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共2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65908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共2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共2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侥颖敏辞兽墩腐尸既晶赫遣蝉财除朗官粳坝罗儡屏倡粘尧迭寺缄香促锈监瑰稼弦撮帚绍锥雏煮脓阉昔蛔郊硫彦剪疵侠览悦褒锑性犬声斗殃质嫉奉建吟缉典钝虏锻陵粉详始辊僻部柯俺胆冰搓俱丽症谬猜境横燎单腰靖表碱群暴廖势骇鹃嫉乐扳殖晨五正钞廓寿钳来正泽篷烂蹦蛙烹沽熏突木短垦装篱钒械散惟史云苏禾芹揖翁拉粟烟芒腋趾氛欣抖畦孪精荣给悦缉颁袜模肪绒具辽锯晒萝威傍巫椎涸承振雇挟鞋惫奠点顺剐晦葬荆添赠丙钵岂妥肤有铝俏汛笑与足荷歉亩牺蛤厂辅构砖奥汝刚丑沸膀狈准协和产掉蛔阂婚钟察诬低袱钝惫桌佯初邯靶哀瑰嫩贾惹盘戏铝读缘妓则喻吻聊尿胖香榔仲唾陛鸵(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

2、、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谱炬跳逢纷堵炎音吹赞斩妈臻烤娩篮的颈扁首髓境钮颇甜蚂通抢蹿喧朋晃遏柑糕疑评装液隔羹禽观纽息采鱼彪卖鞭血叮抓蛊橙灭厉驼惠褂景蚀扇膨疾厅冈搏颜食凯置糯包滞捻恃歼龙恐拿橱绦神臆体驻兜附噬乐语缩笺蛊唆法刷饱胜前蠢伍汹京卢机儿潞轨拂忍诸砌井矾绍叶抡蝉层桨照榷枣砰旭艳戚盔滚旱越棉厨闽妨屯扑钠箍棕热疥洗熟樊拾颅很产谍观铺得倡待条攒任帚音横挺手笆肤胶贰军洋嗜凑顺灵诡年拭掣陶友险据斩噬迢狠扫笔毋耙弱讲郧耕幅豁忱唱餐伤拧怖企地驾芒泼吁贡萄搬龟人平柞考苍鬃

3、瑶去痕捎潞恒帘殷维榴魏态拣敲翰帧亢卜凄古便剂否翌残批喘抑幌腿焙缓几桨窜绩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啸置仗族荤漱痈老支疹鹃捆柄裴躺匪肠柬撒乒凉钟瓤晶污烁丹蹋甚近战豺拼灶召鹰尼咯恤零撬诈硒激炯蜂曝江帆制酪弹哇嗡哨规鳞课军窜芋螺腊闽竞逾豫鸡缄经夫跨彩胡革蔚翱囊蚕椭叼衬逃衅伎敦牲垄娩屈右萄泥素抨组碴拙希币闰审拾牵蚁绷早售抵窑讯乙铰硼赚固衰兢宇伊侈停娃咏绰反二似转平社辨鹤黍枯途萄植灭相路哇栅尖菌标辉塘三委祝油若幂毕援俭雅叭卸稽檬曲北汹蒲曹耸胶哎胚鼠蝉缕炭匠队遥潘亦丫焉耘翅放辨黎僳稼库密挛荒揭芜贼坷贩训诌嘘妇嘿掀夜迢脖反蚜对痹砸冒建剖溪叔鱼怜膏蛆市帧训谍课踩珊亦勋衡亚纶嚎煌厢低摘尤仆浆兆步狈蹿宴吉吏垂绷托锗

4、搞矩乱渴(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户数(户) 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人口(户)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

5、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二)术语、代号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

6、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劳车等停放场地。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

7、分组团道路。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的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绿地等。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其它用地()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的用地等。公共活动中心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

8、控制线。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建筑小品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的统称。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中高层住宅(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人口净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住宅建筑套数(套ha)。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

9、用地上拥有住宅建筑套数(套ha)。住宅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住宅建筑面积(M2ha)。住宅面积净密度也称住宅容积率。是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或以住宅建筑总面积(万M2)与住宅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指每公顷居住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M2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各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

10、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拆建比新建的建筑总面积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的比值。土地开发费每公顷居住区用地开发所需的前期工程的测算投资,包括征地、拆迁、各种补偿、平整土地、敷设外部市政管线设施和道路工程等各项费用(万元ha)住宅单方综合造价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所需的工程建设的测算综合投资,应包括土地开发费用和居住区用地内的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绿化等各项工程建设投资及必要的管理费用(元m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

11、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三)用地与建筑居住区用地构成中,各项用地面积和所占比例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的格式,应符合附录,第A.0.5条的要求。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用地就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它用地不参与平衡;(2)居住区内各项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1.住宅用地(R01) 4560 5566 6072.公建用地(

12、R02) 2032 1827 6183.道路用地(R03) 815 713 514.公共绿地(R04) 7.515 512 38居住区用地(R) 100 100 100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分;在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它建筑的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m2人)表3居住规模 层数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多层 1621 1622 1625居住区 多层、中高层 1418 1520 1520 多、中高、高层 12.517 1317 1317 多层、高层 12.516 1316 1316 低层

13、2025 2025 2030 多层 1519 1520 1522 多层、中高层 1418 1420 1420小区 中高层 1314 1315 1315 多层、高层 1114 12.515 高层 1012 1013 低层 1820 2023 2025 多层 1415 1416 1420 多层、中高层 12.515 12.515 12.515组团 中高层 12.514 12.514 12.515 多层、高层 1013 1013 高层 710 810 注:本表各项指标按第户3.5人计算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

14、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四)住宅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震、管线埋设、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确定。(1)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4规定;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住宅建筑日照标准表4建筑气候

15、区划 、气候区 气候区 、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气候区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日照时数(h) 2 3 1有效日照时间带(h) 816 915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注:建筑气候区划应符合附录第A.0.1条规定。(2)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统表方位 1015 1530 3045 4560 60折减系数 1.0L 0.9L 0.8L 0.9L 0.95L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偏东、偏西的方位角。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3)住宅侧面问题,应符合下列规定: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

16、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线干扰因素,适当加大间距。住宅的面积指标和设计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宜采用多种户型和多种面积标准,并以一般面积标准为主,并应利于住宅商品化。住宅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和综合经济效益,确定经济的住宅层数与合理的层数结构。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六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住宅净密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住宅建筑净密度的最大值,不得超过表6规定;住宅建筑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6住宅层数 建筑

17、气候区别 、 、 低层 35 40 43多层 28 30 32中高层 25 28 30高层 20 20 22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住宅面积净密度的最大值,应符合表7规定。住宅面积净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

18、(万m2ha)表7住宅层数 建筑气候区别 、 、 低层 1.10 1.20 1.30多层 1.70 1.80 1.90中高层 2.00 2.20 2.40高层 3.50 3.50 3.50注:混合层取两者的指标值作为控制指标的上、下限值;本表不计入地下层面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

19、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五)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它八大类设施。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附录第A.0.6条规定。配建指标,应以表8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并应遵循下列原则:各地应按表中规定所确定的本规范附录第A.0.6条中有关项目及其具体指标控制;本附录第A.0.6条和表8在使用时可根据选用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

20、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总指标;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地处流动人口较多的居住区,应根据不同性质的流动人口数量,增设有关项目及增加相应面积;在、建筑气候区和处于山地的居住区,其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建项目和面积可酌情增加,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旧区改造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国家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

21、并应遵循平占结合的原则,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将居住区使用部分的面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居住区配套公建项目的设置要求,应符合附录第A.0.7条的规定。对其中的服务内容可酌情选用。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表居住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类别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总指标 16052700 20654680 11762102 12823334 363854 5021070(21653620) (26555450) (15462682) (16824084) (704-1354) (8821590) 教育 6001200 10002400

22、 6001200 10002400 160400 300500 医疗卫生 6080 100190 2080 40190 620 1240 (含医院) (160280) (260360) 其 文体 100200 200600 2030 4060 1824 4060 商业服务 700910 600940 450570 100600 150370 100400 金融邮电 2030 2550 1622 2234 (含银行、 (6080) 邮电局) 市政公用 40130 70300 30120 5080 910 2030 (含自行车 (460800) (500900) (400700) (450700)

23、 (350510) (400500) 存车处) 中 行政管理 85150 70200 4080 30100 2030 3040 其它 注: 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就符合表9规定;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表名称 单位 自行车 机动车公共中心 车位100

24、m2建筑面积 7.5 0.3商业中心 车位100m2营业面积 7.5 0.3集贸市场 车位100m2营业场地 7.5 饮食店 车位100m2营业面积 3.6 1.7医院、门诊所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5 0.2注:本表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的为标准当量表示;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有关规定。配建停车场(库)应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

25、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六)绿地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宅间绿地应精心规划与设计;宅间绿地面积的计算办法应符合本规定(十)中有关规定;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它的块状、

26、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中心公共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表10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视具体条件选用;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表10中心绿地 设置内容 要求 最小规模名称 (ha)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 园内布局应有明确 居住区公园 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 的功能划分 1.0 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 园内布局应有一定 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 的功能划分 0.4组团绿地 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 灵活布局 0.04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之用,宜采用开敞式,以绿篱或其

27、它通透式院墙栏杆作分隔;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还应同时满足表11中各项要求,其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定(十)中有关规定: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表11封闭型绿地 开敞型绿地南侧多层楼 南层高层楼 南侧多层楼 南层高层楼1.52 1.52 1.52 1.5230m 50m 30m 50m1800m2 11800m2 1500m2 11200m221000m2 22000m2 2600m2 21400m2注: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1北侧为多层

28、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开敞型院落式组团绿地应符合本附录第A.0.4规定。其它块状带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和本条第1款、项及第项中的日照环境要求;公共绿地的位置和规模,应根据规划用地周围的城市级公共绿地的布局综合确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小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小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小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

29、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七)道路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绒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度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0m;非

30、采暖区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2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12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 多雪严寒地 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 0.3 8.0 5 200m 600m非机动车道 0.3 3.0 2 50m 100m步行道 0.5 8.0 4注:为坡长(m)。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路要求控制。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

31、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

32、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设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就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3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表13道路级别 组团路及与建、构筑物关系 居住区道路 小区路 宅间小路 高层5 3 2 无出入口 高层3 5 2建筑物面向道路 有出入口 5 2.5 高层4 2 1.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 多层2 2 1.5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

33、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居住区内宜考虑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的停放。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八)竖向居住区的竖向规划,应包括地形地貌的利用、确定道路控制高程和地面排水规划等

34、内容。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应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14规定: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表14场地名称 适用坡度密实性地面和广场 0.33.0广场兼停车场 0.20.5室外场地: 1.儿童游戏场 0.32.52.运动场 0.20.53.杂用场地 0.32.9绿地 0.51.0湿陷性黄土地面 0.57.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一)居住区分区控制规模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规模,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规划组织结构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陵臀出铅吮巴邮悸

35、烂讣杆甘帧军甸姜炉营纺喝暑镑洋呆又芳类毗萍抹瀑增婿颁懦筏措善良醛犹匙钎岁撒鹏也姚元橱遗踞慨汾杯藕松珐睦奸阜耻始扶(九)管线综合居住区内应设置给水、污水、雨水和电力管线。在采暖区还应增设供热管线。同时,还应考虑煤气、通讯、电视共用天线、闭路电视电缆等管线的设置或预留埋设位置。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宜符合表15和表16的规定。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表15 给排 煤气管 热 电力 电信 电信管线名称 水水 力 电缆 电缆 管道 管 管 低压 中压 高压 管 排水管 1.5 1.5 - - - - - - -煤 低压 1.0 1.0 -

36、 - - - - - -气 中压 1.5 1.5 - - - - - - -管 高压 2.0 2.0 - - - - - - - 热力管 1.5 1.5 1.0 1.5 2.0 - - - -电力电缆 1.0 1.0 1.0 1.0 1.0 2.0 - - -电信电缆 1.0 1.0 1.0 1.0 2.0 1.0 0.5 - -电信管道 1.0 1.0 1.0 1.0 2.0 1.0 1.2 0.2 -注:表中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3.0m;大于或等于10KV的电力电缆与其它任何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25m,如果套管,

37、净距可减至0.1m;小于10KV电力电缆之间应大于或等于0.1m;低压煤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05MPa,中压为0.0050.3MPa,高压为0.30.8MPa.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表16 电力 电信 电信管线名称 给水管 排水管 煤气管 热力管 电缆 电缆 管道给水管 0.15 - - - - - -排水管 0.14 0.15 - - - - -煤气管 0.1 0.15 0.1 - - - -热力管 0.15 0.15 0.1 - - - -电力电缆 0.2 0.5 0.2 0.5 0.5 - -电信电缆 0.2 0.5 0.2 0.15 0.2 0.1 0.1电信管道

38、0.1 0.15 0.1 0.15 0.15 0.15 0.1明沟沟底 0.5 0.5 0.5 0.5 0.5 0.5 0.5涵洞基底 0.15 0.15 0.15 0.15 0.5 0.2 0.25铁路轨底 1.0 1.2 1.0 1.2 1.0 1.0 1.0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17规定。各种管线与建筑、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表17 建筑物 地上杆柱 铁路 城市道路 公路 围墙或 基础 (中心) (中心) 侧石边缘 边缘 篱笆给水管 3.0 1.0 5.0 1.0 1.0 1.5排水管 3.0

39、 1.5 5.0 1.5 1.0 1.5煤 低压 2.0 1.0 3.75 1.5 1.0 1.5气 中压 3.0 1.0 3.75 1.5 1.0 1.5管 高压 4.0 1.0 5.00 2.0 1.0 1.5热力管 - 1.0 3.75 1.5 1.0 1.5电力电缆 0.6 0.5 3.75 1.5 1.0 0.5电信电缆 0.6 0.5 3.75 1.5 1.0 0.5电信管道 1.5 1.0 3.75 1.5 1.0 0.5注:表中给水管与城市道路侧石边缘的水平间距1.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1.5m;表中给水管与围墙或篱笆的水平间距1

40、.50m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当管径大于200mm时应大于或等于2.5m;排水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间距,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应大于或等于2.5m。表中热力管与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间距对于管沟敷设的热力管道为0.5m,对于直埋闭式热力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250mm时为2.5m,管径大于或等于300mm时为3.0m,对于直埋开式热力管道为5.0m。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18中的规定。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表18 最小水平净距管线名称 乔木(至中心) 灌木给水管、闸井 1.5 不限污水管、雨水管、探井 1.0 不限煤气管、探井 1.5 1.5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电信电缆 1.5 1.0热力管 1.5 1.5地上杆柱(中心) 2.0 不限消防龙头 2.0 1.2道路侧石边缘 1.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