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共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46242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蛋白(血清、尿、脑脊液等)电泳新技术与临床应用朱立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北京自从1937年瑞典科学家Tiselius教授利用U型管建立了移界电泳并用以分离血清蛋白,而且获得很好的电泳分析效果以来,电泳技术已使与各种体液蛋白质(如血清/血浆、尿、脑脊液等)的研究得到极好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各种新的电泳技术的出现,各种电泳分析仪器与装置的问世,并被引入临床实验室,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血浆)蛋白是由来源不同、功能各异的许多蛋白混合组成,可通过蛋白电泳将其分类,并对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临床疗效观察。1.

2、1 血清蛋白电泳的方法1.1.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对蛋白质样品吸附性小,几乎能完全消除纸电泳中出现的拖尾现象,且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加样体积少至0.1l、仅含5g的蛋白质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因此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目前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除采用手工方法外,意大利Interlab公司生产了Microtech全自动电泳系统。将常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工作全部自动化,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1.1.2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是由琼脂分离制备的链状多糖。许多琼脂糖链依氢键及其它力的作用使其互相盘绕形成绳状琼脂糖束,构成大网孔型凝胶。

3、因此该凝胶适合于蛋白质、免疫复合物、核酸与核蛋白的分离、鉴定及纯化。常用于血清蛋白质、LDH、CK等同工酶的检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多采用固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最常用的仪器是美国Helena公司和法国Sebia公司的自动电泳仪。产品化的琼脂糖凝胶板包含了电泳缓冲系统,检测极为方便。分辨率高,速度快,无拖尾现象,灵敏度和重复性都很好。1.2 电泳结果 血清蛋白电泳时,由于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下所带电荷量多少有差异,因而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在载体上可将蛋白质从正极到负极分离为A1b、1、2、球蛋白5个区带,有时还可见到前白蛋白区带,区带又可分为1、2区带。从阳极到阴极

4、,电泳区带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前白蛋白区:前白蛋白(Pre A) 白蛋白区:白蛋白(Alb) 1球蛋白区:1脂蛋白(1LP)、1酸性糖蛋白(1-AG)、1抗胰蛋白酶(1-AT)、1抗糜蛋白酶(1-AC)、C1脂酶抑制物(C1 Inh) 1-2 球蛋白区:GC糖蛋白(GC)、铜蓝蛋白(Cer) 2球蛋白区:2巨球蛋白(2M)、胆碱酯酶(Che)、结合珠蛋白(Hpt)、2脂蛋白(2LP) 1球蛋白区: 脂蛋白(LP)、运铁血红素(HPX)、转铁蛋白(Tf)、C反应蛋白(CRP) 2球蛋白区:纤维蛋白原(Fibr)、抗凝血酶-III(AT-III)、纤溶酶原(PI)、因子B(FB)、 补体C1q、C

5、1r、C1s、C3、C4、C5F-1 球蛋白区:免疫球蛋白IgA、IgD、IgE、IgG、IgM1.3 电泳中重要的蛋白质1.3.1 前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与白蛋白抗原性一致,分子量小,电荷量大,移动速度最快。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前白蛋白带。可与甲状腺素结合称甲状腺素结合性前白蛋白;也可与维生素A结合蛋白络合,起运输维生素A作用。降低见于严重肝病,营养不良。1.3.2 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占总蛋白60%左右。降低见于生成减少(肝病)、丢失过多(肾病)、球蛋白合成增加(见后)。1.3.3 1抗胰蛋白酶 血清中有许多蛋白酶,他们由肝细胞合成或由损伤的细胞及感染的生物病原体释放。这类酶统称为胰蛋白酶

6、类酶。同样机体为对抗其异常作用,血清中还存在抗蛋白酶系统,这些抗酶蛋白90%为位于1球蛋白区,其余位于2球蛋白区。主要作用:调节内源性蛋白水解,维持内环境稳定。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增高;重症肝病、遗传性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降低。1.3.4 2巨球蛋白 血清中最大的非免疫球蛋白,维持胶体体渗透压,与蛋白酶共价结合使之失活,并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增加见于肾病综合征、其他肾病、巨球蛋白血症、血色病、肝硬化、口服避孕药。1.3.5 结合珠蛋白 为2球蛋白主要成分,肝脏合成,与血红蛋白结合。血管内溶血时迅速降低,同时伴有游离血红蛋白升高;急性时相

7、反应时升高。1.3.6 铜蓝蛋白 位于2球蛋白区,肝脏合成,为铜氧化酶,血清中90%铜与之结合。肝豆状核变性时水平下降,伴有尿液和肝活检铜增加。1.3.7 转铁蛋白 为主要的球蛋白,肝脏合成,在组织间转送铁。缺铁性贫血、肝细胞坏死时升高;肾病、肝硬化、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白血病、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时减少。1.3.8 血红素结合蛋白 位于球蛋白区,肝细胞合成,与高铁血红素结合,使带铁原子的卟啉不被排泄,保存体内铁。早期溶血时降低。1.3.9 C反应蛋白 位于、之间,肝细胞合成的非抗体免疫性物质,激活补体、促进白细胞运动和对细菌的吞噬、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块收缩作用。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3.

8、10 免疫球蛋白 为多克隆球蛋白,包括IgA、IgD、IgE、IgG、IgM。主要位于区,IgA常位于区或紧随其后。升高见于各类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减低见于先天性低或无球蛋白血症。1.4 主要疾病血清蛋白电泳变化表电泳图形总蛋白白蛋白12主要疾病低蛋白血症型N, N,(N)营养不良、吸收不良、非选择性蛋白漏失选择性蛋白漏失型(N, )N,肾病综合征重症肝损伤型,N重症肝炎肝硬化型,N, 桥,肝硬化急性炎症型,NN,N,NN, 急性感染慢性炎症型,N, ,慢性感染、风湿病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型,N, 慢性感染、风湿病单克隆高球蛋白血症型F-2M 蛋白 峰良、恶性M蛋白血症、多发性

9、骨髓瘤、重链病高脂蛋白血症型NNN高脂血症妊娠妊娠无白蛋白血症NNNN无白蛋白血症无1球蛋白血症NNNN1球蛋白缺乏症无球蛋白血症N,球蛋白缺乏症无球蛋白血症NNNNIgG缺乏症2 尿蛋白电泳2.1 概论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两侧肾脏大约有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肾小球为血液滤过器,每天流经血量约1600L,原尿通过近曲、髓袢和远曲小管被重吸收,形成约12L/24h终尿排至体外。肾小球滤过膜分为3层,即内皮细胞、基底膜、上皮细胞层。滤过膜具有分子大小的孔径选择性屏障和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孔径选择性屏障是由滤过膜

10、的三层细胞间缝隙构成,其内皮细胞间隙窗直径40100nm,上皮细胞伸出许多伪足敷衍于基底膜上称为足宾(foot process),两相邻足突间的裂隙孔直径为2550nm。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使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滤过膜,少量选择性被滤过的微量蛋白又被肾小管重吸收或分解:正常人尿蛋白含量极微(30mg/24hr),而微量蛋白中的各组份仅为微克或毫克水平。2.2 肾脏损伤和蛋白尿分类 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后,肾小球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受到不同程度损伤。使血浆中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增加;肾小管受损后,重吸收蛋白质减少;肾结构破坏组织蛋白释放增加,均可使尿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形成蛋白尿。

11、尿蛋白产生机制大致可分为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分泌性和组织性等类型,临床最为常见的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两种。蛋白尿分类如下:2.2.1 生理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蛋白尿 指由于各种体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而导致的尿蛋白含量增多,主要是由肾小球滤过而未被重吸收的蛋白质加上肾或泌尿生殖道分泌的蛋白质共同组成,主要成分为白蛋白。可分为功能性蛋白尿及体位性蛋白尿。2.2.1.1 功能性蛋白尿 指机体由于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其形成机制可能与上述原因造成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所致。当诱发因素消失,尿蛋白也迅速消失。功能

12、性蛋白尿的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蛋白定量小于0.5g/24h,多见于青少年。2.2.1.2 体位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 指由于直立体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蛋白尿。其特点为卧床时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即可出现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可达(2+)甚至(3+),而平卧后又转成阴性,常见于青少年,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此种蛋白尿发生机制可能与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或直立位时肾的位置向下移动,使肾静脉扭曲而致肾脏处于淤血状态以及淋巴、血流受阻有关。2.2.2病理性蛋白尿 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F-32.2.2.1 肾前性蛋白尿 多为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血液流经肾脏前的疾病引起。

13、这些疾病导致血循环中某些低分子蛋白质异常增多,因而肾小球滤过亦增加,超过肾小管阈值,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Bens-Jons protein(BJP,本周蛋白)重链蛋白或其他免疫球蛋白的碎片,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等。BJP为免疫球蛋白轻链,为肿瘤性浆细胞过量制造,其单体和二聚体均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膜,当超过肾小管重吸收极限时,自尿中排出。见于多发性骨髓瘤、轻链病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肌红蛋白于骨骼肌严重损伤或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出现于尿中,血红蛋白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病人尿中。2.2.2.2 肾性蛋白尿 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血管病、中毒等原因引起。肾小球性蛋白尿

14、:因炎症、免疫等因素的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膜损伤,孔径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膜各层,特别是足突细胞层的唾液酸减少或消失,以至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其中70%80%是白蛋白大量进入Bowman囊,超过近端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以白蛋白增多为主,2微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含量常2g/24h(小儿40mg/m2/h)。由于肾小球滤膜病变程度不同而漏出的蛋白质分子量也有相应的变化。早期肾小球滤膜小微孔孔径扩大,中等分子量的蛋白质滤出增加,尿中以白蛋白为主。晚期肾小球滤膜增厚变性,小微孔减少或消失,大微孔增大增多,大分子蛋白质漏出增加。主要见于各类肾小球疾

15、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缺血、缺氧、淤血、淀粉样变;某些继发性肾脏改变,如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功能减退而致的蛋白尿,以2-微球蛋白(MW 11.8KD)、1-微球蛋白(MW30KD)、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MW 21KD)、溶菌酶、clara cell蛋白(cc16,MW16KD)等增多为主。单纯性肾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1g/24h尿(小儿5时为选择性蛋白尿,表示病变不甚严重,此种肾病综合征对类固醇激素疗效好;反之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和中分子量的白蛋白同时增多,严重时还可见

16、到大分子量免疫球蛋白。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等。 组织性蛋白尿 正常人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如sIgA和THP等,每日排出量约为20mg。由于炎症或药物等刺激致使肾小管分泌或破坏解离的蛋白质增多时,这类蛋白质排出增加而形成组织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炎症、中毒等 。此类蛋白质的增加也是疾病状态下形成管型和结石的条件之一。2.2.2.3 肾后性蛋白尿 多为偶然性蛋白尿。原因是尿中混有多量血、脓、粘液等成分而导致尿蛋白定性阳性。主要见于泌尿道炎症、出血,或阴道分泌物、精液混入尿中,一般不伴有肾脏本身的损害。2.2.2.4 蛋白尿的分类还可按尿中蛋白质含量多少而分为三类 轻度蛋白尿,尿蛋白尿

17、含量4g/24h,主要见于肾病综合征。F-4 以上病理性蛋白尿分类是相对的,当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及肾小管时,低分子量、高分子量蛋白均增多,此时动态观察24h尿蛋白排出量有助于病程监测及疗效判断。 临床进行尿蛋白电泳的主要目的是:(1)确定尿蛋白的来源,(2)了解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选择性蛋白尿与非选择性蛋白尿)。从而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2.3 尿蛋白电泳的方法2.3.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以醋纤薄膜为载体,由于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下所带电荷量多少有差异,因而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在薄膜上可将蛋白质分离为A1b、1、2、球蛋白。它和淀粉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一样都不能达到按

18、分子量大小分离尿蛋白成分的目的。自动化检测:意大利Microtech全自动电泳系统,样品不浓缩,金染色法。2.3.2 凝胶过滤又称凝胶层析 由于尿蛋白分子大小不同,流经凝胶速度不一,从而达到分离效果,但方法繁琐。2.3.3 二维尿蛋白电泳(Iso Dalt电泳) 二维尿蛋白电泳技术是以聚丙烯酰胺作支持物将尿蛋白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isoeletric focusing,Iso),然后在同一膜片上以垂直方向再进行SDSPAGE电泳(根据分子量的单位Daltons将SDSPAGE电泳简称为Dalt电泳)。Iso Dalt电泳是根据蛋白质的最重要的两个理化特性,等电点(pI)和分子量分离尿蛋白,因此

19、其分辨比单纯SDSPAGE电泳要高得多。尿蛋白经二维电泳并染色后呈现尿蛋白图谱,尿蛋白可被分离成数十乃至上百个位点,如用已知的各种蛋白质用Iso Dalt电泳制成标准图谱可对数十种尿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有极高的价值。但成本昂贵,不适合常规使用。2.3.4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SDS与尿中所有蛋白均结合形成带阴电荷的蛋白质-SDS分子,从而消除了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然后再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使尿液中各种蛋白质完全依据分子量大小分成不同区带。1972年Pesce采用SDS-PAGE成功地鉴别了肾小球与肾小管性蛋白尿,且证明此法分离蛋白尿

20、比Sephadex凝胶过滤法分辨率更高。1974年Balunt等证实了SDS-PAGE按分子量大小区分尿蛋白对于区别生理性、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及混合性蛋白尿比其他几种方法都好。目前国内多数肾脏病实验室也将蛋白尿的SDS-PAGE测定作为常规方法用于临床,但是无论如何SDS-PAGE具有其局限性,它操作繁琐,需要预浓缩尿液。Le Bricon T等报道,预浓缩超过25倍可导致染色背景过深,且可能伴有低分子蛋白质的丢失。费时,往往须45天才能报告结果,不适于临床实验室广泛开展。2.3.5 琼脂糖凝胶高分辨率电泳 根据蛋白质带电荷量来区分,白蛋白带负电荷最多,因此泳动在最靠阳极,以后依次为1球蛋白、

21、2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各种球蛋白含有以下成分: 1球蛋白:1微球蛋白(1MG)、1酸性糖蛋白(1-AG)、1抗胰蛋白酶(1-AT) 2球蛋白:2巨球蛋白(2M)、结合珠蛋白(Hpt)、轻链 球蛋白:转铁蛋白(Tf)、2微球蛋白(2MG)、轻链 球蛋白:IgG、IgA、IgM 当白蛋白多,同时可见少量的1球蛋白和球蛋白时,应考虑肾小球性蛋白尿。当白蛋白少,球蛋白和球蛋白多,并有弥散的轻链时,应考虑肾小管性蛋白尿。如二者均增加,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该方法不能按分子量大小准确判定,再加上尿中含有很多可变因素,可导致某些条带未必能准确处在上述相应位置上,可能出现漂移,因成本较低,故此为普查型尿蛋白电

22、泳。如需确诊,应采用下述两种确诊性方法。美国Helena全自动电泳系统和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系统都有该方法的产品,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F-52.3.6 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 利用琼脂糖凝胶的选择性及多孔性,又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来予以分离。以尿蛋白中成分最多的A1b为界,比A1b分子量小的轻链双聚体、1微球蛋白、游离轻链、RBP、溶菌酶、2微球蛋白和比A1b分子量大的转铁蛋白、IgG、IgA、结合珠蛋白、2巨球蛋白、IgM分别在A1b的两测。SDS-AGE可在无损伤情况下,协助临床判断肾脏损伤的部位。尿蛋白电泳后呈现出中、高分子量蛋白区带主要反映肾小球病变,呈现出低

23、分子量蛋白区带可见于肾小管病变或溢出性蛋白尿(如本周氏蛋白),混合性蛋白尿可见到各种分子量区带,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受累及。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及微量蛋白尿患者的诊断及各种肾脏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动态分析,也具有很大价值。SDS-AGE的一个重大进步即操作简便,不需预先浓缩尿液,且只要3小时即可报告,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系统, 酸性结晶紫染色。2.3.7 尿蛋白免疫固定电泳 采用免疫固定电泳电泳的原理,在琼脂糖电泳后,以同一尿样的第一条区带为对照,分别对另4条区带加入抗不同分子量marker的单抗(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2巨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2微球蛋白),如白蛋

24、白/转铁蛋白区带阳性,则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如仅有视黄醇结合蛋白/2微球蛋白小分子量蛋白区带阳性,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如中分子(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小分子(视黄醇结合蛋白/2微球蛋白)量蛋白都阳性,则为混合性蛋白尿;如出现大分子量蛋白(IgG/IgA)则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如IgM /2巨球蛋白区带阳性,则说明肾小球损伤极为严重。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都很高,但成本较贵,美国Helena全自动电泳系统,非浓缩尿,氨基黑染色。 自动化尿蛋白电泳能很好地协助临床判断肾脏的主要损害。通过光电扫描定量分析,还能作尿蛋白的选择程度估计。其电泳图谱及扫描图形可作为资料永载,利于分析比较。该技术尚备有完整的定性标准

25、,半定量效果,易于量化,更为客观,亦便于分析,对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颇有价值。3 脑脊液电泳3.1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内可以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这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因此脑脊液(CSF)检验,特别是其中蛋白成分及其含量的检测,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情况下,血液和脑脊液间有血脑屏障(BBB),对血液中各种物质的通过具有选择性,限制某些物质的交换,以保持脑脊液自身的理化特性。CSF中免疫球蛋白基本不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影响,而主要取决于鞘内合成率。当脑组织或脑膜有病变时,脉络丛的通透性增加,血脑屏

26、障发生破坏,或自病变组织产生病理性产物进入脑脊液,使脑脊液组份发生改变。 最初的脑脊液常规只检测细胞数和蛋白定性,随后又展开了脑脊液生化检测糖,氯化物和蛋白定量。于1948年由Kabat等用免疫化学方法定量测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发现多发性硬化症病人脑脊液中球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增高。但由于抗血清制备困难,阻碍了技术发展随着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采用琼脂糖扩散灵敏度较差,尤其是含量低微的IgM基本不能检出,一般电泳法又不易于检出寡克隆IgG,免疫比浊法在理论上可达lug/ml的检出限度,但仪器昂贵及其抗血清质量是关键。 CSF中球蛋白(主要是IgG)病理性增高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F-6 中枢神经系统内

27、源性合成增加,并不依赖其血清内Ig水平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往往伴随异质性限制,就是这种异质性限制构成了CSF电泳模型区带所见的寡克隆条带。 血中IgG增高,通过功能正常的血脑屏障而致脑脊液球蛋白增高。 血中正常IgG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脑屏障而致脑脊液球蛋白增高。 以上二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寡克隆条带。 CSF蛋白浓度升高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一些研究发现CSF蛋白模式中的寡克隆区带多数是免疫球蛋白IgG类,很少是IgA或IgM。这种寡克隆区带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症(MS)。90%的MS患者在病变进程某一个时期可出现寡克隆区带,有人测得,患者CSF中每日新合成IgG含量明显增高,

28、与正常组(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对照组(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支持MS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内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分泌大量IgG的论点;但其它一些疾病如神经性梅毒、亚急性脑白质炎、血管炎、脑膜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也可能出现寡克隆区带,因此,单靠检测寡克隆区带来诊断MS准确性不高。另有10%的MS病人CSF中无寡克隆区带。许多学者认为同时检测CSFIgG来诊断MS或许比单独检测寡克隆区带好。总之MS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经常会有脑脊液IgG、IgM的升高,说明这可能与抗感染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有关。在多发性骨髓瘤时由于血液中病理球蛋白增高而通过血脑屏障而使CSF中出

29、现单克隆区带。 3.2 分析方法3.2.1 高分辨率电泳 将浓缩的CSF与稀释血清用高分辨率电泳进行平行比较,了解免疫球蛋白是来自血液(两者分布相同)还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寡克隆区带)。美国Helena全自动电泳系统和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系统均可做,但实际分析中可经常在CSF见到多带模型,而血清就缺少这种模型,这些带可能为脱铁转铁蛋白、碳酸酐酶、Cystatin,故要用以下方法确认是否为免疫球蛋白。3.2.2 免疫固定结合酶标电泳 用来标记抗血清的传统免疫固定法,需IgG浓度约500mg/L。CSF IgG浓度一般在10-40mg/L,所以为足够浓缩,需CSF25ml左右。用免疫固定结

30、合酶标抗体法比传统方法敏感高100倍,只需浓度5mg/L,故可直接检测未浓缩的CSF中免疫球蛋白及分型。具体试验分两阶段:高分辨率电泳琼脂糖凝胶分离CSF和血清样品中蛋白,酶标抗IgG、IgA和IgM血清的免疫固定法检测。分辨CSF中寡克隆带,区别Ig在血清和CSF中分布是否有差异。以上见于法国Sebia全自动电泳系统。3.2.3 金染色高分辨率电泳 CSF不需浓缩,高分辨率电泳琼脂糖凝胶分离CSF和血清样品中蛋白后,采用金染色,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分辨率可高达0.06ng/band,被欧美作为检测寡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金标准。美国Helena全自动电泳系统采用此法。 同一病人CSF和血清不同的免

31、疫固定条带方式或在CSF中出现一条附加的较强或较弱的条带,但血清中未发现,则提示中枢内合成的Ig。如中枢IgA合成,经常表现在脑脊液IgA比血清IgA更向阴极移动。 为保证正确的比较,必须注意:同一病人同一时间收集CSF和血清样品,避免影响免疫球蛋白浓度的治疗,准确测定CSF和血清Ig浓度,使经调整后加入凝胶的Ig能保持等量。 能在CSF中发现寡克隆区带的疾病: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脑膜脑炎、脊髓压缩、急性感染性多神经炎、梅毒、外周神经系统疾病、视神经炎、脑积水、脑血管意外、免疫复合物、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惠普尔病(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赘生物、爱滋病、无名热、Lyme病、Crevfeldt-Jakob综合征。故诊断不能单纯依赖电泳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以及生化、微生物检查综合考虑。F-7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