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全册(新版)(共13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全册(新版)(共130页).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1小熊购物说课稿一、说教材:小熊购物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教材分四个层次呈现:一是在用画图和分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二是理解乘加混合运算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法”的合理性;三是通过解决“试一试”中第一个问题,把乘加混合运算的经验加以迁移,体会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合理性。四是借助找生活中的原型,沟通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二、说学情:对学生来说,虽然是首次把加减和乘除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遇到或经历过这些混合运
2、算的原型,只是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有意识地进行相关数学思考。不清楚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两步式题的计算。3、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过程与方法: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
3、加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五、说教学难点:理解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算理。六、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购物这一生活情境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通过合作交流,同伴互助,师生对话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七、说教学过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理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面包和蛋糕是小熊胖胖的最爱,下面我们跟随胖胖一起去蛋糕店购买这两种点心。课件出示小熊购物
4、的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情景导入,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面包店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也能体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二)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1、在蛋糕店里,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对于胖胖来说,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在这里如果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很多,为了尽快地引导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所以设计了这种问法)(三)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因为是初次学习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所以先为学生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可以画图,可以列算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2、展示交流结果。
5、并叙述自己思考的过程,这一环节,尽量多让学生发言,通过给同学讲解你的图或者是算式表示的意思。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从而弄清算理。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针对所列的两种不同算式进行比较,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综合算式。4、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教师要细致地指导书写的格式,包括等号的位置,先不计算的部分照写,让学生感受脱式要写出每步计算的过程,表明运算顺序。更体会出 综合算式的优越性。(四)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P3练习第一题,结合图先说说所表示的意思,再列式算一算。目的在于利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选用第二题目的在于巩固混合
6、运算顺序。(五)拓展练习:在此设计了一个游戏:假如你是顾客,需要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另一名同学提出数学问题,第三名同学扮演售货员列式解答。其他同学当好裁判。(学生会提出各种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从而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可以服务于生活)1.2买文具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买文具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编排上与上一节课一样,突出现实情境的作用,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
7、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学情:对学生来说,虽然是首次把加减和乘除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遇到或经历过这些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有意识地进行相关数学思考。不清楚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购物这一生活情境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并通过合作交流,同伴互助,
8、师生对话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地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
9、: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10、(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
11、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1.3过河说课稿一、说教材: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完了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
12、系。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四、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3、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比较法、探究式学习法等,获得成功体验。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教学。(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在这里,我选择了两道混合运算的试题48+168 12-42 通过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这一过程,复习前几节课的混合运算的知识,而且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先观察运算顺
14、序,再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并且贯穿整节课。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伊始,我就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此时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能说出:“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导入新课,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距离,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
15、因此,在学生明确问题后,承接上一环节我要求大家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会很快列出29+25=54(人) 549=6(条)这样的分步算式。紧接着我以“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混合算式,谁来试一试?”为题,将问题引向深入。此时此刻,学生急于想表达、想交流,这时小组内的交流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想表达、想交流的愿望,然后在全班交流。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这样的算式,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算式是否符合情境图中解决问题的顺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29+259”这个算式应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不符合问题的情境。在这个问题中,应先算
16、男女生总人数,即先算29+25。这样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中,经验得以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认。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或指导,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到底怎么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此时思维的冲突自然产生了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作好了铺垫。接下来我介绍“()”小括号的作用,它在数学算式中出现,就表示()里的要先算。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再看这道题,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题意呢? 进一步强化学生感知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 这时学生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一切都是那么的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分六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安排了两道混
17、合运算的试题。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比一比它们的结果是否相同。94-25+19,94-(25+19)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说:根据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相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其次,我安排了做一做:5(36-29)和(83-35)6。 先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然后独立计算。进一步巩固有小括号的混合计算的计算顺序。第三,我安排了三道判断题,通过让学生判断对错,让学生在质疑、辨析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目的。第四,我安排
18、了两道列综合算式题,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观察两道分步算式,找出列综合算式的方法。通过这道题的训练又把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应用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既然加上小括号就可以先计算,小括号的作用那么大?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呢?这一层次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及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四)总结学习,鼓励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要学生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记忆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自己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
19、象、概括,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八、板书设计:过 河29+25=54(人) (29+25)9 ( ) 小括号549=6(条) =549 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6(条)答:至少需要6条船。2.1看一看(一)(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说课稿一、说教材:这节课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四次观察物体的过程,分别是一年级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三年以上,体会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四年级下,从三个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四个以内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0、六年级上,能根据正视图、左视图想象出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样子以及从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因此三年级上,即是对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顺承,又将是把事物抽象成立体图形做铺垫,在培养学生空间能力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聚焦到本科教材,这一单元分为两课时,这一课时学习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以及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为第二课时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打下了基础。三、说教学目标:给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角度) 观察
21、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每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学会正确别人从正面、侧面和生命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4、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德育参透: 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空间观念和分析想象能力。四、说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教学难点:1、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2、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一次最多只能看 到三个面。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带玩具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以前我们学过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好,全体
22、起立!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口令: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节奏越来越快。)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看出同学们反应得真快。下面我们再做个小游戏“猜一猜”,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天会让大家观察什么呢? 老师离不开讲台,今天,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也可以是展台,目的是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教师内的实物加以利用) 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讲台看到的不同形状。揭题: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二、互动新授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观察讲台。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个讲台,然后组说说观察到的形状
23、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活动。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看,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后,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方法。3、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观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名学生汇报。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站在左侧面看,看到桌子的上面和侧面。注意在这里可以让学社边讲边用手摸出或指出这个面。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学生会质疑和第一种看到的一样,只不过是从右面看到的。如果没有学生发现老师在做一引导。同学们观
24、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前面蹲下,看到一个面)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板书:最多看到三个面三、想一想,填一填 引导学生观察: 请拿出我们课前准备好小熊的玩具。 课件出示情境图,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想一想,也可以在小组里观察一番,然后说一说。 把它放在桌子中间,四人一个小组分别从这个玩具的四个方向来观察,要求:(1)把你看到的描述给你的组员听,别人在描述时,你想象一下样子。(2)互相交换位置在来
25、看一下,看他面熟的是赋予你想象的一样。(3)每一个人都站在不同的方向进项体检和描述。同学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淘气和她的同学们也做了这样一个观察活动。(课件出示)你们也能判断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吗?让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再汇报交流。四、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P14“练一练”T1(1)先读题,再想一想,然后结合课堂学习,同桌互相说一说。(2)学生汇报:站在不同的位置上看,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2、练一练T3(1)先看一看,再想一想,最后连一连。(2)小组内交流各自立案的结果。(3)在交流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五、课堂小结这节
26、课,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你有什么收获?你们说的太好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课后在家中选几件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把你的发现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六、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时,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最多能看到三个面。2.2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看一看二”。这节课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历四次观察物体的过程,分别是一年级下从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三年以上,体会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范围
27、和形状不同;四年级下,从三个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由四个以内的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六年级上,能根据正视图、左视图想象出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样子以及从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因此三年级上,即是对不同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顺承,又将是把事物抽象成立体图形做铺垫,在培养学生空间能力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聚焦到本科教材,这一单元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也就是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学习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以及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要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体会多角度观察物体,也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
28、相对位置关系,本节课也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活动平台,使他们经历推理想象、观察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直观经验。给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二、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三、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定位在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能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
29、在教学环节和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教材中的问题串展开教学,本节课由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都经历,想象判断思考讨论模拟观察的过程。活动一,从不同角度观察牙膏和牙杯两个物体。首先,出示情景图,三个人分别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在交流汇报时,首先让学生感知相对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两个物体的摆放位置正好相反,具体环节如下:一、判断两副图是谁看到的?学生会根据观察的角度想象所看物体的形状,从而进行初步判断,这是学生的生长点。思考讨论,二、思考讨论二相同的两个物体为什么看到的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学校能够根据观察一个物体的经验发现,观察两个物体时,同样角度不同,形状不同。但学生很难关注到两个物体的摆放位置。这时演出问
30、题二这两副图除了物体形状不同,还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思考,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两个物体的摆放位置。从中发现,从相对角度观察物体的摆放位置正好相反,针对这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先得出来的结论,此时设计模拟观察活动,使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结论。相对位置关系,除了左右摆放,位置不同,还有前后间遮挡关系,为了让学生感受遮挡关系,进行如下环节,一、初步判断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二、思考讨论为什么看不到?三、模拟观察验证想法,从中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总结出这段关系的两大要素,大小关系,前后位置。活动二,淘气淘气从窗外向室内观察,面对面进行判断,并且观察的视野扩大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以下
31、教学环节。一、观察主题图想象淘气看到的样子,进行第一次判断并填表,二、模拟观察进行验证并填表,三、交流分享,发现模拟观察法和排除法等好方法。四、情境转换,想象自己是观察者时被观察者的位置,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在第一次观察活动中感到困难的学生再次经历思考讨论模拟验证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及其相对位置是不同的,而对于第一次活动,已有充分感知的学生,此环节既是对原有认知的一个应用,又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于:一,巧妙设计模拟观察的时机,突破难点。三次模拟观察,都是针对学生的困难,设计在想象、判断,讨论的活动之后,在这两个活动后,学生对观察的结果已经有了初步的
32、认识,带着这样的认识进行模拟观察,不但提高了课堂实效性,也是模拟观察更有意义。二,学习单的设计为学生的自我反思提供依据利用学习单,学生经历了两次的判断过程,不但记录了学生的思考,也便于学生进行反思,为学生的思维提升创造了条件。三、现代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从二维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生活场景,再换角度抽象出二维平面图的研究过程,但在交流时,学生很难用语言表达,此时,适时的予以安排,将学生的想法以图片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3.1捐书活动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这
33、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一课捐书活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阐述。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2.教材的编排意图: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三、四年级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哪个年级捐的多,在此基础
34、上进行计算。在强调基本算法的前提下,还渗透了估算和简算,把笔算,估算,简算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三算独立的现状,同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运用”中获取知识。3.教学目标:根据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中提出的要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
35、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4、重点、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我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算,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猜想,探究,交流。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识
36、。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创设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导入新课(2)、探究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通过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2、想一想、做一做: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3、算一算,汇报交流: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4、总结算法,及注意事项:及时引导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把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3)当堂检测: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通过当堂检测
37、来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4)课堂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说明。由于年纪较轻,对北师大版的教材挖的也不是太透彻,现在我还在探究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上了这样一节可能不是太成熟的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请各位老师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帮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好的发展。3.2运白菜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运白菜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百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8、,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连减”,二年级学习过 “三位数的加减及其应用”。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现在学生可以把两种方法都掌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检验计算的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认真检验的好习惯。但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会出现错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运白菜”这一情景,培养学
39、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进行对比,能正确的计算。 (3)体会在实际的运算中要采用最优解法,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连减运算的方法。教材采用“运白菜”这一题材创设情境,我认为是合适的。教学难点: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所以我认为对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可以训练但不是重点,教材
40、在“运白菜”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三位数过繁(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二车运走280棵),我认为不利于学生对两种解法的探究,以及不利于对今后减法运算性质的学习认知,达不到对学生简算技能的培养。因此,本课在设计时,对“运白菜”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三位数进行了改动:第一车运走255棵,第二车运走245棵。 这样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三、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41、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四、说教学环节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课件导入,创新情境1、谈话: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题呢? 2、出示课题:运白菜 3、出示情境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原有850棵,第一车运走255棵,第二车运走245棵。
42、(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 学生可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5+245)”
43、。 (3)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这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5245=595245=350(棵)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5+245)=850500=350(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计算策略,逐步调整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计算方法的练习。完成教材P19的填空。(因为计算的数较大,学生计算时的速度可能会很
44、慢,这时可以用分组练习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2、解决问题的练习。(1)教材P20第1题。 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学生独立解答。这题也有两种不同的算法:2007835=87(元) 200(7835)=87(元)交流算法与想法。出示第(2)问。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2)教材P20第3题。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再核对答案。(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小结。(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教材第20页“练一练”的第4题。五、板书设计运白菜 850255
45、245 850(255+245)=595245 =850500 =350(棵) =350(棵)一个数先后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教学反思本课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千以内数连减的运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尝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对三位数退位减法掌握得不牢固,学得很辛苦,老师也教得很头痛。我在设计本课时,主要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这节课围绕情景“参观农场”展开的,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信息,然后想一想结合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进而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注重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