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共48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08487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共4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共4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共4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共48页).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1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绪论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2. 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1. 辨证论治的概念和思维过程:(1) 病、证、症的基本概念:阐释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指出证的时相性和空间性特征。(约20分钟)(2) 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辨证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等。(约15分钟) 论治

2、的基本概念和思维过程,如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等。(约10分钟)(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涵义:阐释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涵义,指出中医治病着眼于证的异同。(约10分钟)(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病论治的由来;“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约20分钟)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2. 难点:证的基本概念:证,是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是中医治病的依据。证的时相性与空间性特征:证反映疾病的

3、阶段性本质,表明了其时相性特征;证反映疾病不同类型的本质,表明了它的空间性特征。辨证:是通过分析综合症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确立一个“证候”概念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不是指“辨析症状和体征”,与其后的“辨症求因”之“辨症”的涵义不同。3. 思考题:证、病及症有何区别与联系?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何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临床上如何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原则?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7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0-24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

4、01:22-26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7-205.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36.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0,18-21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精气学说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2. 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3. 掌握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4. 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5、. 精与气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1)精的基本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精,又称精气,泛指气,是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精气又指气的一部分,即气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概念的形成之源:“水地说”。(约10分钟)(2)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与气的概念是同一的。气概念的形成之源:“云气说”,发展为“元气一元论”。(约5分钟)2.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概念的演变过程:“道”为宇宙之本原,气是道产生的构成宇宙万物的质料,如老子、庄子、淮南子等;“太极”为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如

6、易传;然后发展为气一元论,即精气或气为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气是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天地万物的生成模式:道气物(老子);道气物气道(庄子);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万物(列子);元气万物(王充)。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气分阴阳二气,阴升阳降,交感合和,氤氲化物。精气的存在形式:无形弥散状态称气;有形结聚状态,称形质。宇宙万物皆为气的存在形式。(约15分钟)(2)气的运动与变化:气机;气化。(约10分钟)(3)气的中介作用及其意义。(约5分钟)(4)天地精气合化为人:生命产生的哲学观和医学观的比较。(约10分钟)3. 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1)对中医学精气学理论的影响:对精为人体生命本原的影响;对气的运

7、动、信息载体、“气本一气”理论的影响。(约20分钟)(2)对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建立了“同源思维”模式。(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精气的基本概念与精气学说的内容。2. 难点:精、气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区别:在哲学中,精即气,是宇宙的生成本原,有时是指气的精粹部分。在中医学中,精是指精,是人体生命的构成本原,是一种有形的液态物质;而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是无形的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中医学的精气理论并非来源于古代哲学中的精气学说,而是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观察、体悟和推理的结果:精概念源于对生殖之精的认识,气概念源于对呼吸之气和人体热气的体悟。3. 思考题:古代哲学中

8、精与气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与中医学的精与气概念有何区别?精气有哪两种存在形式?气机与气化有何区别?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的精气理论有何影响?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构建有何理论意义?参考文献1.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792.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1-533.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24-4464. 孙广仁精气考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4):14-165.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96.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

9、社,2001:21-30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4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2. 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相对性与绝对性;3. 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4. 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教学内容1. 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形成(1)阴阳学说是研究事物阴阳的属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代朴素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约5分钟)(2)阴阳学说的产生:阴阳概念的产生:阴阳概念

10、的形成;阴阳学说的形成。(约10分钟)2.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1)阴阳的涵义:是指有形之实体,如日月;是指无形之气;既指有形实体(阴),又指无形之气(阳),如精与气;是指事物或现象的属性,此为阴阳的具有哲学意义的含义。(2)阴阳概念的内涵: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相对待是阴阳的基本结构形式,即只有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阴阳只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不等同于矛盾。(3)阴阳概念的来源:原始涵义:日光的向背;概念形成于诗经、周易,至左传用于医学理论(六气病源说)。(约25分钟)3. 事物和现象

11、的阴阳属性:(1)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规定:比类水火的特性来确定:凡类水者皆属阴,类火者皆属阳。(约15分钟)(2)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性:可转化;可再分阴阳;因比较的对象不同而异;绝对性:某些事物的属性固定不变,不可反称。(约2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阴阳的基本概念;事物阴阳属性的规定及其相对性。2. 难点:阴阳与矛盾的区别;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的理论渊源阴阳互藏互寓。3. 思考题: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阴阳与矛盾有何区别?事物阴阳分属的依据是什么?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请分别举出理由阐述之。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可否用阴阳概括说明之?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

12、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112.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903.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4-614.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47-4525.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4-576. 孙广仁关于阴阳概念中的几个问题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36-5387.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08.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34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5

1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运动规律和形式。教学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 阴阳对立的涵义:相反,斗争;制约,压制;排斥,格柜。重点解释相互制约,并举自然界和人体生理方面的例证。(约10分钟)2. 阴阳互根与互用的含义:阴阳互根说明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互根关系失常出现孤阴与独阳。阴阳互用说明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

14、系。互用关系失常出现阴阳互损。(约15分钟)3. 阴阳交感与互藏的涵义与关系: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会,相错相荡,氤氲化物。机理:阴阳互藏,阴升阳降:阴中有阳故能在阳的鼓动下而上升,阳中有阴故能阴的牵制下而下降。(约15分钟)4. 阴阳消长的含义及形式及其与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之间的关系: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的消长形式与阴阳的对立制约相关联;阴阳之间的此消彼亦消和此长彼亦长与阴阳的互根互用相联系。(约10分钟)5. 阴阳转化的含义、形式及内在依据和条件:形式:渐

15、变,突变;内在依据:阴阳互藏互寓,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条件:阴阳消长:或随阴阳消长而转化,或在阴阳消长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约15分钟)6. 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恢复协调平衡的能力和趋势;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大体均势和稳定状态。(约5分钟)7. 阴阳对立、又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自和、平衡之间的关系。(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阴阳的对立、互根、互藏、交感、消长、转化等运动规律和形式。2. 难点: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问题必须讲清,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阴阳运动规律和运动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3. 思考题:阴阳对立的涵

16、义是什么?阴阳至根互用的涵义是什么?举例说明之。阴阳交感的内在机理是什么?阴阳互藏的涵义及其意义各是什么?阴阳消长的形式有哪些?各与阴阳的哪些运动规律相关?阴阳转化的依据和条件各是什么?阴阳消长与阴阳转化的关系如何?阴阳白和的涵义是什么?阴阳平衡的机制是什么?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1-15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7-62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104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1-78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

17、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52-4626. 孙广仁阴阳相对待概念之研讨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1-3937.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08.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37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6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3. 掌握五行的特性。4. 掌

18、握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教学内容1.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约10分钟)(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约5分钟)(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约15分钟)(4)用于疾病的诊断。(约5分钟)(5)用于疾病的防治。(约10分钟)2.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3. 五行的概念(1)五行的涵义:五方;五材;五星;五种元素;五气(六气);五种特性。(约5分钟)(2)五行的概念内涵: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对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达;作为一种方法引入中医学。(约5分钟)4. 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约15分钟)5.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1)

19、依据:五行特性。(2)方法:类比(取象比类),如东方、春、肝属水;演绎(推演络绎),如肝属木,目属肝,故目属木。(3)五行归类表。(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特性。2. 难点:五行的内涵:是抽象概念,不是具体物质;是说明事物的特性和相互关系的解释性模型。事物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类比和演绎)。3. 思考题:怎样用阴阳的运动规律和形式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应的治疗方法?五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五行的特性是什么?事物的五行归类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5-23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

20、.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2-66;79-833. 于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4-129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79-94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62-472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1-12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45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7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

21、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教学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 五行生克(1)相生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举例说明。(约10分钟)(2)相克的概念、次序、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举例说明。(约10分钟)2. 五行制化与胜复(1)制化的概念、规律(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约5分钟)(2)胜复的概念、规律(有胜则复),举例。(约10分钟)3. 五行乘侮(1)相乘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约10分钟)(2)相梅的概念、次序和原因,举例。(约10分钟)(3)相乘与相悔之间的关系。(约5分钟)4. 五行母子相及(1)母病及子:母能令子虚及其举例。(约10分

22、钟)(2)子病及母:子盛致母实、子盛致母虚、子虚致母虚及其举例。(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五行生克制化乘侮及母子相及。2. 难点:制化与胜复规律;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引起相乘和相侮的原因。3. 思考题:什么是五行的生克和制化?五行相乘和相侮的概念、次序和产生原因各是什么?母子相及的形式和产生原因是什么?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3-25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3-86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9-134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

23、药出版社,2001:94-97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472-476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2-14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48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8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重点是在病理和防治原则方面的应用。2. 了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

24、论体系方法论方面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3. 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教学内容1.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说明五脏之间的关系。(约5分钟)(2)五行学说在病理方面的应用:相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五脏病变的传变模式。(约5分钟)(3)五行学说在诊断方面的应用:诊病;辨逆顺。(约10分钟)(4)五行学说在防治方面的应用:指导脏腑用药;控制疾病传变;确定治则治法: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情志相胜疗法等。(约35分钟)2. 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方法学意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精气阴

25、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主要思维方法:精气学说构建了同源性思维和类比性思维;阴阳学说以阴阳的对立统一解说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及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五行学说构建了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并与外界沟通和联系的整体现。(约10分钟)(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约5分钟)3.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约10分钟)(1)注重宏观观察。(2)注重整体研究。(3)擅长哲学思维,包括中和思维、类比思维。(4)强调功能联系。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2. 难点:相生与相克关系的传变。佐金平木、补火生土等法的正确表述。精气阴阳五行诸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和思维

26、和类比思维。3. 思考题: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怎样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病理的传变?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各是什么?试述之。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有何特点?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方法学意义?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如何?何谓中和思维?何谓类比思维?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25-32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6-1093.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79-4864. 王

27、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4-1475.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97-107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14-16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4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9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藏象的概念;2. 掌握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3. 掌握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4. 了解藏象学说

28、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教学内容1. 藏象的基本概念: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藏的基本涵义与象的基本涵义。(约10分钟)2. 藏象学说的形成:(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约5分钟)(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约5分钟)(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约5分钟)(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约5分钟)3. 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现,主要体现在:(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约5分钟)(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约5分钟)4.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与生理特点。(约10分钟)5.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1)五脏

29、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之精、五脏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的涵义。(约20分钟)(2)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藏精精化为气(脏气)气分为阴气(五脏之阴)、阳气(五脏之阳)。(约10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藏象的基本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形态和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2. 难点:藏象的基本概念;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关键是分清“精与气的概念内涵”,运用前面所学的阴阳学说讲清“精与气分阴阳”与“气自身分阴阳”的区别。3. 思考题:藏象与藏象学说的概念各是什么?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在形态与生理功能上有何特点?藏象学说是怎样形成的?藏象学说的特点是什么?试述五脏精气阴

30、阳的涵义及其逻辑关系。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32.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4-1563.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8-1204. 孙广仁藏家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中医研究,1997,10(5):1-55. 孙广仁.简论五脏精气阴阳.中医研究,1998,11(1):1-46.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447.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55-568.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5-

31、66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0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心(附:心包络)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心的主要生理功能2. 掌握心的生理特性3. 掌握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4. 了解心包络教学内容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与心主脉的涵义:主血包括运血和生血;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约20分钟)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约5分钟)(2)藏神:含义: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约5分钟)为什么藏神的脏是心而不是脑?(约10分钟)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意义

32、。(约5分钟)2. 心的生理特性:通明,即心之血脉直通,心神当明。(约5分钟)3. 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约5分钟)(2)心在窍为舌。(约5分钟)(3)心在志为喜;(约5分钟)(4)心在液为汗;(约5分钟)(5)心气通于夏。(约5分钟)4. 简介心包络。(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心藏神的概念及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意义;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2. 难点:藏神的脏为何是心而不是脑;心所藏之神的涵义,是人体广义之神,即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或总体现,还是狭义之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心在液为汗的机理,即汗出与心血和

33、心神的关系。3. 思考题:心主血脉的概念及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什么说“心在液为汗”?心主通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4-362. 重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24-228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7-168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0-123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66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

34、版社,2000:69-72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6-69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肺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肺的主要生理功能;2. 掌握肺的生理特性;3. 掌握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教学内容1.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气的宣降主司呼吸和气体的出入交换。(5分钟)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宗气的关系;一身之气的运行与肺气宣降

35、及呼吸的关系。(约10分钟)(2)主行水:肺气的宣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有二方面: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肺为水之上源:提壶揭盖法治疗水肿。(约10分钟)(3)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的涵义: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而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送到全身。主治节的涵义:治理调节呼吸及气、血、水的作用。(约10分钟)2. 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肺为脏之长。(约5分钟)(2)肺为娇脏:(约5分钟)(3)主宣发与肃降:主宣发的涵义及其体现;主肃降的涵义及其体现;主宣发与主肃降的关系。(约10分钟)3.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约5

36、分钟)(2)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约5分钟)(3)肺在志为悲;(约5分钟)(4)肺在液为涕;(约5分钟)(5)肺气通于秋。(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2. 难点: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3. 思考题:为什么说肺为娇脏?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肺合皮毛”?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6-39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6

37、-220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84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23-1305.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86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63-66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72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二章:藏象 1. 重点:肺主一身之气的概念;肺气的宣发肃降的涵义与体现。2. 难点: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

38、。3. 思考题:为什么说肺为娇脏?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宣发与肃降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肺合皮毛”?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脾的主要生理功能;2. 掌握脾的生理特性;3. 掌握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教学内容1.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含义:脾气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输送到全身的作用。过程:运化水谷的过程:“中央土以灌四傍”,通过经脉和三焦的通路,将水谷之精输送到心肺肝肾四脏;运化水液的过程:“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及肺气宣降以行水。(约20分钟)。意义:为后天之

39、本,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约5分钟)(2)主统血:含义:脾气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约5分钟)机理: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约5分钟)意义:虚气出血的治疗。(约5分钟)2. 脾的生理特性:(1)脾气主升:主升清;升举内脏。(约10分钟)(2)喜燥恶湿:脾气与湿的关系;脾气下陷的病机分析。(约5分钟)3. 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约5分钟)(2)脾在窍为口。(约5分钟)(3)脾在志为思。(约5分钟)(4)脾在液为涎。(约5分钟)(5)脾气通于长夏,脾主四时。(约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主升;脾气统血的涵义与机理。

40、2. 难点:脾气输送水谷之精和水液的过程及其方式和通路;脾气主升的体现;脾气统血的机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脾为后天之本的意义。3. 思考题: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脾气主升的涵义是什么?脾主统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参考文献1. 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9-412. 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11-2203. 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4-1984. 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31-1385

41、. 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6-1046. 洪素兰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点表解及学习指导学苑出版社,2000:60-627.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75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13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章 节第二章:藏象 第二节:五脏肝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目的要求1. 掌握肝的主要生理功能;2. 掌握肝的生理特性;3. 掌握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教学内容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流泄: 涵义:是指肝气具有疏通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

42、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作用。肝气疏泄失常的两种表现:肝气郁结和肝气上逆。(约10分钟) 主要体现于4个方面: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约30分钟)(2)藏血:涵义: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生理意义5个方面: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肝不藏血的病机有三:肝气虚弱,收摄无力:肝明不足而肝阳偏亢;肝火亢盛,迫血妄行。藏血与疏泄的关系:“体阴而用阳”。(约15分钟)2. 肝的生理特性:(约5分钟)(1)肝为刚脏。(2)肝主升发。3. 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约20分钟)(1)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肝在窍为目.(3)肝在志为怒。(4)肝在液为泪。(5)肝气通于春。一重点难点思考题1. 重点:肝气疏泄的涵义及其作用体现;肝藏血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 难点:肝气的疏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肝藏血的涵义及其生理意义。3. 思考题:肝气疏泄的涵义是什么?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肝主藏血的涵义和生理意义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