,国外寓言没有收录) 2019.8.17 张超目录1.守株待兔原文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五蠹译文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用来治理当今的,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注释1.株:树桩。2.走:跑。3.触:撞到。4.折:折断。5
2、.因:于是,就。6.释:放,放下。7.耒(li):一种农具。8.冀:希望。9.复:又,再。10.得:得到。11.身:自己。12.为:被,表被动。13.欲:想用。成语解释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自五蠹2.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译文我今天来上朝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
3、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好。我说:你的马虽然很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好,就离楚国就越远罢了。注释1.大行(hng):大:宽大。行: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2.方:正在3.北:面向北方。4.持其驾:驾着他的车。5.之:动词,到去。6.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7.将:又。8.奚:为何。9.用:费用,钱财。10.御:驾驭车马。11.者:的人。12.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13.此数者:这几个条件。14.耳:语气词,而已,罢了。成语解释南辕北辙是一个,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
4、。出自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3.鹬蚌相争原文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译文一只正从水里出来,一只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注释1.方:刚刚。2.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3.曝:晒。4.支:支持,即相持、对峙。5.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
5、虫、河蚌等。6.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7.喙:嘴,专指鸟兽的嘴。8.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9.即:就,那就。10.谓:说。11.舍:放弃。12.相舍:互相放弃。13.并:一起,一齐,一同。14.禽:同“擒”,捕捉,抓住。15.且:将要。16.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17.禽:通“擒”,捕捉。18.恐:担心。19.为:替,给。成语解释鹬蚌相争是“”的省语,读音为y bng xing zhng,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 。4.狐假虎威原文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6、!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如百兽之畏虎也。”译文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各种野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你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觉得
7、狐狸的话有道理,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成语解释狐假虎威是汉语成语,拼音为:h ji h wi,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5.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
8、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公孙丑上)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用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注释1.(mn):同“悯”,担心,忧虑;揠,拔2.然:疲劳的样子;3.其人:他家里的人。4.病:累极了。5.趋,急行,
9、跑;6.槁:枯槁,枯死。7.寡:少。8.舍:抛开不管。9.耘:锄草。10.非徒:不但,不只;成语解释揠苗助长是一个,读音是y mio zh zhng,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出自公孙丑上 。6.邯郸学步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庄子秋水译文,燕国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成语解释邯郸学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n dn xu b,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出自:“子
10、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7.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选自吕氏春秋自知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了。注释1.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后被的智氏、韩氏、魏氏等贵族联合攻灭,逃往。2.得:得
11、到。3.钟:古代的。4.负:背、驮。5.走:跑。6.则:但是。7.以:用。8.椎(chu):槌子或棒子。9.“况”(hung)然:“况”地;况,拟声词,形容钟声。10.遽(j):急速地。成语解释掩耳盗铃,汉语成语,读音为yn r do lng。原为掩耳盗钟。意思是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出自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8.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
12、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注释1. 楚人:。2. 鬻(y):卖。3.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 利:锋利。6. 以:用。7. 弗:不 。8. 应:回答。成语解
13、释自相矛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 xing mo dn。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出自于韩非子难一9.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帮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成语解释刻舟求剑是一个演化
14、而成的,出自。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10.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
15、“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注释1祠(c):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3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相谓:互相商议。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9安能:怎么能;哪能。10
16、为:给;替11遂:于是;就。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4终:最终、最后。15引:拿起。16且:准备。17成:完成。18余:剩余。19足:足够。足:画脚20亡:丢失,失去。21为:给,替。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26、谓:对.说。成语解释画蛇添足hu sh tin z,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
17、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11.杞人忧天原文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
18、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依托,便食不下咽,。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
19、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注释1.崩坠:崩塌,坠落2.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3.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4.晓:开导5.无处无气:没有一处没有气6.汝:你7.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8.终日在
20、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9.果:果然,果真10.日月星宿(xi)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11.中伤:伤害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14.四虚:四方15.躇(ch)步跐(c)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17.何:怎么样成语解释杞人忧天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 rn yu tin,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出自天瑞。12.杯弓蛇影原文字彦辅,迁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
21、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翻译字彦辅,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他再次请那位朋友在原来的地方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
22、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的病顿时治好了。注释1.选自晋书乐广传。,唐代等著,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2.尝:曾经。3.:关系密切的朋友。4.: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疏远。5.广:即乐(yu)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今河南附近)人。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7.意甚恶(w)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
23、,是西晋首都所在。11.: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12.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14.意:意料,想。15.不(fu):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16.乃:便17.所以:因由,原因。18.豁(hu)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19.意解:心里的顾虑被打消20.沉疴(chn k):久治不愈的病。疴,重病。21.顿:顿时,马上。22.故:原因。23愈:恢复。成语解释杯弓蛇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是bi gng sh yng,意思是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24、。13.曲突徙薪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弗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注释1.过:拜访。2.傍:通“旁”,旁边。3.更:更改。4.突:烟囱5.不者
25、:如果不这样的话。6.嘿(m )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7.息:同“熄”,灭。8.灼(zhu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9.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10.乡(xi 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11.使:假如。12.亡:通“ 无”13.寤:同“悟”,醒悟,觉悟。14.上行:上位。15.次坐:排定座次。“坐”通“座”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
26、,(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茂陵人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将会有叛逆行为,应预先加以防范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劝告,则国家就没有划出土地分封列候的费用,臣下也不会谋逆叛乱,遭受诛杀的大祸。现在事情已经过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劳没有受到奖赏,希望陛下明察,嘉许其弯曲烟囱、移走柴薪的远见,使他居于焦头烂额者之上!
27、”主人明白了,并把客人请了过来。成语解释曲突徙薪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 t x xn,意思是曲:形做动,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火。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搬走。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出自霍光传。14.井底之蛙原文“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
28、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译文 浅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次,它对从东海来的大鳖夸口说:“我住在这里多快乐呀!我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回到井里,就躺在井壁的砖洞边休息一会儿.有时跳到水里,水浸到我的两腋,托住我的下巴;有时在泥地里散一会步,软绵绵的泥就陷下了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看看那些孑孓、小蟹、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独占这一坑水,是这个井的唯一的主人,真是满意极了.您何不常来这儿游赏游赏呢?” 东海的大鳖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是他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腿就已经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它连忙退后几步,站住了脚,把大海的情形告诉了青蛙说:“你见过海吗?即使用成千里那样的遥远,也不能形容海的广阔;即使用一千来丈那么高,也不能形容海的深度.大禹的时候,十年中有九年发大水,但海里的水,并没有见涨了多少;商汤的时候,八年里有七年大旱,但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时间的长短,雨量的多少,都不会使大海受到影响.住在那样的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这一番话,吃惊地呆住了,这才觉得自己太缈小了.成语解释意思为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