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学习目标】1辨析“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2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3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勤俭朴素,继承优良传统。 【目标重点】1诵读文章,感受文句,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2辨析文中文言实词,积累文中文言虚词的用法,区别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含义。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勤俭朴素,继承优良传
2、统。 【目标难点】1 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勤俭朴素,继承优良传统。 【相关材料】 1作者简介 敢于“犯颜切谏”的诤臣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后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
3、,憎而知其善”。建议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作有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言论散见于贞观纪要。 2. 文学常识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 3.语言知识 【难读字】求木之长(chn)浚
4、(jn) 壅(yn)蔽 谬(mi)论 黜(ch)恶 【重要实词】 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承天景命(景,大) 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管理) 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将有作(作,兴造。指兴造宫室一类事情) 则思谦冲以自牧(牧,修养) 则思慎始而敬终(敬,慎) 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 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以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译为“把”) 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5、(介词,“为所”,表被动) 盖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无(边词,表转折)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古今异义】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 承天景命(景,大。今常用于景色。) 【词类活用】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之下)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通假字】 振之威怒(通“震”,威吓)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介宾后置句 虽董之
6、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二、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
7、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魏徼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全文共三段: 第1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
8、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句排比,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
9、木”与“水”的比喻。 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0、,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做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
11、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诫,句句坦诚,字字惊心。 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三、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在论证主要观点时的论证方法和角度是怎样的?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在提出主要观点之前,作者打了两个比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泌浚其泉源。”作者打这两个比方,是为了使主要观点显豁。接下来,作者从反面论
12、证了这个观点,如果国君不积德义,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就像“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国家是不会安定的。第二自然段,作者又从历史的角度来证明观点。作者以概述的方法,列举历史上的君主“善始者繁,克终者盖寡”,告诫太宗“竭诚以待下”。作者以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了“竭诚待下”的两种结果。“竭诚以待”下,则“吴越为一体”;不“竭诚待下”,则“骨肉为行路”。因此,要善待“下”,否则,君主之“舟”,就有倾覆的危险。言词之致,述理之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2.“十思”与中心论点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这“十思”,涉及的方面比较广,细究起来,涉及到欲望、行为、品质、纳言、赏罚等各个方面,
13、但是,所有这些,都与“积德义”有关,是“积德义”具体作法。“总此十思,宏兹九德”是对“十思”的总结。只有积了“德义”,才能达到理想的政治境界:“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仁德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3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一是陈述意见的针对性。这奏疏是给皇帝看的,是用来劝谏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陈述的内容无一不针对帝王的易犯病,又无一不为“垂拱而治”的封建统治着想,使唐太宗乐于接受。二是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这“十思”的内容涉及到与帝王冶国兴邦有关的十个问题。从生活到政治,从人个欲望以品德修养,凡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全都考虑到。不但指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
14、的办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费苦心。三是安排条款的序列性。“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乐盘游”“忧懈怠”“虑雍蔽”“惧谗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四是语言表达的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形成齐整,气势磅礴。显然,这篇古代佳作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写作启发。 4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
15、的。 四、写作特点: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凸了出来。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本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
16、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诫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灵,即使不用再举出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 语言朴实雄健 文章虽多用对偶句,但笔力道劲,气势雄健,朴实无华,与六朝的骈赋不同。如“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一句,“恩”“喜”“谬赏”分别与“罚”“怒”“滥刑”反义相对,“加”“因”分别与“及”“以”近义相对,这样,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大家可以到文章中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 雄辩的逻辑力量 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第一段,作者旗帜鲜明地揭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
17、“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人君为什么当“思”呢?文章的第二段就阐述了这个问题。作者从历史教训出发,提醒太宗必须谨慎从政,要善待臣民,勿失民心。本段虽没有用到一个“思”字,但却始终是扣住“思”字着笔的,它实际上紧承第一段解释了人君当“思”的原因,那就是“凡百元首”的难以善始善终;“取之易。守之难”的严峻事实:“殷忧”时、“得志”后的不同态度,“可畏惟人,载舟覆舟”的深刻教训。同时,为下文的“十思”作了有力的铺垫。到第三段,作者则明确提出了如何“思”。在前二段说明道理的基础上,作者向太宗提出了。十思”的具体内容,并说明如果能够做到这“十思”,就能够发扬光大“九德”修养,使百官各尽其职,各竭其力
18、,天下可“垂拱而治”了。细读文章,便会发现,作者用一“思”字贯穿全文,前后勾连,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从提出问题应当“思”,到分析问题为何“思”,再到解决问题怎样“思”,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中出现的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了解“居安思危”的意义 、诵读全文,读出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魅力和魏徵忠心耿耿、犯颜直谏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诵读谏太宗十思疏预习题: 翻译下列句子: 、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 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
19、弦韦。 、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西门豹知道自己有个性急躁的缺点,经常佩带熟皮,提醒自己放宽缓一些。董安于觉得自己性格过于宽缓,经常佩着绷紧的弦,提醒自己紧张起来。 、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魏征:唐代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青史。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合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上司的脸色行事。后世的一些诤臣,如称“青天”的包拯都以
20、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他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议二百多次,达数万言。他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唐太宗避免了不少政治上的失误。唐初社会能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他可谓功不可没。 魏征从小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从小丧父,家境清寒,但非常好学,即使避难出家当了道士也仍然潜心读书。他十分关心政治,反对隋朝暴政,同情人民疾苦。后来毅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投他的生活道路使他比较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民本”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他非常重视历史教训,认为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精心治理,不到二十年而臻于富强,可谓善始,但他不能善
21、终。骄奢淫逸,徭役无已,邪恶之人受宠,忠正之士丧身,结果“民不堪命,率士分崩”因此他提出把布德施惠,礼仁诚信作为治国大纲,主张轻徭薄赋,明法慎刑。为了保证这些政治主张得以实施,他还强调广开言路,慎选人才。 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是魏徵奏议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也是魏徵给唐太宗开的一剂很及时的良药。 唐太宗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的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特别是渐渐忘
22、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贞观十一年,他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有的大臣向唐太宗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尽管百姓颇有怨言,可是这些声音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魏征在这年的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的一篇。三研习课文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读准字音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
23、远者,必浚其泉源。 读准句读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章。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喻,后引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 (本文的感感情应该是忠诚,恳切,要做一个谏臣,首先要有满腔忠诚,对国君的,对国家的,同时又特别的恳切,才容易接受。)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 1 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
24、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论点的提出:非开门见山,而是用两个比喻引出要论述的问题。这样写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让人接受。 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第2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
25、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总结历史经验,表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 创业艰难,易得人心;守成容易“傲物”,使人离心离德。 人民的力量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
26、覆舟。所以不能懈怠。第3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
27、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第五次,品味,涵泳。本文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让学生从文章中找一个句子作为自勉的话,或者作为赠言送给别人,你会摘哪一句 戒奢以俭,谦冲自牧根固本长,泉浚流远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出意蕴,背出情感,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四、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