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五大商圈分析报告(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五大商圈分析报告(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庆五大商圈分析1 引言重庆两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市着力强化商业设施建设规划,以主城区为突破口,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发挥主城区的窗口作用,商业档次不断提升,购物消费环境快速改善,形成了以为龙头,以江北观音桥、杨家坪步行街为辅的五大商圈。购物中心化的重庆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购物中心化不是经营模式的专用概念,而是倾向于揭示消费现象的一种商业地
2、产方式,它可以是几个购物中心的聚集,也可以是其他商业业态的聚集,从城市经济的层面衡量则表现为非盈利的公共区域逐渐演变成消费场所的过程,是购物的城市中心化,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商圈的形成。目前,重庆正大力打造都市中央商务区、区县中心商圈、城镇商业特色街(专业市场)和乡镇(社区)商业点四个层次的商业中心,已经建成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城市中心商圈16个,商业特色街96条,商业设施面积达到2750万平方米,商圈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步行街带来的聚合效应,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开启了重庆城市空间运营的新步伐。2 重庆“五大商圈”分析1.1 “五大商圈”形成的历史渊源重庆得长江之利,四面环山,江水回绕,长期以来
3、就是进出大西南的水上门户。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款,重庆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就逐渐成为商贾云集之地。重庆市的渝中区座落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两江环抱,形似半岛,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其成为城市的地理中心和政治中心。1958年,位于渝中区解放碑的商业网点约占全市的30%,市级以上主要商业机构有三分之二云集解放碑,解放碑成了重庆人进行消费的代名词。1997 年重庆直辖后,市政府为塑造新重庆风貌,体现窗口作用和辐射功能,加强了一系列形象工程的建设,1997年12月27日,重庆第一条步行街在解放碑落成,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快速在此地形成。此后,江北、沙坪坝、南岸、九龙坡、等步行街建设依次启动。在西部
4、大开发的背景下,重庆提出了“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并极力打造“一小时经济圈”,随着重庆经济的不断升温,四大副商圈与解放碑核心商圈众星拱月的格局形成,五大商圈不断发展壮大。1.2 “五大商圈”的特点分析1.2.1 多核分异的空间结构重庆是两江环抱的山城城市,以渝中半岛为主体形成了有机分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各个组团的中心商业逐渐聚集,形成区域性的商业中心。解放碑位于重庆市中心区渝中区,是全市经济、金融、信息、商贸中心。观音桥位于重庆渝中半岛和北部地区的几何中心,是江北区政
5、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南坪位于重庆市南部,商业主要集中在南岸中心、四公里、南滨路三个主要的地段。沙坪坝位于重庆市西部,是距母城渝中区较远的一个主城区。杨家坪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连接南岸、渝中、沙坪坝、大渡口的重要交通通道。1.2.2 各具特色的商圈定位解放碑由摩天大楼簇拥,由一系列高档化、国际化的品牌堆积,现已成为重庆商业的地标和引领重庆时尚界的标杆,是购物、餐饮、娱乐、休闲、观光、怀旧和品味现代文明的时尚场所。南岸区政府将把江南大道北段打造成会展一条街,会展经济成为南坪商圈继吃、住、旅游之后的又一品牌。沙坪坝区作为一个拥有典型文化氛围的区域,依托周边众多高校,主打“文化牌”,消费群
6、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特点。商圈定位是建成文化、教育、科技氛围最浓的文化商业中心。杨家坪商圈在定位上突出人文景观, 力图建成景观优美、风景亮丽的购物休闲中心。江北商圈将打造辐射130万人集精品、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北部购物天堂。1.2.3 各商圈地理空间结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延伸各商业中心的商业街不仅在数量上增加,而且在水平方向上扩展,建筑物的垂直高度也不断提升。1997年,2.24万平方米的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建成,成为全国第一条现代商业步行街。2000年,解放碑步行街从五四路向王府井方向延展1.2万平方米,规模扩充至现今的3.6万平方米,中心区域内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场20多家,
7、各类楼宇635幢,其中28层以上的有62幢。南坪商圈商业面积达59.2万平方米, 大中型商场30个左右,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有17家,商圈内最大的浪高凯悦和天龙广场建筑面积均超过8万平方米。沙坪坝商圈以三峡广场为中心,占地约1.1平方公里,商业面积达50万平方米。杨家坪商圈以杨家坪转盘为中心,中心直径600米,总占地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专卖店6家,超市4家。受重庆城市向北的发展战略的影响,江北商圈内高档楼盘较多,其商业物业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1.2.4 商圈内多种业态并存,功能日趋多样 虽然目前重庆的商业发展水平仍以百货为主要业态,基本上处于百货商场和购物中
8、心之间的阶段。但商圈内各种商业业态并存,商业设施的功能日趋完善。拥有“西部第一街”之称的重庆解放碑商圈,汇聚了美美百货、太平洋百货、家乐福超市、商社电器、国美、苏宁等各种业态的众多名店。美美百货的入驻,引入了Emporio Armani、Max Mara、Hugo Boss等国际一流品牌,这不但提高了商圈的零售水平,更是刺激和促进了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消费力和购物乐趣。江北商圈不但具有设施完善的装饰建材市场,也拥有全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重庆八大新地标之一”的西南第一MALL龙湖北城天街,更是引进了62个世界一线品牌,13家风情餐饮,15个UME豪华扩容厅。随着三峡广场商业步行街和商业文
9、化广场、融信大厦等商业设施的落成,沙坪坝商圈拥有了一批中高档商业设施,众多零售百货商家及专业市场纷纷入驻。南坪商圈的专业市场、百货商场、超市、地下商业、临街铺面等均有较大发展,现已建成以会议、展览为标志的会展中心区,以旧车、机动车为龙头的专业市场批发区。杨家坪商圈地下类商业发展居全市之最,形成了独特的“地面+地下商圈”的商业布局。2.3 “五大商圈”的实力对比分析解放碑商圈是五大商圈中的核心商圈,成为仅次于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的中国第三大商圈,它创造了六个“西部第一” 即最大的书店、最大的零售商、最大的批发商、品牌最高档的百货商场、设施档次最高的商务机构。全国医药行业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20
10、07年销售总额136亿元,成为率先进入百亿级,重庆人气最旺最繁华的商圈。例如,在车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解放碑每小时进出车流量达15200辆。2008年,其销售总额达到334.3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亿元,同比增长20.2%。全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朝天门,也位于解放碑商圈内,其每年的GDP贡献达100个亿。2008年,观音桥商圈成为百亿商圈,江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二来自观音桥商圈,目前商圈日均销售额逾3000万元,2009年前三季度,观音桥商圈销售总额115.2亿元。计划于2010年9月1日开业,经营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星光68国际名品广
11、场将与澳门规模最大的国际品牌代理商RAINBOWGROUP(彩虹集团)合作,共同打造西部顶级的奢侈品购物中心。江北优越的区位环境、完善的城市配套以及便捷的立体交通,为奢侈品消费每年呈3倍增长的重庆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作为北部城区商业发源地,凭借毗邻解放碑及新区的优势,江北观音桥成为重庆第二大商圈。沙坪坝区人均年消费力常年位居重庆各区县前列,但由于缺乏大规模、高档次的购物中心,消费人群大量流失到外区消费。2009年,CK Jeans、GUESS、TOMMY Hilfiger、DKNY Jeans等10多个国际一线品牌集群入驻重庆百货沙坪商场,提升了沙区商场品牌定位。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
12、,沙坪坝区商圈销售额达9068万元,去年同期销售额4690万元,同比增长93。商圈内商业网点非常密集,其密集程度,在重庆市乃至西部同类步行街中名列前茅。杨家坪商圈内商业较为活跃点主要集中在步行街和直港大道地段,集中了少数几家品牌商家,其商业区的综合服务和中心功能已初步形成。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商圈销售额达4725.62万元,去年同期销售额为3486.7万元,同比增长35.5,2009年上半年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7亿元,同比增长16%。区域内租金整体水平不高,除电子通讯电器外其他专业市场尤其是汽贸、建材在该区域内相对较少。南坪外来人口众多,消费群体的数量和消费能力较为有限,商圈内商
13、业的大多是以满足居民日长生活配套为主,普通百货容量已基本饱和。2009年春节黄金周七天零售业销售额达26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8万平方米的生活休闲广场万达广场即将投入使用,万千百货、国美电器、量贩式KTV、国际影城的入驻将彻底的改善南岸区整体商业氛围和档次,使南坪商圈作为重庆五大商圈之一的作用显著增强。五大商圈对比分析图商 圈解 放 碑观 音 桥沙 坪 坝杨 家 坪南 坪规 模120万 120万45万70万60万人流量 平时:33万周末:50万节假日:100万 平时:30万周末:50万节假日:80万平时:25万周末:30万节假日:50万平时:30万周末:40万节假日:50万平时:20
14、万周末:30万节假日:40万临街租金200-3000元/月 150-1000元/月200-1500元/月150-1000元/月100-800元/月地 位市级商业中心 区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发展阶段历史沉淀久,发展成熟度高快速发展阶段相对独立,发展较为成熟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快速膨胀阶段发展方向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主题化、中高端化的发展阶段零散型商业的整合阶段形象档次的提升阶段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未 来发 展特 点写字楼、高端百货、金融业等物业依旧是未来解放碑商圈的最大需求。商圈较为年轻,商圈内商业业态组合较为单一,空置物业较多。未来一段时间观音桥将处于业态丰富的一个阶
15、段。整体商业物业零散,以临街小商铺为主。随着大卖场的逐步增多,旧商业物业的改造,集中式的大卖场、shoping mall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目前品牌商家数量少,随着商圈整体商业档次和形象的提升,品牌商家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该商圈。由于会展经济、滨江旅游是南岸区较为特别的经济产业,酒店业、餐饮业及专业市场在未来南坪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辐射范围全市乃至西南地区 江北区、渝北区、北部新区沙坪坝区、北碚区、 九龙坡区、大渡口 区南岸区、巴南 区3 购物中心化的重庆所折射的城市变迁特点分析重庆自古因水而起,因商而兴。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等商圈、龙溪建材、朝天门小商品市场等
16、专业特色街和社区商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业中心。重庆组团式、多中心布局的城市特征,让重庆的中心商业发展较为迅猛。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主城核心区五大商圈销售总额达14.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4%,2009年16月份,五大商圈零售总额达435亿元,同比增长18.6% 。“消费天堂”已经成为描述重庆商业的标签,购物中心化的重庆折射社出会深层次的变革和一个城市的变迁。3.1 消费现象的变迁3.1.1 消费水平的变迁解放初期,物资匮乏,通货膨胀严重,购买任何东西都需要凭票供应,加之消费水平不高,因此,居民的消费渴望被限制和压抑。1949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4.62
17、亿元,人均年消费30元左右。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64.09亿元,人均年消费6300多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人均年消费增长了30多倍。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2009年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1180.23亿元。这些数据显示出重庆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变迁。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18、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调查显示重庆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于2002年降到40%以下,为38.0%,实现了由小康逐步走向全面小康的转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重庆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重庆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67元,比1979年增长33.4倍,年均增长13.0%。其中用于购买成衣的支出人均1074.54元,占衣着消费支出的73.2%,人均购买成衣数量6.96件。这些数据都清晰的显示出购物中心化的重庆背后所体现出的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3.1.2 消费观念的变迁随着重庆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19、随之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变。例如,在着装观念方面,从“穿暧”向“穿美”转变,从“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转变,从“请裁缝做衣”到“上商场购衣”转变。人们的穿着更加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和色彩的搭配,服装的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成衣化倾向也成为衣着消费的主流。以前的服装基本是靠小裁缝的手工式作坊制作,而当前服装业已开始有设计师,并有国际化的研发体系以及现代化的品牌运作。2009年一季度,重庆人用于够买衣服鞋帽的费用达22.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随着消费理念的日益开放,以及信贷系统的越来越健全化,凭信用卡提前透支,“提前消费”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超前消费”观念
20、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各大商场打折促销活动,也使得“团体消费”日益成为流行的消费观念。在经历了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改善电器的普及消费后,重庆居民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转移。休闲消费成为当前消费者的追求,所谓休闲消费就是指消费者在休闲活动中为满足休闲需要而购买和用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接受各项服务的过程。现在的逛街不单仅是为了购物,而更多的被视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背后体现了人们追求时尚,更加注重精神愉悦的消费观念的转变。3.1.3 消费文化的变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的最初意义就是追求需求的满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需求满足的衡量标准。随着重庆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时尚成为衡量消费
21、价值的主要标准,消费文化从务实向时尚转变。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更多的是考虑到商品的时尚性而非实惠性。在现代条件下,消费更多的被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性的文化所渗透,而不再是以前单纯满足生理需求的东西。更多的消费者借助品牌这一符号来体现自身的身份和品味。随着大众消费意识的变化,一般化的消费倾向已经不能满足重庆市民的需求,追求“新”“奇”“异”和满足高层次自我需要的个性化的需求趋于明显。重庆城市居民的衣着也从低中档提升到中高档次,从注重经济、实用,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不追求品牌,到看重国内品牌,现在成为了有能力就要追求国际品牌,追求风格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消费心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跨国
22、连锁企业纷纷入驻重庆,跨国消费文化融合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新颖的企业文化通过其消费文化渗透并影响着重庆的消费者群体。重庆解放碑店曾在中国所有麦当劳门店中创造了单日销售额48万元的记录。可见国际连锁餐饮企业麦当劳公司用统一的产品、形象及服务所传播的“清洁、方便、美味、家庭氛围”的消费文化已被重庆市民广泛接受。3.1.4 审美情趣的变迁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美感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差不多所有人类生产的东西都是在这种渴望的巨大影响之下设计和创造出来的:如舒适的家庭生活必需品(家具、 器皿、 屋内的陈设)、衣服、花园等等”。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购买冲动以及有能力支付的各种需要,最终都与其自身的审
23、美需求有关。解放初期,人们阶级觉悟提高,思想改变,中山装和人民装成为进步的标志和革命的象征。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大众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竞相追求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潮服饰,在西方服装流行的影响下,西装、牛仔裤、运动服风靡一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实用品艺术化” 成为消费过程中的一种主导性审美趋向,人们不但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更注重其美学价值。“以象则物”是现代消费者共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此处所说的“象”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外在形象”或是美学范畴里的“审美表象”,人们越来越追求商品所具备的审美效用。包装精致和风格新颖的产品形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这样的商品不但刹那间给人震撼或新奇
24、的感受,而且使人在视觉上产生愉悦。现代人的消费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对美的享受,而且这种对美的感受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所改变,原来认为属于审美价值的,将会被视为实用价值,从而人们再去追求新的审美价值。例如过去被视为奢侈品的空调、冰箱现如今已成为了生活必需品。3.2 传统购物场所的变迁重庆商业设施的设计是随其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早期的购物场所是流动的小贩自发聚集而成的露天街市,后来流动的街市逐步发展成为店铺鳞次栉比的商业街,售卖同类商品的店铺通常聚集在同一条街上或相同的地区,构成了特色的专业市场。上世纪90年代,解放碑还是个交通十字路口,地摊密密麻麻,广告灯箱杂乱无章,空中电线横七竖八
25、,路面脏乱不堪。重庆直辖后,投资1350万元,用4个多月的时间建成了解放碑中心购物广场。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也随之出现,位于解放碑的太平洋百货,建成于1997年,它的入驻,成为重庆百货业的转折点,兰蔻、雅诗兰黛、CD等国际一线品牌开始进入重庆。进入21世纪,购物中心不再单纯是购物的地方,它是包容各种各样市民公共活动的场所,人们在这里聚会、参与商品展览或各类表演,丰富的活动在吸了大批市民参与的同时也为商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除商场之外,众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诸如电影院、游戏中心、量贩式KTV、超级市场等在这里一应俱全。位于江北区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北城天街”就是重庆首个集商务、购物、休闲、居住
26、于一体的SHOPPING MALL。它的投入使用满足了居民花钱买时尚,买健康,买服务的消费需求。从购物场所的设计风格来看,传统的百货商场是典型的多层店宅式建筑,楼下几层是商场,楼上用于住宅和办公。当前购物中心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设有自然天顶采光的中庭,视野开阔的中庭空间可以吸引顾客到不同层去购物,各层多为两旁店铺夹中间通道的形式。在购物的同时宽敞的中庭环境可以为顾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简洁的内部空间带给顾客更多美的享受。3.3 城市空间的变迁1997年,重庆第一条步行街在解放碑落成,此后,江北、沙坪坝、南岸、九龙坡等步行街建设依次启动,一场城市空间改造运动浩然展开。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到步行街休
27、闲购物变成了市民日常选择。到了解放碑才算进城的观念,从各区建成步行街后被打破,而后逐渐淡出。市民的生活空间,因步行街而发生改变,步行街内多种销售业态的聚集满足了不同层次顾客的购物需求。从消费者的比较购物行为(Comparison Shopping)来看,同类零售店聚集在一起可以降低消费者购物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得到消费者的欢迎。也就是说假如一个购物区域中销售某类商品的只有一家零售店,那么消费者未必能够在这家店里买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品,这就增加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这里聚集了多家出售该类商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的零售店,那么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就可以进行充分的比选 ,最终选择最适合自
28、己的商品。减少了购物中心的不确定性就等于减小了购物成本,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重庆的五大商圈正是如此组织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购物区,通达的交通、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各商圈在商业街及地下广场等各主力购物中心之间设置许多零售、食品业态,主力店和非主力店同时入驻,这样的空间布局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其购物外部性。重庆中心商业的发展体现了聚集经济效应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所谓聚集经济一般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收入或效用的增加。随着五大商圈聚集程度的不断提高,商圈的商业高度密集化,聚集经济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购物的城市中心化现象会日趋明
29、显,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中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购物中心的聚集作用带动商务写字楼、房地产等城市投资,使城市空间朝多样化方向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不但如此,这些购物中心成为城市物质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经济动力。像万达广场、朗晴广场、北城天街等10余个大型中心商业在主城各大区域的建立,在改变传统百货业态的同时也改变城市空间的走向。3.4 城市开放程度的变迁1958年,重庆私营商店并入国营企业改造全部完成后,最早的重百大楼,即西南区百货公司后更名为“重庆三八百货商店”,是这时期全市规模最大、商品最丰富的百货零售店。重庆直辖后,太平洋、王府井、美美等一批连锁百货的入驻引入了CK、LV、GUCCI、L
30、ANCOME等国际一线品牌。金融风暴严重冲击了国际一线大品牌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但中国例外,为了适应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这些企业弱化了高端、奢侈系列,强化了年轻、流行系列,降低了品牌价位,纷纷抢滩重庆。究其原因就是重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2006年初,已有27家世界500强企业将区域总部或联络处设在解放碑,2009年达到57家,其数量约占全市“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的50%。根据市外经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0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113家入驻重庆,其中61家在重庆投资兴办了106家子公司或金融机构,其余52家在重庆设立了分公司、办事处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上世
31、纪八九十年代,最初是葛兰素、百事等少数几家,随后是97重庆直辖效应带来的家乐福、ABB、爱立信、本田等。加入WTO后,汇丰银行、荷兰银行、大都会人寿等金融机构落户重庆。近二三年来,浦项、菲亚特、霍尼韦尔、HP、富士康等纷纷进入重庆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目前,有6个国家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其中有5家总领事馆落户解放碑,包括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日本驻重庆总领事馆、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和菲律宾驻重庆总领事馆。外商来渝投资不断加大,2008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27亿美元,投资排名从西部12省市的第6名跃升至第2名,2009年第一季度,重庆市合同外资金额2.76亿美元,同比增长53.1%;实际利用外商
32、直接投资1.37亿美元,同比增长49.1%。除此之外,东部资本也加速进军重庆,一季度实际利用内资70.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4%。重庆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程度融入世界的经济发展。4 购物中心化的重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 步行商业街的建造破坏了城市节点的便捷性“城市节点”最早出现在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一书中,所谓城市节点就是指城市结构空间及主要要素的连绵连接点,是观察着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节点是一个相对较广泛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广场,也可能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只要是能使人群活动的集散地就可以看作城市中散布的“节点(Nodes)”,总之城市节点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地块。大型商业步行街作为重要的
33、城市节点虽然给城市建设和零售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亮点,但也给城市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重庆城区山水分割,这样的地理特征难以形成像其他平原城市主城区环线的概念,导致了交通道路少,扩建困难的特殊交通结构。例如沙坪坝三峡广场建成后,重庆南开中学到沙坪坝转盘路段由于道路狭窄,人流量和车流量大,人车拥堵不堪,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杨家坪大型商业步行街的建成,虽然给市民购物休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但是不少普通市民乘车却要绕行长达半公里的步行街,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4.2 四大副商圈的功能尚不完善放碑商圈仅有0.92平方公里的面积聚集了大量的商家,商业高度密集,临街租金每月每平方20030
34、00元,没有空置物业,商业过度饱和,在商圈内可谓寸土寸金,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的写字楼、百货公司、零售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副商圈内的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较为集中,但金融、证券、保险、法律、会计等商务服务和中介服务功能开发不够,导致业态单一,副商圈内虽然聚集了不少知名企业,但整个商圈的知名度还不高,商业氛围不够浓厚,大部分人只知道重庆有个解放碑,人们休闲购物的首选仍旧是解放碑。副商圈在消费者中还没形成足够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显得人气不足。究其根源不是因为副商圈自身的形象和实力不足,而是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其还缺乏全方位的了解。目前重庆市的零售业还是以百货商场、超市以及小店
35、铺为主,像大型购物中心这种业态尚属新生事物。所以如何改善经营环境,健全商业设施,完善副商圈的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3 购物中心定位不当,经营雷同,品牌重复率高,销售内耗严重虽然聚集效应引发的购物外在性带来购物的巨大优势,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产品的重叠,同时由于居民的消费水平多集中在中等消费品处,又不可避免的使各大商业集团放弃引进商端品牌,使得消费品的重叠加剧。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商品结构重叠的现状已无法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消费要求。重庆的工业化还不是很发达,零售品牌资源对接能力不是很强,加之购物中心的发展没有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直接被各种外来资本和经营方式渗透,导致了购物中心在内
36、容设置和品牌引进上大同小异,在整体经营风格上缺乏富有个性的主题设计,行业内同质、模仿占有较高的比例。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应本着“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原则,但开发商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而将商铺分散出售,导致购物中心缺乏统一的定位、统一的营销,品牌档次跨度不大,经营雷同,装饰风格各异,丧失了其整体性。随着消费群体的替换以及经营者观念的改变,这种情况会逐渐随之改变。4.4 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重庆购物中心发展的一大瓶颈一个具有多方面专业经验及资源的开发、经营、管理团队是保证购物中心成功的最重要工具。但是既了解商业模式又了解地产运作,经验丰富的本土化人才却非常难遇。购物中心不仅仅是资金密集的行业,它还是一
37、个技术密集的行业。技术密集是综合的,主要体现在购物中心不仅仅是一个零售项目,还在于它是商业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管理、资本运作等综合的管理,购物中心的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专业性。由于购物中心尚属新生业态,在尖端购物中心的高层管理者和低层具体执行层面都还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中间层次的购物中心职业经理人的环节上人才缺口非常大。购物中心的规模越大,人才缺口越严重。为此,需要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富于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的购物中心职业经理人,甚至聘请国外专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国内高校在专业设置时也应该注重有关商业与地产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批成熟的购
38、物中心职业经理人,为购物中心的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5 结语重庆“商圈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极大的丰富了购物中心化的内涵,五大商圈的布局构建了重庆主城发达的商贸经济中心。四大副商圈与核心商圈各据一方,逐步树立了特色鲜明的商圈形象。面对购物中心化快速发展的现状,城市经济的增长无疑占据了主要支配地位。重庆已经具备了成为“购物天堂”的基本条件,其商业设施已经能够承载因城市发展带来的更多更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担负起城市商业未来的运营。购物中心化的重庆折射出城市的巨变,给城市的商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反映了在跳跃式发展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动员和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使重庆的商业辐射西部,走向全国,打造真正的“消费天堂”。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