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仁荣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学综合型课程(中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现对我市中学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常规管理规定如下:一、教学设计第1条研读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教师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了解本教学主题在相应学段的具体目标,把握教学主题与学科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之间的关系。第2条进行分析学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
2、计前,要充分研究学生的情况,一定要认真思考“我了解我的学生吗?”“我的学生在哪里?”“我的学生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等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态度,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以及学习能力。第3条研究教科书。理解教科书是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其哪些地方可以直接与学生对话,从中受到启发。要以教科书为例,联系学生正在进行着的生活,有针对性地生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第4条提炼活动主题。活动主题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来。本校、本班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矛盾即活动的主题,本校本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研究的主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带领学生分析
3、诸多问题的共同点,从源头上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上寻找结合点,把问题定位在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上。第5条选用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是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核心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则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延伸、提升、重组;要关注学校班团队、德育活动以及各种传统活动;要关注地方特色,与校本开发相结合,促进学校特色形成;要整合资源,整体设计,系
4、统规划。要提倡综合型课程教师经常阅读报刊或上网,及时捕捉一些对教学有用的信息。第6条课前准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指导,特别是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更要认真筹划,让学生发现真实的问题,获得真切的体验。第7条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根据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体备课,分工负责,资源共享。提倡打破班级界限,就共同的教学主题进行设计,增强教学实效。但,每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增、减、调、改。综合实践活动某些时候可以与学科课程等融合进行,但不能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团队,全校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
5、师根据自己特长,分工负责,合作指导。但每个年段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规划,与学生一起共同选择研究课题,编制学期学生小课题研究指导纲要,明确指导要点。每个学期至少研每位学生研究1个课题。每个班必须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导教师。二、课堂教学第8条转变教师角色。(1要从人类已有文明的传承者走向创新人才的催生者。(2要从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走向教育理论的建构者。(3要从奉献者走向生命价值的追求者。(4从个体奋斗走向团队合作成长。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提升。第9条教学活动的处理。把每项课堂教学活动做透、做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性学
6、习、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学生生活经验和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综合型课程的活动未必限制在一两节课内完成,有的活动从准备到发展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第10条综合型课程的教学形态应是丰富的,按其活动的组织、指导,根据活动教学的规律,可以分为起始课、中间课、总结课。起始课,是活动的准备、指导课。主要通过讲座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好活动准备。包括方法的交流、物质的准备、计划的制定、学习小组的组建等。这种指导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不求尽善尽美,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中间课,是学生在活动进
7、行中的交流、指导课。中间课是关注活动过程的课,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交流与指导要更为重要。教师要创设条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意见;要了解学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使活动顺利开展;要指导学生建立资料夹,收集、保存、整理活动过程的资料;要帮助学生把握活动的方向,使活动不偏离目标;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真实而深刻的感受;要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总结课,是成果展示课。成果展示课大多是综合性的,重在展示多样的活动成果,交流丰富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认识,达成
8、活动的目标,或进一步生成新的问题。成果展示形式要多样,动静结合、内外结合。学校可适当组织面向家长、面向全校、面向社区的学生综合型课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第11条综合型课程的活动空间应是开放的。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教室外,甚至到校外进行。第12条综合型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是多样的,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师要根据活动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要提高活动实效。每学期至少请一名校外人士(专业人员、家长、校外辅导员等就学习主题内容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三、作业作品整理与实
9、践活动第13条教师要重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教育,提高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第14条要将课堂学习向生活延伸。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让课堂中形成的观念、意识、品德,学习的方法、技能到生活中去实践、去巩固。第15条开展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第16条要指导学生将不同课程每个主题学习的作业、作品进行系统地、规范地、有序地整理,并存放文件夹,作为记录成长的档案,也作为学校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备查材料。每个主题学习的作业作品要写明课程名称、年级
10、、班级、学生姓名、主题名称、指导教师。作业作品包括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计划、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自评互评记录表、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小论文、调查报告、模型、体验日记、小报等(备注:立体的作品、动态的作品如模型、实验操作等,可以用拍照存放的方式来体现。有条件的学校和家庭,可以将学生综合型课程每个主题的作业作品用拍照或扫描的方式存入电脑,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文件夹。四、考核与评价第17条学生发展评价。综合型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实现。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内容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多采
11、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倡导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观察评价、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单元练习、实践操作、汇报表演、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要通过学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合作性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组织研究汇报,撰写研究日记作为一个基本的标准,促进学生研究性
12、学习能力的提高。评价要具有针对性:每一次活动,可以重点进行一个方面的评价,通过积累,形成对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比较完整的评价。原则上,在一个学期,至少应该就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各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评价。适度的书面测验。综合型课程也采用常规性评价方式即书面测验,考察学生对于各种道德认识、生活常识、社会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的掌握。在使用常规性评价方式时,应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基础识记类:写出本地市的三种不同职业;写出三种交通规则;举出三种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等。理解说明类:正确说明一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并解释它的意义;简单说明一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写出我
13、市三个文化遗产的名称,并且各用一句话描述它们;写出一项科技革命的成果,简单说明它对人类的影响。基本技能类:设计一份学校同学视力情况的调查表;开展一次“关于社区里的老人”调查研究,关于城市三轮车运行情况调查等。评价结果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可就评价结果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也可向学生介绍评价结果,或者组织学生就评价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结果的反馈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相应的能力。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教育坚持保密性原则。第18条教师发展评价。学校对综合型课程教师建立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14、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听评课、学生作业作品检查、教师教学资料检查等方式让教师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学校要把教师的实践探究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等情况作为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评价细则。并将综合型课程的教学情况与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相结合,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教师工作量制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特点使得老师的工作强度增加,建议每次开展一次完整的探究性活动通过成果计算工作量(指导制定计划1课时,开展活动过程4课时,指导总结汇报3课时。一次深入的活动指导共8课时。协同指导活动的其他教师,根据
15、情况给一定的节数。五、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第 19 条 综合型课程是新的形态的课程,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比较 陌生。学校要加强综合型课程教学的培训,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组建综合 课程型课程教研组, 建立综合型课程的教学研究制度,使教师较快地适应综合型 课程的教学。 要培养综合型课程教学骨干,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综合型课程教学 的课题研究。 第 20 条 教学研究要制度化常态化。综合型课程教研组根据市、校教师培 训和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教研计划,密切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联系。教 研组及时吸纳最新教学信息, 为教学活动正确导向,使教研活动成为课改动态的 窗口。 每学期定一个或两个教学研究的专
16、题。至少每个月组织 1 次教研或培训活 动,每学期至少 4 次。活动不能只是单一的活动汇报或工作布置,应该讨论课程 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或者组织相关理 论、业务知识学习与交流。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可记录校本培训继续教育课时。每 学期每位教师校内听所任综合型课程的课不少于 4 节,参与评课不少于 2 次。每 次教研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每学期教研组至少推出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各 1 个课例进行全校性的研讨。 第 21 条 每位教师都要经常反思自身教学,积极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略。 积极开展叙事研究,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每个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
17、写 1 篇所担任综合型课程的教学案例, 每期至少自学 1 篇有关综合型课程教学的 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 六、 课程与教学常规管理与督查 第 22 条 学校要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并努力 上好综合型课程, 安排好综合型课程的任课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至少一名 专职综合型课程任课教师。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课、作业作品检查、 教学资料检查等方式了解课程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水平, 并将督查情况记载的 资料存档。 第 23 条 学校领导要有专人分管综合型课程。分管领导要加强与综合型课 程教研组的联系,指导教研组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发现、总结其成功经验,帮助 解决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每学期需代表学校参加综合组 2 次以上的教研活 动;及时将参加综合型课程教研组活动的情况在学校行政会和教师会上作汇报。 第 24 条 在市教育局行政职能部门和市教研室组织的对学校教学教研常规 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工作中, 要有专人负责对学校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培训工作 进行检查与指导,以逐步规范和提高我市中学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管理水平。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