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海市闸北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上海市闸北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5-2016学年上海市闸北区七年级(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题(满分6分)1(6分)默写(1) ,独立蒙蒙细雨中。(2)枕中云气千峰近, 。(3) ,最是橙黄橘绿时。(4) ,吹尽狂沙始到金。(5) ,冷露无声湿桂花。(6)三月残花落更开, 。【参考答案】(1) 海棠不惜胭脂色(2) 床底松声万壑哀(3) 一年好景君须记(4) 千淘万漉虽辛苦(5) 中庭地白树栖鸦(6) 小檐日日燕飞来【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的背诵与默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能做到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要注意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另外不要出现写错别字、漏字、添字的情况
2、。【备注】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防止记忆混淆;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二、解答题(满分11分)2(1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3、,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甲文作者是 (朝代) (人名)乙文选自 (2)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
4、远扬。D乙文 通过赞美莲,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参考答案】(1)唐 刘禹锡 周元公集(2)惟吾德馨 莲,花之君子者也(3)B【解析】参考译文:【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
5、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唉!喜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人该是很多了。(1)本题是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等文学常识的考查。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6、,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 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儒家理学思想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乙文选自周元公集。(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逻辑,需要通读两文,才能把握文意,首先需要抓中心句甲文陋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通过对本句的理解可知答案。乙文
7、主要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借莲花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洁志趣。(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的把握。通读两文,可以发现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可结合作者背景答题。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备注】一词多义1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2往来: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
8、用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2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5可以调素
9、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3(8分)(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辄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1)解释划横线的字出 执 (2)翻译句子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3)本文表现了陶侃 的品质。【参考答案】(1)外出、拿(2)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别人的稻子!(3)爱惜粮食、体恤农民的辛苦、重视农业。【解析】参考译文:陶侃曾经外出巡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你要)用这来做什么呢?”那人说:“走路时在路旁看见的,随便取玩一些罢了。”陶侃改变脸色大怒说:
10、“你不耕田,却去盗窃人家的稻谷!”然后陶侃就捉拿那人然后鞭打他。老百姓听了这消息后都努力耕种,每户人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熟悉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陶侃曾经外出巡视。出:外出。句意为:然后陶侃就捉拿那人然后鞭打他。 执:拿。(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要注意句中文言虚词“而”的用法。(3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本文表现了陶侃 爱惜粮食、体恤农民的辛苦、重视农业的品质。【备注】词义积累:而1. 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 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 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 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 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5. 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12、”6. 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7. 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8. 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三:现代文阅读(30分)4(16分)没有开花的紫罗兰 (1)开始,我不知道我家的附近还有一个那样大的苗圃,里面有着那样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当然,我更不知道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放学之后常常光顾那里,一直疯玩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看他回到家一脸热汗腾腾的或一身泥猴似的样子,我不知道都是那
13、个苗圃惹的祸。 (2)从那时起,小铁开始总往家里拿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在花盆里,摆得阳台上到处都是。反正是小孩玩,我没有管他,任他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好像那些花花草草是他统帅的千军万马。 (3)有一天,他搬回来一棵紫色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 (4)他进门就喊我帮助他赶紧找个盆,自己从书包里掏出早在外面挖好的一包土来,把这家伙栽在了盆里。看他满脸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问我:“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一脸认真的样子。 (5)我便也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紫色的家伙,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 (6)他兴奋地说:“您不认识,我认识,我告诉您吧,它叫紫罗兰。” (7)“
14、紫罗兰?” (8)我犯起了疑惑。紫罗兰,我在公园里见过,不是这样子的呀!紫罗兰的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我知道他最喜欢植物,光买的有关植物的书就不少。 (9)小铁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就对我说:“爸,您不信?” (10)我赶紧说:“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 (11)“您以为紫罗兰就一种样子?就不能多几样?” (12)看看他眼中的坚持,我说:“就叫它紫罗兰吧!”【A】于是全家都跟着叫它紫罗兰。其实除了小铁,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紫罗兰。 (13)它是那天小铁在苗圃里意外发现的,把它挖了出来,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与众不同。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
15、,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只不过还想从我这儿得到证实罢了。 (14)紫罗兰成了他的新伙伴。他关心的是它开没开花。在他的想像种,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是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怎么也得开出甭管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来,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15)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16)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一点开花的意思。我故意对
16、小铁说:“我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他立刻反驳我:“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可是它是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您别着急呀,好饭不怕晚,它肯定能开花!” (17)他像是在给我给自己也给紫罗兰打气。 (18)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来。 (19)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 (20)一直到这棵它认为是紫罗兰的植物枯萎,最后彻底死掉,也没有开花。 (21)花开在哪里?(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请说说第(13)段中小铁“兴奋”的原因。(3)文中有描写小铁迫切等待花开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 (4)文中划线【A】处是对父亲的 描写,表现出父亲对
17、儿子养“紫罗兰”的态度是。(5)“紫罗兰”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却以“花开在哪里”结尾,你认为花开在哪里?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没有开花的紫罗兰(或:紫罗兰)(2)小铁为自己的得意命名高兴,兴奋。(3)例: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4)【A】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对痴迷于植物的儿子的尊重与呵护的态度。(5)花开在孩子小铁的心里,是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之花。 作用:结尾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深化主题。【解析】(1)本题考查记叙线索的判定。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一般的文章线索有:时间
18、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人物、事件、物品、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等。文章线索一般是文章题目或者文中主要描写的事物,从文章题目可知,本文的线索是文章题目-没有开花的紫罗兰。(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找到相应的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的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这里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可以看出小铁为自己的得意命名而兴奋。(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有关小铁的描写是解答本题的重点。这两句分别为:第14段中的“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
19、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第15段中的“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描写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出作用。【A】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父亲明知那不是紫罗兰,却还是尊重儿子的意见,可以看出父亲对痴迷于植物的儿子的尊重与呵护,他是一位懂得教育方式的好父亲。(5)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与结尾段作用的分析。文章的主旨即为作者写作的意图,要结合作者写作的重点内容、抒情议论句等去综合分析。这篇文章表面写的是儿子栽花,等花开,花未开而死,但表现出的是儿子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意见的坚持,所以本文中“花”并非
20、指真正的花,指的是开在孩子心里热爱科学之花,勇于探索之花,坚持之花。回答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时要看结尾段的句式和结尾段本身的作用。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旨。同时本文的结尾段是一个问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备注】记叙线索的类型1、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5、以物为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14分)生命的化妆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
21、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
22、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gu m xing kn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8)“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
23、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10)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11
24、)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1)看拼音写词语gu m xing kn (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以化妆闻名: 生命的化妆: (3)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个道理”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
25、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B第(5)段中“我”“gu m xing kn”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 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参考答案】(1)刮目相看。(2)指用化妆品等使容颜美丽;指通过多阅读文章,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从而改变气质,变得对生活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3)这个道理是指:改变表相最好
26、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4)C E【解析】(1) 本题考查音节的拼读与汉字的书写。需要考生能识别拼音并正确书写。(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要求考生理解词的多义性,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第一句中的化妆,指的是用化妆品等使容颜美丽;第二句中的化妆,运用的是其比喻义,指通过多阅读文章,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从而改变气质,变得对生活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3)本题考查考生对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这类题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解答这种题时要先找到代词可能代替的词,代入句
27、中,看是否通顺。“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末段的“这个道理”指的就是前一句: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看重表相,却忽视内在,作者在这里强调人们不明白这一道理,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惋惜。(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解答时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各项表达的信息要点,搜寻文中相关语句,一一比照。其中C错,作者是说改变体质的具体方式是,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E也有错,因为“生命是最可贵”不是本文的主旨,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人要注重精神思想上的化妆,这是生命的化妆”。故选C、E。【
28、备注】本题考查的内容有:汉字的书写,一词多义的理解,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其中第四题较难,这是一道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每项涉及内容在文中相关的句子,进行仔细的比对,然后确认对错。6(5分)综合学习当我们遇上韩星 韩国明星李敏镐出镜央视2014年春晚,再次掀起了一股“韩流”,而后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一个俊朗、帅气的金秀贤闯入了中国人和韩国人的视野。中国的粉丝们极度痴狂,他们甚至放弃学业,放弃家庭千里迢迢赶到韩国,日夜蹲守金秀贤的住点,这让金秀贤非常紧张、害怕。不可否认,追星是每个人的权利,但 A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粉丝们的痴狂是因为金秀贤的
29、外表,而韩国人喜欢他是因为他在剧中饰演的是人民教师。追星,不应追其外表,而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如:水浒中的武松,他在景阳冈打虎时的镇定值得我们学习;B中的 ,他 值得我们学习(1)根据文稿内容,在A处补充一个表明自己观点的句子。(2)根据画线句的特点,仿写句子,将文稿B处补充完整。【参考答案】(1)不能影响自己和明星的正常生活。(2)童年;阿廖沙;抢救落井的邻家小少爷时的勇敢(或“拿起小刀保护母亲免受继父虐待时的正义”)【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粉丝们极度痴狂,他们甚至放弃学业,放弃家庭千里迢迢赶到韩国,日夜蹲守金秀贤的住点,这让金秀贤非常紧张、害怕“可概括为:不能
30、影响自己和明星的正常生活。(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作答时,自己熟悉的名著和其中的人物,根据例句的格式仿写即可。【备注】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四)写作(40分)7(40分)题目:温暖的叮嘱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记叙文,字迹端正,书面整洁,有真情实感。【参考答案】 温暖的叮嘱 时间就像指尖中流过的细沙,那些曾
31、经打动或感动我们的爱,我却像是忘不掉一样,记忆犹新。 小时候,每天都是妈妈在送我上学,在我走进校门前,她都会对我叮嘱一大堆,“作业按时交”“上课要认真听讲”“别开小差”“作业及时订正”一大堆,一开始还好,时间久了也就烦了,所以我的答句永远只是漫不经心的一声:“知道了!”暗地里也会讲妈妈烦,更可恶的是,有时路过的同班同学,听我妈这么讲,放学时他们也模仿我们的语气说什么“过马路慢一点”“要妈妈扶你吗?”真是气死我了。有时候我见妈妈都要和她吵一架,直到有一天我的思想才真正的感受到妈妈对我的爱和期望的心情。 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妈妈走了去出差了。我一个人待在空空的房间里,感觉心里少了什么似的,
32、后来,妈妈没有回来,没那一声声叮嘱,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后一次考试考了倒数第一,同学们都笑话我。“不!”我从梦中醒来,发现只是一个梦,便呼出了一口气。后来又一想:为什么我少了妈妈的叮嘱就不行呢?我想起我发烧39.8摄氏度的高烧,那天还是在夜里,妈妈二话不说背起我冲下楼打的就去了医院。后来打针时,妈妈为了不让我疼,便哄我开心。跳舞,后来腰扭了,三天没起来!妈妈陪我挂了一夜水,醒来后发现妈妈竟然一夜未睡,我问妈妈为什么不睡她也只是笑了笑,说了声:“没关系,陪你。” 后来我才正真的明白,那一句句的叮嘱,其实是妈妈对我无私的付出,无微不至的爱啊!妈妈并不是要求我,而是想告诉我要养成好习惯,终生收益
33、!这爱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多么灿烂啊!妈妈的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我人生中的每一片黑暗,正是那一句句叮嘱就像希望那样支撑着我的精神,让我走到了现在,让我的成绩越来越好。 那一句句叮嘱,那一份份叮嘱中的爱,是我永远偿还不了的!【解析】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但是,一定要注意在写作前要想好自己的写作内容,并在首段限定范围。【审题立意】温暖的叮嘱,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语:温暖、叮嘱。首先要写的事需要让读者感受到温暖,而叮嘱需要是一句话,可以反复出现。【表达方式】
34、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文章末尾的议论抒情可以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语言描写】叮嘱就是说话的意思,所以文章中关于叮嘱的一句话的语言描写应该细致。【表达方式】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形式创新】可以以自己作为叙事主体,也可以以他人作文叙事主体,但注意要围绕题目来写。【备注】这是一篇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作文,议论文字虽然能够很好的升华主题,但是要注意篇幅,不要影响文体。本习作紧扣题目“温暖的叮嘱”这一主题来写,用生动和充满正能量的文字写出温暖的叮嘱对于我成长的重要性,符合写作要求。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18/12/21 11:48:54;用户:初中语文;邮箱:ypqxindongfang5;学号: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