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重点考点整理(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儿科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7个):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分3个阶段,妊娠早期为期12周;妊娠中期,13周至28周;妊娠晚期29周至40周。特点:营养完全依赖母体。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之出生后28天止。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特点: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尤其是围生期)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最快阶段,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自身免疫力低,乳牙出齐,识别能力差
2、,容易发生自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岁入小学前。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2、儿科特点(清楚):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 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3、儿科护理一般原则: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2)实
3、施身心整体护理3)减少创伤和疼痛4)遵守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第二章 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婴儿期和青春期发育最快)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性(神经系统最快、生殖系统最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营养、孕母情况、生活环境、疾病-追赶生长:疾病愈后,小儿升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3、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4、追赶生长: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或缺乏激素时,就
4、会逐渐偏离生长发育的轨道,出现生长迟缓。而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去除,儿童将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长,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5、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体重、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厚度 体重(反映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正常值(必考):出生时3-5kg,第1个月体重增长1-1.5kg;3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9kg;2岁为出生时的4倍-12kg;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可选公式:(必考)1-6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至青
5、春期:体重=年龄*27(或8) 身高(身长):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约75cm;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7 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也称顶臀长。(身体上下部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的匀称性)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正常值: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7cm;1岁时约46;2岁时约48;5岁时约50cm;15岁时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时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常-脑积水。 胸围:沿乳
6、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以后胸围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头围岁数-1。 上臂围:沿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评估标准: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6、 骨骼发育:(1)前囟:出生时约为1.5-2.0,1-1.5岁时闭合(异常:前囟早闭合或太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前囟饱满:表示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 前囟凹陷:极度消瘦或脱水者)后囟
7、: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间隙。出生时已经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闭合;(2) 脊柱的发育:三个生理性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胸椎后凸,1岁左右开始行走腰椎前凸。(3) 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和恒牙共32个。正常值: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2.5岁出齐20个;2岁以内的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迟缓。(牙质发育差多见于: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21- 三体综合征。)7、 小儿大运动发育规律(口诀):二抬 /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 第三章 儿童保健1、儿童计划免疫(MJ常考):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
8、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种到婴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主动免疫(知道):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产生相应的免疫能力。主动免疫的常用制剂有:菌苗、疫苗、类毒素。被动免疫(知道):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疫苗接种的时间口诀: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月接种百白破,八月麻疹活疫苗。2、预防接种的反应:一般反应: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热痛,有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2.5cm以下为弱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23天。全身反应:24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
9、的体温升高。异常反应:过敏性休克晕针过敏性皮疹全身感染3、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产生的抗体,在持续15年后逐渐减少。4、我国实行的计划免疫有: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脑炎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疫苗应烧毁;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活疫苗或死疫苗;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应及时记录,避免重接、漏接,未接种者必要时进行补种。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1月龄:乙肝疫苗;2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3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4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5月龄:百白破混
10、合制剂;6月龄:乙肝疫苗;8月龄:麻疹减毒疫苗6、常用疫苗接种方法及时间结核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百、破乙肝 接种方法皮内口服皮下皮下肌肉初种年龄出生后2-3天到2个月内2个月以上:第1次2个月第2次3个月第3次4个月8个月以上易感儿3-12个月以上第1次3个月第2次4个月第3次5个月第1次出生时第2次1个月第3次6个月7、预防接种常见的禁忌对象 :对疫苗中某些成分过敏者;发热者;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第四章 儿童营养1、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5个方面(清楚):1) 基础代谢率:婴幼儿占总能量的 50%-60%;2)食物的热力作用:指用于摄入和消
11、化吸收食物时所需要的能量(维持 6-8h );3)活动消耗:与小儿身体大小、活动强度、持续时间有关;4)生长所需:小儿特有婴儿占总能量的 25%-30%;5)排泄消耗:腹泻时增加。2、婴儿喂养的方式: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乳汁的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免疫因子;乳汁成分的变化:产后3-4天内初乳,6-10天过渡乳,11天-9个月成熟乳。 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1、小儿体格检查的原则:(清楚)环境舒适态度和蔼顺序灵活技术熟练保护和尊重小儿。2、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
12、的1/2-2/3。3、分离性焦虑表现为三个阶段:反抗期、失望期、否认期。4、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记标题):入院前教育、防止或减少被分离的情况、减少分离的副作用、缓解失控感、应用游戏或表达性活动来减轻压力、发掘住院的潜在正性心理效应。5、非营养性吸吮:指婴儿口中仅放置安慰奶嘴让患儿进行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者配方奶吸入。6、儿童用药特点:1)儿童肝肾功能及某些酶系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解毒功能较差2)儿童血脑屏障不完善,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神经中枢3)儿童年龄不同,对药物反应不一,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所差别4)胎儿、乳儿可受母亲用药的影响5)儿童易发生电解质紊乱。7、“三快”:进针、注药及拔
13、针均快。8、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130150mmol/L,脱水后体液仍呈等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分的丢失。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水分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9、酸碱平衡紊乱:PH:7.35-7.459、代谢性酸中毒:萎靡,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口唇呈樱桃红色,呼气有丙酮味。新生儿面色苍白,拒奶,精神萎靡。分度,三型:轻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10、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分度(记住,考定义,名解,不考表格) 11、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
14、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除失水外,尚有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12、低钾(3.5-5.5mmol/l)血症临表: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如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全身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脏损害:如心率增快、心肌收缩无力、心音低钝、血压降低、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等肾脏损害:多尿、夜尿、口渴、多饮等。 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和补充钾盐氯化钾一般每日34mmol/kg(220300mg/Kg),重者每日46mmol/kg(300450mg/Kg)补钾常以静脉输入,但如患儿情况许可,口服缓慢补钾更安全;静脉点滴时液体中钾的浓度不能
15、超过0.3%,静滴时间不应短于8小时,切忌静脉推注,以免发生心肌抑制而导致死亡。(补钾注意事项:有尿补钾;静脉补钾浓度0.2%,不超过0.3%,不能推注;每日滴注时间不应小于8h;一般补46天;剂量:每天34mmol/Kg,即10% kcl 23ml/(kg.d)13、儿童腹泻液体疗法的原则: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抽搐补钙14、液体疗法常用溶液:1)非电解质溶液:5%和10%葡萄糖液 2)电解质溶液:生理盐水(0.9%氯化钠),等渗;碱性溶液,高渗;10%KCl溶液:静滴时稀释成0.2%0.3% 3)混合溶液 。15、第一天补夜应供给的液体总量为:轻度脱水90120ml/Kg
16、,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180ml/Kg。16、儿童给药的途径有哪些?哪个最常用?口服法(最常用)、注射法 、外用法 、其他方法 (如雾化、灌肠等)17、新生儿静脉穿刺时,可以使用非药物性镇痛,试列出三个措施?给予安慰奶嘴,采用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用柔软的毯子将新生儿包裹起来;操作前2分钟,口服12%24%蔗糖溶液2ml 。18、儿科门诊设置预诊处的目的有哪些?帮助识别急重症患儿,尽快安排急诊就诊,赢得抢救危重患儿的时机;检出传染病患儿,及时隔离,减少交叉感染;协助家长选择就诊科别,节省就诊时间。19、20、温箱使用法p140,光照疗法p14221、婴儿盆浴的水温冬季为
17、3839,夏季为3738,沐浴于喂奶前或喂奶后1小时进行。22、婴儿灌肠的插入深度:婴儿2.54cm,儿童57.5cm.23、婴儿肌肉注射的部位:2岁以下注射部位为臀中肌、臀小肌、上臂三角肌,24、服药法:滴入、 吸吮、喂入、鼻饲25、温箱使用的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有无故障,保证绝对安全,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效果,如温箱发出报警信号,应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严禁骤然提高温箱温度,以免患儿体温上升造成不良后果,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温箱清洁,每天消毒,每周更换,定期进行细菌培养,湿化器水箱每天更换,患儿出暖箱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对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箱
18、内一切物品均应经过高压灭菌。26、光疗的指征:患儿总胆红素12-15mg/dl 出生后24h出现黄疸并进展较快者,早产儿出现黄疸指征可放宽 产前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出生后黄疸一旦出现即可进行光疗 换血前后的辅助疗法。27、光疗的副作用:发热、不显性失水增加、腹泻、低血钙、皮疹、青铜症、核黄素缺乏与溶血。28、光疗时灯管使用1000h必须更换。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1、 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根据1)胎龄分类:足月儿:胎龄满37W至未满42周早产儿,胎龄37W过期产儿,胎龄42W;2)出生体重分类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
19、0g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者,其中体重1500g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60/min)、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吸气三凹征、发绀;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特点;可出现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生后第2、3天病情严重,72小时后明显好转。X线检查有特征性表现:早期两肺野普遍透明度降低;以后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重者可整个肺野不充气呈“白肺”。护理措施中供氧:PaO2维持在5070mm Hg(6.679.3 kPa),SaO2维持在87%95%之间,注意避免氧中毒。6、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生成较多、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功能发育未完善、肠肝循环的特性。生理性黄疸
20、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必考)特点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黄疸足月儿 早产儿足月儿 早产儿出现时间2-3天 3-5天出生后24h内(早)高峰时间4-5天 5-7天消退时间5-7天 7-9天黄疸退而复现持续时间2周 4周2周 4周(长)血清胆红素umol/l Mg/dl205.2 25712 15205.2 257(高)12 15每日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85umol/l(5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1.5mg/dl)一般情况良好相应表现原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病因复杂7、新生儿溶血病辅助检查三项试验: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患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患儿血清中游离抗体试
21、验。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因中缺氧:围产期窒息,是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1)轻度: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不出现惊厥;一般生后 24 h 内明显,3 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可出现惊厥;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症状在生后 72 h 内明显。可留有后遗症。(3)重度: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动作消
22、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前囟张力高,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或瞳孔放大,对光反应差,心率减慢;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治疗要点:(1)支持疗法供氧: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补液(2)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3)治疗脑水肿(4)亚低温治疗:采用人工诱导方法将体温下降 24 ,仅用于足月儿 。亚低温治疗护理 :(1)降温:脑温下降至 34 的时间应控制在3090min (2)维持:持续肛温监测,维持体温在 35.5左右(3)复温: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必须缓慢复温,时间 5 h(4)监测:持续动态心电监护,同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反应、末梢循环情况,总结
23、 24 h 出入液量。9、新生儿败血症:指细菌侵入血循环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常见为细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临表中有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细菌培养的阳性是诊断的金标准。确诊血培养。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DIC。10、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临床表现: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口吐白沫、呼吸浅促、发绀、呼吸不规则、体温不稳定,病情严重者出现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气胸、脓胸等。1. 1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主要由于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又称新生儿硬肿症。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
24、为主要病因。临表:低体温;硬肿 :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护理措施:复温:轻中度患儿用温暖襁褓包裹,置余温暖环境中,加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置于温箱中其他复温措施 病情观察。保证热能供给 预防感染 密切观察病情:T、BP、R、P、硬肿范围及程度、患儿面色。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或)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时全身皮下脂肪消耗顺序最先出现的部位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体重低下:
25、患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2SD。消瘦:患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2SD。 生长迟缓:患儿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2SD。 护理措施中能量的供给:(1)轻度营养:每日可供能量250-330kj/kg(2)中、重度:165-230ki/kg(3)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增加到每日500-727kj/kg。2、 儿童单纯性肥胖: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症可因脂肪过多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肺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发
26、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体重指数:指体重/身高的平方,是评价肥胖儿童的另一种指标。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病因(多选):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光照射不足、生长速度增加、维生素D摄入不足、疾病与药物的影响。临床表现:(1)初期:多见于3个月 2岁的婴幼儿。神经精神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多汗;枕秃;夜间啼哭(2)激期:骨骼改变、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神经精神发育迟缓、骨骼改变(方颅、前囟宽大、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手脚和镯 、膝内翻、膝外翻)(3)
27、恢复期: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4)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儿童、临床症状消失、留有不同程度畸形。辅助检查:X线检查初期:X线检查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激期:X线长骨片显示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恢复期: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后遗症期: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血生化检查:初期: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激期: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明显。恢复期: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后遗症期:血生化正常。治疗中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口服
28、维生素D治疗。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症性低钙惊厥。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血钙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惊厥、喉痉挛或手足搐搦等表现。见于6个月以内小儿。临床表现 :典型发作: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隐匿型:面神经征、陶瑟征、腓反射。治疗要点:急救处理: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钙剂治疗:尽快给予钙剂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维生素D治疗:急诊情况控制后,采用维生素D治疗。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能复述):(1)口腔:3个月以下儿童不宜喂淀粉类食物(2)食管、胃: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溢奶与呕吐,食管下端喷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
29、排空时间:水1.52h,母乳23h,牛奶34h(3)肠:较长且固定差,易致肠套叠、肠扭转,肠壁薄,致毒素吸收引起腹泻。2、 鹅口疮病原体:白色念珠菌,临床特征: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3、 疱疹性口炎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临床特征:发热到疱疹到溃疡。4、 口炎护理:正确涂药:堵到涂到闭,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宜微温或凉、不宜热,宜甜、不宜咸,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5、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病因:A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活
30、性低(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胃肠负担重(3)机体防御功能差(4)肠道菌群失调(5)人工喂养。B感染因素:轮状病毒引起病毒腹泻常发生在秋冬季节,最为常见。发病机制:4种类型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功能异常肠道运动功能异常。临床表现:急性腹泻:病程2周的腹泻。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之间的腹泻。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腹泻。(1) 腹泻共同的临床表现:A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腹泻,大便10次日,量少,呈黄色或黄绿色,酸味,大便镜检大量脂肪球。无明显脱水
31、及全身中毒症状。B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胃肠道症状重:腹泻,大便10次/日数十次,量多,大便蛋花汤样、水样,可有少许黏液或血便,呕吐、腹胀、腹痛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钙、低镁、低磷等。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考)A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秋冬季发病;6个月2岁多见;起病急,伴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中毒症状较轻;病初即出现呕吐,先吐后泻;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次数多、量多、水多(三多);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B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起病较缓。大便黄绿色或蛋花汤样伴黏液。镜检:有少量白细胞。C侵袭性细菌性肠炎:起病
32、急、中毒症状重、高热、休克。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呈黏液脓血,有腥臭味。大便镜检: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以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身体发育正常,添加辅食后即逐渐转为正常。护理措施(案例)(1) 调整饮食:继续喂养,但必须调整和限制饮食。停喂不消化和脂肪类食物,母乳喂养者可限制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换乳期食物添加;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酸奶、脱脂奶等。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喂养,改用酸奶、豆浆等。(2)维持水、电
33、解质及酸碱平衡(3)控制感染:选用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分室居住,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腹泻患儿用过的尿布、便盆分类消毒,以防交叉感染。(4)发热护理(5)维持皮肤完整性(尿布皮炎的护理)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采用暴露法,臀下仅垫尿布,不加包扎,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或阳光下;局部皮肤溃疡可用灯光照射,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日12次,使局部皮肤蒸发
34、干燥。(6)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如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大便情况: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观察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嗜睡、倦怠等。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如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低血钾表现、脱水情况及其程度。(7)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换乳期食物,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注意饮食卫生,食物新鲜,食具定时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第九章 呼吸系
35、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p2252、 闭锁肺(考):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称为闭锁肺,是病情危重的征象。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90%由病毒引起的,少数由细菌引起,常见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咽结膜热以发热、咽炎和结核炎为特征。4、 肺炎: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5、支气管肺炎的病因: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分。心率加快18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骤发极度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
36、绀,指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肝脏迅速增大。尿少或无尿。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治疗原则(常考):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根据病原菌使用敏感药物;早期治疗;联合用药;选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足量、足疗程。支气管肺炎伴心衰的护理措施(考的频率高):(1)改善呼吸功能:A环境调整与休息,室温18-22,湿度55%-60%;B氧疗,0.5-1L/min,缺氧明显者面罩给氧2L-4L/min;(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的咳嗽和体位引流(4)降低体温;(5)营养及水分的补充;(6)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心力衰竭时,减慢
37、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剂,利尿剂,做好抢救准备;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为肺水肿表现,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每次不超过20分钟,(心衰的紧急护理:减慢输液速度 予以半卧位 吸氧 遵医嘱予以强心、利尿、镇静的药物 给予心电血氧监护);(7)健康教育。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黏稠、体弱、无力排痰有关。(3)体温过高 与肺部感染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5)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6、支气管哮喘: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的气道慢性炎症
38、,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特征。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临床典型症状:咳嗽、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和晨起为重。儿童慢性或反复咳嗽有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可加重咳嗽。哮喘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肾上腺素药仍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称哮喘持续状态。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吸相为主的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支气管扩张剂有明显疗效。除外其他引起哮喘的疾病。结合体征及肺功能检查。咳
39、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反复或持续发作1个月以上,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或气道呈高反应性,或过敏原试验阳性等可作辅助诊断;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治疗原则:坚持早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第十章 循环系统1、 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1)脐胎循环终止 肺脏进行气体交换(2)卵圆孔关闭:生后5-7个月时,卵圆孔解剖上大多闭合(3)动脉导管关闭:生后3-4个月80%的婴儿、1岁时95%的婴儿形成解剖上的闭合。2、 正常各年龄小儿心率、血压的特点(考)(1)心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平
40、均每分钟新生儿 120-140次;1岁以内110-130次;2-3岁100-120次;4-7岁80-100次;8-14岁70-90次。一般体温升高1,心率增加10-15次/分。(2)血压:血压偏低,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新生儿收缩压平均 8.0-9.3kPa(60-70mmHg);1岁以内9.3-10.7kPa(70-80mmHg);2岁以后收缩压可按公式计算:收缩压(mmHg)=年龄0.27+10.67kPa(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mmHg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mmHg为低血压。正常情况下,下肢的血压比上肢约高20mmHg。3、 先天性心脏病病
41、因:(1)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畸变,基因突变(2)环境因素:宫内感染:风疹;孕母接触大量放射线;孕母代谢性疾病;药物;酒精。血流动力学及分型: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直接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 3类:(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艾森曼格综合征:(MJ)随先天性心脏病病程进展,肺循环量持续增加,肺血管发生病理变化,肺动脉高压显著,导致持续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青紫。(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由于畸形的存在,致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而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或大动脉起源异常时,使大量氧含量低的静脉血流入体循环,出现青紫。常见的有法
42、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法洛四联症:(选/填)由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4种畸形组成,以肺动脉狭窄最重要,对患儿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有重要影响。(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在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分流,如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4、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体格检查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II-III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间亢进且伴固定分裂,心界扩大,分流量大时,胸骨左缘下方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5、 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广泛传导,肺动脉第二音稍增强。6、 动脉导管未闭分3
43、型:管型、漏斗型、窗型。病理生理中,分流量的大小与导管的粗细及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差有关。差异性青紫:动脉导管未闭病儿的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可产生右向左分流,造成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即差异性发绀(MJ,常考)。临表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精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由于肺动脉分流使动脉舒张压降低,收缩压正常,脉压多大于5.3kPa(40mmHg),周围血管征阳性,包括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和股动脉枪击音等。7、 法洛四联症主要表现(1)青紫: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2)蹲踞:行走或活动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起立行走。是患儿为
44、缓解缺氧采取的一种被动体位和自我保护性动作。蹲踞时,下肢屈曲,压迫静脉,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右心向主动脉分流的血量即相应减少;同时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血液右向左分流量减少,动脉血氧含量增高,从而缺氧症状得以暂时缓解。(3)杵状指(趾):由于患儿长期缺氧,致使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称为杵状指(趾)。 (4)缺氧发作:多发生于婴儿期在吃奶或哭闹时。体检: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一般以第3肋间最响。X线检查:典型者心影呈靴形缺氧发作时给予:膝胸卧位,吸氧,皮下注射吗啡,纠正酸中毒。(注意防止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