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共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共35页).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阅读中外小说 感受人物形象 修改批注一、单元学习主题确立本单元以小说组织单元以文体组织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了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习作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还有“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等内容。语文要素: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人文要素:体会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
2、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课后习题进行了精心设计:桥要求学生明白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穷人要求学生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是有层次的,感知人物、了解故事。这三篇课文都侧重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环境的描写。桥要求找出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则是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以及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淳朴;在柏林同样也是通过人物语言和环境的描写,突出人物的爱国精神。“交流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课文,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3、,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讲述的都是成长故事,不仅主题贴切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三、单元教学目标(一)课文桥穷人在柏林1、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3、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能根
4、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2、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的支持。(三)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1、能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2、能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3、与同学分享自己创编的故事。(四)语文园地1、回顾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去阅读小说。2、通过小说精彩片段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3、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4、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五)快乐读书吧1、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自主阅读童年等三部小说。2、读长篇小说,学会理清人物关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5、。3、与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四、学生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虽然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小说,但是通过以前的学习积累,对小说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本单元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所以,学生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还是能够掌握小说的这一文体特点的。12、桥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并能正确认读“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
6、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桥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看一个关于洪水的短片,体会洪水的无情与恐怖。(二)以读促悟、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句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什么?你能读出雨势之大吗? 句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
7、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咆哮”是什么意思?“势不可当”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句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句四: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说明什么? 句五: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3、这几句话是什么描写?说明现在是什么情况? 4、想象体验教师叙述: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庄,农田被淹没了,房舍被冲毁了,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在田间地头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睡得正香呢。突然一声惊叫,大家翻身起床,却一脚踩在了水里,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是什么感受?当时被惊醒的人们有什么表现?(学生自由发言。) 5、找出文中描写人
8、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三)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他此时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2.浏览课文,老汉的哪些表现让你感动? 3.学生自由读文,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感动一: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连日来的大雨,让老汉揪心啊,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看着你拥我挤的村民,老汉沙哑地喊话 在洪灾来临时,老汉第一个赶到了那座木桥全村人逃命的唯一通道旁,他想:
9、“我不能丢下我的村民不管!”他站在桥边,沙哑地喊话 面对跌跌撞撞的村民,老汉冷静地想,这么乱可不行,我得控制局面,指挥他们逃生,于是他沙哑地喊话) 老汉的这一喊,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感动二: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吼”说明什么?谁能读出这种语气?老汉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汉看到一个小伙子挤到了前面,他觉得在灾难面前任何人也不能例外,他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了小伙子,吼道(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1.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
10、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
11、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3.同学们,这是这篇课文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那么,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分组写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_。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啊_。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_。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_。(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当个人利益与大家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老汉毅然选择了“先人后己”!“舍小家而顾大家”!因为他在入党的那天起始终铭记入党宣誓词中的那句话: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呀
12、,在面对灾难时,老汉像一座山,一座屹立不倒的山,他更像一座桥,一座联结生命的桥。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村民搭建了一座跨越死亡的救生桥,更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党和群众之间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心桥!13、穷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3、了解作者,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查阅资料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2、板书课题二、预习课文1、读课文23遍:自读、同桌检查、分段接读等形式(自由掌握)2、标出段号,画出词语。三、初学课文1、了解作者。2、了解写作背景。3、了解课文内容:思考,全
13、班交流。(1)穷人指的谁?(2)体会西蒙与桑娜、渔夫的不同:比他们还要穷。4、学习生字:自学,组词(写一写)四、交流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的特点。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指导学生写课后小练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回顾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外面又黑又冷,桑娜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西蒙。她猛地推开西蒙的家门,屋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发现西蒙仰面躺着,一动不动,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14、。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他们睡得又香又甜。你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做呢?桑娜的选择又是怎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二、学习课文(一) 理解桑娜的心情:学习9-11段(心理描写)1、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板书:忐忑不安)2、谁来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指名说。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是闹着玩的吗?他会说什么呢?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谁来读这个词,
15、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5、再读911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先练读指名读)7、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感叹号 问号。她的幻想。)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8、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抬头看我,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读)9、桑娜心里很矛盾,但是又很坚定。投影填写: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
16、来,( )。 宁可( ),也要( )。交流: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师: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师: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师:这是一种
17、母爱。这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二)感受丈夫的态度:对话描写1、孩子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又会怎么说呢?自由读,感悟,在书上圈圈划划写写。2、交流。A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熬)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能给“熬”换个词吗?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B做这个决定难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嗯,你看怎么办?)C、是呀,渔夫心里想到了
18、很多,投影独立做。师生总结: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 宁可( ),也要( )。3、这就是渔夫的心里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郁(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朗读指导: “嗯”, “哦”读音、意思。(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严肃;商量的语气)(关注这件事了;安慰桑娜)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男生齐读)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请你来说一说。(学生: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
19、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善良。(三)体会“心心相印”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体会一下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2、对呀,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我们来读这一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你感受到了什么?(忐忑不安如释重负)3、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不谋而合,心心相印)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三、小练笔1、明确写作要求。请
20、大家看到课本61页,读一下“小练笔”的内容。2、学生写作。拿出笔和本子,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3、学生交流、评价小练笔。谁来读一下自己写的?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同学互相评价。四、学生谈收获。通过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五、小结:我们这节课通过心理和对话体会了人物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再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板书设计:穷人桑娜 渔夫忐忑不安 熬 善良、淳朴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总结学习收获,明确对话、心理、环境的描写能够突出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2、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体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自读
21、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1. 质疑激趣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2. 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小组交流观点。)3. 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课件)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
22、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2)从“吃、穿”看出“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品读夫妻的对话。)三、研读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
23、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顾惜身体和危险出海打鱼,深夜还回上不了家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妻子桑娜担心着丈夫的安全,期待丈夫平安归来的焦虑心情。四、谈收获1、环境描写可
24、以突出人物的特点。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对话、心理、环境的描写能够突出人物形象3、 桑娜和渔夫都是穷人,但他们勤劳、善良、淳朴。14、在柏林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说明: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
25、涵其中的感情。2、难点: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说明: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话题创设情境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1、谈谈令你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找准话题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为体会文
26、章的主旨服务。探究标题想象畅谈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在未细读文章之前,学生凭借着已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可。 深入文本层层剖析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
27、明了什么?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这篇文章很短小,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往一气呵成,对其中的词句会有所疏忽。同时学生难以对
28、文章的深刻意义深入地思考。教师应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的主旨。再探文题品味主旨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引导学生由点及面的感受文章深沉的主旨。感受技法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
29、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当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对于文章蓄势和铺垫的手法学生将会比较容易地找出。布置作业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完成作业。拓展视野,将这篇文章的情感延伸到其他作品中。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学会有理有据有礼地说服别人,请求别人支持。2.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说服别人时要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学会设想对方可
30、能的反应,恰当应对。3.选取任务,模拟对应情境,分角色表演,说服别人。重点难点:1.把理由讲清楚,有说服力、吸引力。2.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情境和对应的角色,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配;准备好相关课件、资料。学生:提前了解课本上的三个任务,了解相关内容,准备好相关材料,如“生物角”的知识、组织义卖活动的流程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议一议,提出话题1.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任意选择一个情境,但要与“说服”有关。)预设: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肯定都支持教师去说服小侄子的爸爸妈妈,水到渠成,进入本课学习。2.角色扮演游戏。(1)请几名同学
31、根据上面的情境分角色扮演老师(说服人角色)、小侄子(请求帮助者角色)、爸爸和妈妈(被说服人角色)。(2)其他学生仔细听,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判断“说服”成功与否。二、说一说,明确要求1.结合课本上的例子,说一说该如何表达,明确说服步骤。(1)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因为是有求于人,所以态度要诚恳,要有礼貌,不可盛气凌人、语气生硬。示例1:老师,请问您现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谈一件事。(礼貌、得体、目的明确。)示例2:老师,我有事找您,您听我说。(不太得体,没有注意说话的对象。)(2)把自己的请求说清楚:说说自己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有什么好处和意义。(3)设想对方的担心和反对意见,打消疑虑,获取支持。
32、2.小组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老师最有可能支持谁。3.师生归纳说服别人、获得支持的基本要求。(1)说话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2)说话要有吸引力,把支持的好处讲清楚。(3)说话要善于打动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自己的情况或安排讲清楚,把他人的顾虑消除干净。三、读一读,学习技巧1.教师分发古代故事触龙说赵太后的打印稿,明确阅读要求。2.学生就故事中的说服技巧进行交流。思考:(1)注意文中加黑的字,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太后的情绪逐渐变好了。)(2)为什么触龙一开始要说身体情况,不直接谈正事?(太后正因此事生气,要先让太后情绪平静下来。谈些日常琐事,可以拉近距离。
33、)(3)触龙是怎样一步步说服太后的?(从自己的儿子说起,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肯定爱子情深,要为子女长远打算。又用对比的方法,将赵太后的女儿和儿子对比,假意指出她爱女儿胜过儿子。再有理有据地劝太后为儿子的将来着想,不要因为爱子情深而断了他的前程。有情有理,让太后无法反驳,支持将儿子送往齐国做人质的安排。)3.总结说服的技巧,课件展示。(1)有的放矢,迂回出击:当说服观点相对的听众时,不必直接反驳别人的观点,可以用迂回的办法,设法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站到你这一边。(2)先退后进,变守为攻:当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先不妨有意识地退一步。先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性,然后在获得对方
34、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找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设问题等方法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变退为进,化守为攻,从而最终有力地说服对方。(3)因势利导,激发共鸣:如果一开始,对方的观点与你不一致,那就要因势利导,经过充分说理,并在感情上打动对方,使他接受你的观点。四、试一试,完成任务1.从课本给出的任务中任选一个,分组合作。(1)小组内两人或数人合作,一人扮演说服人,一人(或数人)扮演被说服对象。(2)方法小提示:交际双方可以先在纸上列出提纲,请求支持者列出具体的理由,同时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想好应对的话;被说服对象列出可能反对的理由,或想知道的各种细节。2.课堂内分角色表演。预设: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
35、生物角”。3.角色扮演完成后,交流总结: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五、评一评,选出“最佳口才奖”1.师生共同制定评判标准。如:态度大方,语言有感染力,表述时有理有据,有条理。2.学生评议自己最喜欢的“演说家”并说明理由,最后集体投票评选。3.教师予以表扬、激励。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教学重点: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教学难点: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
36、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出示课件2】桥 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穷人 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在柏林 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板书: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2.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写的时候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
37、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3.分组指导第一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4】1.地点:校园 2.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3.人物一:张明 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人物二:王寒冰 “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第二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5】 1.时间:冬日黄昏 2.地点:街头 3.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4.人物一:少年陆天 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第三
38、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6】 1.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村庄 3.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爷爷 特点:体弱多病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板书设计: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回顾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去阅读小说。2、通过小说精彩片段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3、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4、朗
39、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此环节可以在课文学习时,进行穿插,灵活进行。二、词句段运用1、明确题目要求。2、读句子。3、交流感受。4、小结: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日积月累1、读古诗。2、背诵古诗。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成长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成长故事阅读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成长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成长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
40、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具准备 课件、读书汇报卡教学设计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2.小结过渡: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脸上可以看出,读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这样才能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出示课件1:课题】(板书: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二、自由发言,畅谈体会1.相互说一说,你最近读了什么书?把它介绍一下吧。
41、2.有谁读过关于成长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听一听。3.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成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当然更有成长的快乐和收获。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记叙成长经历的书籍伴随我们成长。今天,老师就像你们推荐成长的故事。4.老师最近正在读书,书名是我想受欢迎。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在阅读中获得成长。我给大家出示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课件2-4】把梳子推销给和尚 积极做每件事三、借助名著,积累经验仔细阅读课本“你读过这本书吗”这一部分文字。1.讨论:读成长故事的好处感悟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学习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远大理想,
42、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挫折与坎坷。(板书:提升做人品味)2.讨论:怎样读懂故事,记住人物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阅读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我们记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板书:读懂故事内容)3.讨论:怎样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经常性地阅读,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法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提高。(板书:学习写作方法)四、推荐名著,鼓励阅读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我们推荐了那两部关于成长故事的作品?(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2.【出示课件5】小英雄雨来主要写的是谁的成长故事?他是怎样成长的?(雨来,在抗日战争中,雨来不断成长,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最终如愿参加了游击队。)3.【出示课件6】爱的教育写了谁的成长故事?(一个四年级小男孩)4.希望同学们一定挤时间多读书,如果你爱上了读书,今生将受益无穷。板书设计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提升做人品味读懂故事内容学习写作方法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