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农村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哈尔滨摘要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农村教育面临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功能单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等现实困境。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其发展规律性,兼顾育人与服务的教育目标,拓展农村教育功能,突出课程教材的农村地域性,培养本土型与全能型的农村教师等方面寻求破解出路。关键词农村教育;发展困境;出路中图分类号521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0003-02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
2、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教育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截至2008年,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得到加强。面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农村教育却面临着来自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及落后观念等的影响,再次陷入了发展困境。一、农村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农村教育主要是指在农村经济社区环境里,对农村居民或农民及其子女进行的教育。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是农村教育,新农村的全面建设要依赖经过系统农村教育的劳动者,但是目前农村的劳动者素质远不能满足农业转型和农村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
3、几个方面。1受传统观念影响,离农教育和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离农教育就是以离开农村为教育目的,以农民进入城市生活而不是回归乡土为目标的教育。这种观念在农村有很广泛的市场,得到了来自农村学校、教师、家长等各类群体的认同,认为送孩子上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升学跳出农门,离开农村。认为只有升学才是成才,升学率的高低是判断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果无望升学,达不到离农的目标,许多农村家长宁愿选择不送孩子上学,认为离不开农村,读书就是无用的。2农村教育功能单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够新农村建设需要合格的人力资源,劳动力的升级转化与培养适应新农村全面发展需要的人是农村教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但是,
4、目前农村教育不论在定位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中学教育定位和结构基本上仍然是单一的普通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脱离,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很难实施,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都不尽如人意;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教育中仍然是薄弱环节,不受重视,面临诸多困难。3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发展需要目前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无视城乡和地域的差异,严重脱离农村现实。在新课程倡导的多样化的教材中,竟然没有一套是为农村教育教学编写的,大多数新教材没有反映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课程内容缺少与农村实际相符的话语表达及同农村现实相对应的内容,甚至农村与城市使用着同样的教材。
5、在教学中片面、机械地传授基础知识,以升学为目标,以灌输为手段,千校一面,忽视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很少开设劳动技能等课程,即使开设,也是形同虚设,教育知识的城市化取向严重排斥了农村生活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淳朴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其结果只能是为城市输送了少数精英,而对筛选下来的绝大多数青少年而言,基础教育并没有传授给他们在农村环境下生存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初中生回家务农的生存能力并不比小学毕业生强多少。同时,基础教育也没有为他们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业转移就业提供知识支撑,去城市就业机会也非常有限。4师资队伍质量不高,教育教学质量偏低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
6、师存在着队伍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待遇低、教师缺乏培训条件和机会等诸多问题。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在量的增长之后面临质的提高。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学校撤点合并,在许多人口大省农村学校还普遍存在学生上学难、超级大班等问题。城乡和农村校际义务教育均衡化还远远没有达到,农村教育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高中阶段入学率较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还非常薄弱。二、农村教育如何走出困境农村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既有其共性的规律,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实现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不能完全按照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去办,而应该有自己的路子。要着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合理配置教育
7、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等,都需要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遵循其发展规律,契合农村经济社会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需要。1教育目标要兼顾育人与社会服务当前,我国农村正经历着由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区向多样化的现代农村社区的转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农村社会的重要特征。因此,农村教育也要围绕新农村和新型农业建设的目标来构建其内涵。农村教育不仅对农村社会发展与农民经济富裕起促进作用,而且也应该追寻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及自身价值的意义。农村的义务教育,既不能仅仅以单一
8、的离农为目标,因为这种价值取向实质是为城市服务的,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和使农村的地位更加边缘化;同时,农村教育也不能单纯地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工具性的为农为唯一目标,农村教育首先应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从办大教育人手,在此基础上服务于新农村和新型农业的发展,发挥好育人和服务的双重功能。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即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应成为当前阶段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最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因此,培养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9、是农村教育的新的内涵。2拓展农村教育功能,引领农村社区文化随着近年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被城市抽走,农村社区和农村文化的空心化正困扰着衰败的农村。在此形势下的农村教育应承担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及农村文化重建的历史使命,农村教育的根本是文化培育。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中小学不能与城市一样作为单一的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必须重新审视农村中小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应作为主体被关注,而不应将其以城市为模板进行改造。一是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拓展农村中小学、教学点的功能,将其建设成为乡村文化传播中心、资料信息中心、文娱活动中心、扫盲教育中心等多功能合一的农民学习
10、、服务、休闲中心,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农村文化社区的核心,使所有村民都能接受文化熏陶,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把城市化教育思想和理念与农村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升农村学校的文化品格。注重农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借鉴城市教育资源,农村学校依托自身特有的教育资源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优势,形成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农村教育特色,走特色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切实提升农村教育的价值与内驱力。三是一个县、一个乡的普教、职教、成教要三教统筹,三教结合,在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经费等方面统筹安排,以提高区域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农村培养合格人才和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3突出课程教材的农村地域性农村学校教
11、材和课程的城市化,必然会造成教育和生活的疏离。不同地域教育的本质差异是其文化性使然。农村教育内容选择的地域性实质是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以及教育与生活智慧的融合。因此,农村教育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广袤性和文化的传承性,教学内容既要有基础性、统一性的科学标准,又要有地区的差异性和特色标准,做到统一性和乡土性相结合。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应一地一貌、一乡一俗,编写适合省情、县情、乡情,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物产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的乡土教材,并且有效运用农村现有优势资源,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需要。另外
12、,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扩大信息量和科技含量,促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4培养本土型与全能型的农村教师教师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真正建立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从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出发,吸引和留住一批胜任的和优秀的农村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师编制制度,亟须出台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政策;创造条件,着力培养本土型、全能型的骨干教师;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不仅要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提升其专业化水平,而且还要培养教师的农村生活经验和投身农村教育的使命感。在地方高水平省属师范大学试点实施免费师范生培养,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扎根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