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共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共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古诗词赏析分册复习卷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2、若出其里2、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3、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4.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6、“澹澹”是形容 的样子,“竦峙”是写 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 的感受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8、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
3、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9、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
4、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1、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4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6、这首诗中“海日生
6、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示例: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
7、请说出理由“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9、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
8、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
9、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1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13、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14
10、、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16、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
11、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
12、杨阴里白沙堤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答: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早莺 新燕 浅草 等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
13、的情景,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2.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2分) (描写的景物和表现出的春的特点各1分)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
14、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4“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2分)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5. 诗中的钱塘湖指的就是现在的西湖,诗人通过对“水面”、“云脚”、“早莺”、“ 暖树”、 “ 新燕”、 “乱花 ”、 “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其美丽的早春景色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
15、说为什么(2分)回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7、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示例一: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C、“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例三:修辞方法:A、拟人:这两句诗中的“争”、“啄”,用拟人的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B、对偶
16、: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示例4: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的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8、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了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莺是春的歌手在
17、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10、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11、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
18、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秋 词 天净沙 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甲】 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 天净沙秋思(见前面)1、“
19、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家国之思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 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
20、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4、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8226;秋思并答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明确: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
21、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明确:“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6.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8、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9、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直抒
22、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10、乡愁语言品味“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11、乡愁的结构美;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12、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
23、(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第一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
24、方面的内容?急切操办 离别父母 走向征途2、木兰在战场上的一个特写镜头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哪两句诗写木兰不图荣华富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4、用现代汉语翻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递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铁衣(战衣)5、根据诗意,揣摩画线的句子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和“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的叙述,让你想到什么? 1)行军时神速2)出征路线长3)条件艰苦4)木兰的义无反顾“不闻爷娘唤女声”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叙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1)木兰的儿女情思2)条件艰苦3)军情急迫6、雄兔脚扑朔,雌
25、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八年级(上册)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26、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7、”这一意思的即可)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齐鲁青未了 未了:不尽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要,终当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
28、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 的特点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
29、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5、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6、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答: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不怕困难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
30、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
31、短,浑欲不胜簪 2.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5、请展开想像,描述“
3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
33、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抒发了诗人对家破国残的感伤之情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义: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34、木深”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11,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
35、感情不断得到深化1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1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1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
36、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16、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
37、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有吏夜捉人(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请从吏夜归(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夜久语声绝(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4、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5、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A、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B、这是
38、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6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7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
39、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9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
40、并作分析明确:“三男邮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在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10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1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本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准吗?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
41、违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3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
42、、闲适的心情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语言“自然、通俗”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7、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9、前四句为第一层,
43、写劳动情形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总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评析:首尾两联
44、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
45、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 “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3、“征蓬出汉塞,归雁如胡天”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4、如何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
46、,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5、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1、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 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偶 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4、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5、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