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共2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共20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人物称谓1人物姓名称谓(1)直称姓名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尊者对卑者称名。例如:求,尔何如?(论语)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论语)(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称号。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称谥号。例如:乡先
2、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称斋名。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3)称官爵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称爵名。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6)特殊称谓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姓之人名。例如:国危
3、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封地人名。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2谦、敬及贱称(1)谦称王侯自称。例如: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臣子自称。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一般人自称。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女子自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2)敬称称君王。例如: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称庙号。多称已死的皇帝。例如: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海瑞传)称师长。例如:夫子哂之。(论语)称朋友、尊长。例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3)上对下或平称例如:尔安敢轻吾射?(卖
4、油翁)(4)贱称例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5)表特定关系加“从”表示叔伯关系。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谢安传)加“太”表示长一辈。例如: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加“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例如:妪,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b),指已故的母亲。3“号”称(1)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2)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第一个皇帝的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
5、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3)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4)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5)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4年龄称谓(1)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
6、和带子。语出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3)齿龀龆龀(tio chn)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例如: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4)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6)笄(j)年指女子十五岁。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白居易对酒示行简)(7)束发成童指男子十五岁。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8)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
7、序)(9)而立之年三十岁。(10)不惑之年四十岁。(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12)花甲花甲子六十岁。天干地支按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13)耆(q)艾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14)古稀七十岁。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15)耆耋(q di)指高寿,老年。耆指六十岁以上,耋指七十岁(一说八十岁)。(16)耄(mo)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17)期(j)颐一百岁。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二、文集命名1以“地名”命名(1
8、)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2)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因昌黎韩姓为郡内望族,世称韩昌黎。(3)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2以“书斋”命名(1)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名。(2)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饮冰室”是其书室名。(3)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惜抱轩”是其书室名。(4)七录斋集作者张溥,“七录斋”是其书室名。3以“谥号”命名(1)王文公文集作者王安石,谥文。(2)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谥文忠。(3)诚意伯文集作者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4)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文正。4以“名号”命名(1)诚斋集作者杨万里,号
9、诚斋。(2)庸庵全集作者薛福成,号庸庵。(3)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号随园主人。(4)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5以“字”命名(1)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2)魏叔子文钞作者魏禧,字叔子。(3)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6以“官职”命名(1)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尚书右丞。(2)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3)高常侍集作者高适,官至散骑常侍。(4)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5)高太史大全集 作者高启,官至翰林院国史编修。7以“年号”命名(1)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2)嘉祐集作者苏洵,此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三、官职常识1官职(1
10、)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省、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
11、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
12、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2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1)授官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13、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授:授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2)免官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3)升官升:升官。如:
14、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降官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放:驱逐,流放。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
15、复见。(卜居)左除、左降、左转、左授、左宦、左迁: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白居易自题)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出、出宰:离开京城外调。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后汉书张衡传)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韩愈县斋读书)罢:解除,免去官职。如:明年,大司空李通罢,以成行大司空事。(后汉书马成传)免:免职。如:遂免丞相勃,遣就国。(汉书文帝纪)废:废黜,放逐。如: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黜:贬退。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语一)(5)调官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
16、尊传)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6)兼、代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守:暂时署理职名。多指官阶低的人署理官阶高的职务。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簿,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
17、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7)辞官悬车:辞官居家。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陈太丘碑文序)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乞身:古代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故山桃李半
18、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如: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汉书公孙弘传)(8)其他视事:任职。如:是时,茂陵守尹公新视事。(汉书游侠传)下车:官吏初到任。如:自明府(对郡守的敬称)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后汉书刘宠传)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如:绍惧不自容,将解褐,故咨之于涛。(世说新语)四、科举常识1概念科举制,即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2发展历程汉
19、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被废除。3古代学校古代学校有“庠(xing)”“序”“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例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例如: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n)生。国子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例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4.明清科举简表科别内容项目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场学政巡回案临考场
20、(府、县)京城和各省城贡院(省城)京城贡院(礼部)皇宫(宫殿)主考人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钦差大臣皇帝参加者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中者名称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日期三年之内两次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乡试次年三月,杏榜会试同年四月,金榜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五、地理常识1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2)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赤壁之战)(3)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4)山东指崤(Xio)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21、,好美姬。(鸿门宴)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例如: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货殖列传)(5)河北与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6)中国指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7)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2政区名(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2)八州与八荒泛指中国。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3)郡行政区域。秦
22、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例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4)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例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5)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例如: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阎典史传)(6)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例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
23、省。例如: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洪秀全原道醒世训)(8)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例如: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海瑞传)3山川、关隘名(1)江指长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2)河指黄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3)崤指崤山。例如:崤有二陵焉。(左传)(4)函指函谷关。例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5)岱指泰山。例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6)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7)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8)四渎指长
24、江、黄河、淮河、济水。(9)大泽指云梦、洞庭、彭蠡(今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10)五湖一般指具区、洮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滆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4别称(1)南京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例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桂枝香金陵怀古)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2)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例如: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3)福州又称三山。例如: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指南录后序)(4)镇江又称京口。例如: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指南录后序)(5)开封又称东京。例如:余读东京梦
25、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6)扬州又称广陵、淮上、江都、维扬。例如: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扬州慢淮左名都)(7)苏州又称姑苏、吴郡。例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8)武汉又称夏口、江夏。例如: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9)北京旧称燕京、大都、北平。5其他(1)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部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2)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3)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Png y)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六、古代音乐常识1五音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
26、音,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12 3 5 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1 2 3 4 5 6 7例如:“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2六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即黄钟、太簇、姑洗、蕤(ru)宾、夷则、无射。例如:“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察传)3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4雅乐“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5俗乐“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
27、外来音乐。宫廷中宴会也用俗乐,称为“燕乐”。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如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6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7六幺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本名录要,后讹为绿腰六幺。如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8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全曲共十二遍,前六遍为散板,无拍,不舞;后六遍有拍,有舞。如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9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如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10无射本指古代十二音律之一。又指周景王所铸的钟名。如石钟山
28、记:“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11阳春白雪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所以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12下里巴人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通俗的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13乐师古代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如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14中国十大古典名曲(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2)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
29、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了不连累母亲,便毁容自尽。(3)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鸿鹄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
30、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4)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子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5)十面埋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明四照堂集汤琵琶传中记载琵琶家汤应曾奏楚汉:“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
31、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6)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深为国内外听众喜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7)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8)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为左贤王妃,生了两个孩子。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
32、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9)汉宫秋月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一为二胡曲。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的情绪,以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10)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七、古籍注释体例1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2注本义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礼记注。3笺指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
33、笺。4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这种注释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作注释。例如诗经有唐孔颖达疏,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史记有唐张守节正义。5诠解释词义、字。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文的。6.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辩证。如南朝梁黄侃的论语义疏。7.义训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具体形式有:用同义词解释,如尔雅释言:“逆,迎也。”用反义词加否定词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曰部:“旱,不雨也。”用下定义释词,如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食言也。”用古今词语对照来释词,如论语子路郑注:“古者曰名,今世曰定。”用指出事物的类属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木部:“杏,果也。”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貌来释词,如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之芋。”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