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学讲义整理一(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教育学讲义整理一(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民族教育学讲义一、绪论:民族教育学的背景两大挑战与中国的发展当今世界上大概有200多个主权国家,但200多个主权国家中有大概2000多个民族,这2000多个民族是大家所认可的。但苏联统计认为世界上的民族应该在3000多个左右,苏联认为本国就有一千多个民族,但我们标准的的教科书教材上讲的都是2000多个。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世界潮流中,2000多个民族在200多个主权国家如何分布,这意味着这些国家有的是多民族国家,有的是单一民族国家。但现代社会的发展经过一百六十年以后,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全世界都在进行社会转型,我们国家也在转型,我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信息与人口
2、流动等等不断加大,这使得我国的居民流动很大,也有很大一部分移民到了其他国家。这种全世界的人口流动使得世界上原来的一些单一民族国家比如法国和德国等由单一民族国家转变为多民族国家,现在世界上已没有单一民族国家。挑战一:国际上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和谐关系的冲突世界现状,多民族国家,上世纪2000年代后半叶即50年代以后,全球信息、经济和交通不断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与民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一体化进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消亡,社会进一步发展活力下降。另一方面,国与国之间在民族发展中,都希望自己在民族发展中日趋强大,比如美国,一直追求民族霸权。而我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如何得到传承和发展,
3、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做好民族保护,如何在一体化融合中既做到民族保护,又促进民族融合。如何处理矛盾,使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既保护特点发挥优势,又不致互相欺压,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寻找途径。挑战二:多民族国家本身面临的国家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现在世界上已没有单一民族国家,多民族在一个国家生存,国家的主流文化和各个民族的文化间也会存在矛盾。比如我们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56个民族共建一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个主流民族主流文化,这就带来了主流文化和各个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就语言来说,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我们国家有80多种语言39种文字,国家统一需要主流文化统一国民意志,但这么
4、多不同的文化如何形成主流文化,在主流文化外,如何继续促进多民族文化发展,即维护统一,又不使各少数民族文化在统一中逐渐消亡,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我国的发展:何谓民族?斯大林在解决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苏联国内的国家稳定问题中基于苏联地广人稀国家统一难背景,最早提出民族这一概念。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特征的稳定共同体。这一概念对民族定义,民族认同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稳定和谐中求多民族共同发展?结合中国情况,四共并不合适,最终结合四共内涵,以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特征为核心,以各民族地区民族
5、认同程度,进行民族划分。我国56个民族,还有10万人没有归属到现有民族中去,国家对民族集中地区进行民族自治:5个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15日,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拉萨)30个民族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最年轻 30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 若干民族自治乡我国有18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亿左右,但生存地方自治地方区域比较大,比如云南地区,25个少数民族,基诺
6、族独龙族等民族人口却只有3000人不到,人口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族的发展。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有自己的语言,但许多民族的文字已不复存在了,同时有的民族使用多种语言,所以我们国家有其实有80多种语言。其中39个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藏族维族蒙古族等文字任然常使用,但别的民族多在民族内部使用。苗族,土家族后来自己创造文字。各民族都希望有自己的文化,阵地。文化的传承需要以一种教育的方式,使主流文化传播,同时也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所以,民族教育作用巨大,民族教育肩负着进一步巩固国家统一并促进多民族发展的双重任务。思考?民族团结如何抓起?如何让民族团结成为一种民族自觉?如何让民团团结成为中华民族5
7、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同胞的自觉心?(以家庭而言,上升到国家层面)需要三个要素:(1) 了解(2) 相互之间有亲切纽带 (3) 有一个权威成员间 首先:各自(各民族)发挥特长作用 不断进步 家庭(国家)才会更好 其次:成员间(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 相互帮助学习民族团结诗 谭志松老师 中华民族大家庭, 56个民族我同胞: 满汉藏蒙珞哈哈, 满族 汉族 藏族 蒙古族 珞巴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柯傈撒仡瑶门保, 僳僳族 撒拉族 仡佬族 瑶族 门巴族 水侗白黎景裕达, 水族 侗族 白族 黎族 景颇族 裕固族 达斡尔族 赫土回土壮阿苗, 赫哲族 土族 回族 土家族 壮族 阿昌族 苗族 鄂东鄂锡京乌怒, 鄂
8、温克族 鄂伦春族 锡伯族 京族 怒族 拉羌佤畲布布高, 拉祜族 羌族 佤族 畲族 布依族 布朗族 高山族 俄仫独傣维普德, 俄罗斯族 仫佬族 独龙族 傣族 维吾尔族 普米族 德昂族 塔基塔彝毛纳朝。 彝族 毛南族 纳西族 朝鲜族 各美其美美人美, 美美与共相互照。注释:费孝通老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 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从整体上理解了这句话,我们不难得出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
9、间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 二、民族教育学基本概念(一) 民族概念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斯大林四大特征,现代社会可能只是一个,有共同语言或者有共同心理素质。(二) 教育概念 教育是一种活动,是人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传承文化,使人,个体到一个社会化主流社会去的一盒过程。(三) 民族教育涵义说对某一个民族或者多个民族个体到社会化的活动。书上有五种说法 :1、 单一民族说单一民族教育是指一个民族培养其新一代的社会活动,是根据本民族的要
10、求而对受教育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的人,为本民族服务。两个概念:第一,一个国家只有单一民族,那么实施的教育就是单一民族教育。第二,多民族国家,我们实施的教育是对多民族实行的教育,叫做民族教育。2、 国民教育说民族教育的概念有时是民族教育的代名词。在单一民族国家,民族教育的概念往往被国民教育的概念所代替。在多民族教育国家,民族教育成了泛指多民族教育总和的集合概念。例如美国教育是对美利坚民族的教育,中国教育是对中华民族的教育。从这个层面而言,定义有失偏颇,若如此,民族教育的提法也就失去了意义。3、 少数民族教育说民族教育是指对少数民族,民族人数居
11、少的民族的教育。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在中国,民族教育似乎约定俗成专指中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教育,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教育就分为普通教育和民族教育。4、 多重含义说有人认为,中国民族教育是由“单一民族教育”和“复合民族教育”所构成。“单一民族教育,不仅指各个少数民族的教育,同时也指作为主流民族的汉族教育。复合民族教育,是指中华民族整体的教育。5、 跨文化教育说跨文化教育也就是指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受教育者的一种教育。例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民族在一起,跨越自我文化进行学习。跨文化教育我们有时也可以用复合民族教育来诠释。(四) 民族基本教育概念阐述对民族教育基本概念的把握,我们要从广义和狭
12、义两个方面来说:广义的民族教育: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本民主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分开而言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对共同文化的民族,即对某一民族而言进行的教育。另一个是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例如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的教育,不特指某一民族,而是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对该民族集团的成员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另一个是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即培养人的教育。从概念上来说,共同文化的民族也就相当于单一民
13、族,而对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的教育就是复合民族教育。狭义的民族教育:狭义的民族教育又称少数民族教育,指的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少数民族成员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能力,以求得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为人类做出应有贡献。”在中国,民族教育似乎约定俗成专指中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教育。在西方国家,一般不提少数民族教育,多称多元文化教育,更体现民族平等。 不管是广义的民族教育还是狭义的民族教育,目标是两个,对象也是两个。对象一个是民族,一个是民族
14、文化。两个目标一个是要做好文化传承,另一个是把人培养好,使他能够在主流社会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四) 民族教育学科的属性和特点民族教育学是由教育科学和民族科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边缘学科。因此,民族教育学兼有教育科学与民族科学双重性质。总的来说,民族教育学属于人文社会学科。民族教育学的研究有4大特点:1、 跨文化性特点2、 学科交叉性特3、 多语言多文字特点4、 实践性特点三、民族教育学基本理论框架为了便于研究有针对性,我们将民族教育学的理论框架划分成三个层次:(一) 基础理论分为三个层面:1、 民族教育哲学 民族教育的基础,研究人的本质,教育的本质、价值观。从民族这个角度,从
15、少数民族的教育中研究少数民族的本质,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包括少数民族的道德观、伦理观等等问题。2、 民族教育语言学少数民族语言如何传递,如何教育才能使语言传承文化,培养个人等问题。3、 教育史 史学和哲学是人文社科的基础。(二)民族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领域十四个:民族教育生态学 民族教育文化学 民族教育社会学 民族教育政治学 民族教育经济学 民族教育人口学 民族教育宗教学 民族教育法学 民族教育心理学 民族教育伦理学 民族教育管理学 民族比较教育学 民族跨文化教育学(三) 民族教育扩展分支(十七个) 民族学前教育 民族基础教育 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师范教育 民族职业教育 民族成人教育 民族终身教育
16、民族扫盲教育 民族妇女教育 民族家庭教育 民族社会教育 民族艺术教育 民族体育教育 民族卫生教育 民族科技教育 民族移民教育 民族土著教育 民族留学生教育 四、民族教育学发展状况和趋势(一) 西方20世界50年代形成的两大学科1、 文化教育人类学学派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最早从事此类研究的是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斯宾德勒教授,他参加了一项研究学校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在学校与社区相关背景下如何影响的课题。标志性成果一:1954年,美国人类学会与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教育学院联合召开了由人类学家和教育学家共同参加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斯宾德勒教授主持。这次会议在美国教育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7、。会议讨论了:教育与人类学的关系问题;社会文化背景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问题;跨文化教育问题等三个问题。核心:把教育及教育过程与人与社会结合起来 标志性成果二:这次会议,人类学家与教育学家坐在一起探讨,会议成果由斯宾德勒教授编成了教育人类学一书出版。教育人类学形成以后,学科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清晰。教育人类学家试图用人类学方法(人种志研究)的概念研究教育制度个教育过程。这种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最底层 基于实地观察的人种学描述和真正理解当地文化负荷者的观点第二层 对某些人与现象实地调查发现结果的分析第三层 在一种充分有关教育过程的人种学和个案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的综合化与理论概括美国文化教育人类学的研究领
18、域主要包括:(1)教育与进化(2)学校的社会文化背景(3)学校与社会组织机构的关系(4)文化传承的延续、中断和教育能力(5)教育与社会变迁2、 英美多元文化教育学学派创始人:班克斯主要观点:1、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目标:美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在于:(1)为了提高不同性别,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以及一切处于不利境况的学生的教育素质;(2)帮助学生获得其自身文化以外的跨文化能力;(3)对所有学生的进行的教育。英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林茨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在于:(1)积极发展文化的多样性(2)维护社会的平等与团结(3)实现人类公正此外,林茨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总目标是
19、使社会差异与社会一体化过程处于平衡与发展之中,所以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全球多元文化教育还应达到以下8个目标:(1)处理好人际关系(2)避免人类冲突(3)消除种族与民族之间的偏见与歧视(4)解决如何评估人类成功的价值(5)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6)协调人类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7)探讨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公民素质(8)探讨如何发展移民素质(二) 中国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很早就开始有民族教育,特别是有了寺庙,但作为民族教育学来研究,起步还是比较晚的。1、 孕育阶段(20世纪初1979)20世纪前半期,中国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进入民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合伙家同意成为当时的主要社会
20、问题之一。中央教育部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对边疆少数民族教育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和研究工作,但民族教育的理论与时间发展任然缓慢,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不多,而且散见在其他一些学科领域。2、 独立阶段(19791990)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地域差距、民族差距等激化矛盾,为民族教育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1979年,中央民族学院成立了教育学教研室(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的前身),除了对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外,初步提出并开始尝试研究民族教育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课题。1980年,全国第一所地方性的吉林省延边民族教育研究所成立。1983年9月,全国性的民族教育研究学术团体“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21、研究会”正式成立。1986年,四川省创办了第一个面向全国的综合研究期刊民族教育。1987年,中央民族学院一些学者正式提出创建民族教育学学科,并就该学科研究对象、任务体系与研究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并于1989年将教育学教研室、高教研究室和民族教育学研究学术期刊三个单位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教育研究所,集民族教育的教学、科研、编辑三位一体的功能。3、 完善阶段(1990以后)1991年以后,随着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的扩展与深化,民族教育学科体系内容与研究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民族教育学学科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深化,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2、民族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多元化。3、中国民族教育研究与世界该学科领域研究相互学习、合作与发展。4、民族教育学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也不断得到完善。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