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共1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029348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共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学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共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二章 绪论、心理的实质 一、填空: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概括为( 个性心理 )和( 心理过程)两大部分。2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 认知活动 )、( 情绪活动 )和( 意志活动 )等动态过程。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倾向性 )和( 个性心理特征 )两个方面。3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 冯特 )创立的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心理学研究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 )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 )和(调查法 )两种。心理实验法包括(自然

2、实验法 )和(实验室实验法 )两种基本形式。认识过程包括(感知)、(感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其核心的心理是( 思维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 )、(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和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10( 脑 )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 机能 )。11( 客观事实 )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 主观 )的、( 能动 )的反映。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了心理的( 主观能动性 )。二、选择题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年创立于(D)。.俄国 .中国 .美国 .德国2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A )。 A心理过程 B.心理活动 C.

3、心理规律D.个性心理心理现象与其他物质现象一样,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在研究中必须遵循(B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 B )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观察法 B实验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 C )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6( B )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7、“谈虎色变”属于( B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三、判断题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和窥测别人心理究竟在

4、想什么。( F )2心理现象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所以,在研究它的时候必须坚持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 F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人的完整的心理面貌,实现着心理活动。( T )4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人和动物的心理都差不多。( F )5所有唯物主义心理观都可以正确解释心理的实质。( F )6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了正常人的脑,便可以产生人的心理。( F )四、问答题1 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这种反应即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按其反应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因为反应的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

5、外界事物决定的,同时又是通过神经过程实现的,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总是有一定个人或主体进行的,是通过主体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进行加工折射而产生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2 “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人的心理并不是天赋的,也不是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人的心理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类实践的产物。3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答:主体与客体、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性内部发展的驱动力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有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性心理发展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心

6、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五、实例分析孟子自幼丧父,由孟母教养。传说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曾三迁其舍,从“其舍近墓”到“近居市旁”,最后“徙舍学宫之旁”,终使孟子成为儒家大师。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答:A、“孟母三迁”说明是遗传、环境、教育、自身的需要多我们的心理的影响B、心理学告诉我们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客观因素包括生物、环境因素。主观因素指人的需要等生物因素的作用,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基础,也限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幅度,也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潜在因素。环境的作用是心理发展由可能变成现实,决定发展方向、速度和水平。教育的作用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制约心理

7、发展的过程趋势速度和程度。需要作用,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斗争是心理发展的动力。C、这个故事说明了孟子有较好的遗传素质,环境起决定作用,自己主观努力D、作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三章 注 意一、名词解释: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无意注意: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一种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一种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永久性,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注意的对象上。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上转移到另

8、一个对象上。二、填空题:1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 无意注意 )、( 有意注意 )和( 有意后注意 )三种。2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选择性 )和( 集中性 )。3( 分散 )是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4正上着课,突然一个人推门走了进来,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扭头去看他,此时产生的注意属( 无意注意 )。5注意的广度体现了注意在( 范围 )方面的特征。6注意的稳定性表现了注意在( 时间 )上的特征。三、选择题:1人在高度注意时,其注意指向的范围( A )。A缩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显著2刺激物的强度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强度是指刺激物的( C )

9、。A相对强度 B绝对强度 C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3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新异性是指刺激物的( C )。A绝对新异性 B相对新异性 C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4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B )。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广度5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作笔记,这属于注意的( D )。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6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是维持( B )的重要因素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7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D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8、“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注意

10、( A)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9、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的( D )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A广度 B转移 C分散 D分配四、判断题1无意注意就是基本上没有注意。( F )2通过观察人注意的外部表现,完全可以准确客观地判断其内部的注意状态。( F )3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分散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F )4注意的转移要受注意原来紧张度的影响。( T )5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征有关。( T )6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维持学生的注意无关。( F )7注意的分配不受所从事的活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 F )8注意的稳定性就是指注意始终不变地指向和集中于注意对象的个别方面。(

11、F )9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转移。( F )10由于无意注意缺少目的性,必然会导致学习上的分心,所以要努力避免它。( F )11相对强度的刺激比绝对强度的刺激在引起无意注意的过程中具有更普遍、更重要的意义。( T )12大家正专心地看书,突然一个人尖叫了一声,大家一下都把目光投向了他,结果造成了注意的转移。( F )。(应该是分散而不是转移)五、问答题: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答:刺激物的强度的相对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刺激物的变化性。2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注意对象本身的特征;了解活动的结果及意义;总体自身的状态。3 课堂教学中如何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答:明确目的

12、和任务;激发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发展控制能力;注意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4、 课堂上学生的分心应如何控制?答:超前控制;型号控制;邻近控制;提出问题;表扬和批评控制;特殊安排。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第一印象:二、填空题:1感觉是人脑对( 直接 )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 )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对( 直接 )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 )的

13、反映。3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把感觉分成( 外部感觉 )和( 内部感觉 )。4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 )和( )等现象。?5“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 嗅觉适应性 )现象。6“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 时间对比性 )现象。7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 即时对比性 )造成的。8红、橙、黄等类似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 联觉 )。?9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 感觉阈值 )来衡量的。10知觉具有( 选择性 )、( 整体性 )、( 恒量性 )和( 理解性 )四种基本特性。1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 相互转化 )的。二、选

14、择:1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属于( B )。 A感觉 B知觉 C观察 D思维2容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成为知觉选择地对象的刺激物是( D )。 A在运动的背景上继续运动的物体 B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 C在空间上距离远,不连续的刺激物 D形状相似的一组刺激物3人体所产生的饥饿、便意、呕吐等感觉属于( D )。 A肤觉 B平衡觉 C运动觉 D机体觉4同样一个灰色图形,放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些,放在黑色的背景上则显得亮些,这种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知觉恒常性5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C )。 A理解性 B整体性 C

15、选择性 D恒常性6单一的持续的强烈刺激使感受性( A )。 A降低 B增强 C不变 D变化不明显7由于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作( D )。 A感觉适应 B感觉能力 C明适应 D暗适应8感知觉反映的是( C )。 A经历过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当前出现的事物 D今后一定会出现的事物9感受性是指( A )。 A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B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D感觉阈限跟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1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是指( A )错觉A时间 B、运动 C、 大小 D、方位四、判断1知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

16、事物许多个别属性的反映。( F )2知觉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F )3第一印象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它。( F )4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换。( T )5强度大,对比不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F )6即使刺激不完备,我们仍能保持对知觉对象的完整认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理解性。( F )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F )8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F )9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F )10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不容易被感知。( F )11在人类的

17、感觉系统中,听觉具有主导地位。( F )12只要人体的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器是完好的,就能产生视觉、嗅觉和听觉等感觉。( F )13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训练可以得到很大发展。( T )。14弱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 F )15从阳光下进入暗室,会突然觉得什么都看不见,但过一会就好多了。这是使感受性提高的暗适应。( T )16感觉适应是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现象。( F )17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任何对象的知觉映象永远不变。( F )五、简答题1感觉和知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感觉反应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

18、反应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是一种认知活动,知觉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可能不完全)2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答:未知第五章 记 忆一、名词解释: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再认: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乃能辨认出来。遗忘:指对过去经历过的材料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前摄抑制:指先学习过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产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产生的干扰作用。二、填空题: 1记忆是( 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 )、( 再现 )三个基本环节。2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以( 表象 )和( 语词 )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19、。3记忆可按内容的不同分为( 形象记忆 )、( 逻辑记忆 )、( 情感记忆 )和( 动作记忆 )四大类。4三级记忆说根据记忆在人脑中存留时间的长短把整个记忆系统分为( 瞬时记忆 )、( 短时记忆 )和( 长时记忆 )三个阶段。5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记忆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的现象,叫记忆的( 恢复或回现象 )。?6提取信息的两种基本方式是( 再认 )和( 重现 )。7遗忘的心理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种解释,它们分别是( 消退说 )、( 干扰说 )和( 压抑说 )。8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遗忘进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 )。9遗忘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 )。10衡量一个

20、人记忆力好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标准,它包括记忆的( 敏捷性 )、( 持久性 )、( 准确性 )和( 准备性 )。11老师一时叫不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却能迅速从名册中找到,就其提取方式来说,属于记忆过程中的( 再认 )。12一般来说,画家善于( 形象 )记忆,数学家善于( 逻辑 )记忆三、选择:1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叫( C )。 A感知 B思维 C记忆 D想象2识记内容主要是以( C )的表现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 A话和图 B情感和事例 C表象和语词 D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3瞬时记忆最明显的例证是( D )。 A感知觉 B幻觉 C错觉 D后像4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划分的保持量最小的记忆是( D)。 A

21、长时记忆 B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5上课做笔记主要是靠( B )来完成的。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形象记忆6若要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通过( B )来完成的。 A延长记忆的时间 B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 C增加记忆的内容 D改变记忆的速度7从记忆的角度讲,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属( C )。 A情感记忆 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 D有意识记8学习后过两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刻测得保持量更高、更全面,这种现象属于记忆的( C )。 A再认 B重现 C恢复 D保持9填图题主要是通过( D )来完成的。 A识记 B重现 C保持 D再认10学习后立刻睡觉,其保持效果

22、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C )的缘故。 A超额学习 B记忆恢复 C无倒摄抑制影响 D无前摄抑制影响11记忆保持曲线最早由( C )提出。 A亚里斯多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进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遗忘平缓 D基本不遗忘13超额学习的量与记忆保持量之间的关系是( A )。 A成正比 B成正相关 C成反比 D成负相关14拉法格曾称马克思的头脑就像军港里一艘升火待发的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驶向任何思想的海洋。从记忆的品质看,这是记忆的( D )好的表现。 A敏捷性 B准备性 C持久性 D准确性15“张冠李戴”主要是

23、记忆的( B )太差造成的。 A敏捷性 B准确性 C持久性 D准备性16、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B)记忆A长时记忆 B感觉记忆(瞬时记忆)B.情绪记忆 D短时记忆三、判断1记忆所反映的过去经验必须是个人经历过的事物。( T )2记忆的表象既然是感知留下的映象,所以,它与直接感知到的同一事物的形象一样鲜明、完整。( F )3个体保存经验最简便、最经济的形式是语言逻辑记忆。( T )4感觉记忆的迅速消失是因为刺激物迅速消失的缘故。( F)5短时记忆由感觉记忆发展起来的,所以,短时记忆比感觉记忆的保持量大。( F )6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信息的绝对项目数,而是其组块数。(

24、 T )7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处理并不是长时记忆内容的唯一来源,但却是最主要的来源。( T )8再认和重现的关系,犹如识记和保持的关系一样,是属于记忆过程中两个完全不同的基本过程或基本环节。( F )9无意识记的本质是没有记忆。( F )10由于无意识记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和片段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防止无意识记的参与。( F )11在识记的保持过程中所发生的质和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都是起消极作用。( F )12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能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 T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与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实际上指的是同一曲线。( T )14不同性质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曲线只是众多

25、曲线中的一条。( T )15在材料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F )16学习刚好成诵以后,再花时间去重复,对保持来说,已无明显意义了。( F )17既然超额学习的量与保持量成正相关,所以,最佳记忆效益与超额学习的量成正比。( F )18衡量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必须综合考察一个人的各项品质。( T )19、天生的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F )五、案例分析 1在生活中,常听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曾学过这样,学过那样,毕业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了,过去学的全部还给了老师。这种遗忘现象,可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如何解释?2 “曼谷”是泰国首

26、都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塔哇劳狄希阿由它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尼里鸟隆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拉洒坦”。这对许多人来讲,都难以记住,而对一个懂得梵文的人来说,却很容易记住,为什么?答:意义记忆总是优于机械识记的六、简答题1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由哪些?2及时复习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七、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产生。?第六、七章 思维、想象与情感一、名词解释:想象:是在人脑中对自己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反映。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

27、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思维:?问题解决:一种有目的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健康: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或者说是指一个人没有困扰是以妨碍其心理效能和心理发的状态。?二、填空题: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 表象 )进行加工、改造,建立( 新的形象 )的过程。2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 有意想象 )和( 无意想象 )。3无意想象最极端、最明显的例子是( 做梦 )。4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独立程度和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 再造想象 )和( 创造想象 )。5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幻想 ),它可分为(

28、 理想 )和( 空想 )。6工程师设计建筑物是( )想象中的( )想象。?7( 分析与综合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8创造思维在行为的特征主要有( 变通性 )、( 独特性 )和( 流通性 )。9在众多纷繁的感情中,按情绪状态可分为( 心境 )、( 激情 )、( 应激 )三种。按社会内容分( 道德感 )( 理智 )( 美感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分析 )( 综合 )。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 分析与综合 )( 比较)( 抽象与概括)( 系统与具体 )11、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的指标有( 广阔性与深刻性 )( 独立性与判断性 )( 逻辑性 )( 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

29、选择题:1想象所反映的内容是( D )。A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 B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物C现实生活中目前没有但将来会有的事物 D包括以上所有的事物2无意想象最极端、最典型的例子是( B )。A上课走神 B做梦 C发烧说胡话 D灵感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C )。A再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做梦4在创作小说时,作家们常常从众多人物事例中提炼出人物的形象,这一过程属( B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理想5吴承恩构思“猪八戒”形象的过程属( D )。 A表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6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有意想象,它们的主要差异是( D )。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

30、经验 D独创新颖7开着的汽车突然停了火,司机要找出原因,首先还是靠( C )。 A直观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动作思维 D创造思维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C )。 A抽象和概括 B比较和分类 C分析和综合 D系统化和具体化9动机对解决问题有密切关系。动机过分强烈时,解决问题的效果是使( D )。A问题迎刃而解 B问题不能解决 C解决问题的效果呈上升趋势 D解决问题的效果下降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 A)。 A有分析无综合 B有综合无分析 C有具体无概括 D有形象无抽象11教师讲课时,从教学原理出发,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教师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C )。 A创造思维 B

31、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 D辐合思维12人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怎样的体验是以该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C )为中介的。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感觉13具有弥散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地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C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情趣14猛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欢、愤怒、绝望等,属于( C )。A心境 B热情 C激情 D应激15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做( B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激动16、“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 )A、概括性 B、 灵活性 C、 直觉性 D、间接性四、判断:1想象产生的新

32、形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 T )2由于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F )3我没到过大草原,但当我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却出现了大草原的情景,这自然是我创造想象的结果。( F )4梦是一种消极的无意想象。( F)5贯穿思维过程最基本的环节是概念。( F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思维的概括性。( F )7在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会因知觉的距离、光亮等物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F )8人的情感不仅产生于认识过程,反过来又给认识过程以影响。正如托尔斯泰说的“不是因为美你才爱他,而是因为

33、你爱他才美。”( T )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激情状态的表现。( F )10、“鲸不是鱼”这是思维“推理”的表现( F )11、想象与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不来源于客观现实( F)12、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F )13、“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T )五、简答题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有何区别与联系?答: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不同,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情境因素:即问题情境,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性。个人因素:知识经验;动机状态;情境状态;思维定势;功能因素与变通

34、;人际关系。3、 心理健康的标准?答: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正确评价和阅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乐观进取,反应适度;智能正常,人格完美;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述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八章 意志一、名词解释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没目的,根据目的调节而后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冲突:二、填空1、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 行动 ),并与克服( 困难 )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行动不可分,意志( 支配 )行动,同时也在( 行动 )中表现。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 有明确的目的性)(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35、 )。2、意志行动可划分为(采取决定)( 执行决定 )两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 )( )( )?3、意志品质主要有( 自觉性 )( 果断性 )( 自制性 )( 坚持性 )4、“化悲痛为力量”“不要意气用事”这是( 对情感调节 )的作用。5、“前怕狼后怕虎”这是意志品质( 果断性 )差的表现。三、问答简述意志、认知、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答:P85?第九章 个性心理一、名词解释: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学习动机: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智力: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

36、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气质: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需要:二、填空题:1个性心理结构包括( 个性心理倾向性 )和( 个性心理特征 )。2需要按起源分为( 生理需要)和( 社会需要 )。3“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比喻人的个性具有( 独特性)。4个性的( 稳定性 )是我们推测和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的依据。5按能力的倾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一般能力 )和( 特殊能力 )。6构成智力的因素主要有( 观察力)、( 注意力 )、(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 思维力 )。7、马斯烙将人的需要分为( 生理的需要)

37、( 安全的需要)( 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 尊重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最本质的特征是( 社会性)而不是( 生理性 )三、选择题:1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成分是( A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性格 D能力2需要按其对象性质可分为( C )。A天然需要和物质需要 B天然需要和社会需要C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3动机、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C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财物4学生喜欢看电影是属于( C )。A物质需要 B自然需要 C精神需要 D社会性需要5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是( C )。 A同步的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基本同步的6韦氏量表属

38、于( A )能力测验量表。 A一般 B特殊 C创造 D言语 7能力的早期表现在( A )领域中最常见。 A音乐和绘画 B语文 C数学 D体育8气质和性格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C )。 A心理过程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情感过程9根据巴甫洛夫的分类,强二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相当于气质的( A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10某人的神经系统偏重于强、平衡而不灵活,心理特征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语言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韧、执拗、淡漠。此人的气质属于( C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11每种气质类型都是( C )影响的结果。 A先天因素 B遗

39、传 C先天和后天 D环境和教育12性格的形成依赖于( D )。A血型 B体型 C激素分泌水平 D社会生活条件四、判断:1需要是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T )2兴趣就是爱好,两者毫无区别。( F )3同一个人的同一种活动可能是几种动机同时支配的。( T )4需要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 F )5个性具有稳定性,因此人的个性是无法改变的。( F )6动机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从事活动的能力和目的。( F )7教学种采用适当的体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F )8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而智力平常的。( T )9智力测验不仅能衡量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还能诊断某些疾病。( T )10常言道:“人心莫测”,可见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能测量的。( F )11智力包括语文、数学、运动、绘画、音乐所需的能力,其中语文能力和数学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F )12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 F )13受人的生物组织制约的气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