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厘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第100101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直尺。学具:直尺、草稿纸、学具袋(长1的吸管
2、、约3长的回形针、长5的小棒、长10,宽1的彩色纸条、边长1的小立方体。)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请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用品,说一说你带来了什么?(数学课本、草稿纸、铅笔盒、尺子、学具袋)看看学具袋中有哪些材料?猜一猜,今天的数学课可能会学习什么数学知识?(可能会学习测量)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小朋友猜得很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的确与测量有关。 那就请你从这些学习用品中,选择一件你认为合适的当测量工具,来量一量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也可以同桌合作)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信息,注意不同物品测量得到的数据。 3、交流汇报。说
3、说你的课桌面究竟有多长? 4、奇怪了,同样的课桌,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用同一种测量工具) (要求学生都用学具袋中的小棒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 看来,只有在测量时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你知道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尺子)对了,是尺子。三、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尺子。 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有些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结果。预设:(A) 生:尺上有很多线。 师:是啊,尺上的这些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少不了这些线
4、。(B)生:尺上有数字。 师:都有哪些数,我们一起按顺序读一读。(生齐读:0、1、2、3) 师:想一想,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 生1:表示没有。 生2:表示起点。 师:对了,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它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我们就叫它0刻度。一齐读一读:0刻度。 其他的数也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比如“1”,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1。你还能读出尺子上的刻度几?(C)生:尺上还有“厘米”两个字。 师:“厘米”就是一个长度单位,它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板书:厘米) 有的尺子上没有“厘米”两个字,而是“”这两个字母。(点击课件,出示)(板书:)这是国际单位符号,也就是全世界人民对“厘米”的表示方法。也读作“厘米
5、”,跟着老师读一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这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 2、认识1厘米。 (1)尺上指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猜一猜。(点击课件,出示“1厘米”)生:从0到1。师:对了,这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除了这一段,你还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吗?生:从1到2。生:从2到3。师: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我们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板书: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1厘米)也可以写作1(板书:1)。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个我们以后来认识。 (2)用手比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给同桌看。你能不
6、能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比划得正确吗?用尺子去检验一下。轻轻地把尺子移开,手指不要动,观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觉怎么样?(真小呀!)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把它记在脑子里了吗? (3)生活中找睁开你的眼睛,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吗?先从学具袋中找找看,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同桌合作,快速的把它们找出来摆在桌子上。反馈:找到了什么?(小吸管:是1厘米吗?放到尺子上去验证一下。放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记一记这1厘米。)(小立方体:小立方体的哪里长1厘米?可以怎样验证?用尺子或小吸管。)(彩色纸条:哪条边是1厘米呀?指一指,再验证一下。) 学具袋里的1
7、厘米可真不少,再找找我们身边的、身上的,有没有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了?学生举例:手指的宽、指甲的长、纽扣的长、书本的厚、橡皮的厚我们身边还有很多1厘米长的物体,课后再去找找。 3、认识几厘米认识了1厘米,你知道2厘米又有多长吗?谁能上来指一指?还可能从哪里到哪里?2厘米就是几个1厘米?还记得1厘米有多长吗?再用手指比划一下。你能比划出2厘米的长度吗?用尺子检验一下。那么5厘米是从哪里到哪里呢?10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几厘米?指给同桌看一看。四、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课本第101页用尺子量三件物品的图。 这是一把尺子在量三件物品,你能很快读出它们的长度吗?(羽毛:3,钉子:5,铅
8、笔:7)为了书写方便,可以用字母表示。几个小朋友读得都很正确,读物体的长度有什么规律吗?小结: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用断尺测量。0刻度线的作用可真大。可是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把尺子给弄断了,没有了0刻度线,这把尺子还能不能测量长度呢?(课件出示)你能看出这张纸长多少厘米吗?(4厘米)你是怎么想的?(数一数,有4大格,就是4厘米。)除了数,你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算一算:8-4=4)小结:看来没有了0刻度线的尺子还是可以用来度量的,不过总没有那么方便了。我们可要爱惜学习用品哦。3、估计物体的长度。小朋友能利用尺子看出物体的长度,你能不能不用尺子,来估计长度呢?
9、试一试。(课件出示)(1)数学课本大约厚( )厘米。 哪里是指课本的厚呀?谁来指一指。大约厚几厘米?(1厘米)用尺子检验一下。 (2)回形针长约( )厘米。 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到尺子上去比一比。(3)我的大拇指长约( )厘米。 你又是怎样估计的?用尺子检验一下。4、根据回形针的长度,计算各种笔分别有多长。(课件出示:课本第2题) 小朋友真能干,能借助各种方法,估计物体的长度。 你能根据回形针的长度,计算这三支笔分别有多长吗? 还记得我们刚才估计回形针大约长多少厘米吗?(3厘米) 在草稿纸上列式算一算这三支笔的长度。五、总结、延伸。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听说过哪些长度单位
10、?有关长度单位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课后与同桌合作想办法量出课桌面究竟长多少厘米。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大格 1厘米(1)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是小学阶段学习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长度的的问题,但对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接触较少,对1厘米有多长缺乏感性认识。要帮助学生真正建立长度的概念,必须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课堂上,首先通过用不同物体的测量让学生感受到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尺子。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的重要信息:刻度线、数、厘米。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对一年级学生,这一环节的操作指
11、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明确尺子上1大格就是1厘米,再到自己的尺子上去看一看、指一指,然后尝试用手指比划,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再通过闭眼想象、记忆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最后在生活中找一找1厘米长的物体,更加深了学生对1厘米长度观念的感性认识。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学生建立起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又知道了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在接下去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
12、估一估”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不用尺子估计物体的长度。首先估计的是数学课本的厚度,在学生明确了“厚度”所指的位置后,让学生体会接近1厘米就可以说“大约”1厘米。然后估计的是回形针的长度,大部分学生是借助头脑中的1厘米长度来估摸回形针大约有2个1厘米长,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刚才课本的厚度比划出回形针大约是3个厚度那么长。的确回形针的实际长度是2.5厘米,学生的估计都有根有据,很有道理。最后要估计的是每个人自己的大拇指长度,学生的估计方法就更多了,有用小指宽约1厘米去估的,有用边长1厘米的小立方体估的,有用课本厚度估的,也有用回形针去估的,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不断产生创造的灵感,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出现
13、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小高潮。 这个环节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反思这节课,自觉还是有几个地方不尽如人意。如:用断尺测量这一练习题中,课件只呈现了一种测量方法,从刻度4到刻度8,学生得出纸条长4厘米,是用数大格的方法得到结果的。为了引出“末刻度-起始刻度”的计算方法,如果用课件适当增加不同的测量方法,如从刻度3到刻度5,从刻度5到刻度9等,让学生充分感知用算式计算的确比数格来得更方便,要得出这一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了。再如,根据回形针的长度,计算三支笔分别有多长,这一练习题,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又因为时间仓促,没有充分展开,练习效果不理想。的确每一次的教研,就是一次成长的历练,我从中体验着真正的教学乐趣。虽然,我的认识厘米已告一段落,但是我的思索却仍在继续 上虞实验小学 杜伟娟 2009、4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