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最终)(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最终)(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编号:CH2013-15区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设计单位:*2013年9月26日区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 测绘专业任务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审 核 人: 2013年 月 日 2013年 月 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 审 批 人: 2013年 月 日 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区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1概况1.1、任务来源为满足区规划设计的需要,为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受*城北工业园区委托,我院承担了区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1.2、测区概况测区地处*张家山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位于*东北部,与*城区仅一桥之隔,境内以平原为主。测区范围主要
2、是在仁和大道两侧,测绘面积约为5.3平方公里。测区内有浙赣铁路、清宜公路穿境而过,测区距*区约6公里,交通便利。测区内水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地处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5 ,年均日照总时数1522.7小时。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564.9毫米。2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JJ/T73-2010;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6、1:500、1:1
3、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7、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8、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2008);9、本项目技术设计书。3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利用(1)、测区内有国家GPS-C级点3个,其精度较好,标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本项目的控制起算资料。(2)、*国土局提供的测区内1:1000土地整理地形图,可作为本项目控制网设计、选点。4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4.1、平面坐标系统测区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测区中央子
4、午线11530。4.2、高程系统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0m。5成图规格1、成图方法为全野外数字化成图;2、成图比例尺为1:1000;分幅及编号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3、成果图格式为*.dwg(2004版本)格式存储。6地形图分幅、图幅编号和图名的规定本项目1:1000数字化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为50cm50cm(实地为东西长500m,南北宽500m),以图幅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码作图幅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X、Y坐标均取至小数点后两位(即0.01km),中间以短横线相连,如:2615.50-2615.50。以图幅内的地名、山
5、名、村庄名等固定的名称作图名,无法以上述名称为图名的,以图幅号作为图名。7数字化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7.1、控制测量精度要求(1)图根控制点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2)图根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7.2、数字地形图精度要求(1)平面精度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0cm;平地、丘陵地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0c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40cm;山地、高山地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75c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60cm。(2)高程精度平坦地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
6、误差不得大于30cm。其它地区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3)对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述平面、高程精度的规定放宽50。8资源配置名称型号性能用途备注GPS动态RTK中海达V8-B、V30GPS移动站控制、地形测量2台全站仪拓普康GTS-226精度:测角6地形测量1台全站仪拓普康GTS-336精度:测角6地形测量1台绘图仪惠普500大图纸打印图纸打印1台笔记本电脑联想Y400专业绘图地形图绘图4台套南方开思CASS7.1专业制图内业成图8套对讲机北峰
7、对讲机远距离对话测量对讲4对面包车长安之星交通工具车1辆9项目管理9.1、项目组织为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我院成立了项目组,明确了项目负责人,制定了实施计划。该项目计划投入技术人员12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检查员2人,生产人员8人,实施内外业一体化作业。9.2、项目实施计划自2013年9月25日至2013年10月25日完成整个项目工作,共计30个工作日。具体时间安排为:9月26日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及项目设计;9月27日9月29日完成控制测量;9月30日10月20日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及内业成图;10月20日10月22日完成小组自检;10月22日10月24日完成最终检查;10月25日成果提交;9.3、安全
8、生产措施 作业人员应了解测区的民情和社会治安情况,遵守当地相关的安全规定,做好测区宣传解释工作,注意群众纪律,遵纪守法,做到文明作业;在道路上作业时,作业人员需穿着色彩醒目的带有安全警示反光的马夹,集中精神注意来往车辆,避免交通事故;在高、低压线附近作业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触电,使用绝缘棱镜杆;在林区等防火区域作业时,严禁携带火种;在山上作业时,应注意毒虫、蛇的袭击,保持与陡崖、坑穴等危险地段的安全距离;严禁在水域(江、河、湖、海、水库、池塘)内游泳、捕捞鱼虾活动;(7) 注意用电安全,严防煤气泄露;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8)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避
9、免在暴雨、雷电、大风等危险天气从事野外测绘工作。10控制测量10.1、布网选点要求(1)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2)图根控制点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直接运用RTK在C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每平方公里的图根点密度一般不少于16个,地形复杂、隐蔽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大密度,图根点一般采用临时标志。10.2、控制点标石规格和标石整饰(1)图根点号前冠CS,后加两位自然数编号,如:CS01,不同等级的控
10、制点的编号可空号,不得重号。图根点可在水泥地面上做刻石标志,带十字螺丝帽的螺丝钉,在周围凿20cm20cm,深0.5mm的方框,刻明等级和点号,并涂上红油漆。(2)控制点的标石面整饰如下(文字及编号凹刻):CS 0110.3、平面控制测量作业方法平面控制可采用RTK的方法进行施测,为保证作业质量和精度,执行如下技术要求: 等级项目图根相邻点间平均边长200m边长相对中误差1/6000有效卫星数5卫星截止高度角15 时段数1观测次数2每次初始化观测历元50观测采样间隔1秒PDOP值6点位中误差(cm)5(1)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2)每次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
11、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3)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4)每次作业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与基准站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应大于7cm;(5)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6)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7)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8)应取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9)RTK观测数据按历元记录。10.4、高程控制测量(1)技术要
12、求RTK测量的控制点高程也可以采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或高程拟合计算的方法来确定,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RTK高程控制点测量设置高程收敛精度不应大于3cm; 应取各次测量的大地高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RTK高程的测定,通过流动站测得的大地高减去流动站的高程异常获得; 控制点大地高相对于最近基准站的误差(即大地高中误差)小于3cm; RTK高程控制点测量的起算点等级为四等及以上水准。(2)高程计算高程采用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在WGS 84坐标系成果进行内插计算,得到控制点的正常高。高程拟合以项目内的C级控制点高程作为该网的起算点,高程拟合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方法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拟合计算应进行内符合和外符
13、合检核计算,如检核数据过大,应查明原因,改进拟合精度,最终的高程拟合精度应满足本项目高程精度要求。10.5、RTK控制测量的野外观测和记录的要求本次GPS观测采用中海达双频GPS-RTK(V30),分别置于各个GPS控制点上采集数据,可见卫星15颗(含15颗)以上卫星,数据采样间隔20,同一个GPS控制点采集数据2次数据,取2次采集数据的平均值作为GPS控制点最终成果。(1)每点观测均须使用三角架架设仪器且量取两次仪器高,两次读数不大于3mm,取中数输入GPS接受机中;(2)数据采集过程中须填写观测记录,平面和高程记录记录精确至0.001m,天线高量取精确至0.001m;(3)RTK控制点测量
14、转换参数的求解,图根控制点可在项目现场通过校正的方法获取。10.6、RTK控制测量外业观测成果输出内容(1) 转换参考点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2) 流动站点名(号)、天线高、观测时间;(3) 流动站的平面、高程收敛精度;(4) 流动站的地心坐标、平面和高程成果;(5) 项目转换参考点、观测点网图。10.7、成果检查用RTK技术施测的控制点成果应进行100%的内业检查和不少于10%的外业检测。检测结果应满足下表的要求:等级边长校核角度校核坐标校核测距中误差(mm)边长较差的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角度较差限差/()坐标较差中误差(cm)图上平面坐标较差(mm)图根201/300020
15、60-0.15高差较差图根控制点:1 / 7 基本等高距备注:L为检测线路长度,以公里为单位,不足1公里时按1公里计算。11数字化地形图测绘11.1、野外数据采集的原则地形测量主要采用网络RTK及全站仪进行全野外测量,采用南方公司数字化成图软件CASS7.1,全野外采集数据,全要素1:1000数字化地形图分层,按测绘成图软件编码表执行。11.2、野外数据采集的技术要求(1)仪器的对中偏差不大于5mm。(2)每个测站安置好仪器后,首先必须进行定向检查,然后才能进行碎部测量。为确保定向的准确,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坐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成果作废,定向检查可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方式:选另一
16、控制点作方向检查,偏差不应大于2。以测站点与定向点作距离检查,距离较差不应大于7cm ; 其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0cm。(3)用测距仪施测地形地物点时,测站至地物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60m,测站至地形点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50m,最长不超过300m,地形点间隔一般不大于30m。11.3、野外数据采集外业数据的采集,采用全解析法数字化采集,使用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进行。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按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和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遵守本设计书的有关规定。(1)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的附属设
17、施均应测绘,破旧的临时性地物(破旧临时工棚、移动房、零乱电线杆等)以及附着在建筑物上面的电力线、通讯线、有线电视线等可舍去;建筑物、构筑物轮廓点凹凸在图上小于0.3mm时,可用直线连接。房屋应输入层次、建筑材料、栋号、门牌号等属性并注记。房屋以墙基角为准(外墙勒脚线以上),逐间测量表示;房屋根据结构和层次分开表示,混成一体的建筑物,层次比较清楚的,应尽量分层测绘,分层表示困难时,以主体建筑层数注记;层数相近而又较难分割的,也可以按占地面积较大的层数注记。房屋飘出部分应分飘楼、阳台、檐廊、挑廊表示,其凹凸部位小于0.5m时,可综合表示;飘出部分宽度小于0.8m时,可不表示;落地阳台综合以房屋表示
18、。房屋结构按图式规定表示:即注砼、混、砖等。以钢筋混凝土为框架结构的房屋,以砼房表示;以砖为承重墙体,以钢筋混凝土为楼板,以钢筋混凝土或瓦为顶盖的房屋,以混房表示;以砖为承重墙体,以木板为楼板,瓦为顶盖的房屋,以砖房表示;以砖为承重墙体,以铁皮(或石棉瓦)为顶盖,住人或作车间的房屋,以简单房表示;依附其他房屋或围墙搭建,以铁皮(或石棉瓦)为顶盖,堆放杂物的房屋,以简单房屋表示;用简单材料搭建在江边、海边、鱼塘边水面上的茶楼、房屋,以简单房屋表示;以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为支承,四周以铁皮为墙体,以铁房屋表示。(2) 独立地物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中间配置相应符号表示。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
19、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3) 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某两个支架(杆)间有多种线路时,以综合线表示,其它线路在此两个支架(杆)间不表示。(4) 水系及附属设施应按实际形状测绘,有名称的加注名称,双线水沟(水渠)应测注沟(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5)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所有道路均应实测表示,并注记道路(街道)名、路面材料;路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砾石和土等。(6)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20、。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明显的特征地貌应以符号表示。应重视山顶、鞍部、凹地、山脊、山谷及其他地形变换点的测绘。施工地、乱挖地、填土区可不绘等高线。(7)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8) 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并应正确注记。11.4、测量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助制图利用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对原始野外采集的碎部测量数据进行分类、排错、解码、碎部测点坐标计算等处理,形成碎部点文件,根据点文件信息,将属于同一地物的各个测点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列和处理,形成图形文件,借助图形
21、编辑功能在计算机屏幕上对显示图形进行图形编辑、修改、注记等,最后形成正式的碎部点文件和图形文件。在图形文件中,数据应按CASS7.1要求分层存放。将点、线、面的属性数据和几何数据等组成统一的格式文件,即图形数据文件。图形数据文件以块图为单位进行数据信息存储,图形与数据应符合CASS7.1的要求,图数互动,文件名采用行政区划名六位数图号。同时由块图数据文件生成分幅图图形文件,相邻分图幅必须能无缝拼接,文件名要求与图幅编号一致,分幅图与块图的图层名称必须一致。基础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应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的要求进行,图层、文件命名规则、格式,按照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规定
22、执行。数据的分层、分色见下表:地形图要素的分层、设色表层名表示的内容颜色KZD各种控制点255,0,0JMD居民地(包括各种房屋、围墙、门廊、台阶、楼梯、阳台、篱笆等)255,0,255ZJ文字注记(各类地物属性注记,道路名称、道路材料、鱼塘、河流等注记)255,255,255DLDW各种独立地物(含厕所、牲)255,127,127DLSS交通及附属设施类0,255,255GXYZ管线设施255,255,0SXSS水系及附属设施0,0,255DMTZ地貌土质0,255,0ZBTZ植被园林0,255,0TK图框255,255,255GCD高程点255,0,0DGX等高线(含计曲线注记)255,255,012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目标我院依据ISO9002标准制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本工程实施质量管理,做好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最终成果审核审定的三环节管理工作,要求小组对所有成果进行100%自检,项目组完成过程检查,院质检办负责最终检查,最终检查除100%内业检查外,抽检10%图幅外业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合格后提交甲方验收。13提交资料(1)项目技术设计书1份;(2)项目总结报告书1份;(3)控制点成果表1份;(4)1:1000地形图1份;(5)成果资料电子光盘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