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共3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48330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共3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共3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共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共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组织学*组织学绪论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放大10001500倍 分辨率0.2um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切片法:石蜡切片术(1) 取材与固定:(2) 脱水与包埋:(3) 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2、(4) 封片: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面光滑有利于物质交换和液体流动;便于内脏器官活动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小叶间胆管等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组织中最厚)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用角化:皮肤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

3、和膀胱等腔面保护2、上皮细胞的侧面:特化结构 细胞连接(特点、作用) 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一、紧密连接:(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二、中间连接(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三、桥粒(1)又称黏着斑,斑

4、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四、缝隙连接(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

5、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和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功能:分泌含各种酶的稀薄液体,即浆液。(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

6、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功能:分泌含糖蛋白的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固有结缔组织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 其中细胞是重点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细胞种类多。(一)细胞(光镜、电镜、结构特点、标志功能)1、成纤维细胞 最多光镜下:胞体较大,多扁平或梭形,多突起,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功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 合成和分泌糖胺

7、多糖和糖蛋白等基质成分。纤维细胞:功能静止状态下的成纤维细胞 细胞小、长梭状,胞质少,嗜酸性,核小,着色深。2.巨噬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多而且分布广 来源: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光镜下:游走的巨噬细胞常呈圆形,或因伸出伪足而呈不规则形。核较小,圆形或肾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电镜下:巨噬细胞表面布满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和皱褶、小泡,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和残余体,近细胞膜的胞质内还有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的变形运动。组织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主要功能有:l 吞噬作用l 趋化性和变形运动(趋化性: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

8、化学物质(趋化因子)的病变部位)l 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抗原提呈作用(捕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l 分泌功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3.浆细胞 光镜下: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上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核旁浅染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多分布在淋巴器官、消化管和呼吸道黏膜的结缔组织内4、肥大细胞光镜下:分布于小淋巴管和小血管周围。细胞较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多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较粗大

9、的嗜碱性的异染性颗粒,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可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HE染色不显色。电镜下:表面有微绒毛和颗粒状突起,颗粒圆形或卵圆形,有单位膜包裹。功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参与过敏反应;参与并介导炎症过程。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参与变态反应);胞质含有白三烯和组胺,引起过敏反应。肝素有抗凝血作用。(二)纤维(特点、光镜)1、胶原纤维(白纤维):数量最多,电镜下胶原纤维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呈粗细不等波浪形,交织成网,嗜酸性,HE 染色,染成红色,化学成分为胶原蛋白(主要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特点:韧性大,抗拉

10、力强,弹性较差。2、弹性纤维(黄纤维):由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组成,HE染色淡红,折光性强弹性纤维较细,分支交织成网,末端常卷曲,染成紫色(醛复红染色)特点:韧性差,弹性好,与胶原纤维交织在一起,是结缔组织既有弹性又有韧性,有利于器官和组织保持形态位置的相对恒定,又有一定可塑性。3、网状纤维(嗜银纤维):细,由III型胶原蛋白组成,有周期性横纹,分支多,交织成网。用银法染成黑色。嗜银纤维,HE不显色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交界处,如上皮的基膜。在造血器官、淋巴组织也有分布。 (三)基质: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胶状物,具有一定的黏性。分子筛:透明质酸是一种曲折盘绕的长链大分子,由其构成蛋白多糖复

11、合物的主干,其他糖胺多糖则与核心蛋白相连,构成蛋白多糖亚单位,通过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的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分子筛只允许小于其空隙的水和溶于水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通过,便于血液与细胞间物质交换,对大于其孔隙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等则具有屏障作用。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机制防御屏障,致使感染和肿瘤浸润扩散。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液体,由水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气体分子、电解质等)组成。*软骨与骨1、软骨的分类:(一)透明软骨分布较广,分布于关节软骨、肋软骨、气管和支气管等处。 纤维:胶原

12、原纤维,无胶原纤维(二)弹性软骨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特点: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富有弹性。(三)纤维软骨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处。 特点:含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HE染色成红色,细胞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2、骨组织的细胞:(成、破骨细胞形态、功能、电镜,成骨、破骨细胞是重点)(一)骨祖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形态:骨祖细胞胞体较小,呈梭形,核椭圆形,细胞质少,弱嗜碱性。功能:可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参与骨组织生长、改建、修复(二)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的表面,单层排列形态:细胞具有许多细小的突起,与邻近成骨细胞或骨细胞形成缝隙连接,胞体较大,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质嗜

13、碱性。核圆,核仁明显。电镜: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和分泌骨胶纤维和基质合成类骨质,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三)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形态:胞体小,扁椭圆,有许多细长的突起,弱嗜碱性。胞体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相邻骨细胞的突起形成缝隙连接。功能:骨细胞对骨质的更新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轻度溶骨,升高血钙。(四)破骨细胞:多核大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位于骨组织表面的小凹陷内形态:多核250个,胞质嗜酸性,贴近骨质侧有纹状缘,电镜下为微绒毛,成为皱褶缘,皱褶缘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和吞饮泡。功能:溶解和吸收骨质,参与骨组织的重建和维持血钙平衡

14、。 前三者负责骨形成,后者负责溶解吸收3、长骨的结构: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组成。骨密质:分布于骨干及骨骺表面骨密质内骨板的排列方式有三种: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1)环骨板:环绕骨干的内、外表面,分别称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外环骨板较厚,分布于长骨骨干外侧面,环绕骨干排列,1040层内环骨板较薄,分布于长骨骨干内侧面。排列不甚规则。穿通管是穿过内、外环骨板并与中央管相通的横行管道,它把血管、神经、组织液输送到中央管。(2)骨单位:又称为哈弗系统。呈筒状,纵向排列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哈弗骨板及中央管构成,中央管又称哈弗管。哈弗骨板有10-20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

15、。中央管内含组织液、血管、神经。(3)间骨板:位于骨单位间,是骨单位破坏吸收后的残留部分。4、骨的发生与生长:骨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骨发生的方式有两种: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1) 膜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先由间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骨化成骨。如:顶骨、额骨、枕骨、锁骨。膜内成骨的具体过程是:在要形成骨的部位,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骨祖细胞,后者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并将自身包埋其中,类骨质钙化后,形成最早出现的骨组织;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称骨化中心。随后,成骨细胞和骨祖细胞不断向周围成骨,形成初级骨小梁,进一步构成初级骨松质;初级骨松质周围的间充质转变为骨膜。此后便进入

16、生长和改建阶段。2)软骨内成骨:人体的四肢骨、躯干骨、肢体骨及部分颅底骨等大多数骨,均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发生。软骨内成骨是先形成软骨雏形,然后软骨逐渐被替换成骨。(初:骨干中心 次:两端)骺板:又称生长板。骺板是在长骨生长发育时期,骨骺与骨干之间的一层透明软骨。骺板是长骨生长的结构基础。骺板的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软骨,并不断形成骨组织,使骨不断加长。到成年时,骺板停止生长并被骨组织代替,在骨干和骨骺之间留下一条线样痕迹,称为骺线。长骨因而不再增长。 3) 骨的加长和增粗:骨的加长(软骨储备区、软骨增生区、软骨钙化区、成骨区)是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和不断骨化而实现的,骨的增粗是由外膜中的

17、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实现的。*血液造血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和定向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三个特性:有自我复制能力;有很能强的增殖能力;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1、血细胞的分类和计数正常值及功能?血细胞正常值功能红细胞(3.55.5)*1012/L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4.0-10) *109/L在血管外发挥发育和免疫功能有粒白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细菌和异物嗜酸性粒细胞0.5-3.0%吞噬异物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胺;杀灭寄生虫嗜碱性粒细胞0-1%

18、参与过敏反应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3-8%吞噬功能;参与调血调控;进入结缔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活跃的变形能力;明显的趋化性淋巴细胞20-30%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血小板(100-300) *109/L参与止血与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2、红细胞形态结构:双凹圆盘状,直径7-8.5m,中央较薄,色浅,周缘较厚,色深。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功能: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 CO2的功能。3、白细胞: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不同白细胞主要功能)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分为两类: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又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嗜碱性粒

19、细胞三种;无粒白细胞又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1)中性粒细胞 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抗感染,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到细菌侵犯处,大量吞噬细菌。吞噬细菌后,自身坏死,成为脓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 功能: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抗凝血。 (4)单核细胞 体积最大功能: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5)淋巴细胞分为三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

20、T细胞,产生于胸腺,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75;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产生于骨髓,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1015;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自然杀伤细胞 简称NK细胞,产生于骨髓,约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10。功能:T 细胞免疫 B 体液免疫 NK 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肌组织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肌膜外面有基膜贴附,一条肌纤维内含多个细胞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肌浆内含大量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后者由明带和暗带组成。明带又称带,其中部为Z线;暗带又称A带,其中部较浅的窄带称H带,H带中央为M线。肌节: 为

21、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I带+A带+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肌节递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2、肌原纤维超微结构:(重点)(为何形成明暗带?)由粗、细两种肌丝规律排列组成。粗肌丝 位于肌节的暗带,中央固定在 M线上,两端游离。细肌丝 位于肌节两端,一端附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带仅有细肌丝;H带(A带中部) 仅有粗肌丝;H带两侧的A带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头部具有ATP酶活性。(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肌动蛋白 球状的肌动蛋白

22、单体构成的双螺旋链,单体上有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 双股螺旋丝状多肽链,嵌于肌动蛋白双螺旋链的浅沟内。肌钙蛋白 由三个球形亚单位组成,分别简称为TnC、TnI、TnT。TnC能与Ca+相结合;TnT能与原肌球蛋白结合;TnI能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结合。3、横小管 又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小管。在骨骼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在心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4、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又称纵小管;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

23、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肌质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可将Ca2+泵入肌质网内储存,有调节肌浆中Ca+浓度的作用。5、心肌:分布于心壁和临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收缩有自动节律性。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位于Z线水平。闰盘呈阶梯状,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能快速传递信息,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和舒张。*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它们都是有突起的细胞。神经元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一、神经元细胞体的细胞质有:1、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细胞质中,轴突内无尼氏体。电镜下:可见尼氏体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

24、游离核糖体组成。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2、神经原纤维:胞质、突起都有。光镜下:在银染切片中,神经丝与微管呈棕黑色细丝,称神经原纤维。电镜下:神经丝与微管常交叉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内。神经原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二、突触(重点)名解: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最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一树、轴一棘和轴一体突触。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成分和突出后成分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

25、之间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突触前份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内含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根据突触形成时的接触部位分为: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等。根据神经冲动的传递形式分为:化学突触与电突触。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电突触:即缝隙连接,以电流传递信息。(一)化学突触的结构可分为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三部分。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较一般细胞膜厚,分别称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1突触前成分: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光镜银染下呈棕黑色圆形颗粒,称为突触小体。突触前成分内有少

26、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微管、微丝等。突触前成分内含许多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突触前膜上有钙离子通道。2突触间隙: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宽约1530nm的狭窄间隙,有相关的酶。3突触后成分: 通常是树突棘,其次是树突和胞体。突触后膜中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以及离子通道。三、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主要功能)分类功能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在脑和脊髓的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附着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1参与构成血脑屏障2维持神经细胞微环境的稳定,起支持和绝缘作用3形成胶质瘢痕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4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多种生长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的分化发育、

27、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胞体附近和轴突周围。 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 营养和保护功能小胶质细胞最小、中枢巨噬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抗呈递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室管膜细胞分布:在脑室和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称室管膜。产生脑脊液,支持、保护,构成脑脊液屏障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分布:包裹着周围神经纤维的轴突周围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分泌营养因子促进受损的神经元存活及轴突再生诱导神经纤维的再生卫星细胞分布:神经节内包裹神经元胞体,又称被囊细胞支持、营养和保护神经节细胞四、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和外包的胶质细胞所组成。包裹中枢神经纤维轴突的是少突

28、胶质细胞;包裹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是施万细胞。根据包裹的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详见P93-95)五、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一)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元的长轴突分布于肌组织和腺内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的分泌,也称效应器。(二)感觉神经末梢(结构功能对应)游离神经末梢分布(没有要求):广泛分布于表皮、角膜、毛囊的上皮细胞、各型结缔组织内;功能:感受冷热、疼痛和轻触的刺激;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分布:真皮乳头内;手指、脚趾德掌侧皮肤内功能:感受应力刺激,产生精细触觉;环层小体分布: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骨膜、韧带、

29、关节囊功能:感受较强的应力刺激,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肌梭分布:骨骼肌内的梭形结构;功能:本体感受器,主要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调节骨骼肌的活动。*血脑屏障:分布:位于血液与脑神经组织之间的一道屏障结构组成:由连续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基膜、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组成。Or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神经胶质膜构成。作用:它可防止血液中某些物质侵入脑组织,起到保护阻挡的作用,但可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稳定。*循环系统1、动脉(中动脉为重点,大小动脉与之对比,尤其中膜部分)一、大动脉(弹性动脉)大动脉的管壁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1)内膜

30、 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下层较厚,为薄层结缔组织,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2)中膜很厚,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环形平滑肌(3)外膜较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营养血管,营养外、中膜(内膜营养来自管腔内血液渗透)二、中动脉(肌性动脉)(1)内膜 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内弹性膜。(2)中膜 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肌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3)外膜 厚度与中膜相近,为疏松结缔组织,在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三、小动脉(肌性动脉)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一般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一般缺乏外弹性

31、膜。2、毛细血管的分类(1)连续性毛细血管:其特点是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这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小,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胸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处。 (2)有孔毛细血管:基膜完整,但其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更薄,有许多贯穿内皮的窗孔。有的内皮细胞的孔有隔膜封闭。此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物质交换,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腺和肾小球处。(3)窦状毛细血管:通常称谓血窦,其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通透性最大。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完整甚至缺如。3、微循环的血管:从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

32、血循环称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分: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 、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4、心壁的结构心壁由内向外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构成。 1)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构成。内皮下层分为内外两层,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含小血管、神经以及出窦房结以外的心脏传导系统。2)心肌膜:心房肌纤维含电子密度高、膜包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利钠尿肽(心钠素),此激素具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内分泌功能3)心外膜:浆膜。*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1、抗原呈递细胞概念能捕获、加工

33、、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并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称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1) 树突状细胞:数量少、分布广。包括:外周血DC、交错突细胞、面纱细胞、郎格汉斯细胞、间质DC、胸腺DC、滤泡DC等。DC的功能特点是强烈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2)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固定或游走的巨噬细胞,在功能上都具有吞噬作用。组成:单核细胞,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肺中的尘细胞,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皮肤中的朗格汉斯细胞等。功能:清除异物、处理抗原和参与免疫反应,也具有抗

34、原递呈能力。2、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一、弥散淋巴组织 无明显界限,主要含T细胞,胸腺依赖区,常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二、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球形小体,有较明确界线;主要含B细胞及一些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小结受抗原刺激后增大,称生发中心。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3、胸腺胸腺分左、右两叶,无淋巴小结胸腺实质由大量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组成。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每个小叶分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

35、质两部分;皮质内胸腺细胞密集,着色较深;髓质内含较多的上皮细胞,着色较浅。胸腺小叶的髓质都相连。(1)皮质皮质以上皮细胞为支架、间隙内含大量胸腺细胞和少量基质细胞等。 胸腺上皮细胞 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位于被膜下和胸腺细胞间。某些被膜上皮细胞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哺育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胸腺细胞即胸腺内处于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T细胞,密集于皮质内,占皮质细胞总数的8590;仅5的胸腺细胞能分化为功能正常的初始T细胞。(2)髓质髓质含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少量较成熟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等。髓质上皮细胞是分泌胸腺激素的主要细胞;部分髓质上皮细胞构成胸腺

36、小体。*胸腺小体: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小体外周上皮细胞较幼稚,胞核明显;近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成熟,胞质含较多角质蛋白,核渐退化;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完全退化,呈嗜酸性,常见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人类胸腺小体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刺激胸腺DC的成熟,后者能诱导胸腺内调节性T细胞增殖分化。*血胸腺屏障:分布:物质从血液进入胸腺皮质所通过的结构称血胸腺屏障构成:有完整紧密连接的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续的内皮基膜;血管周隙,内有巨噬细胞; 上皮基膜;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功能:物质交换和保护作用。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这

37、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淋巴结淋巴结间质被膜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管道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门部一侧凹陷血管、神经、小梁构成淋巴结的粗网架(粗网架之间有淋巴组织和淋巴窦;实质皮质浅层皮质B细胞为主,含有淋巴小结和弥散的淋巴组织;副皮质区T细胞为主,胸腺依赖区,含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皮质淋巴窦被膜下淋巴窦作用:过滤淋巴液小梁周围淋巴窦髓质髓索浆细胞(分泌抗体)、B细胞、巨噬细胞;髓窦与皮质淋巴窦相连,巨噬细胞较多,有较强的滤过作用;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免疫应答、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5、脾: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的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构成。(1)白髓白髓可分为

38、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三部分。* 动脉周围淋巴鞘: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构成,相当于淋巴结内的副皮质区,是胸腺依赖区,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中央动脉旁有一伴行的小淋巴管,是鞘内T细胞出脾的通道。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淋巴小结:又称脾小结,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当发生抗原侵入时,淋巴小结大量增多。* 边缘区:位于白髓与红髓交界,含T、B细胞及巨噬细胞;边缘区有小血窦,称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及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2)红髓红髓分布被膜下、小梁周围及白髓边缘区外侧。由脾索和血窦组成。

39、* 脾索: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呈索状互连成网。索间即为脾血窦。脾索含较多的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也有T细胞,是滤血的主要场所。笔毛微动脉* 脾血窦:形态不规则,位于相邻脾索之间,互连成网。窦壁由一层长杆状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围成,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和环行网状纤维;内皮间隙大,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3)脾的功能1、滤血 :主要部位在脾索,其中大量的巨噬细胞,可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红细胞等。2、免疫应答:进入血液的病原体,可在脾内引发免疫应答,脾内淋巴小结增大,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3、造血: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成人在机体严重缺血等情况下可恢复造血。4、储血*内分泌

40、系统(哪个腺体细胞产生哪个激素对上号以及作用)1、内分泌系统的细胞类型:(所分泌激素的化学性质不同)一、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各种细胞器都不发达,除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的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肽类、胺类、蛋白质类激素胞质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膜包被的分泌颗粒;二、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脂溶性胞质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线粒体,较多的脂滴,不形成分泌颗粒。2、甲状腺:实质主要由许多滤泡组成滤泡上皮细胞+腺上皮+旁细胞*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提高机体的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婴幼儿的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较大。*滤泡旁细胞:在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之间,

41、又名亮细胞颗粒内含降钙素,促进成骨细胞活动,使骨盐沉积、血钙降低还含有生长抑素,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抑制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分泌。3、甲状旁腺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骨细胞的溶骨作用,通过成骨细胞间接使破骨细胞功能活跃,骨质溶解,还能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使血钙升高。4、肾上腺 实质:皮质和髓质一、皮质:细胞由外到内为三带: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皮质的细胞属于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作用:调节水盐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和皮质酮作用: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抑制免疫应答和抗感染作用(3)网状带主要分泌雄

42、激素,少量糖皮质激素二、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为胺类激素)作用:静止时,95%为肾上腺素,促进糖脂代谢,使血糖升高,对心血管作用小 应激状态,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使外周阻力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5、垂体* 垂体门脉系统:来自基底动脉环的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漏斗,在该处形成襻状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经结节部下行至远侧部,分支形成血窦(次级毛细血管),由此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一)组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远侧部(前叶) 结节部 中间部(后叶) 神经垂体:神经部(后叶)漏斗和正中隆起(二)腺垂体1、远侧部:根据细胞着色差异分类: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嗜色细胞

43、(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1)嗜酸性细胞: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全身代谢及生长,尤其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男女性均有,以女性多),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激素分泌异常:生长激素过多:巨人症(幼儿时期),肢端肥大症(成人)不足:侏儒症(幼年)(2)嗜碱性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用在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和精子的发育,黄体生成素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女性),分泌雄激素

44、(男性)2、中间部:滤泡周围有一些嫌色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可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3、结节部促性腺激素*下丘脑下丘脑释放激素和下丘脑抑制激素。(四)神经垂体组成:无髓神经纤维和垂体细胞 无分泌细胞,但有丰富的血窦、少量的网状纤维光镜下嗜酸性小体赫令体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又称血管升压素。催产素: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乳腺分泌。垂体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储存和分泌激素的场所*皮肤一、表皮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5层

45、)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绝大多数,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并角化脱落。*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手掌和足底的厚表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五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二、皮肤附属器*毛:毛发由皮肤外的毛干与皮肤内的毛根、毛球三部分组成。露在皮肤外的为毛干;埋在皮肤内的为毛根;毛根外有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毛囊;毛根和毛囊下端的膨大合称毛球;毛球底面有结缔组织向毛球底内深入形成毛乳头,内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毛母质为毛球的上皮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使毛生长。立毛肌连接毛囊与真皮,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毛竖立。*眼与耳一、眼1.角膜由前向后分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五层:2巩膜*角巩膜缘,巩膜与角膜交界的移行处,又称角膜缘。位于巩膜缘内侧的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是房水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