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后反思(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课后反思(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草船借箭课后反思草船借箭课后反思草船借箭一文教学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次课堂上的两个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那么,我们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呢?通过草船借箭一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体会一、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良
2、好的民主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
3、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上草船借箭一文时,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
4、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双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通过实例操作,得到
5、以下启示: 1、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语文。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么能够做到让船顺风顺水,小组同学合作演示诸葛亮怎样掉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3、
6、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尝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在教本课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没有试讲,在时间上把握不准,没能给学生大量时间去读书。在谈诸葛亮“笑”的这个地方,还没挖掘太深,没能让学生更好体会到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使自己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希望校领导在教学上能给予更多指导。3 授完了草船借箭,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不由得感慨万千:昨日孔明凭他的神机妙算取得草船借箭成功,今天我以浅薄的知识和笨拙的叫法惨败而归。 待心绪平
7、定,回顾整个课堂,明显的败笔在于: 一、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权利 课堂上,没有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接下来本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我没这样做,而是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于是,学生一味地为解决问题而读书,并且,这些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这样,整节课都是在老师问、学生看书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根本没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时间。 二、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
8、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日后教学应有自己教学风格,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不是教学中的重点,而应注重学生在朗读、说话中语文能力的培养。 当然,教学中也有成功之处。我认为,分析人物性格的环节设计的较为新颖、可行。 文章第二自然段的对话很精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学生很容易理解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诸葛亮顾全大局、才智过人,但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把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呢?我别出心裁地让学生给他们的对话加上提示语,这样,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也让学生懂得了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可谓一举三得。 4 突如其来的提问: 以前,我以为只要上课多提些问题让学生回答,造成一种热烈的
9、课堂气氛,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是问题不分大小难易,统统搬上课堂,师生之间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的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于是让学生质疑这一环节走入了课堂,但形式主义的简单提问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今天,我讲草船借箭一文,“例行公事”,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多数学生就围绕“是谁借”、“为什么借”、“借的经过”、“借的结果怎样”来提问题,这时我发现陈懿文的小手举得特别高,一直不愿放下来,我心里嘀咕:还会问什么呢?一定又是在乱说。可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我请他发言:“借是需要经过别人同意的,而在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
10、了诸葛亮的计,诸葛亮应是诈箭,为什么要用借呢?”当我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时,感到为之一震,一名小学生居然敢向老师发问,敢向教材挑战。我马上意识到,敷衍、搪塞都是行不通的,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也应搁置一下了。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可书中明明用的是借啊!这可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呀!”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不一会儿,刘畅说:“两军对垒,运用策略,不能说是诈骗,不然诸葛亮怎么能称得上是军事家呢?”康锐说:“从现在法律的角度看,十万支箭并非是一个小数目,诸葛亮犯了诈骗罪。”张冬阳马上说:“不对,那也得分清什么时间,为谁服务呀!诸葛亮这么做是为了国家,为的是蜀吴两国的利益,所以我认为这
11、个借最合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我看过三国演义,在以后的战争中诸葛亮不也把这些箭如数奉还了吗”争辩声、讨论声、称赞声不断地传出。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不禁感到一丝欣慰。正是由于我今天的包容态度,我今天的大度,才使得我对我的学生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认识,也使得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课堂氛围,因而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于是,我没有断然判定他们说得正确与否,而是对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自己意见进行了表扬,学生个个喜形于色。“那究竟用这个字合适吗?课文中你会有新的发现。”这一过渡自然得体,使得学生乐意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去读文章,进
12、行思考。 课后反思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课堂上这两个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叫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若学生不会回答,师在点拨一下。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胜利并不是教学的重点。学习这课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弄懂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而诸葛亮之所以乐意接受这一任务的原因又是什么,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周瑜又为什么自叹不如,从而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真正搞清楚。 此文于网络请在网页下边输入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搜索本课更多的资料!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