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朱自清散文中修辞法的运用--最终版(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朱自清散文中修辞法的运用--最终版(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论朱自清散文中修辞法的运用学生姓名:冯娟娟学 号:所在院系: 中文与传媒系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届 次:2014 届指导教师:刘洁老师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抄袭、剽窃别人的内容; 2.毕业论文(设计)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注释说明来源;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
2、并清楚: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5.若在省教育厅、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设计)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院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浅论朱自清散文中修辞法的运用学生:冯娟娟 (指导老师:刘洁老师) (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摘 要:朱自清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他的
3、散文蕴含着一种诗意的美,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前人对先生的散文的探讨重点是在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两篇文章来讨论写生散文创作的特点,手法以及情感或者仅仅从一两篇文章中讨论先生散文创作中修辞法的运用。本篇论文就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宏观上浅论先生散文中修辞法的应用。关键词:朱自清;散文;修辞手法Shallow Theory from ZhuZi-Qingprose in the use of Rhetoric Method Student:FENG Juan juan(Adviser:LIU Ji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Media ,Huainan normal univ
4、ersity)Abstract:Mr Zhu is a famous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his prose which is known as the vernacular art model.his essays all contain a kind of poetic beauty These prose contains a kind of poetic beauty, let a person feel warm, natural spoken .The people of the essays explore th
5、e focus is on choosing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articles to discuss paintin essays,composi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s,as well as emotional or just the use of rhetoric method in prose.This paper is the rhetoric of the angle at the macro level light theory, essays rhetoric in application
6、 of the Act. Key words:Mr Zhu; essays; rhetorical practices前言:朱自清先生被誉为散文领域内的风景书画家,他笔下的散文无不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美感,正如钟敬文所说:“他在同时人的作品中,虽然没有周作人先生的隽永,俞平伯先生的锦密,徐志摩先生的艳丽,冰心女士的飘逸,但却于这些而外,另有一种真挚清幽的神态。”1朱光潜: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1997年版,第13页.郁达夫也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2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7
7、月版,第31页.不管是抒情散文还是写景散文,先生都坚持写自己内心的声音,以淳朴自然清新的口语,真挚细腻的情感风格,艺术地向我们展现了生活的真实,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韵味,在简单中体会细腻,在细腻中品味自然,在平常中寻找快乐,在安静里享受思维的活跃,在自然里感受生命的乐趣。如此最常态的再现生活,却也能够如此精妙地用文字展现,便是其散文最大的妙处,而这种妙处的主要来源就是他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最是恰当地展现最真实的状貌,最真挚的情感。而纵观先生的散文多为写景抒情,并在其中穿插修辞的运用来触动情感表现真性情。本文就将着重从修辞角度:词语的锤炼、句式的调整与选用、辞格的运用以及
8、布局谋篇四个方面并结合朱自清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进行浅析。一、 词语的锤炼修辞学中将“词语的锤炼”的特点精辟地概括成平中见奇,常中有险,陈中有新,朴字见色。先生的散文无疑将这些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朱德熙先生曾给予过类似的评价,他说朱先生的文章严谨不均,即使是着意锤炼文字,可风格平易自然的。总览先生的文章也可以看出,先生创作讲求词语的精炼准确传神,比如:形容词表情达意的轻松舒缓,动词的生动传神,量词的简单明了直白等等一系列熟悉又平常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运用,在平易自然的风格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并且在讲究词语的选用的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词语对意境的传达,正是这种讲究将其散文推上了别致的顶峰。(一) 寓繁于简首
9、先,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特质,如:语言动作等,选用贴切恰当的词语传神地刻画和揭示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如:作者在和朋友游览秦淮河时,描写到秦淮河上的歌妓时,作者在文中这样写到“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张皇了。”“她们总是坐在舱前的。”“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在这里用到了两个“不料”,形象传神地表现了作者的意外:这个意外一半来自于对自己所看到的现实意外,另一半来自于对“歌妓”还存在的意外。其中最奇妙的便是“挣扎”二字,逼真地向我们展示了歌妓的生存状态的艰辛:一方面是维持生计,一方面在讨好客人的同时也会遭到客人的厌恶;而接下来的“张皇”,则更加鲜
10、明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对于歌妓的同情又拒绝的苦痛复杂心理。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那些在秦淮河里的坐在船头来回兜生意的歌妓,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的是怎样一个焦灼苦痛的灵魂。这便是“挣扎”二字的妙处,千言万语汇集成一词,彻底地表现出歌妓的所有状态。另外在生命的价格一文中,作者用最直观的感受向我们展现了这只花了七毛钱的小孩最基本的状貌“孩子端端正正的坐在条凳上;面孔黄黑色,但还丰润:衣帽也还整洁可看。我看了几眼,觉得和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差异。”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爱动是她的天性,但文中的她是“端端正正”的,想必在她幼小的内心里是充满着害怕和拘谨的。但她看上去似乎又是健康的,因为她与其他
11、孩子也没有什么差异,前后形成呼应。就是在这样整体感知后和再看“几眼”中,我们能看到这个孩子的平常,然而却又是不平常,外形与境地的鲜明对比造成的剧烈反差更能真实地交代出因背景的不同而造成命运的差异。我想,看着这个孩子,作者的内心是不平静的,读者的内心也是不平静的。可在文中没有一个“惨”字来直白地写出这个孩子的身世之悲,但就在先生的朴实的叙述中以及以价格来讲孩子作为“交易”中有力地突出了作者的复杂情感,也引发了读者和世人的深思。 再次,在船中的文明中,作者通过语言形象地塑造人物,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女人喊出的“一堆生”的三个字,引来的无数的争议,面对争议,作者写到了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并且还若
12、无其事的和他人继续攀谈。”这两个“毫不”一个“若无其事”最是向我们最原生态的传达了这个女人的别致,领略到这个女人独有的为众人“服”的魅力,这种魅力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读者,简单有力的勾勒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功在文字的魅力。再次,善于选用能有引人入胜和发人深思效果的词语,以此来给人以震撼和警醒作用。最为生动就的表现就是匆匆,作者在文中通过对时间,对生命,对宇宙的追问,并且使用“匆匆”这两个词来贯穿全文,一连串地发出“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疑问和深思,在不间断的匆匆之间,在匆匆后一去不复返的时间里,告诉了我们要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充实地过好自己的时间,时间是匆匆的,
13、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为了加强表达效果,文中还通过使用“烟”“薄雾”“微风”“初阳”等富有诗意美感的名词具体形象地表达“过去的日子”“匆匆”和不知不觉,将抽象了的时间形象化,更能发人深省。(二) 注意词类活用讲究炼词,不仅使句子的句意集中概括、文字简洁明了,形象鲜明生动,也可以使普普通通的词语收到意料之外的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效果。荷塘月色便是最好的例证,文中关于荷叶的描写,荷花的描写堪称经典美文,比如写到叶子,作者用到了“层层的叶子”给人一种层次中静谧的美,而“点缀”“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用得最是传神,点缀之间不乏层次之美,含苞欲放和竞相开放之间又显得生机而自然,无不鲜明地表现了荷叶最
14、自然状态下的美。还有写到月光,作者恰当传神地用到了“流水”的比喻,加之“泻”“浮”“洗”“笼”字,不同动词的使用,既避免了词语的重复,又贴切地表现月色的美,将月色静态的美赋予动态的词语中表现出来,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另外,在背影一文中,作者写到父亲爬上月台为自己买橘子前前后后一连串的动词如“探”“穿”“爬”“攀”“缩”等,在真实地记录了父亲当时真实的情态的同时也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动作的艰难,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父爱的伟大,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于父亲的歉疚之痛。动词的不重复,既不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又能生动再现父亲穿越月台的艰难,一次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也就再真挚不过了。 再次,在匆匆中,动词的使用也
15、是形象生动有力量的。文中一开始就接连用了三个不重复的动词“去”“枯”“谢”形象传神地道出了四季的更替,时间的脚步匆匆,让人能深切感受到时间的脚步就是从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溜走的,正如,洗手的时候,时间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里过去一样。这些动词的使用,将抽象的时间寓于具体的事物中,让人有种亲切感的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达到了表达效果与修辞美感的完美结合。(三)词语声音的音韵美朱自清在散文创作过程中主张文学创作要追求立新的同时要体现自然的韵味。而这“新”和“自然”在其文章中集中表现为音韵美与自然美的结合。音韵上的和谐能够丰富文章的语言艺术,恰当地美化文章。文章中自然美的体
16、现,不仅仅是结构上的和谐,更多的是音韵上的和谐,作者运用了“不欧化的口语”1朱光潜: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1997年版,第13页.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美感。1. 叠字、叠词的大量使用同样是在写夜游秦淮河,夜幕下的秦淮河或是本来就美的,但是在作者的文字里我们还能领略到更精致的美,文中写到的夜幕是“垂垂地下来”光线是“黄黄”的,而且还有烟霭,有水波,有明漪等。“垂垂”表现了夜的静谧的同时还能让人体会到夜色浓重的厚重感;“黄黄”来形容“散光”能够传达出一种朦胧之美,并与夜色融合在一起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而“黯黯”形容“水波”既能说明水的深沉又能说明作者内心的深沉;用“缕缕”形容“明漪”却又让人感受
17、到一种细腻柔和的美。先生的遣词中总能够传达一种美感,这种美不管是轻盈的还是深沉的,都能够打动读者。其次,在荷塘月色中,叠音叠词的使用数量是最多的,也是最为奇妙传神的。荷塘是“曲曲折折”的。叶子是“田田”的,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原生态的美感,另外用“田田”形容“荷叶”,在突出荷叶的翠绿的同时又能让人想象出那份静谧的美感,特别是还伴有“薄薄的轻雾”,更增添了一种朦胧美和和谐的画面美。2. 精选口语入文先生散文语言以北京口语为主,并对其加工锤炼,使文章表现得更加生活化,语言在富于变化中,口语化语言的描述能让读者在真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寻到最真挚深沉的情感。如:在春这篇文章中,作者写春草发芽生长的茂盛势头,运
18、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场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用“偷偷地”“钻出来”,将小草赋予孩子般的童真童趣,使得语言充满活力又形象逼真;用副词和量词,既能表现出儿童玩耍的场面,也暗含了春给人无限的希望和美好以及奋斗的朝气。 另外,在温州的踪迹里,写到“一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赞叹梅雨潭的绿时所用到的“呀”“啊”,朴素的语言里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美,同时在最质朴的赞叹声里,我们又能够感受到作者流露出来的最真挚的热爱之情。此外,先生的语言里还夹带着儿化音,比如文中所写到的“八
19、哥儿”“月儿”“帘儿”等等,这些句中的儿化音使词语更加口语化、生活化,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这种音韵上的和谐,不仅适应了表达内容的需要,也适应了情景语言的需要,在作者的笔下,世间万物皆有情,写景融情,抒情毫不掩饰,不造作更不卖弄,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委婉流露,一切的真情都在自然和谐的语言中表现出独特真挚的个性,深深吸引着读者。二、 句式的调整和选用散文在句式上的变化能够创造不同的结构美,尤其是在句式的选择上,长句结构复杂,信息量大,表意精确严密细致,内容结构与层次调理贯通,气势磅礴,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短句简单明了,表情达意直接鲜明,情感强烈。朱自清在
20、欧游杂记序中也这样说:“记述时可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觉得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安排最难。”1朱光潜: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1997年版,第13页.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讲究句式的选择,讲究多样而统一的风格。(一)短句与长句的选择和使用先生的散文,长句短句的交错使用,是文章更加具有吸引力,舒缓有力。1. 短句短句的使用,表情达意更加直接明了,并且更为自然贴切,比如在儿女中,写到孩子们吃饭时吵闹的场面时,文中用到了一连串的短句,吵闹中却显得整齐“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指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他说你菜好。”表
21、现了童真顽皮,节奏明快且情感鲜明。 再次,在背影中,作者和父亲车站离别时的话语也是简短的,但是就是这些简短的语句中却突显出了不能再多加一个字的煽情,情浓语短,形象地表现出了父子深情。2. 长句在记述秦淮河夜游中,长句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文中这样写到:“我们下船后,接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威风,暑气以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这句话是由两个短句组成的,首先是作者下船后所感受到的晚凉,然后是到了“此地”,在桥上感受到的新凉。地点的转换以及感官上的变化使句子增添了色彩,同时也能让读者产生联想,表现了夜景的美,表意更加丰富细致。另外,在女人中,“从前人将女人比做花,比做鸟,
22、比做羔羊;他们只是说,女人是自然手里创造出来的艺术使人们欢喜赞叹一样。”这是一个长句,中间也是用分号隔开,前面是关于女人的比喻,后面是关于对艺术的女人的赞叹,前面一连串的比喻为后面坐着自己对于“艺术的女人”的赞叹埋下伏笔,不仅使句意明确,而且也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二)变式句与常式句的使用汉语的句子,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然后再是宾语。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糅合西欧语言的句法,使他的散文句式多变,体现出一种句式美。首先,在匆匆一文中“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中“你聪明的”按照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聪明的你”,先生这样表达,使文学语言更加口语化,同时又能加强作者对时
23、间的追问的情感。又如给亡妇里“好好放心睡吧,你。”主谓倒装,在强调了主语的同时,表达出了“终于在此哽咽住了”这一情境。又比如在春中,写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后的是“嫩嫩的”“绿绿的”,在这里“嫩嫩的、绿绿的”做定语后置,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朱自清的这种欧化的句式,不仅生动地传达了文本内涵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耐人寻味。(三)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使用最鲜明的体现便是在温州的踪迹绿中写到最引人注目的是“温州之路”,“绿色,瀑布从上而下,已经撕成大小的几绺;梅雨潭的绿是“招引”着游客去的。”前面一句使用被动,“被扯成”形象地表现出了崖的高,同时也将瀑布飞流直下的美表现得生动形象。而后面一句是说明我们被梅
24、雨潭的绿吸引了,但作者却用了主动句将梅雨潭拟人化,更加能突显出梅雨潭景色的迷人。 (四)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使用先生的散文中善于运用口语的句式,这种口语化的运用使文章更加亲切自然,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比如在写到阿河时,作者运用的是口语话的语言,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阿河的人物形象。这种句式的使用比较灵活,通俗易懂。在女人里,作者通篇是转述“白水”的语言表达对“艺术女人”的赞叹,口语化的语言里,让人能够明白作者的情感倾向,幽默风趣也不缺乏韵味。(五)整句和散句的使用 在荷塘月色中,整句和散句的使用,表达效果最为明显。文中用到了“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等来写荷塘四周的景色,而这些景色的描写都是融
25、于一句话之中,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激起引人入胜的情趣和韵味。三、 辞格的运用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给修辞下的定义:“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奇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1朱光潜: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1997年版,第13页.简单的说,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而生动。相应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也就是修辞的三个基本原则,任何美妙传神的修辞都必须围绕着这三原则进行展开。而所谓的“辞格”,就是指各种具体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等,散文的创作自然离不开修辞的运用。杨振声曾说过这些散文的语言都是“活生生”运用到纸上去的,而能够保持这种生命力的关键
26、在于先生散文中修辞运用的丰富和巧妙,以一种“真挚清幽的神态”独具一格。下面将从先生散文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讨论其散文的辞格美。(一) 新鲜新颖的比喻秦牧说:“美妙的比喻简直就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2 秦牧:艺海拾贝,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第52页.这句话准确地解释了比喻的好处,一次准确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对文本的再次加工,好的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浮在的事物简单化,能够增强语言的可感性和说服力,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具体性,以至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最多也是最新鲜新颖的。当然,这些比喻手法的恰当运用,是先生靠着自己细腻的情感,观察的仔细中
27、得来的,他说过文章要有“新异的滋味”,才能取得“独到的秘密”,因此,先生散文中的比喻大都是匠心独运的,他给比喻以艺术性,恰巧地表现出事物的神态,给人一种美的感受。1. 明喻(1)以物喻物:在绿中,“那飞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将水花比作白梅,既形象地写出了水花的飞溅美,又能让读者感受到梅雨潭动态的美,另外又比作是微雨,在突出水花数量之多的同时又向我们传达了水花飞溅着的状态,将飞溅的水花比做小小的白梅,形象地写出了水花的美,形象生动传神,使人产生联想,给人以深刻映像。又如在阿河中,“水面如镜子一般。”将水面比做是镜子,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给人一种安静宁和的感受。(2)以人喻物: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8、中,“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眨眼。”句中将“灯光”比作是“黑暗从酣睡里眨了眨眼”,赋予灯光以人性化的特点,对灯光进行渲染和描绘,使灯光的形象具体起来,促成了一种朦胧的画面感。2. 暗喻比如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没有比喻词却超越了拥有比喻词带来的美感,这句话同时运用到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道德律比作是“西洋镜”,“思力”能够“拆穿”,这一动词的使用,突显了思力的力量的强大。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道德律形象化,便于人们理解。又如在山野拾掇中,“前一种人真是一把刀,一把斩乱麻的快刀!”(山野拾掇)用暗喻的方式将“前一种人”
29、比作是“刀”,含蓄地表明了他们之间暗含的关系,也形象地突出了这类人的性格特征:“快刀斩乱麻”既形象又生动传神。3. 博喻在春里,作者写到了春雨,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等,形象地突出了春雨绵绵的特点,使句子很富有色彩美感。又如在女人一文中,作者将自己认为的“艺术的女人”比作“箫管”“玫瑰花”“水”“烟”等,给人一种神秘的想象,把女人比作是水,具有灵动的美,把女人比作是烟,体现了轻盈的美。(二) 生动的比拟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这种修辞的好处在于不但能够教读者对作者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鲜明的印象,而且也能够使读者领会到作者在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读者会被作者描写
30、的事物的方法所深深吸引,更加容易理解意义。1. 拟人先生的散文创作中擅长用女性拟人格,把物当作女人来写,不仅给读者一种精神愉悦的同时给人一种美和艺术的享受。比如在荷塘月色中对于荷叶的描写,文中把它比作“舞女的裙”,而写到荷花,则把它比作“刚出浴的美人”将物赋予人的神态,给静物以人的动作,突出了物的美。且用法传神、细腻。再又如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写到月光,作者用到了“偷偷窥看”“ 把月儿当作人来写,更加鲜明形象地写出了月夜下的秦淮河朦胧的美。又例如写到灯光,作者用“枯燥无力又摇摆不定”来形容,既是写出了夜的深,也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内心黯然神伤的情感,将物赋予人的感受,情感鲜明直接。2. 拟物这在
31、蒙自杂记中写到夜里的月光,作者用到了一个“筛”字,奇妙传神,写出了静夜下叶的密,也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表现了夜的静谧与美好。不管是拟人还是拟物手法的运用,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优美的比拟中,我们或能感受到事物的美好,或能体会到作者思想情感的细微变化,写景含情,叙事融意于情,情景交融,既不显得太委婉也不显得太过直白叙事则化意于事,意与事浑然一体,情与景相映成趣。(三) 传神的通感钱钟书说:“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1朱光潜: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1997年版,第13页.通感手法的运用,可以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调动不同感官的感觉迁移,并且能够达到渲染意境的作用
32、。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荷塘月色和绿中,分别从嗅觉、听觉、视觉和触觉四个方面来进行通感:从嗅觉到听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就属于嗅觉部分,但作者在这里用到了“歌声”来传情达意,似乎是香中有声,声中有香,通过这种通感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的丰满。从视觉到听觉:在荷塘月色中写到“光与影”,作者用到通感把它当作“梵婀林上奏着的名曲”“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林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是用视觉看的,但作者将它们转化成“名曲”,既有色彩美,又具有音乐美的幽美意境。从视觉到触觉:在歌声中,也充分运用到了移觉,作者将听到的歌声对于自己的感受巧妙地移
33、在了园中的雨、花等中,这些移觉不仅充满了情趣而且还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作者在文中并不正面写歌声的悠扬动听,而是运用移觉辞格编织了一个梦境般的暮春时节的花园,这个日子里有雨,有微风,花园的温度、湿度和花草香味,都充分调动了读者视觉、嗅觉和触觉一起活动,去感受这歌声的舒缓多的情调,这种艺术的享受。(四) 强烈的对比和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鲜明性。通过对比叙事,可以正反比较,互为补充 ;对比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形象突出;对比说理,可以体现矛盾的重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也不在少数,往往通过两者的对比,鲜明的突出作者自身的情感倾向。比如在温州的踪迹绿中,作者
34、没有直接赞美梅雨潭,而是通过对比“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来突出对于梅雨潭景色的赞美和热爱。又如在给亡妇中,作者追忆了妻子生前的种种“奉献”以及现在的境况,通过两者的鲜明比较,更能传神地突显出作者对于妻子的怀念之情。(五) 其他辞格的运用 1. 引用先生的散文中,引用的例子不在少数。恰当合适的引用,既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又能满足文本需要,语言或幽默风趣或铿锵有力,使人信服;或平易近人,使文章通俗易懂,也增加说服力。如:在女人一文中,多处运用到了方言,比如乖子望一眼,呆子望到晚。既亲切自然又能表现出对女人欣赏的不同的表现,生动形象,但又活泼。另外,文中关于女人话题的争论,还引用到“此柳
35、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的典故以及贾宝玉对于女人的看法,在表达一种观点的同时,引出自己的观点艺术的女人的欣赏。又如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成语的引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真实地突出了这种“袭击”力量的强大同时也传达出对于作者的震撼力度之大。其次在儿女一文中,为了满足文本的需要作者在开始就引用了蜗牛背了壳的俗语,然后又引用到亲戚嘲笑的话“要剥层皮呀!”来写明自己已经是五个儿女的父亲的这一个事实,从侧面也表明了作者自己感觉到的压力之大。接着作者又引了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 这样的俗语,表明现在身上肩负的担子之重,作者已经感受到一位父亲的角色的重要。接下来又将自己归类为鲁迅先生的幸福家庭,说明
36、婚后的生活的幸福,妻子的贤惠,家庭的美满。 2. 反语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在背影中,面对父亲和摊主的讲价,作者这样说到:“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用在这里表示作者内心深深的自责,显得委婉含蓄,但又非常真挚,也表现出了当年对于父爱的不理解以及现在内心的歉疚。又如, 在旅行杂记殷勤的招待中,作者在文中写到了“优待”,运用反语,讽刺地表现出招待员的百态,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 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的修辞效果,能够极为深刻地生动地形象地揭示出一般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读者的联想,增加力量。先生的散文中也运用到了这种修辞手法,如:在春一文中
37、,写到树叶子是“绿得发亮”,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种夸张的说法,往往能够给读者留下强烈新鲜的印象,也能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新景象。又如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写到西湖的夜是“水象沸腾着一般”综合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夜的燥热。4. 设问和反问辞格的运用设问的特点在于自问自答或者是“明知故问”,给人造成情感上的起伏跌宕,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引导读者议论、思考,从而达到突出作者的思想和认识,使文章更能引发人思考。而反问的作用在于能够加重句子语气,表达出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色彩,传达出热烈的情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有力性,尤其能够加强语言的特有的战斗力。这类辞格的运用在散文
38、匆匆里,得到了最为有力的印证。文中这样说到:“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连串的反问,引发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的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反问中间,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匆匆,将抽象化的时间具体化,便于人们去理解和引起“共鸣”。还有在歌声中作者用到了接连的反问,“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通过移觉生动地表现出了歌声对于“我”的陶醉和享受,也说明了歌声的悠扬。四、 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就是合理根据顺序组织材料,在
39、材料的安排上要突出文章的重点。详略得当,中心明确。所谓布局,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在进行谋篇布局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着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根据主题;二是要根据材料;三是要根据具体的文体进行谋篇布局。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集中在艺术构思上,而先生所创作的散文也非常讲究在艺术上的构思,总体呈现给读者一种多样而统一的风格,讲究层次建的欺负跌宕,千变万化。其散文的结构虽没有黄河浩浩荡荡奔腾万里的气势,但也有长江曲折婉转之美趣。他以开阔的思路和活泼的文笔,驾驭散文这种文体,运用自如。对于散文的特点而言,朱自清本人也说过,散文的特点在于“散”,在这“散”的过程中,讲究文学创作要围绕着文眼。我们说,好的文章取材于
40、现实生活,写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才能够打动人。先生的散文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遵循着“言为心声”的创作手法,用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传达着真挚的情感。其创作的散文篇幅不长,却饶有趣味。比如:1. 哲理性散文如匆匆,文章主旨围绕着时间的脚步“匆匆”展开全文的追问。但作者开头没有直接写到时间的飞逝,而是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时间的流逝赋予可感知的世间万物,让读者能够在字里行间体会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最精彩的是紧接着对于时间的一连串追问以及在文章主体部分将时间的流逝再次赋予可感知的身边的事物,让读者既能真切体会到时间的脚步,又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省。最后文章又
41、以反问结尾,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篇幅短小,但字字句句中都暗含着对于时间流逝的“匆匆”的思考,结构紧凑,表达哲理清楚明了。又如女人,文章采用转述白水先生的讲话来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的女人”的赞叹,以“女人”为题,也是以“女人”的话题为文章的线索,进行全文的构思。在行文的过程中,先是介绍了众人眼中的女人然后引发作者对于自己欣赏的女人的追问,引出“艺术的女人”,然而文章并没有直接阐释作者眼中的艺术的女人的特点,而是采用引用贾宝玉等他人的看法,并与自己看过的女人进行比较以此来突出“艺术的女人”的特质。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发出的那一声赞叹便是对于“女人”最美的诠释:“是的,艺术的女人,那是一种奇迹!”纵观全
42、文,看似作者只是在转述白水先生对于女人的看法,只是记录一次谈话的内容,但实则不然。文章结构脉络清晰,先写女人,中间穿插对于“艺术的女人”的思考并接着将古人或他人认为的女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再次突出“艺术的女人”,最后并以对艺术的女人的赞美结束,这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在连贯的行文中,作者紧紧抓住身边或大众所熟知的例子向读者展示“女人”常见的看法,在对比中突出自己的观点。2. 写景散文如荷塘月色全篇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晰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像行云流水一般,达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贵境界。与此同时作者又进行了精心的剪裁
43、和巧妙的安排,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平铺直叙,而是略写与详写相结合,既有大笔涂抹,粗线条的勾勒,如第二自然段;又有工笔细描,精细入微的描摹,如作品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正面描写荷塘月色的部分。作者按照观察的角度,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选择了一系列最能表达他心绪的自然景物进行绘声绘色地描写。先写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次写月色,再写荷塘四周的环境、景物,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恬淡幽静的荷塘月夜景色,从而烘托出作者寂寞惆怅、孤独苦闷的心境。又如温州的踪迹绿,文章以作者第二次到梅雨潭,看见梅雨潭的秀美的景色绿为文章的线索,通过比喻,对比,想象和衬托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梅雨潭“绿”的赞美和热爱。文章
44、篇幅虽短小,但结构紧凑,感情抒发真挚直接,文章开始就交代了为什么要赞美,是因为再次游历了这个地方,接下来就是作者所看见的绿了,但似乎作者觉得单纯的文字叙述还不能表达这“满眼的绿”,而是采用了比喻,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来烘托出梅雨潭绿的美,作者还觉得不够,接着又用发自内心的最直白的语言对梅雨潭的绿大加赞美。行文结构简单明了,但抒发的情感真挚强烈。3. 抒情散文 如背影。文章紧扣住父亲的四次“背影“来一次展开全文,这就是”神聚“的地方,将父亲这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突出了父爱的伟大。这四次背影的出现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包含了一次比一次浓烈的父子亲情。第一次是在开头,开篇点题。第二次是写父亲为我买水果
45、,这是全文的重点。第三次是写父亲离开车站时,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而最后作者又说了一句“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看似平淡一语。既形成首尾呼应,又暗含着作者无限的悲伤,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曲终情在。这便是朴实无华的力量所在,感染着每一个读者。在此只列举先生创作的散文中的几篇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先生散文技术的高潮,修辞手法运用的灵活与巧妙传神,笔触的开阔,挥洒自如,把放松与严谨,自然朴实与匠心独运结合起来,显示出了超凡的文学功力,在文坛独树一帜。五、总结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也是极少数用白话进行散文创作的作家,他
46、的散文清新自然,读来让人有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朴实感。我们可以从他的写景散文中领略到先生笔下景色的优美灵动,也可以从抒情散文中领略到情感抒发的真实自然,也可以在哲理散文中真切地领悟到作者所传达的哲理。他的散文也被收入各地中小学教材,作为精读课文向学生推荐,可见先生散文的艺术成就之高。在这里我仅仅管窥蠡测,简单摘取先生的散文为例,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使用,辞格的运用以及谋篇布局上来分析和讨论先生散文中修辞法的运用之美,纵观正文的浅论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从以上哪个方面入手,先生的散文都是绝妙的,在或长或短的散文篇章中,紧扣文章主题和现实生活写就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参考文献:1汪丽炎.汉语修
47、辞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1998年12月第1版.2朱自清.朱自清散文精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3国海涛、王刚. 余光中先生对朱自清散文中修辞运用的微词A.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239-239.4马美爱. 论朱自清散文修辞的性格底蕴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255-258.5拉毛. 朱自清散文修辞特色管见N.青海教育.2011(Z2):30-30.6耿伟. 朱自清散文修辞形成的言语风格A.学周刊A.2013(02):207-207.7孙桂珍. 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N.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0(07):87-87.8刘洁.浅谈朱自清散文中修辞法的运用N.作家.2009(06):53-54.9姜国、蒋英姿. 谈朱自清散文的修辞特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01):58-59.10陈庆汉. 行文如诗,笔笔如画试论朱自清早期散文移觉辞格的运用N.修辞学习.2001(05):35-36.11陈家富.试论朱自清写景散文的音画美N.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刊.2011(09):55-56.12刘克知.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修辞手法J. 内江师范院报.2010(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