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实施方案(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堂观察实施方案课堂是体现教师专业的主要场所,关注课堂、诊断课堂是发展课堂的关键。我们如今的听课存在三无无合作任务,无证据推论,无研究实践。问题的体现在于,表面合作,不合而做,合而不做,指向式话题不聚焦,没有将听课过程视作收集信息、证据的过程,评论过于抽象空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听评课成为一种专业合作日常的教学研究活动,这就需要建立听评课的思维框架,引导分析解读课堂,观察课堂记录课堂。课堂中所体现的有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我们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这两个维度来解读怎么来确定观察点。学生学习的方面可以从5个视角来看:(1)准备(2)倾听(3)互动(4)
2、自主(5)达成。那我们的观察点怎么来选择,举个例子:如“自主”中的“学生可自主支配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每个视角都可以选取多个观察点。 教师教学的方面也可以从5个视角来分析:(1)环节(2)呈示(3)对话(4)指导(5)机智,如机智里可以包括教师在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上怎么解决的?对于数个学生连续回答问题都出现问题的和自己预设出现矛盾的时候怎么处理的?如“环节”中的“这些环节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吗?” 一、观察点的确定和观察量表的设计制作( 一) 上课教师陈述1.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3.本课的表现性学习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准备如何解决?
3、4.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创新与困惑是什么? 确定观察点 双方商议上述问题,合作体成员确定自己的观察点。确定好观察点后,就是制作量表,量表的制作在开始时可以是合作组成员协商出一个,也可以是自己确定自己的听课视角的设定。1、先从自己最优势的的开始观察,比如,感觉自己在课堂重难点的有效上善于观察那就选择这样的观察点。2、也可以想从自己问题出现比较多,比较棘手,不善于把握的方面着手,以便于发展自我。例如某位老师的导入环节和衔接环节比较薄弱,可以制定相应的观察量表,去观察记录讲课教师在这两个方面是怎么把握的。3、也可以从教研组教研课题入手4、一定要从小入手,可操作性要强5、一个学期可选定一个方面或两个
4、方面,不宜太多,切忌贪多不精二、课堂观察的进行观察者在上课开始前就进入教室,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上课开始后,观察者应该立即进入记录状态。通过不同的课堂观察记录方式,记录那些所观察的行为,包括:1行为发生的时间。2行为出现的频率。3师生言语或非言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4关于观察对象其他行为的文字描述。5观察者的现场感受和理解。三、课后会议的操作课堂观察结束后,每位观察者都应该给被观察者一定的反馈信息,双方都应抱着“对话”的研究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课后会议的一般议程:1自我反思 。2定量或定性分析。3思考和对话。4建议和对策。 课堂观察量表实行的价值不仅改变了传统的
5、听评课,还解决了很多现实的问题 不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而是为了专业发展,具有发展性; 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为了改进教学,面向未来,具有建设性; 不是居高临下,不是行政活动,而是双方地位平等,是教学研究,具有专业性; 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合作的共同探讨,观察的收益是双向的,具有互惠性。当然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它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更需要观察前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的研究。四、实施要求1.各位教师日常听课、听评课共同体活动和其他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都要自觉进行课堂观察。2.每周一教学主任要检查教学常规,周五下班前以备课组为单位上交课堂观察量表,有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予计入听评课
6、任务中。附件一:课堂观察量表附件二:课堂观察主要方法参考附件一: 课堂观察量表(一)观察点设置1课堂,从“课标”出发走向“生活”,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2课堂教、学客体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和“练习”等5个指标;3五个指标均可从“预设”和、或“生成”方向去观察。观察指标:被观察者观察者班级时间目标预设的课时目标(学会、会学、乐学)是什么?怎么样?课时目标是根据什么(课标、学科、教材、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预设的课时目标在课堂遭遇到怎样的生成问题?生成什么?怎么样?课时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矛盾是什么?教师如何解决?怎么样?内容预设哪些教、学内容?根据(课标、学科、教材
7、、课时、教师、学生)预设的?怎么样?生成哪些教学内容?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教学内容突显本学科的主导概念、核心技能、逻辑关系是什么,怎么样?教学内容有没有明显的科学性、思想性方面的错误?为什么会产生?教学内容的容量、新旧知识迁移、重点难点处理、兼顾学生差异等方面怎么样?方法预设哪些教学方法(启发讲授讨论活动探究式)?根据什么预设的?怎么样?生成哪些教学方法?根据什么生成的?怎么样?预设生成的教学方法有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预设生成的教学方法有没有引起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关注?资源预设哪些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人)?意图是什么?预设资源有没有得到实际利用?利用(对教师、学生)的效
8、果如何?生成哪些资源?利用的效果如何?向学生推荐哪些资源?现实性、有效性如何?练习预设、生成哪些(课堂、课外)练习?怎么布置的?练习的质和量,发挥怎样的作用?练习有指导吗?指导的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怎么样?在练习和“回归生活”上有哪些探索?怎么样?课堂观察量表(二)观察点设置: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局部“活动”“手段”和教学“机智”以及体现“特色”;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观察指标:被观察者观察者班级时间环节 由哪些环节构成?这些环节是切合
9、教学目标吗?怎么样?这些环节是否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机会?这些环节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有哪些活动(讲授、训练、讨论、提问、合作学习、自学指导作业设计评价)?这些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怎么样?这些活动的展开切合教学目标吗?怎么样?这些活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手段 教师运用哪些手段(语言、板书、实物与模型、多媒体、实验)?这些手段是根据什么(自身水平、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学生特征)选择的?这些手段是如何运用的?怎么样?这些手段的运用是否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的学习?机智教师遇到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怎么样?教师遇到哪些课堂管理事件?如何应急处理?怎么样?教学设
10、计有哪些调整?调整的依据?效果怎么样?学生答错、犯错后的反应、态度、语言表达方式怎样?特色哪些方面(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比较有特色?这个特色是怎样表现的?推测这个特色的形成因素是什么?对这个特色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课堂观察量表(三)观察点设置: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观察指标:被观察者观察者班级时间指标观察举例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教师布置还是自己做的?准备得怎么样?有
11、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难生参与进来了吗?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准备习惯分别怎么样?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对哪些感兴趣?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有多少人没认真听?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阅读、提问)?有多少人?互动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回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提问对象(向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讨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
12、有哪些?多少人没参与?活动有序吗?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难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自学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难生的参与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学习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多媒体、教师、学生)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难生情况?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表达核心知识和概念吗?有多少人?学生能用核心技能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受、认同、领悟?学生的当堂作业有哪些?完成情况?反馈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课堂观察量表(四)观察点设置:1课堂文化
13、,从“课程”出发,以建设“对话”文化为目标;2观察文化,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基本的“愉悦”感觉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及体现的“特质”;3五个指标均可从主体(师生)和/或客体(课程/客观世界)多重关系去观察。观察指标:被观察者观察者班级时间指标观察举例愉悦学生兴味盎然的时间有多长?对整堂课有兴趣的人有多少?课堂结束后,学生的表情是怎样的?从学生的语言或表现推测,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吗?从教师的语言或表现推测,教师是否享受成功感?自主教师的情景设置、资源利用与生成、自主学习指导上能从学生出发吗?学生在课堂主动参与(个体、群体、小组、师生探讨)的时间有多长?学生能否从教师推荐
14、的资源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并自由表达观点?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合作课堂呈现的合作形式有哪些?运用的流畅程度怎么样?教师和学生运用哪些合作技能(表述、倾听、询问、赞扬、支持、说服、接纳)?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课堂表现,有怎样的差异?课堂中出现各种争端时,能否有足够时空表达观点?是否顾及他人的需要?探究课堂产生了哪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进行探究?探究是怎样展开的?有多少人参与?教师是否有指导?提供哪些资源和方法?探究是否有结果?影响结果产生的因素有哪些?特质整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怎样一个词可以概括?基于哪些方面作出这样
15、的判断?对这一文化特质的进一步发展,你的建议是什么?附件二:课堂观察主要方法参考一、课堂观察方法1从教与学水平的角度观察,把课堂教学分为三种水平。记忆性水平。理论依据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教学目标记忆和再现知识,师生互动形式单向传输。理解性水平。理论依据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教学目标理解和应用知识,师生互动形式双向交流。发展性水平。理论依据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教学目标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师生互动形式多向交流。观察者观察之后首先应确定本节课属于哪种水平,再以这种水平的教育理论分析教学现状。2从课程资源利用水平的角度观察。叶澜教授说:“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
16、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根据这个理论可以把课堂教学现象分为两种水平:预设水平。采用小步子、小问题进行预设,对教学资源、过程等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预设,有“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动态水平。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过程进行动态调控,收放有度,学生学得主动。观察时要关注学生是否有主动活动的时空;资源生成是否丰富,是否有质量;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有价值的新资源,回应是否及时、有针对性;生成性资源利用程度是否高,资源重组是否合理、有效;生生互动是否有必要,是否有质量,是否有深度。3从课程目标达成水平的角度观察。根据各学科特点,把三维目标分解成知识与技能、学科思考、解决问
17、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其中学科思考与解决问题就是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观察者必须重点观察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立足三个视点双基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两条视线学生参与状态、教师调控策略。二、课堂记录方法课堂观察时不仅应认真看和听,还应对原始数据进行记录,为分析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课堂记录一般包含教学时间、教学程序、教学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即时点评等,尤其要详细记录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中的重点语句,并作出简短的即兴评点。观察者可以根据上课时学生的座位画出草图,并记录每一个学生发言的次数,通过记录分析学生发言的分布情况,分析者可以从教师提问的针对性、学生发言的人数、发言率、发言者是否集中以及
18、对学生发言的反馈等方面分析执教者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及时捕捉有效资源。观察者在观察基本完成时应统计小组合作、班级合作以及教师引导的次数,结合教学实录分析哪些是有效活动,哪些是无效活动。 三、课堂分析方法 课堂观察分析要讲究艺术,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以理服人。表述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两点”分开法(优点和缺点分开)。这种表述方式优点是扬弃分明,缺点是容易让人产生“好课”和“坏课”的印象。“两点”合一法(优点和缺点合一)。这种表述方式优点是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缺点是操作有一定难度。假设法。这种表述方式优点是让大家看到理想中的好课,缺点是扬弃不太分明。下面以“两点”合一法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19、)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和教师教育智慧。首先,要关注大多数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与学科思考方法。因为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个方面目标没有落实好,就不能算成功的课。其次,要关注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否充分展现,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的能力。(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教师的有效引导。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教学方式,变教师主讲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观察者应关注教者是否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1.哪些情况需要学生探究。一般说来,形成性知识需要学生探究,即形成概念、定律或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规定性知识不需要学生探究。2.如何组织学生
20、有效探究。应关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教师提供最佳的探究时空。学生采用有效的探究学习方式。教师搭好探究的“脚手架”: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的问题式“脚手架”师问、生问;引导学生探究的实践式“脚手架”操作、实验、填表、记录;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的参照式“脚手架”教材、他人。3.怎样引导学生有效探究。(1)要关注教师的引导是否适时:妥善处理先与后的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传统教学一般是教师指导在先,学生模仿练习在后;新课程一般是学生尝试探索在先,教师引导在后,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妥善处理主与次的关系,体现学科特色。当学生的思路偏离学科知识技能、思考方法重点时,教师必须引导转向;当学生的思路出现
21、障碍时,教师必须排忧解难、点拨指导。妥善处理多与优的关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引导学生另觅新法;当学生的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时,引导学生吸取别人的优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方法。(2)关注教师的引导是否适度: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原则。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采用个别辅导,轻声、耐心地讲解;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进行面向全体的“公众引导”;对于知识、能力水平较低的“学困生”,应采用个别辅导,引导模仿学习;对于优、中等学生,可以引导自查自纠,再做一遍、查一遍,自己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对照“课标”,不能“降标”也不能“超标”。(3)关注教师的引导是否适法: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
22、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自评。学生与学生对话。当遇到难度一般的内容或问题时,学生有解答的欲望和能力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引导学生讲述,既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又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对话。当遇到起始的教学内容,或难度较大的内容,或规定的术语,或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应进行讲解、分析、概括。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可以随时质疑,对教师的讲述可以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体现对话的平等性。(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有效激励策略。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两全”,即使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观察时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和情感状态。还要关注教师的情感投入状态,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激励策略,对课堂气氛的调控能力,是否达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度”的境界。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