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常用简答题(共2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14424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常用简答题(共2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化学常用简答题(共2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常用简答题(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常用简答题(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简述血氨的来源和去路。(1)血氨来源: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是血氨的主要来源;肠道产氨,由腐败作用产生的氨或肠道尿素经肠道细菌尿素酶水解产生的氨;肾脏产氨,主要来自谷氨酰胺的水解;胺类、嘌呤、嘧啶等含氮物质的分解产生氨。(2)血氨去路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随尿液排出体外;合成谷氨酰胺参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合成其它含氮物质2、磷酸戊糖途径分哪两个阶段,此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磷酸戊糖途径分为氧化反应和非氧化反应两个阶段(1)是机体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参与体内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

2、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保护含-SH的蛋白质或酶免遭氧化,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2)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主要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葡萄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 3、试述成熟红细胞糖代谢特点及其生理意义。成熟红细胞不仅无细胞核,而且也无线粒体、核蛋白体等细胞器,不能进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不能进行有氧氧化,不能利用脂肪酸。血糖是其唯一的能源。红细胞摄取葡萄糖属于

3、易化扩散,不依赖胰岛素。成熟红细胞保留的代谢通路主要是葡萄糖的酵解和磷酸戊糖通路以及2.3一二磷酸甘油酸支路。通过这些代谢提供能量和还原力(NADH,NADPH)以及一些重要的代谢物,对维持成熟红细胞在循环中约120的生命过程及正常生理功能均有重要作用。4、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3.896.11mmol/L7、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答:(1)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有还原型的辅酶供氢,还原成乳酸。(2)在供氧充足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及ATP

4、。(3)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异生成糖。(4)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辅酶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细胞浆中经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后者可作脂肪、胆固醇的合成原料。(5)丙酮酸可经还原性氨基化生成丙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决定丙酮酸的代谢方向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肝脏调节:用餐后血糖浓度增高是,肝糖原合成增加,是血糖水平不致因饮食而过度升高;空腹时肝糖原分解,提供葡萄糖;饥饿或禁食,肝脏的糖异生作用加强,提供葡萄糖。

5、肾脏调节: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但是不要超过肾糖阈。神经调节:用电刺激交感神经系的视丘下部腹内侧核或内脏神经,能促使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用电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的视丘下部外侧或迷走神经时,肝糖原合成增加,血糖浓度升高。激素调节:若是血糖浓度过高,则胰岛素起作用,若血糖浓度过低,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等起作用。来源:食物糖、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去路:氧化生成水、二氧化碳、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核糖、氨基酸等;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转化为五磷酸核糖。3。何为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之。1)有些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

6、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2)有两个特点,一是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呈可逆性结合,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式除去,二是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和底物浓度的比例,加大底物浓度可减轻抑制作用。3)典型例子是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4。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1)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以及酶对它们的亲和力有关。Km值升高,Vm不变。(2)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不同,只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因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

7、剂的浓度有关。Km值不变,Vm下降。(3)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为产物。Km,Vm均下降。5。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来源: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肝糖原分解;糖异生血糖的去路:糖酵解或有氧氧化产生能量;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等转变为其它非糖类物质。 简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2.乳酸是糖异生的重要原料。3.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4.协助氨基酸代谢1、乳酸循环是如何形成,其生理意义是什么?乳酸循环的形成是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水解6-磷酸

8、葡萄糖生成葡萄糖;而肌肉中除糖异生活性很低外还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肌肉中生成的乳酸即不能异生为糖,更不能释放出葡萄糖。但肌肉内酵解生成的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运输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再释放入血又可被肌肉摄取利用,这样就构成乳酸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2、试述原核生物终止转录的方式依赖pho终止转录的方式 Rho因子是由相同的6个亚基组成的六聚体蛋白质,亚基分子量46KD。它是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因子,可结合转录产物RNA3端的多聚C特殊序列,还有ATP酶和解螺旋酶活性。Rho因子与转录产物3端的多聚C结合后,Rho因子和RNA聚合酶都发生构象改变,

9、从而使RNA聚合酶停顿,解螺旋酶的活性使DNA与RNA杂化双链拆离,使转录产物从转录复合物中释放。非依赖pho终止转录的方式 非依赖Rho的转录终止主要依赖于RNA 3-端的茎环(发夹)结构及随后的一串寡聚U。茎环结构生成后仍被RNApol所包容,因而使RNA-pol变构而不能前进,polyU与模板poly A序列是最不稳定的碱基配对结试比较体外氧化和生物氧化的异同点?答:相同点: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不同点:生物氧化是:生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过程是在37,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进行CO2的产生方式为有机酸脱羧,H2O的产生是底物脱氢,再经电子传递过程最后与氧 结合生成反

10、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化学能的方式储存在高能磷酸化合物中生物氧化的速率受体内多种因素的调节。食糖多为什么发胖(仅要求写出物质的转变过程,不要求酶)答:人吃过多的糖造成体内能量物质过剩,进而合成脂肪储存故可以发胖,其基本过程如下: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酯酰CoA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酯酰CoA + 3磷酸甘油脂肪(储存)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意义?磺胺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是因为这些细菌在生长繁殖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作底物。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是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辅酶之一四氢叶酸的前体。磺胺药物的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可竞争性抑制菌体内的

11、二氢叶酸的合成酶,从而阻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菌体内二氢叶酸缺乏,导致核苷酸、核酸的合成受阻,因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起到杀菌的目的。根据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服用磺胺药物是必须保持血液中药物的高浓度,以发挥其有效的竞争性抑制作用。DNA复制与转录过程的异同点。DNA的复制与转录的相同点:复制和转录都是酶促的核苷酸聚合的过程,有以下相似之处,都以DNA为模板;都需依赖DNA的聚合酶;聚合过程都是核苷酸之间生成磷酸二酯键;都从5至3方向延伸成新链多聚核苷酸;都遵从碱基配对规律。复制与转录的不同点:1 转录以DNA单链为模版而复制以双链为模板2 转录用的无引物而复制以一段特异的RNA为引物3 转录和复制

12、体系中所用的酶体系不同4 转录和复制的配对的碱基不完全一样,转录中A对U,而复制中A对T,而且转录体系中有次黄嘌呤碱基的引入1、简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的种类和主要功能。(9分)1.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目前已发现有三种。RNA聚合酶存在于核仁中,转录rRNA顺序。RNA聚合酶存在于核质中,转录大多数基因(严格说是催化各种前体mRNA的合成)。RNA聚合酶存在于核质中,转录很少几种基因如tRNA基因如5SrRNA基因。原核生物只发现一种RNA聚合酶,能催化mRNA,tRNA和rRNA等的合成.2、举出二种在线粒体内进行物质代谢反应的代谢途径,再写出这两个途径的反应过程。(1)三羧酸

13、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过程的酶,除了琥珀酸脱氢酶是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外,其余均位于线粒体基质中主要事件顺序为: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放出CoA。柠檬酸合成酶。2)柠檬酸先失去一个H2O而成顺乌头酸,再结合一个H2O转化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3)异柠檬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生成a-酮戊二酸,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异柠檬酸脱氢酶4)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酮戊二酸脱氢酶5)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1分子FADH2,琥珀酸脱氢酶7)延胡索酸和水化合而成苹果酸

14、。延胡索酸酶8)苹果酸氧化脱氢,生成草酸乙酸,生成1分子NADH+H+。苹果酸脱氢酶(2)脂酰CoA的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下,使脂酰基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因反应均在脂酰CoA烃链的,碳原子间进行,最后碳被氧化成酰基,故称为氧化。1)脱氢2)加水3)再脱氢4)硫解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进入CO2和H2O的途径。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到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分解代谢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

15、氧化。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经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因此,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的共同通路。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1个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仅净生成2个分子ATP,而有氧氧化可净生成32个ATP,其中三羧酸循环生成20个ATP,在一般生理条件下,许多组织细胞皆从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糖的有氧氧化不但释能效率高,而且逐步释能,并逐步储存于ATP分子中,因此能的利用率也很高。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的

16、起始物乙酰CoA,不但是糖氧化分解产物,它也可来自脂肪的甘油、脂肪酸和来自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代谢,因此三羧酸循环实际上是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供能的共同通路,估计人体内2/3的有机物是通过三羧酸循环而被分解的。 3.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联结机构,因糖和甘油在体内代谢可生成-酮戊二酸及草酰乙酸等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以转变成为某些氨基酸;而有些氨基酸又可通过不同途径变成-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再经糖异生的途径生成糖或转变成甘油,因此三羧酸循环不仅是三种主要的有机物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而且也是它们互变的联络机构。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

17、共同通路? 答: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进入CO2和H2O的途径。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到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分解代谢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经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NH3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的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螺旋结构有何特点? 多肽链主链绕中心轴旋转,形成棒状螺旋结构, 1、多肽链主链绕中心轴旋转,形成棒状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含有 3.6 个氨基 酸残基, 0.54nm,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 0.15nm.。

18、酸残基,螺距为 0.54nm,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 0.15nm.。 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氢键, 2、-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氢键,每个氨基酸的 NH 与前面第四个氨基 形成氢键。 酸的 CO 形成氢键。 螺旋结构大都为右手螺旋。 3、天然蛋白质的 -螺旋结构大都为右手螺旋。什么是乙醛酸循环, 答:乙醛酸循环是一个有机酸代谢环,它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在动物组织中尚未发现。乙醛酸循环反应分为五步(略)。总反应说明,循环每转1 圈需要消耗2分子乙酰CoA,同时产生1 分子琥珀酸。琥珀酸产生后,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代谢,或者变为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的意义有如下几点:(1)乙酰CoA 经乙醛酸循环可

19、琥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可作为三羧酸循环中的基质。(2)乙醛酸循环是微生物利用乙酸作为碳源建造自身机体的途径之一。(3)乙醛酸循环是油料植物将脂肪酸转变为糖的途径。琥珀酰CoA 的代谢来源与去路有哪些?答:(1)琥珀酰CoA 主要来自糖代谢,也来自长链脂肪酸的 -氧化。奇数碳原子脂肪酸,通过 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后者进一步转变成琥珀酰CoA。此外,蛋氨酸,苏氨酸以及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降解代谢中也生成琥珀酰CoA。(2)琥珀酰CoA 的主要代谢去路是通过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 和H2O。琥珀酰CoA 在肝外组织,在琥珀酸乙酰乙酰CoA 转移酶催化下,可将辅酶A 转移给乙酰乙酸,本身成为琥

20、珀酸。此外,琥珀酰CoA 与甘氨酸一起生成-氨基-酮戊酸(ALA),参与血红素的合成。糖代谢和脂代谢是通过那些反应联系起来的?答:(1)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可转变为磷酸甘油,可作为脂肪合成中甘油的原料。(2)有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乙酰CoA 是脂肪酸和酮体的合成原料。(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CoA 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4)酮体氧化产生的乙酰CoA 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5)甘油经磷酸甘油激酶作用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进入糖代谢。糖类物质在生物体内起什么作用?答:(1)糖类物质是异氧生物的主要能源之一,糖在生物体内经一系列的降解而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糖类物

21、质及其降解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 脂肪的碳架及机体其它碳素的来源。(3)在细胞中糖类物质与蛋白质 核酸 脂肪等常以结合态存在,这些复合物分子具有许多特异而重要的生物功能。(4)糖类物质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答:目前解释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如何偶联的假说有三个,即化学偶联假说、结构偶联假说与化学渗透假说。其中化学渗透假说得到较普遍的公认。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是:(1)线粒体内膜是封闭的对质子不通透的完整内膜系统。(2)电子传递链中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是交叉排列,氢传递体有质子(H)泵的作用,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断地将质子(H)从内膜内侧基质中泵到内膜外侧

22、。(3)质子泵出后,不能自由通过内膜回到内膜内侧,这就形成内膜外侧质子(H)浓度高于内侧,使膜内带负电荷,膜外带正电荷,因而也就形成了两侧质子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这两种跨膜梯度是电子传递所产生的电化学电势,是质子回到膜内的动力,称质子移动力或质子动力势。(4)一对电子(2e)从NADH 传递到O2 的过程中共有3 对H 十从膜内转移到膜外。复合物、着质子泵的作用,这与氧化磷酸化的三个偶联部位一致,每次泵出2 个H 十。(5)质子移动力是质子返回膜内的动力,是ADP 磷酸化成ATP 的能量所在,在质子移动力驱使下,质子(H)通过F1F0-ATP 合酶回到膜内,同时ADP 磷酸化合戚ATP。在

23、体内ATP 有哪些生理作用?(1)是机体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在生物氧化中,ADP 能将呼吸链上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电化学能以磷酸化生成ATP 的方式贮存起来,因此ATP 是生物氧化中能量的暂时贮存形式。(2)是机体其它能量形式的来源:ATP 分子内所含有的高能键可转化成其它能量形式,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例如可转化成机械能、生物电能、热能、渗透能、化学合成能等。体内某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 供能,而以其他三磷酸核苷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如糖原合成需UTP 供能;磷脂合成需CTP 供能;蛋白质合成需GTP 供能。这些三磷酸核苷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并不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直接生成的,而是

24、来源于ATP。(3)可生成cAMP 参与激素作用:ATP 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下,可生成cAMP,作为许多肽类激素在细胞内体现生理效应的第二信使。有时别构酶的活性可以被低浓度的竞争性抑制剂激活,请解释?答:底物与别构酶的结合,可以促进随后的底物分子与酶的结合,同样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结合,也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与酶的其它亚基的进一步结合,因此低浓度的抑制剂可以激活某些别构酶。简述tRNA 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每一部分的功能。答:tRNA 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其结构特征为:(1)tRNA 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已配对的片断称为臂,未配对的片断称为环。(2)叶柄是氨基酸臂

25、。其上含有CCA-OH3,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 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4)左环是二氢尿嘧啶环(D 环),它与氨基酰-tRNA 合成酶的结合有关。(5)右环是假尿嘧啶环(TC 环),它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6)在反密码子与假尿嘧啶环之间的是可变环,它的大小决定着tRNA 分子大小。蛋白质的作用:(1)生物催化作用 酶是蛋白质,具有催化能力,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2)结构蛋白 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细胞和组织的建成。(3)运输功能 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4)收缩运动 收

26、缩蛋白(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与肌肉收缩和细胞运动密切相关。(5)激素功能 动物体内的激素许多是蛋白质或多肽,是调节新陈代谢的生理活性物质。(6)免疫保护功能 抗体是蛋白质,能与特异抗原结合以清除抗原的作用,具有免疫功能。(7)贮藏蛋白 有些蛋白质具有贮藏功能,如植物种子的谷蛋白可供种子萌发时利用。(8)接受和传递信息 生物体中的受体蛋白能专一地接受和传递外界的信息。(9)控制生长与分化 有些蛋白参与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调控。(10)毒蛋白 能引起机体中毒症状和死亡的异体蛋白,如细菌毒素、蛇毒、蝎毒、蓖麻毒素等。核苷酸的生物功用: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组成辅酶活化中

27、间代谢物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补救合成节省从头合成时的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体内某些组织器官,如脑、骨髓等只能进行补救合成。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合成、储存糖原分解糖原生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2.酶隔离分布的意义:提高同一代谢途径酶促反应速率。使各种代谢途径互不干扰,彼此协调,有利于调节物对各途径的特异调节。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和不同点: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不同:反应环境温和,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能量容易捕获,ATP生成效率高。-能

28、量突然释放。 通过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H2O,有机酸脱羧产生CO2。-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氧结合生成CO2和H2O 。2.氧化呼吸链组分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拆开和重组特异抑制剂阻断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3.NADH氧化呼吸链:NADH 复合体Q 复合体Cyt c 复合体O24.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 复合体 Q 复合体Cyt c 复合体O25.ROS主要来源:线粒体:超氧阴离子O-2,是体内O-2的主要来源; O-2在线粒体中再生成H2O2和OH。过氧化酶体:FAD将从脂肪酸等底物获得的电子交给O2生成H2O2和羟自

29、由基OH。胞浆需氧脱氢酶(如黄嘌呤氧化酶等)也可催化生成O-2。细菌感染、组织缺氧等病理过程,环境、药物等外源因素也可导致细胞产生活性氧类。 2.氮平衡氮总平衡:摄入氮 = 排出氮(正常成人)氮正平衡:摄入氮 大于 排出氮(儿童、孕妇等)氮负平衡:摄入氮 小于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意义:可以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3.蛋白质消化的生理意义:由大分子转变为小分子,便于吸收。消除种属特异性和抗原性,防止过敏、毒性反应。4.胰酶及其作用胰酶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酶,最适pH为7.0左右,包括内肽酶和外肽酶。内肽酶水解蛋白质肽链内部的一些肽键,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外肽酶自肽链的末

30、段开始,每次水解一个氨基酸残基,如羧基肽酶(A、B) 、氨基肽酶。5.酶原激活的意义可保护胰组织免受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保证酶在其特定的部位和环境发挥催化作用。酶原还可视为酶的贮存形式。6.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过程被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吸收形式:氨基酸、寡肽、二肽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7.蛋白质的降解途径-1、蛋白质在溶酶体通过ATP-非依赖途径被降解-2、蛋白质在蛋白酶体通过ATP-依赖途径被降解8.转氨基作用的生理意义:转氨基作用不仅是体内多数氨基酸脱氨基的重要方式,也是机体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9.氨在血液中以丙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形式转运(一)通过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氨从肌肉

31、运往肝 生理意义:肌肉中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运输到肝,肝为肌肉提供葡萄糖。(二)通过谷氨酰胺氨从脑和肌肉等组织运往肝或肾 生理意义: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10.氨的主要去路体内氨的去路有:在肝内合成尿素,这是最主要的去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合成谷氨酰胺;肾小管泌氨1.复制的基本规律 复制的方式 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半保留复制的意义:按半保留复制方式,子代DNA与亲代DNA的碱基序列一致,即子代保留了亲代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现了遗传的保守性。参与DNA复制的物质:底物(substrate): dATP, dGTP, dCTP, dTTP;聚合酶

32、(polymerase):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简写为 DNA-pol;模板(template): 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引物(primer): 提供3?-OH末端使dNTP可以依次聚合;其他的酶和蛋白质因子。聚合反应的特点:DNA 新链生成需引物和模板; 新链的延长只可沿5? 3?方向进行。DNA复制的保真性至少要依赖三种机制: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聚合酶在复制延长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复制出错时DNA-pol的及时校读功能。DNA连接酶功能:DNA连接酶在复制中起最后接合缺口的作用。在DNA修复、重组及剪接中也起缝合缺口作用。也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之一。DNA损伤的修复错配修复直

33、接修复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 1.脂类的消化条件 部位:条件: 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 部位:主要在小肠上段2.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并且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3.PG、TX及LT的生理功能-1. PGPGE2诱发炎症,促局部血管扩张。PGE2、PGA2 使动脉平滑肌舒张而降血压。PGE2、PGI2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平滑肌蠕动。PGF2使卵巢平滑肌收缩引起排卵,使子宫体收缩加强促分娩。-2. TX PGF2、

34、TXA2 强烈促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收缩促血栓形成,PGI2 、PGI3对抗它们的作用。TXA3促血小板聚集,较TXA2弱得多。-3. LT LTC4、LTD4及LTE4被证实是过敏反应的慢反应物质。LTD4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LTB4还可调节白细胞的游走及趋化等功能,促进炎症及过敏反应的发展。4.甘油磷脂的合成合成部位: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5.胆固醇分布: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 大约 ? 分布在脑、神经组织;肝、肾、肠等内脏、皮肤、脂肪组织中也较多;肌肉组织含量较低;肾上腺、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腺体含量较高。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胆固醇的生理功能:是生物

35、膜的重要成分,对控制生物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6.载脂蛋白功能: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相同点和不同点: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不同:反应环境温和,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能量容易捕获,ATP生成效率高。-能量突然释放。 通过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H2O,有

36、机酸脱羧产生CO2。-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氧结合生成CO2和H2O 。2.氧化呼吸链组分按氧化还原电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拆开和重组特异抑制剂阻断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3.NADH氧化呼吸链:NADH 复合体Q 复合体Cyt c 复合体O24.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 复合体 Q 复合体Cyt c 复合体O25.ROS主要来源:线粒体:超氧阴离子O-2,是体内O-2的主要来源; O-2在线粒体中再生成H2O2和OH。过氧化酶体:FAD将从脂肪酸等底物获得的电子交给O2生成H2O2和羟自由基OH。胞浆需氧脱氢酶(如黄嘌呤氧化酶等)也可催化生成O-2。细菌感染、组织缺氧等病理过程,环境

37、、药物等外源因素也可导致细胞产生活性氧类。 1.糖的分类: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2.糖的主要生理功能: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碳源和能源。 提供合成体内其他物质的原料。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3.糖的吸收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4.糖无氧氧化反应过程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之为糖酵解途径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1. 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由丙酮酸脱氢酶催化(E1)。 -2. 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形成乙酰硫辛酰胺-E2。-3.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生成乙酰CoA, 同时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

38、还原为2个巯基。-4.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同时将氢传递给FAD。-5. 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催化下,将FADH2上的H转移给NAD+,形成NADH+H+。6.TCA循环步骤-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3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酮戊二酸 -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5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7.三羧酸循环的要点: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

39、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8.影响TCA循环的速率和流量的三因素底物的供应量,催化循环最初几步反应酶的反馈别构抑制,产物堆积的抑制作用。9.TCA循环中有3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 10.TCA循环在3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TCA循环是3大营养素的最终代谢通路,其作用在于通过4次脱氢,为氧化磷酸化反应生成ATP提供还原当量。 -TCA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11.巴斯德效应机制有氧时,NADH+H

40、+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而不生成乳酸;缺氧时,酵解途径加强,NADH+H+在胞浆浓度升高,丙酮酸作为氢接受体生成乳酸。12.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氧化反应 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 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13.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 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14.糖异生过程:糖异

41、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15.糖异生最主要的生理作用维持血糖水平的恒定16.乳酸循环生理意义: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 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 17.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18.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促进肌、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通过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从而使糖原合酶活性增强、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速丙酮

42、酸氧化为乙酰CoA,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抑制肝内糖异生。这是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进入肌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肝糖异生的原料。-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可减缓脂肪动员的速率。19.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制:-经肝细胞膜受体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从而抑制糖原合酶和激活磷酸化酶,迅速使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通过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2,激活果糖双磷酸酶-2,从而减少2,6-双磷酸果糖的合成,后者是6-磷酸果糖激酶-1的最强的变构激活剂以及果糖双磷酸酶-1的抑制剂。于是糖酵解被抑制,糖异生则加速。-促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抑制肝L型丙酮酸激

43、酶;加速肝摄取血中的氨基酸,从而增强糖异生。-通过激活脂肪组织内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加速脂肪动员,从而间接升高血糖水平。 20.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点为丙酮酸的氧化脱羧。21.低血糖的原因:-胰性(胰岛-细胞机能亢进、胰岛-细胞机能低下等);-肝性(肝癌、糖原累积病等);-内分泌异常(垂体机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等);-肿瘤(胃癌等);-饥饿或不能进食者等。 22.高血糖的原因:糖尿病;遗传性胰岛素受体缺陷某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生理性高血糖和糖尿。细胞传导信号的基本方式:改变细胞内各种信号转

44、导分子的构象,改变信号转导分子的定位,促进各种信号转导分子复合物的形成或结聚,改变小分子信使的细胞浓度或分布。1.核酸的分类及分布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核糖核酸: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是DNA转录的产物,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某些病毒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2.核酸的一级结构定义: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6.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DNA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荷载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它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基因从结构上

45、定义,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区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功能。 7.RNA的特点RNA与蛋白质共同负责基因的表达和表达过程的调控。RNA通常以单链的形式存在,但有复杂的局部二级结构或三级结构。RNA比DNA小的多。RNA的种类、大小和结构远比DNA表现出多样性。8.m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模板-信使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不均一核RNA(hnRNA)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 -外显子是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而内含子是非编码序列。-hnRNA经过剪切后成为成熟的mRNA。9.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的功能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位mRNA的稳定性维系翻译起始的调控 10.mRNA依照自身的碱基顺序

46、指导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合成从mRNA分子5末端起的第一个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称为密码子(codon)或三联体密码AUG被称为起始密码子;决定肽链终止的密码子则称为终止密码子。位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决定了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11.t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载体转运RNA(transfer RNA, 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 将氨基酸转呈给mRNA。由7495核苷酸组成占细胞总RNA的15%具有很好的稳定性。12.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YC环,附加叉13.以rRNA为组分的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蛋白体RNA(ribosom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