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试题库(原)(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052665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试题库(原)(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学试题库(原)(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试题库(原)(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试题库(原)(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名词解释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值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 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之比。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

2、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的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五、简要回答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3、。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

4、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6、 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五个特征)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5、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7、试述光的生态作用。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

6、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1)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2)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很多植物叶子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呈现出日变化和年周期变化。植物种间对光强表现出适应性差异,可分为阳地种和阴地种。动物的活动行为与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在礼堂器官的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

7、;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温度的生态作用1)温度影响生物的代谢率2)温度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影响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性4)温度影响生物的生殖力和寿命5)温度影响生物分布 r选择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1) K选择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

8、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1.论述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生物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对环境的适应性所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不能单独存在,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2)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生物群落。例如由于温度的影响,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3)群落的存在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植物群落对气候和土壤的影响。种群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自然种群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种群具有的一定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2)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一个基因库

9、,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种群的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2.论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答:群落具有7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一个群落中种类组成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他种类并不能随意进入群落。二是群落的组成种类间具有一定的种间关系。群落不是由任意种类组合而成的,种类之间具有一些相互制约,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的关系。当一种生物受到影响数量变动后,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出现变动。三是形成特有的群落内部环境。群落对环境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群落内部的物理环境因子在质和量及变化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群落外。四是具有一定的结构表现。各类群落具有其特有的群落外貌、垂直和水平结构表现。五是具

10、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群落有季节动态、年际动态,发育和演替等动态变化。群落的稳定是相对的。六是各种群落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一种群落只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中,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七是群落具有边界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有的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可清楚地加以区分;有的不具明显的边界,相邻的群落间是连续变化的。3、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

11、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5、请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答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2、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

12、养位级。(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7、概括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两个特点及其意义。答: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和不可逆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减少,因为在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的活动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意义: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灭亡。4、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1)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没有水循环就

13、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就没有生命。(3分)(2)气体型循环:大气和海洋是气体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所以,气体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属于这一循环物质主要有C、N、O等。气体型循环与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4分)(3)沉积型循环:沉积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沉积物和土壤。其物质一般要通过岩石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溶解作用才能转变成可供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循环过程慢,循环是非全球性的。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如:P、S、Na、Ca 2、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

14、人口问题。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淹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

15、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第五章 应用生态学全球变化:地球生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影响下出现的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环境破坏、生态退化、物种多样性下降等生态环境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在赤道处的海水偶尔变暖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东太

16、平洋洋面在赤道附近海水偶尔变冷的现象。空气污染: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天然与合成的有害物质向大气的排放。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那些大量产生并对环境和健康有害的物质。富营养化:由于水中无机营养物质过剩,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的现象。光化学烟雾:汽油燃烧后排放的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强烈阳光下,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二氧化氮和过氧乙酰基硝酸脂等光化学氧化剂,这些光化学氧化剂同水蒸气一起,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带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赤潮: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海洋生态环境异常现象。最大持续产量:当种

17、群处于中等密度、种群中存在许多繁殖个体,而种内竞争又相对较低时,种群所具有的最大净增加量。全球变化的重要内容1)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异常,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台风和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2)环境污染加剧,导致食品、饮用水和空气的生物安全性下降,人类癌症死亡率增加。3)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导致太阳紫外辐射增强,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皮肤癌危险增加。4)大片土地荒漠化,风沙灾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村庄、城市和道路。5)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退化。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生态系

18、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2分)全球变化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影响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温室效应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洋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最终导致全球气候的大规模变化。1)导致气候带北移,使湿润区和干旱区重新分配。2)海平面上升,很多沿海城市必须内迁,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碱化或沼泽化。3)生物圈中生物的分布模式和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物种可能灭绝,有些物种可能产生大爆发,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导致太阳紫外辐射增强紫外线对生物的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能中断DNA的复制,使生物无法繁殖,甚至死亡。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

19、最严重,与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有关。在臭氧层形成之前生物只能在水下生存 。强烈的紫外线对光合作用系统破坏极大,严重降低初级生产力,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平衡。平流层中的O3减少1,到达地球的紫外辐射增加2。其他按全球变化的内容相应回答了解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途径,资源的分类和人类对资源的破坏情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策略和方法:全球合作。例如减少CO2排放的京都议定书2)建立生态系统变化的数学模型,对生态过程进行模拟,提供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及预警。3)将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结合,以解决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系的协调发展问题。4)将生产开发与自然保护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0、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伦理价值。1)直接使用价值: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药物、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使用价值: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功能。比如CO2和O2的平衡、水土保持、土壤形成、净化环境等生态系统服务。3)伦理价值:生物多样性也是人类感情和伦理上的需要,是重要的精神财富。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每点2分)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

21、,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从活体绿色植物 草食动物 一级肉食动物 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 蝗虫 蛇 鹰;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 甲壳类 小鱼 大鱼。(4分)(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

22、的生物以微生物和小型动物为主。如:动植物残体 蚯蚓 线虫 节肢动物。(3分)(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源,取食者以寄生方式而生存的食物链。一般开始于较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 跳蚤 原生动物 细菌 病毒。(3分)1、论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1)群落的垂直结构(5分)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群落中,不同生活型的动、植物生活在在一起,这些动、植物的生态幅和适应特点各有差异,它们各自占据一定的空间,并排列在空间的不同高度和一定土壤深度中。群落中这种垂直分化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称为群落的分层现象。成层现象发育最好的是森林群落,各层次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减弱,

23、依次发展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群落的水平结构(5分)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水平格局或二维结构,是群落结构的另一特征。由于环境因素在群落内部不同地点上分布不均匀,就会形成一个个小群落。如森林群落中,在阴暗的地方,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沙漠中的灌木大多也是成群型分布的。群落水平分化成各个小群落,使群落在外貌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称之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做镶嵌群落。(3)生态学意义(5分)群落的成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保证了单位空间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镶嵌群落的形成,提供

24、了小群落内部一个局部优越的小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5、什么是固氮作用?固氮作用有哪些途径?由于N2是一种惰性气体,一般不能直接被动植物利用。游离的N与O结合成NO2-及NO3-,或与H结合成NH3后,才能被大部分生物利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这些N与O及结合的过程,被称为固作用。(3分)固作用有三条途径:(1)高能固(2分)高能固是通过闪电、宇宙射线、陨石、火山活动等进行固。其作用结果形成氨或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球表面。(2)生物固(3分)生物固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固氮途径,其固量占地球总固量的90。能够进行固作用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微生物可独立或与其他生物共生进行固N,根据固微生物与植物及其它

25、生物的关系,生物固作用大体可分为自生固氮、共生固和联合固三种类型。(3)工业固(2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气体、液体燃料为原料生产合成氨,氨经一系列氧化生成多种化肥。1、试述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水循环是太阳能和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海洋和陆地上的水分向大气蒸发,大气环流使大气中水分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大气中的水分通过凝结,在重力作用下,以雨、雾、雪等形式回到海洋和陆地。陆地上的水分又可通过地面径流和地下水运动进入海洋。(5分)水循环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10分,每点2分)(1)实现全球的水量转移。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大气环流、洋流和热量交换的作用下,通

26、过蒸发和冷凝过程,在地球上不断地进行着循环转移。(2)推动全球能量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是很好的溶剂,是营养物质运转的介质。(3)水循环把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使局部生态系统与整个生物圈联系成一个整体。(4)水是地质变化的动因之一。一个生态系统岩石的侵蚀流失,而另一个生态系统物质的沉降都是通过水循环来完成(5)水循环为人类提供不断再生的淡水资源。4、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严格遵循热力学定律(2分)自然界中的能量流动严格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分)太阳光能进入生态系统后,不再以光能的形式

27、存在,通过转变成为化学能,再以热能的形式不断逸散到环境中。就生态系统总的能流而言,能量只能一次性流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2分)以太阳辐射能被生产者固定,经过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能量是逐步递减的。因此生态系统要维持正常的功能,就必须有永恒不断的太阳能输入,以平衡各营养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消耗。(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2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是把较多的低质量能转化为另一种较少的高质量能,即有一个浓缩过程。(5)能量流动的速率不同(2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速率与生态系统类型及生物类型有密切关系。1、比较r-选择和k

28、-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r-选择k-选择发育快发育慢高增长率高竞争力生育早生育迟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体型小体型大一次繁殖多次繁殖高繁殖力高存活率寿命短,常少于一年寿命长,常大于一年具灾变性,无规律比较有规律(10分)由于大多数有害动物和农田杂草属于r对策者,而大多数珍稀和濒危野生生物属于k对策者,因此在防除上要充分注意其繁殖方面的特点。对于r对策者,仅靠一、二次灭杀只能暂时控制其数量,一旦停止灭杀,由于其繁殖能力很强,能迅速增殖,种群数量将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对于k对策者,繁殖能力低,一旦种群数量下降到一定的限度(灭绝点),则难以自然地恢复增长,因此应当不断地给予保

29、护。(5分)4、简述群落交错区及其生态学意义。不同的生物群落间往往有过渡带,这种过渡带被称为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如森林与草原间,不同类型森林间,不同草本群落间。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往往与邻近群落内部核心区有明显差异。(4分)由于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容纳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及其它生存条件。因而在群落交错区中既可有相邻群落的生物种类,又可有交错区特有的生物种类。这种在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增加和某些种类密度增大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边缘效应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上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6)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

30、、 小气候: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变化大,受局部地形、植被和土壤类型调节,与大气候有很大的区别。2、 黄化现象: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的现象。3、 单体生物:个体区分清楚,每一个体来源于一个受精卵,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4、 生命表:描述种群中个体死亡与存活过程,预计种群中个体存活情况的一种工具。5、 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包括食物、领地和其它天敌生物)限制,同种其它个体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的条件下,在某一环境条件组合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种群最大增殖速率,又称生物潜能或生殖潜能。6、 生态入侵

31、:有意或无意地导致新的生物种在新的适宜环境中迅速发展的现象。7、 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8、 最后产量衡值法则:描述植物种群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无论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环境条件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相差不大。9、 红皇后效应: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10、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11、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种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它们在群落中生态位接近,具有同样的功能,种间竞争十分激烈。12、抽彩式竞争:在环境中会随机产生出生态缝隙,缝

32、隙中会产生抽彩式竞争。对缝隙竞争的胜负决定于谁先进入缝隙,而与竞争能力关系不大。13、林德曼效率:下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的比值。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D)A、3% B、0.5% C、97% D、小于3%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时表面积较大4、种群是指(A)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

33、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5、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别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混合型6、从演替的起始条件上看,在农田弃耕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B)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自养性演替 D、旱生演替7、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B)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8、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C)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 B、林德曼 C、坦斯利 D、谢福尔德9、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10

34、、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1分)1、按照栖息地,生态学可分为淡水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四类。2、生态因子作用具有综合性、非等价性、阶段性和不可替代性、补偿性等特点。3、按锥体形状,年龄锥体可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个基本类型。4、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水平。5、火的主要类型有地面火和林冠火。6、物种的形成的三个步骤分别是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繁殖隔离机制的建立。7、水生演替系列是在水底原生裸地开始的,通常要经历自由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根生植物、直立水生

35、植物、湿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六个阶段。、8、旱生演替系列是从环境恶劣的岩石表面开始的,包括地衣植物群落、苔藓植物群落、草木植物群落、灌木群落和乔木群落五个阶段。9、世界陆地主要系统有热带雨林、夏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草原、荒漠和冻原以及青藏高原的寒植被等八种类型。10、组成生态系统的四种主要成份分别是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1、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三大类型。一、名词解释1、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2、大气候:是指大环境中的气候,是地面1.5m以上的气候。3、构件生物: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构

36、件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的。4、生命期望: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5、同生群分析:动态生命表是大约同时出生的一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记录,这组个体称同生群,这种研究也称为同生群分析。6、环境容纳量:某个种群在有限的环境中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称环境对该物种的环境容纳量。7、种群爆发:具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可能出现种群爆发。8、适合度:适合度Wml;m :表示某种基因型个体生育能力;L:表示某种基因型个体存活能力。9、权衡:由于能量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生物对能量的分配进行权衡,形成有效的生活史对策。10、自疏法则:描述植物和固着性动物的种群密度与

37、种群个体大小及生命力关系。11、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12、竞争排斥原理:即高斯假说,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和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13、社会性寄生:社会性寄生通过强迫或诱骗使其寄主生物为其提供食物或其它利益。14、建群种:指优势群中的优势种。15、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不同植物所占水平空间的大小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6、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能维持物种的高多样性。17、次生演替:在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在次生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则称为次生演替。18、林德曼效率:下一个

38、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的比值。填空练习题1、 从种群调节的角度,可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限制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二类。2、 种群动态的最基本研究方法有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数学建模等。3、 按锥体形状,可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三个基本类型。4、 物种形成的三个步骤是地理隔离、独立进化和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物种形成的三种方式是异域物种的形成、领域物种的形成和同域物种的形成。5、 次级种群参数有性比、年龄分布和分布型等。6、 生态学研究有组织层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此外,还有分子和细胞水平,以及景观、生物圈水平。7、 根据rm=ln(RO)/T可知,内禀增长力决定

39、于世代时间、种群增长和世代净增长率。8、 遗传漂变、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两种动力。9、 判断物种是否在某一生境中定居的标准是在新地点上繁殖。10、阴性植物的光补偿点要比阳性植物的低。11、生物学零度是指发育阈温度。12、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讲是一种“生态岛”,因此,生物地理学上的岛屿生态理论对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13、按照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经典生态学又可划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分支学科。14、生物群落最终的演替系列称演替顶极。15、陆地生物群落具有 、 和 的分布规律。16、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干扰、空间异度性和岛屿化等。17、解释群落演替

40、的机制的模型有促进模型、抑制模型和耐受模型。18、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群。19、生态系统的两种主要食物链有捕食链和碎屑链。20、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对能量的利用特征,生产力可分为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21、生态系统具有 、 和 三大基本功能。22、群落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分为: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23、影响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24、种群动态主要表现在密度、分布和空间结构。25、光的生态作用表现在光质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和生物对光的周期性适应。26、种性空间动态包括随机的、均匀的和成群的。27、生态系统中和物理信息一般有

41、 、 和 。28、种群初级参数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9、种群自动调节的三个学说是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30、群落主要有以下八种特征:一定的种类、种间相互联系、内部环境、一定的结构和一定的动态特征、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边界特征。3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 , 和 三个方面。32、死亡率是一定时间段内的死亡个数除以该段时间内种群的平均大小。3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 , , , 和 等多种形式存在。34、Deevey曾将存活曲线娄为三个类型,即曲线凸型(I型),曲线对角型(II型)和凹型(III型)。3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

42、定,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的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而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36、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一般讲,生物多样性可以从四个层次上进行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37、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按照演替延续的时间可以分为迅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可以分为 和 ;按照基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8、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光合有效辐射。39、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

43、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湿润区、干旱区和荒漠区。40、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 。41、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定居。42、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间接生态因子。43、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四类。44、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和遗传调节三类。45、竞争排斥原理又叫高斯假说。46、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种间竞争。47、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48、

44、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49、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入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50、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51、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52、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光照周期变化所制约。53、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衣苔藓四个层次。54、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生态位分化和生态位重叠。55、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56、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碎屑链。57、林德曼效率又叫消费效率。58、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加快。59、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60、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负反馈才能控制种间密度过度增长。61、调和从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播种量的原则。62、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R对策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什么优缺点?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