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考研复习必背(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01157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考研复习必背(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学考研复习必背(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考研复习必背(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考研复习必背(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概念与术语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3生态福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4.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5.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6.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7.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

2、、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8.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这种生物对温度耐受限度较广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动物叫做广温性动物。9.内温动物(endotherm):指通过自己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10.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acclimation),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acclimatization)。11.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developmental threshold

3、 temperature)或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12.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vernalization)。13.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小而呈黄白色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14.湿生植物(hygrophyte):通常是指一类生长于隐蔽潮湿环境中,抗旱能力弱的植物,这类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供氧。15.中生植物(mesad)指一类具有一套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与功能的植物,这类植物根系与疏导组织比湿生植物发达,叶面有角质层。16.旱生植物(siccocolous)是指一类生长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带,抗旱能力极强的植物,叶片极度退化为针刺状,具有发达的

4、储水组织。17.腐殖质(humus)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18.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大小和数量称为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19.盐碱土植物是指一类能够生长在盐土和碱土及各种盐化、碱化土上的植物。20.多态现象是指种群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整体的现象。21.生物的生活史是指其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生活史的关键组分包括身体大小、生命率、繁殖和寿命。22.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活史对策23.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

5、另一种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进化生物学家Van Vallen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这种协同进化关系描述为红皇后效应。他感作用(allelopathy)通常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度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4.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环境中,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25.在缺乏竞争者的时候,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即为竞争释放(competitive release);26.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会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叫做性状替换(cha

6、racter displacement)。27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种物种种群的集合。在这个定义中,首先强调了时间概念,其次是空间概念。28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国度区域29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相似。30.在植被型组中,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31.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32.同化效率是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管和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耽误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

7、的能量比例,即Ae=An/In。33.生产效率指形成新生物量的生产能量占同化能量的百分比。生产效率=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即Pe=Pn/An。34.消费效率指的是n+1营养级消费的能量占n营养级净生产能量的比例,即Ce=In+1/Pn。35.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即。构件生物: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规律(Bergmans rule)高纬度恒温动物往往比来自低纬度恒温动物个体高大,导致其相对体表面积较小。定律是的一条定律,具体内容是

8、:生活在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论述题1.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利比希在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的根本因素,这就是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于1913年提出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2.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那些方面?(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作用

9、和间接作用3.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表现为阴地植物和阳地植物两类,这种差异是由于叶子生理上的植物形态上的差异造成的;另外,单株植物叶冠内不同结构的“阳叶”和“阴叶”的产生,是植物对自身存在的光环境的一种回应。光照强度不仅使动物在视觉器官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而且与动物的活动行为密切相关,有些适应于白天强光下活动,成为昼行性动物,有些适应于黑夜或晨昏的弱光下活动,成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光照周期的变化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它使生物的生长发育与季节变化协调一致,对动植物适应所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生物对极端的高温和低

10、温会产生哪些适应?生物对极端高、低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低温的形态适应:植物的芽和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和阿伦规律的变化。在生理方面,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冰点,增强抗旱能力;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此外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和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行为上的适应照顾要是迁徙和集群。生物对高温的适应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以及增加蒸腾作用以散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对流、传导、辐射等方式将体内

11、的热量释放出去,一些小的内温动物以夜行加穴居的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的气候,夏眠或者夏季滞育、迁徙,也是动物度过敢惹季节的一种适应。5.物种的分布完全由温度决定吗?地球上主要生物群系的分布称为主要温度带的反映,年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因子,但物种的分布并不完全由温度决定,温度可能与其他环境因素或资源紧密联系,例如相对湿度和温度间的关系,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群系分布的总格局。6.简述火的生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火既是一种自然因素,又是人类增加的因素,火的燃烧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也为土壤提供了新养分,促进了生物生长,因此火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火的生态作用分为有益

12、和有害两个方面,有益作用是促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同时清除地面杂物,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有害作用是破坏了生态平衡,降低了土壤吸水与保水的能力。7.简述风的生态作用。风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强风常能降低植物生长高度,引起植物矮化,还影响动物的地理分布及体表形态特征。连续的单向风可形成旗形树。风是风媒植物的传粉工具,是某些无脊椎动物迁徙的运输工具,大风具有破坏力,防护林可以减轻风的危害。8.简述陆地上水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陆地上的水分布不均匀,潮湿冷空气遇冷形成降雨,降雨是陆地上重要的降水,占绝大部分,而在高纬度地区,降雪是主要的水分来源之一。陆地上的降雨量随着纬度发生很大变化,在赤道南北

13、两侧20范围内,降雨量最大,向南北扩展,纬度为2040地带降雨量丰富,南北半球4060地带为中纬度湿润带,极地地区成为干燥地带。此外,陆地上降雨量多少还受到海陆位置、地形及季节的影响。9.水生植物任何适应于水环境?对于很多水生植物来说,要适应水环境,必须具备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特别是要有一定的适应水环境盐度的机制,有的植物的细胞质中有高浓度的适宜物质,从而增加了渗透压,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盐腺将盐分泌到叶子外表面;另一方面,水中氧浓度含量很低,水生植物为了适应缺氧环境,使根、茎、叶内形成一套相互连接的通气系统;水生植物长期适应于水中弱光及缺氧,使叶片细而薄,多数叶片表皮没有角质层和蜡质层,没有

14、气孔和绒毛。10.土壤动物如何适应土壤中高二氧化碳与缺氧的环境?土壤中栖息着一类地下兽,它们终生在地下而不上到地面,对土壤中低O2和高CO2浓度产生很好的适应性。地下兽对低氧的适应表现在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加,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增加,同时降低能量代谢,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氧气的需求。地下兽的脑中枢对CO2敏感性降低,随着吸入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升高,呼吸通气量增加缓慢,大量CO2在体内会造成高碳酸症,地下兽通过肾调整盐离子排泄速度,以及提高血液缓冲能力,对高CO2环境产生代偿性适应。11.怎么理解生物种的概念?生物种概念认为种是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之间具有繁

15、殖隔离。生物种有如下特点: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物种是一个可以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12.经历过遗传瓶颈的种群有哪些特点?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导致数量急剧下降,就称其经历过瓶颈。经过瓶颈后,若种群一直很小,则由于遗传漂变作用,其遗传变异会迅速降低,最后可能致使种群灭绝,另一方面,种群数量在经过瓶颈后也可能逐步恢复。13.K-对策和r-对策各有那些特点?r-选择种类具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K-选择种类具

16、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的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而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世代周期。14.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学意义?生态学意义:对农林业生产和管理有重要意义;他感作用对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15.谈谈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数量的影响。任一捕食者的作用,只占猎物总死亡率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去除捕食者对猎物种仅有微弱的影响;捕食者只是利用了猎物种中超出环境所能支持的部分个体,所以对最终猎物种群大小没有影响。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种数量上升,而相反增多

17、,猎物种数量减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猎物种群在没有捕食者存在的情况下,按指数增长,捕食者种群在没有猎物的条件下按指数减少。16.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主要是生物因素。生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但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竞争与捕食。物种之间的竞争,对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群落结构;捕食对次年工程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视捕食者是泛化种还是特异种而异。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中其次是干扰,近代多数生态学家认为干扰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态现象,它引起群落的非平衡特性,强调了干扰在形成群落结构和动态中的作用,中度的干扰能够维持高水

18、平的多样性。此外,空间异质性和岛屿也能影响群落结构。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岛屿大小以及距离大陆的远近,都会影响物种多样性,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17.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1)水生演替系列:a.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植物漂浮生长,其死亡残体增加湖底有机质的聚积,雨水冲刷带来的矿物质沉积也逐渐提高了湖底;b.沉水植物阶段,湖底裸地上最先出现的先锋植物是轮藻属的植物,使湖底抬升作用加快,当水深至24m时,一些高等水生植物大量出现,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了;c.浮叶根生植物阶段,一方面浮叶根生植物残体抬升了湖底,另一方

19、面使水下光照不足,迫使沉水植物向较深湖底转移;d.直立水生阶段,根茎交织使湖底抬升甚至形成浮岛,生境开始出现陆生植物生境特点;e.湿生草本植物阶段,喜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定居于新从湖中抬升出来的地面;f.木本植物阶段,灌木首先出现,之后逐渐形成森林。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湖泊周围向中央顺序发生的。(2)旱生演替系列:a.地衣植物群落阶段,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岩石表面,再加之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岩石表面出现小颗粒,在地衣残体作用下,有了有机成分;b.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苔藓植物的生长积累了更多腐殖质,加强对岩石表面的改造,使岩石颗粒更细小,松软层更厚;c.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种子

20、植物对环境改造作用加强;d.灌木群落极端,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e.乔木群落阶段。旱生演替系列就是植物长满裸地的过程,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过程,也是群落环境的形成过程。18.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负反馈调节是指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它必然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反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负反馈控制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最稳定状态时,它能够自我调节和维持自己的正常功能,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和消除外来干扰,保持自身稳定性。19.全球碳循环包括哪些重要

21、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碳循环包括的主要过程是: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碳酸盐的沉淀作用。20.什么是热带雨林?其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之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其特点是(1)种类组成丰富,高大乔木为主;(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3)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4)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5)茎花现象很常见;(6)寄生植物很普遍,高等有花的寄生植物常发育于乔木的根茎上;(7)植物终年生长发育。21.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组成,其叶无

22、革质硬叶现象,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树干常有很厚的皮层保护;群落结构较为清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有花的附生植物,乔木多为风媒花植物。22.我国青藏高原植被的分布有什么规律?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大陆性强,植被旱生性显著;植被带宽广;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23.试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种群生态学基础。我国人口现状的年龄锥体属于典型的金字塔锥体,基部宽顶部狭,表示人口数量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代表增长型种群。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基础上,人的存活曲线为型,曲线凸型,幼儿存活率高,而老年个体死亡率低,在接近生命寿限前只有

23、少数个体死亡,所以人口增长呈上升趋势;从r=ln R0/T来看,r随R0增大而增大,随T增大而变小,据此式,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有两条途径:降低R0值,即使世代净增殖率降低,这要求限制每对夫妇的子女数;增大T值,可通过推迟首次生殖时间或者晚婚来达到。24阐述现代生态学发展特点(1) 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2) 研究范围的扩展。(3) 手段的更新(4) 的国际性日益增强。25. 动物的集群现象有哪些生态学意义?有利于改变小气候特点;集群利于取食;集群利于共同防御天敌;有利于动物繁殖和抚育幼体;集群易进行迁移与迁徙。26. 简述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生态系统的途径输入:1、通过降水植被截获大气

24、中含元素的尘埃,通过降水到达土壤(肥岛作用)。2、微生物固氮(大气中的氮进入循环的主要途径)。3、岩石分解,植物根系吸收母岩中的各种元素(钴、锌、铜等)。输出:1、淋溶丢失,特别是易溶元素Ca,Mg,Na2、人类的开发利用,从系统中收获产品,元素被移出系统。3、挥发损失,例如草原生态系统中牲畜粪便中的氮27.有哪些方法可以表述种群的存活格局?各有什么特点?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28.阐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进行生产的生态系统。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在农

25、业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种植哪些农作物,饲养哪些家禽和家畜,都是由人来决定的。人们还要不断地从事喂养、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治虫和收割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如图)。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人工种养的生物,抗逆性(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除按人们的意愿种养的优势物种外,其他物种通常要予以抑制或排除,导致生物种类大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低,容易受到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需要人为的调节。29.植物对干旱的适应在形态上和生理上有哪些表现?30.简述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

26、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因此可用公式NT=K表示,其中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是总积温(常数)。31. 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2. 种群增长在没有资源限制的环境中表现出哪些特征?33. 描述一个稳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能量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保持平衡生物群落内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具有典型的食物链与符合规律的金字塔形营养级生物个体数、生物量、生产力维持恒定。34. 简答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物种多样性有随纬度增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多样性随海拔

27、的变化,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而降低的趋势。35. 论述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及其生物学意义。在一定条件下,生物并不是按几何级数无限增长的。即开始增长速度快,随后速度慢直至停止增长(只是就某一值产生波动),这种增长曲线大致呈“S”型,这就是统称的逻辑斯谛(Logistic)增长模型。dN/dt=rN(1-N/K)在种群增长早期阶段,种群大小N很小,N/K值也很小,因此1-N/K接近于1,所以抑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种群增长实际上为rN成几何增长。然而,当N变大时,抑制效应增加,直到当N=K时(1-N/K)变成了(1-K/K),等于0,这是种群增长率为零,

28、种群达到了一个稳定的大小不变的平衡状态。36.什么是中度干扰假说?举例说明其有何实践意义。断层形成的频率影响;例如:斑块状的森林砍伐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大陆的多次断开和岛屿的形成都是物种形成和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动力37.阐述地球上的氮循环。大气中的氮经微生物等作用而进入土壤,为动植物所利用,最终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中。植物利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硝酸根离子或铵离子以获取氮素。在无氧(低氧)条件下,厌氧细菌最终将硝酸中氮的成分还原成氮气归还到大气中去。这一过程即为氮循环38.简述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方法。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增强茶园自然调控能力;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坚持以农业技术为基础,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强调新技术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应用,发展生物防治制剂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