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 对课程的理解1、 唐代学者孔颖达的诗经.小雅.巧言上就课程一词。2、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1859年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发表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3、 根据课程概念分析,课程大致划分为四类:(1)课程即知识;(2)课程即计划;(3)课程即活动;(4)课程即经验。4、 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政治、品德类课程)、智育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等)、美育课程(音乐、美术等)、体育课程与劳动技术教育课程。5、 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语文
2、、外语等)、广域课程(数学、语言、自然、社会、健康等)、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6、 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将课程分为认知性课程(重在促进学习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情意性课程(重在学生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发展)。7、 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将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实行课程、经验的课程。8、 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9、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从注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注重学生主动构建经验。第二,从强调达成目标转向强调学习过程本身的价
3、值。第三,从只关注分科课程转向开始关注课程的综合化。第四,从只强调显性课程转向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第二节 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1、课程内涵的四种类型:课程是知识、课程是计划、课程是活动、课程是经验。2、经验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活动或做事,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活动,也包括计划和非计划的活动。3、幼儿园各类活动包括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如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等。4、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营的各种活动的总和。5、幼儿园课程主要由四大要素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6、课程目标是指幼儿园课程要达
4、到的预期结果,是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及评价课程的主要依据。7、课程内容是指可以达到课程目标的教育经验。8、课程实施是帮助幼儿获得经营、搭乘课程目标的过程。课程四要素之间的关系:课程实施的途经、方法及组织形式等既由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决定,同时影响也会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评价既要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同时也要监控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9、幼儿园的课程的特质: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设计第一节 幼
5、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1、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1)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2)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3)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4)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2、 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3、 课程评价的作用:(1)利于促进幼儿发展;(2)利于促进教师发展;(3)利于促进幼儿园课程发展。4、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于实施途径。5、 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1、 幼儿课程目标是幼儿园男课程运行的“指南针”。2、在课程设计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组
6、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3、幼儿园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幼儿发展、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4、要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就必须研究幼儿、研究社会、研究学科,从研究信息中寻求支持。5、教育哲学是对课程目标进行价值筛选的主要依据。6、学习心理学是对课程目标进行可行性筛选的主要依据。7、幼儿园课程目标从上到下至少可分为四个层次:(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2)年龄阶段目标;(3)单元目标;(4)教育活动目标。8、构建幼儿园课程目标提醒常有两种框架结构:(1)一种是以内容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2)另一种是以身心发展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9、我国大都采用内容为框架建构课程目标
7、体系,如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分别确定每个领域的课程目标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分别是:(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11、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连续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时代性原则。12、在课程计划中,教师表述的课程目标一般可以分为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13、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
8、只后儿童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其特点就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14、首先探讨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的是博比特,他使用“活动分析法”对人的经验与职业做出系统分析。15、行为目标的叙述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简称ABCD型式。16、针对行为目标的局限性,美国课程理论的研究者艾斯纳提出“表现性目标”的概念17、表现性目标比较适合三种情况下使用:其一,表现性目标在一些欣赏活动、艺术创造活动或需要高级认知参与活动中体现得较多;其二,表现性目标比较适合表述中长期目标;其三,表现性目标可以表述情感态度类的目标。18、课程目标最常用的表述角度有两种,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表述
9、,二是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发展目标。19、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的注意事项:对于单元目标来说,一般要求:(1)与上层目标的关系要密切。(2)目标的涵盖面要广,包括健康、社会、科学与艺术领域的目标,也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方面的目标。(3)要兼顾全面,但可有重点。(4)每一条均是单独的内容,不要有交叉重复。对于具体教育活动目标来说:一般要求:(1)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不必面面俱到。20、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2)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3)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2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的原则:目的性
10、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22、判断幼儿园课程组织得是否有效的标准:1、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平衡性。2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和方法:1、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2、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发。 逻辑顺序指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心里顺序指根据学习者的经营、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的内容。 圆周法指在不同的年龄班级,课程内容可以重复出现,不过活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幼儿年龄的不同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混合法指在编制课程时,以上二法均采用; 在组织幼儿园内容是经常采用混合法24、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核心课程。 根据知识分类的强
11、弱程度,这类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广域课程和综合课程。25、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26、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1、按照课程资源的性质分类,课程资源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2、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类,课程资源库可以分为园内课程资源和园外课程资源。3、按课程资源的功能分类,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料和条件课程资源。27、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家长资源。28、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需注意以下:1、深度开发本园所拥有的优势课程资源。2、定向开发本园欠缺的课程资源。3、做好课程资源的整体规划
12、。29、幼儿园课程计划包括幼儿园课程总体计划、年龄阶段计划、单元计划以及具体活动计划。30、幼儿园年度计划一般包括情况分析、教育目标、家长工作及拟进行的活动目标及举措。3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是要注意以下:(1)一般在开学之初幼儿来园之前制订;(2)从方向上和整体上把握学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必过于详细。(3)须基于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同一年龄段各班级的学期计划可以有所不同,不得要求同一年级各班级的学期教育计划必须相同。32、制订幼儿园课程计划一般遵循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统整性原则、衔接性原则、灵活性原则。33、198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将课程内容分为体育、语音、常识、计
13、算、音乐、美术六科。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实施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概述1、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策略很多,大致可分为经验回顾策略、问题情境策略和欣赏策略。2、幼儿园游戏活动按进程可分为准备阶段和开展阶段。3、在教师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主要有:知识指导、技能指导、学习品质指导。3、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活动教师要进行的工作有三项:提供旅游资源、观察游戏和即时指导游戏。4、教师介入幼儿活动指导的方式有三种:(1)平行式介入;(2)交叉式介入;(3)垂直式介入。 平行式介入指在教师在空间上接近被指导幼儿,用改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以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 交叉式介入指教师
14、在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助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垂直式介入指教师以老师的身份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5、日常生活活动开展的原则:(1)教养并重原则;(2)关注差异原则;(3)轻松温馨原则;(4)相互渗透原则;(5)以非正式指导为主的原则。6、环境创设的注意事项:(1)参与性;(2)互动性;(3)适宜性;(4)挑战性;(5)丰富性。7、参与性是指幼儿、教师、家长及相关人员都是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者,都应参与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8、适宜性是指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及个性特征,满足幼儿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要9、挑战性是指幼儿园学习环境应
15、成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支架,使幼儿在充满挑战的情境中体验成功的经营,完成并超越其原来的能力和水平。10、丰富性是指幼儿园学习环境应能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认知经验、情感体验、观点态度和活动技能等,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1、家园合作中的家长可以担当的角色:(1)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2)学习环境的共同创设者;(3)儿童经验观察者和分享者;(4)幼儿园教育事务的志愿者。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1、 幼儿园课程实施基本原则:(1)关系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活动性原则(5)针对性原则。2、关系性原则指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家园之间应构建互相信任、彼此接纳、相互支
16、持关系。3、整体性原则指教师要切实发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和家园合作等各类活动的作用,使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实现课程目标。4、主题性原则指幼儿和教师都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体。5、活动性原则是幼儿园课程实施要以活动为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6、针对性原则指教师应针对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评价1、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系统、全面的相关资料,科学地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2、幼儿园的课程评价的功能有:(1)课程诊断(2)课程比较(3)成效的判断。3、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从评价的作用和进行
17、时间来划分:(1)形成性评价(2)总结性评价。从评价指向的对象、关注的问题和评价的方式来划分:(1)内在评价(2)效果评价。从评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处理技术来划分:(1)量化评价(2)质化评价。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程序(步骤):(1)明确课程评价目的(2)设计评价方案(3)实施评价方案,搜集评价信息。(4)分析评价资料(5)解释资料,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第三节 幼儿课程评价的要素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可分为评价客体、主体和准则。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对象一般包括课程方案、实施过程、课程效果。2、幼儿园课程方案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意见与评价建议。3、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评
18、价的核心力量。4、幼儿园评价准则有两种形式:其一为指标体系;其二为概括性问题。其中,评价指标体系是最常见的表述形式。5、评价指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是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确定的评价内容。6、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一致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可测性原则7、指标体系具有便于测量、信度高、误差小、容易获得综合结论的优点;缺点是设计较困难、效度低、难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8、概括性问题的原则:针对实际原则、简洁明了的原则、突出重点原则。9、概括性问题的优点是效度高、易于编制、实用性较强;它的缺点是不易量化处理,信度较低。10、指标体系和概括性问题的关系:指标可以看作是概括性问题的分解和具体化、
19、行为化;概括性问题原则是指标体系的概括和抽象。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换:在运用概括性问题受到限制的场合,可以把概括性问题进一步加以分解,进行行为化处理,以形成指标体系。在运用指标体系受到限制的场合,也可以把它转化为概括性问题。11、指标体系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将评价目标进行分解,获得初拟指标;二是对初拟指标归纳、筛选,确定正式评价指标;三是论证修订,随后进行下一步的设计。12、提出初拟指标一般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13、筛选的指标的方法可分为数学方法和经验方法两类。14、数学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15、经验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因素分解法、理论推演法、典型研究法和
20、调查统计法。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实例16、建立档案袋的目的包括:记录儿童各个方面的成长历程;反应儿童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水平和过程。让以后的老师了解儿童先前的表现;为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信息。反思教师的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方案;与家长交流等。17、档案袋覆盖的内容包括:儿童在幼儿园中的各种作品,幼儿在活动中的照片或录像。语音和音乐表现的录音;教师对儿童活动的观察记录;幼儿自己通过语音录音、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表达的自我反思、探究设想和活动过程;轶事记录。 档案袋评价的作用:档案袋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教材,真实、全面、动态,反映儿童千姿百态的个性。对儿童的优缺点提供纵向的描述。手机幼儿不同的直观表现资
21、料。18、光谱方案是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和费尔德曼合作完成。19、多彩光谱评价方案涵盖运动、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视觉艺术以及音乐7个智能领域的15种能力。20、表现评价主要特点:真实的评价情境、反应儿童的综合智能、评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21、在作品取样系统找那个,教师对收集的评价资料及对幼儿整体表现的评价,一年要整理三次(上学期开始、学期结束、一学年结束)22、作品取样系统的评价包三个基本部分:发展指引与发展检核表、作品集、综合报告表。23、发展检核表采用等级的方式进行评价,所用的评定等级分为三级(尚未发展、发展中、熟练),代表儿童的各项“表现指标”上的发展程度。24、作品集是作品取样系统评
22、价儿童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25、作品集以结构性的方法来收集各个领域的两种不同特点的作品:核心项目与个人项目。26、核心项目用来展现儿童纵向的成长以及儿童在各个课程领域的一般发展水平。27、每个领域的个人作品一般为5个。第五章 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1、当前幼儿园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课程是主题(单元)活动。2、幼儿园课程中“主题”的理解:(1)主题是其自身及相关内容的集合。(2)主题是一种围绕某个中心行程的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3)主题在多个层面实现了幼儿园课程的综合。3、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含义:(1)主题活动的知识观是事物本位的;(2)主题活动的持续阶段是灵活的弹性的。(3)主题活动的终极目标是
23、促进幼儿发展。4、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1)打破学科界限,使课程具有整合性。(2)营造问题情境,使课程更具有探究性。(3)主题灵活开放,是课程具一定生成性。(4)活动形式多样,使幼儿学习具有建构性。5、主题活动的优势:(1)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2)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6、主题活动的局限:(1)活动内容的学科体系化不足,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学科经营;(2)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7、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2)适宜性原则;(3)均衡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8、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程序:(1)选择主题;(2)确定主题目标;(3)制定主题网络;(4)拟定活动纲要;(5)设计具体活动
24、方案;(6)进行检核评估。9、主题是主题教育活动的核心。10、主题第一个来源是学科或领域;主题的第二种来源是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主题第三种来源是人们专门提炼和概括的过程、原理或变化规律;主题第四种来源是文学作品。11、选择主题应考虑因素有:其一,幼儿的兴趣、需要、符合其(首要因素);其二,教师的能力、特长、专业知识;其三,主题自身的教育价值。其四,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12、确定主题目标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相应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一般性目标。第二,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第三,幼儿在不同领域内的学习需求。13、制作主题网的步骤:第一,脑力激荡;第二,归类;第三,命名;第四,连网;第五,
25、修改或完善主题网。14、主题网络图有两种类型:一种,要素网络图,另一种,活动网络图。15、主题活动设计注意事项:第一,防止 “拼盘”现象;第二,处理好活动计划与幼儿经验构建的关系;第三,巧妙控制主题活动的容量。第二节 领域课程设计以学科活动为例1、学科活动的特点:其一,幼儿园的学科活动是一种广域课程;其二,幼儿园的学科活动是一种“前学科”;其三,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是掌握学科知识。2、学科活动的设计原则:(1)以幼儿心理逻辑为引领;(2)兼顾不同学科自身的逻辑;(3)注重不同学科的教育方法设计。3、学科活动的设计程序:第一,确定学科目标体系;第二,制定活动计划;
26、第三,设计教育活动。4、学科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第一,目标的合理性;第二,内容的适宜性;第三,方法的有效性;第三节 经验课程设计 以区域活动为例1、区域具有特点:第一,区域具有观念性;第二,区域具有动态性;第三,区域具有开放性;第四,区域具又对话性;第五,区域具有参与性。2、区域活动的特点:第一,活动自主性高;第二,个体化活动为主;第三,指导具有间接性。3、区域活动的价值:第一,有利于饭幼儿行动的目的性、对行动的控制能力及幼儿的独立性;第二,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第三,利于幼儿个性地发展;第四,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4、区域划分为:探索性区域、表现性区域和运动性区域。5、探索性区域包括:生
27、活区、语言区、益智区、发现区、种养区。6、表现性区域有角色扮演区、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7、运动性区域包括固定器械区、可移动器材区和自然游戏区。8、区域设置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2)行动性原则;(3)生活化原则;(4)生态化原则;(5)效益性原则9、为了提供开区的效益,可进行轮流开区、开设联合区域或公共区域。10、幼儿园活动区域投放材料须注意以下基本问题:(1)材料安全性;(2)材料的丰富性;(3)材料的层次性;(4)材料的可探索性;(5)材料的易得性。11、区域活动的设计主要分为确定区域种类、规划区域布局、创设区域环境、制定区域规则四个方面。12、空间规划要注意界限分明、动静分开、
28、开放适度、相邻相近、保障安全、巧妙扩展。13、创设区域环境包括材料的投放喝区域背景环境的创设。14、常见的区域规则的制定有三种:第一,保障活动顺利进行、事关所以幼儿的基本规则;第二,活动中事关多数幼儿的规则;第三,活动中事关个别幼儿的规则,可由当事幼儿讨论制定。15、制定区域规则需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规则的制定要着眼幼儿的发展;第二,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第三,要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第四,要以多种形式呈现规则并提醒幼儿。第六章 几种典型幼儿园课程方案第一节 蒙台梭利课程1、蒙台梭利对儿童发展的看法:(1)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2)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3)儿童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
29、4)教育要以“自由”为基础,但这种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2、秩序感发展的敏感期是03岁,感觉发展和语音发展的敏感期都是05岁,肢体系统发展敏感期是14岁,群性发展敏感期是2.55岁。3、蒙台梭利课程目标归结两方面:第一,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第二,建设理想的和平社会。4、蒙台梭利教育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5、日常生活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社交行为、关心环境的行为、自我服务的行为。6、蒙台梭利将感觉教育内容主要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7、蒙台梭利设计出一套16种系列的感觉教具。8、蒙台梭利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教具为中心。9、蒙台梭利感
30、官训练教具特点:(1)刺激的孤立性;(2)操作的顺序性;(3)工作的趣味性;(4)自我教育性。10、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缺陷:其一,试图通过事先预备好的教具和环境来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但实际上其所涉及的教具种类和刻板的指导方法远远无法满足儿童所有的兴趣和需要;其二,蒙台教育轿依赖教具促进幼儿的发函,但对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关照不多;其三,蒙台梭利偏重于认知发展和习惯养成,不注重幼儿的想像理、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发展。11、五指活动是有陈鹤琴创编的。12、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和活教育的方法论13、活教育课程应该是以(1)大自然、大社会作为主要的教材;(2)各科
31、混合或互相关联;(3)不受时间的限制;(4)内容丰富;(5)生气勃勃;(6)儿童自己做的;(7)整个的,有目标的;(8)有意义的;(9)儿童了解的。14、活教育的课程编制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颁布的课程标准,二是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15、“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教学方法。16、陈鹤琴把“做”放在核心地位。17、陈鹤琴将教学过程分为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讨论四个步骤。18、五指活动课程目标是在于发展幼儿的心智和身体,具体包括:做人、身体、智力、情绪。19、五指活动课程包括: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语文活动。20、陈鹤琴幼儿园课程应实
32、施“整个教学法”21、陈鹤琴强调课程实施过程注意:(1)将“计划性”与 “灵活性”相结合;(2)创设充分、适宜的物质环境;(3)采用游戏式教学法;(4)采用取小团体教学法;(5)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6)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22、陈鹤琴创办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23、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等已不能充分反映后来儿童心理学等理论发展的成果和今天儿童的社会生活面貌,但其关注从儿童生活环境中取材,关注不同领域活动的系统性和渗透性的思想,对今天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4、时称“南陈北张”指南京的陈鹤琴和北京的张雪门。25、张雪门创编了幼稚园行为课程。
33、26、张雪门提出幼稚园课程首先注意的应是实际行为。 张雪门认为教材来源:一是个体本身发展所得;二是和自然环境相接触而得;三是从社会环境交际而得。27、张雪门把行为课程的内容划分为:(1)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2)儿童的自然环境;(3)儿童的社会环境。28、张雪门不主张分科进行。29、张雪门提出选择材料的标准:1、适合于儿童的需要;2、应顾到社会生活的意义;3、应在儿童自己的环境里搜集材料;4、应顾到社会生活的重要;5、上面所述还没有道及的一切冲动习惯态度。30、幼稚园行为课程强调“生活即教育” “行为即课程”。31,、课程目标制定兼顾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将个体需要作为目标制定的起点,将社会需要
34、作为目标制定的终点。 张雪门强调“做”即行动的价值,提倡“做学教”达成一片。 张雪门引进了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32、张雪门对设计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运用,以及课程设计、组织及实施的步骤进行了详细而清晰的阐释。这对于提高我国幼儿园当前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是苏联心里学家和教育学家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33、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心理机能由低级机能(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34、维果茨基提出: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就是现实发展水平,是儿童独立多达到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所
35、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幼儿园教学属于“自发反应型”教学。35、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应具有双重性。36、学前教学应帮助幼儿掌握系统化的知识37、作业教学是重要的教育形式。38、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能符合新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创造性,对今后整个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优良品质的儿童。”39、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体系任务:保证和增进儿童的健康。形成对周围生活中最简单现象的正确观念,培养幼儿热爱故乡和祖国,教育幼儿认识并尊重成人的劳动,发展幼儿感受美、发现没、表现美、创造美的初步能力。40、1984年颁布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大纲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主要
36、分为两个部分,即“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和“作业教学”。41、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包括关心儿童健康和身体发展,文明行为习惯好良好的相互关系的培养,认知周围环境及培养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兴趣,认识自然界,发展言语、游戏、劳动、独立的艺术活动等内容42、作业教学包括认识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想象,形成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发展语音,发展初步的数概念、建筑活动、文学艺术、造型艺术、音乐、体育等概念。43、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途径两类,一类是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包括散步、睡眠、饮食、游戏、活动,另一类是作业教学。44、教学的形式上一般可分为:直观法、口授法、游戏法、实践法。45、直观法包括组织观察演示和示
37、范。46、幼儿园教育大纲是评估教育工作质量的尺度。47、1962年,美国戴维.韦卡特成立了佩里学前教育机构。48、1970年韦卡成立高瞻教育研究基金会。49、高瞻课程方案源自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0、高瞻课程最初目的是有效地促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取得成功奠定基础。后期强调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促使儿童的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系统发展,培养主动学习者。51、高瞻课程内容包含8个领域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52、计划工作回顾是高瞻课程主动学习的核心。53、高瞻课程的评价:(1)拥有一套完备的课程体系;(2)较强的操作性;(3)较强的开放性。54、瑞吉欧的课程与教学主要以项目活动的方式展开,具有弹性计划、合作教学、记录档案、小组活动、深入研究、图像语音及开放的环境。55、教师在课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倾听者和观察者、记录者和研究者,伙伴和向导及时间的反思者。56、华德福重视呼吸式的生活节奏、艺术话的教学方式和审美性的环境创设。幼儿是课程的中心,教师充当着多重角色,是幼儿模仿的半阳,是重复活动的安排着,是良好生活环境氛围的营造者。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