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三轮复习计划(共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三轮复习计划(共30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三三轮复习计划 高三政治三轮复习工作计划 一、复习目标 1、达到减少后进生、推进中等生、提高尖子生的目的。 2、高考力争达到平均分55分以上,其中:11班65分,12-15班52分。 3、市一、二、三测平均分分别达到:45、50、52分。5月第适应性考试55分。 二、现状分析 1、学生本身的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差,部分学生连基本的词句都理解不了。 2、学生双基较差,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主干知识把握不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识记不清。知识体系架构不清晰,比如:对相近、相似、相邻的知识进行整合不清,不能够记忆、比较、辨别;不能以主体为中心进行知识整合,并能够记忆、理解和运用
2、;不能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整合,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重点等等。结果是识记不准,再现困难。尤其和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 3、审题不清或者根本不会审题,知识迁移有问题,现在文科的主观题题目往往是通过创设新情境,从新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因而材料较多。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根本不好好阅读材料,仅仅就设问来解题,常常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4、答题不规范,没有紧紧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5、死记硬背,不善综合运用。不能灵活和有效地提取知识、重组知识,只是单纯的机械记忆,没有提高自己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这一方面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加强。 6、做题速度太慢,不能
3、遵循正确的答题原则。 三、具体措施 1、巩固基础知识,加强知识过关。根据考纲考试范围,归纳必修1至必修4的高频考点知识,以周为单位,确定每周知识过关的任务,科任老师抓本班学生过关,要求学生过关率90%以上。 2、建构知识体系,进行适当整合,政治课教学要做到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以达到对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解决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政治生活对相近、相似、相邻的知识进行整合,并能够记忆、比较、辨别。将目的、意义归类: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公民负责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4、的意义;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阳光工程”的意义等。 3、加强近三年全国课改后特别是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研究,找准高考考查知识方向及题型规律,再据此确定每周知识过关任务范围,精心选好针对训练题,做到精讲精练。 4、每班每周花一节晚自习的时间做一套限时训练,要求学生一节课完成(45分钟),综合考试(3-4月逢单周考一次,五月每周考一次,以提高做题速度。在试卷分析和讲解过程中,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答题,逐步规范学生答题,以提高答题技能。 5、按学校的要求,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综合考试,按政治、历史、地理晚自习顺序三周一循环,(3-4月两周一次;5月一周一次考试。及时批改
5、,指出问题,反馈信息。 6、重视集体备课,通过各科任教师讨论确定每周复习的重点知识,高频考点知识,并落实相关负责人负责选针对训练题,和准备限时训练题一套,三位政治教师轮流负责。 7、归纳解题方法,启发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题型,学会归类,并学会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8、一轮复习确保差生的转化,强化个别辅导,共同提高。 四、总体复习进度 1、第一轮:XX年5月中旬至春节前(1月),复习顺序:哲学-经济-政治-文化 2、第二轮:XX年2-4月,复习顺序:哲学-经济-政治-文化 3、第三轮:XX年5月。重要考点与模拟。 五、具体复习计划及分工 (一)第一轮 模块 单元 课 一
6、级考点 二级考点 进程预安排 主备人预安排及单元命题 单元题修订及考试质量分析 研究分工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XX年7-9月 待定 待定 CC1、CC还原XX、XX年云南高考卷双向细目表。 CC2、CCXX-XX年高考试题研究。 CC3、CCXX年高考考纲借读 CC4、CCXX-XX年高考常见错误表述观点汇总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3、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价格的因素 4、价格变
7、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课 一级考点 二级考点 3、消费 5、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4、生产与经济制度 7、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9、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0、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8、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1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XX年7-9月 商业保险 13、融资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4、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5、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6、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17、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整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9、 18、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19、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XX年7-9月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3、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4、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5、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
10、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模块 单元 课 一级考点 二级考点 必修二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里 26、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XX年10-11月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XX年10-11月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7、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28、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
11、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第二单元、我国的政府 第三课人民政府 29、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四课政府受人民监督 30、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1、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XX年10-11月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12、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33、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3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35、国际社会的
13、成员 主权国家 XX年10-11月 国际组织 联合国 36、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7、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38、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39、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XX年12月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第二课 40、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
14、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XX年12月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4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四课 4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五课 4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44、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5、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第七课 4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46、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XX年12月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第九课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十课 49、文化发展的中心环
16、节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向导 50、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XX年5月中旬至6月底 田贵平 王钦毅 二级考点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第二课百舸争流思想 50、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5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XX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 田贵平 王钦毅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52、唯心
17、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5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5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 56、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杨金梅 田贵平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7、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8、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59、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 60、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1、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
18、挥主观能动性 XX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 杨金梅 田贵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级考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62、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6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4、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65、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联系观 66、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王钦毅 杨金梅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6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68、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
19、统优化方法 第八课发展观 69、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XX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 王钦毅 杨金梅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第九课辩证法是指实质和核心 70、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72、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73、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74、社会存在与社
20、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杨金梅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田贵平 7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7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 XX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 杨金梅 田贵平 7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7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二课 (79、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80、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
21、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1、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第二、三轮复习安排(XX年2-5月) CCCCCCCCCCC 周次 复习内容 周课 时数 主备 时限 一、考试分工 1月份 一、专题十 :哲学基本理论与唯物论、认识论。1、授课6课时;2、针对训练2课时。3、限时训练一套及讲评2课时。共计10课时 二、专题十一 :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1、讲课6课时。2、针对训练2课时。3、限时训练一套及讲评2课时,4、综合考试2课时,共需要14-16课时 三、专题十二: 历史观与价值观。1、讲课4课时,2、针对训练。3、
22、限时训练一套。4、综合考试。共需要12课时。 7节正课、3节晚自习、一节晚读 待定 4月底结束二轮复习 次数 时间 命、审题、解析、考点对照 质量分析 7 2月左右 8 3月初 2月份 1、主干知识识记过关及部分非选择题题型训练。 2、省一测复习迎考,主干知识过关、题型训练、试卷讲评及“1+1”考试。 3月15日前 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一、二 9 3月中旬 10 3月底4月初 3月16日至31日 1、专题三 生活与消费 2、专题四 生产、劳动、经营 3、高频考点知识归纳、过关;针对训练;限时训练一套;综合考试。 共需要30-40课时。 4、专题十三 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11 4月中旬 12 4月
23、底 13 5月第一周 4月1-10日 专题五 收入与分配,专题六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六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针对训练;限时训练一套;综合考试及讲评 共需要15课时。 14 5月第二周 15 5月第三周 16 5月第四周 4月11-30日 专题七 公民与政府 专题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九 国际社会与对外政策 针对训练;限时训练一套.;综合考试。共需要30课时。 专题十四 选择题解题方法 常考知识点过关,省二测试 17 5月底6月3日前 二、模拟试题及考前阅读题分工 1、生活与哲学复习,2、限时训练,3、周模拟考试,4、考前阅读题制定 次数 考试类别 命题 审、校对 完成时间 1 模拟试卷 4月10日前 2 3 1、经济生活复习,2、限时训练,3、周模拟考试 4 考前阅读题 5月10日前 5 适应性考试 5月15日前 1、政治生活复习,2、限时训练,3、周模拟考试 1、文化生活复习,2、限时训练,3、周模拟考试 名称 研究人 审订 完成时间 五年高考常见错误、绝对化观点表述 五年高考设问方式及考查知识点、常用观点 2月底 第16周 至高考 1、考前阅读题讲解及训练 2、适应性考试 3、查漏补缺 1、考前心理调整、自主复习2.高考 五年高考选择题分布规律及题型、知识点归类研究 考试大纲解读研究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