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练习题】细胞的生活环境(共4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084961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练习题】细胞的生活环境(共4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生物练习题】细胞的生活环境(共4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练习题】细胞的生活环境(共4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练习题】细胞的生活环境(共46页).doc(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章 第1节:细胞的生活环境【学习目标】:1. 概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3.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学习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自主学习】: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体液 :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环境。人们把这个

2、由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2、细胞外液的成分(参考图1-2):细胞外液的成分以血浆为例,主要是 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 _。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三个方面。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相当于血浆渗透压;正常人血浆pH为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4、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合作交流】:1、 完成P3“思考与讨论”并参照教材P3图1-1,画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图。2、完成P4“资料分析”中讨论题,分析并总结细胞外液的成分。3、讨论P5旁栏思考题,并试

3、举一个生活实例来说明细胞内存在渗透压。4、完成P5“思考与讨论”栏内的问题,参照P6“练习”拓展题中的图,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展示点评】:【巩固检测】:1、完成P6“练习”中的“一、基础题”。2、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3、下列各项中不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因素是()A. pHB. 渗透压C. 酶D. 温度4、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B. 组织液增加C. 组织液减少D. 淋巴减少5、内环境中不含()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B. 酶、甘油、维生素C. 麦芽糖、淀粉、乳糖D. 无机盐、葡

4、萄糖、性激素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7、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 ;B ;C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图中ad,O2浓度最高点是 、最低点是 ;若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要经过 层磷脂分子。(3)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和b之间隔以 ,b和d之间隔以 ,b和c之间隔以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 说明内

5、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自主学习】: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_平衡中,这种平衡是通过机体的_实现的。正常机体通过_,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 _状态叫做稳态。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 的调节; 坎农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_调节和_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_、_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6、主要调节机制。但是,这种调节机制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_,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受破坏。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合作交流】:1、 组内交流“自主学习”部分中的内容。2、 试陈述教材P9“思考与讨论”中的3个思考题。3、你怎样理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一句话?试举例说明。4、阅读实验,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展示点评】:【巩固检测】:1、对高烧不退的病人,为降低体温下列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 用酒精棉

7、球擦拭四肢等部位D. 适当撤减衣被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C.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C.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4、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

8、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过多的NaHCO3随尿排出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5、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是由 、 和 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 ,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物质为 ,物质为 。(4)要完成图中体现的过程,是在_调节、_调节和_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6、教材P11的“基础题”和P13的“自我检测”。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目标】:1. 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B)。2. 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

9、的传递(B)。3. 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B)。【学习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自主学习】:(第1课时完成12,第2课时完成35)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完成它的结构基础是_。结构基础功 能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_)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状态转变为_的过程。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信号的形式沿着_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为_电位,细胞膜外为_电位。受刺激时

10、:受刺激部位(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电位由 变为_ 。而未受刺激部位(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仍是外_内_。因此,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就存在_,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邻近未兴奋部位,使之兴奋,如此循环进行,使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开去。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单或双)向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_。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_等相接触,共同形成_。突触主要包括_、_、_三个部分。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来传递的,因为该物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传递只能是_(单或双)方向的。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

11、节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由_、_、小脑组成)和_,它们含有大量的_。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_,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一般说来,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_的调控。5、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的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是_,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_、_、_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是_;这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_功能。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_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_和再现。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_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

12、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 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_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的建立有关。【合作交流】:(第1课时完成13,第2课时完成46)1、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2、完成P17“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3、下图表示一条神经纤维的左端给予刺激前后电表的变化过程,1为未受刺激时,25为刺激后的变化过程。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可参考P17图2-1)4、请画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并用箭头标注兴奋传递的方向。5、完成P20“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6、参照P21图2-6,试分析当人的言语中枢的S区、H区、W区、V区分别损伤后的可能症状?【

13、展示点评】:【巩固检测】:1、完成P6“练习”中的“一、基础题” 和“拓展题1”。2、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 )刺激 刺激 A B刺激 刺激 C D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4、已知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14、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5、人体的体调节中枢和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脊髓C脑干D下丘脑6、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7、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

15、;(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 _ _,图中_ _点可发生兴奋;若刺激d点,图中_ _点可发生兴奋;(3)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个。(4)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其原因是_ _。8、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代表传出神经 B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中单向传导C冲动在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中单向传导(3)在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

16、递质是_。(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足够强度的电流刺激、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处,肌肉_;刺激处,肌肉_。(5)(理科直播班做)在离肌肉5毫米的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毫米毫秒。第2章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习目标】:1.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2. 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3. 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4. 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学习重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学习难点】:激素

17、调节的实例分析。【自主学习】:1、激素调节的发现 斯他林和贝利斯获得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其一是发现_(这也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_。 激素调节:由_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2、激素调节的实例 对血糖平衡进行调节的激素主要有:使血糖水平降低的是_,它由_细胞分泌。它能_,从而使血糖降低;使血糖水平升高的是_,它由_细胞分泌。它能_,从而使血糖升高。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_,反过来又作为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促

18、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比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的三种激素3、激素调节的特点 _。 _。 _。激素一经_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合作交流】: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2、饭后,大量的葡萄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3、根据题1、2尝试构建血糖平衡模型。(可参照P25图2-9)4、根据P26模型建构活动,试建立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展示点评】:【巩固检测】:1、完成P6“练习”中的“一、基础题1、2”。2、下列动物腺体中都能产生激

19、素的是 ()A睾丸和垂体B肠腺和胰腺C乳腺和肾上腺D肠腺和胰岛3、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4、在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5、右图为人体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试分析此图并回答问题: AB段血糖含量上升时,_的分泌会增加,通过_降血糖_作用,使血糖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BC段血糖含量降低时,_的分泌增加,主要通过促进_ _,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如果身体不能产生足够

20、的_,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_病。第2章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学习目标】:1. 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2. 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3. 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4. 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学习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学习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自主学习】:激素调节是通过_的传送,作用于_、_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举例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体温调节:人体热量来源主要是:_(尤以_和_产热为多)。产热的生理过程叫_;

21、产热的主要物质有_;产热的细胞器是_。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是:_。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_量和_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水盐调节: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是_ _,它是由下丘脑合成,然后由_释放,作用部位在 ,它的主要作用是_ _。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_ _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 _的发育和功能。【合作交流】:1、参照P32“资料分析 讨论1”解释极地(即寒冷的环境)工人怎样维持体温。还可采取什么措施?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2、参照P32“资料分析 讨论1”解释高温车间(即炎热的环境)工人怎样维持体温。还可采取什么措施? 3、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

22、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4、根据P32页“水盐平衡调节图解”绘制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保持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图解。【展示点评】:【巩固检测】: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

23、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3、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4、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体色能随环境改变而迅速发生改变。其中避役是出名的“变色龙”,能在较短时间(小于5分钟)内改变体色,它变色的机制是( )A.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 C.神经激素调节 D.激素神经调节5. 完成P33“练习”中的“一、基础题1.”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4.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

24、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学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自主学习】:艾滋病和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中文名称分别叫_、_。人和许多动物靠_系统来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衰老、_或_的细胞,从而维持_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方式叫免疫调节。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_、_、_组成的。_(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 _疫 _ _ (在骨髓中成熟)系 ( ) _统 (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 _ (迁移到_中成熟) _ 主要包括_、_、_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资)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 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三道防线第

25、一道防线:由_和_构成 _免疫免第二道防线:由_和_构成 (生来就有,_)疫 _免疫:由_产生抗体来作战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_免疫:靠_直接接触来作战 (后天获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抗体:由_细胞产生的,专门抗击某种病原体的_ _(化学本质)。 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_反应的物质。如:_。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_、_,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有_ _关节炎、_ _红斑狼疮等。过敏反应:指已产生_的机体,在_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_,反应_,消退_;一般不破坏_,也不引起组织_;有明显的_倾向和_差异。3、免疫系统的监控

26、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_或因其他因素而被_的细胞,以及_的细胞。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功能、_和_功能,实现它在维持_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_ _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4、免疫学的应用_的发明和应用。 用人工标记的_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_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合作交流】:1、完成P36“资料分析”中讨论题,搜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下图为体液免疫的简易概念图,细胞免疫的过程与体液免疫类似,但没有B细胞的参与,请参照体液免疫的概念及根据教材的介绍绘出细胞免疫的简易概念图。淋巴因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3、比较

27、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细胞名称来 源功 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4、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 液 免 疫细 胞 免 疫概念依靠体液中的_来攻击相应抗原的过程依靠_来攻击相应宿主细胞的过程作用对象效应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_与相应的_特异性结合,再通过进一步的变化消灭病原体_与_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死亡,再通过进一步的变化消灭病原体过程都分为三个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

28、的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等发挥免疫作用的阶段。关系6、完成P40“资料分析”中讨论题【展示点评】:【巩固检测】:1、下列不都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骨髓B.淋巴结、胸腺C.扁桃体、脾D.肝脏、淋巴结2、在胸腺中成熟的是()A.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C. T细胞D. B细胞3、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中C.不属于免疫细胞D.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4、关于记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相应的记忆细

29、胞5、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 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B.C.D.6、自身免疫病是 ()A.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B.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C.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免疫反应D.免疫功能不足引起的疾病7、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已免疫的机体 未免疫的机体 接受相同的过敏原 接受过敏原A.B.C.D.8、教材P40的“基础题”和P43的“自我检测”。选做1、导致自身免

30、疫疾病的根本原因是 ()A.患者自身的某些化合物变成了抗原物质B.患者体内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失去了特异性C.侵入体内的病原体的抗原物质与患者的某些细胞表面的化合物结构相似D.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破坏了患者的免疫系统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3、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其中字母I为某种化学物质,其余字母表示过程,数字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 _ _ _ _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参与它的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主要

31、有_ _。当用同一抗原刺激时,就会迅速_形成大量的或,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则其免疫状况是_。4、2009年4月流感在墨西哥和美国爆发以后,迅速传播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11月27日据世卫组织公布,已有7826人死亡。不禁让人想起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据估计,当时全球死亡人数大约有20004000万人。科学家研究发现,2009年的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注射疫苗。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因为RNA_。H1N1病毒侵入体内而未进入人体细胞前,免疫系统依靠_细胞产生抗体来对抗它,这属于_免疫;当H1

32、N1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就得依靠_细胞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细胞,使之破裂而释放出H1N1病毒,再进一步消灭它,这属于_免疫。有人几年前注射过某种流感疫苗,一直未患流感,这次却患了流感,这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H1N1病毒与以前的流感病毒相比已发生了突变B.以前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在体内留存的时间短C.H1N1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D.这次的H1N1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是不同的类型人体有免疫系统来对抗H1N1病毒,为什么还是会患病,甚至死亡?将受H1N1病毒感染后已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H1N1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效

33、应T细胞C.抗原D.抗体第3章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学习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自主学习】: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_效应的化学物质_(IAA),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IAA外,还有 、 等。植物向光性的生理机制是:植物受 照射后,胚芽鞘 一侧的 含量 多 于 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 ,从而造成植物向光弯曲。人们把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 部位运送到

34、 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 和发育的 。在这些部位, 经过了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它在植物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运输方式是:只能从形态学 运输到形态学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这种运输是细胞的 运输。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 的部分,如 、 和 顶端的 、 和 等处。【合作交流】:1、比较发现生长素的系列实验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耳的实验温特的实验实验过程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耳的实验温特的实验图形实验现象结论2、教材P49的“技能训练”。【展示点评】:【巩固检测】:1、右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