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案(共2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44439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案(共2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案(共2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案(共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教案(共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三、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动物的多样性归纳总结出:1、动物种类的多样性2、动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动物运动方式

2、的多样性一、常见的水中动物鱼1、游泳:(1)体型呈梭形、鳞片;(2)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3)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呼吸:(1)鳃是呼吸器官。(2)鳃的结构。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二、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它们体表有甲。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

3、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学生根据书中的表格进行举例并填表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会报总结结果。1、四人一组,根据实验报告提纲,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相互交流,质疑答疑,作好记录。2、认真观察录像,分析理解鱼类的活动。3、根据探究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人一组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4.利用CAI引导学生总结出鱼鳍的作用。5、四人一组,根据实验提纲,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观察鱼的鳃丝。通过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得出鱼在水中呼吸的原理。

4、6、四人一组,根据实验和录像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点。7、四人一组,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归纳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观察各种动物标本,并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和问题,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利用录像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播放录像奇妙的海底世界。质疑:鱼为什么能适于在水中生活? 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观察提纲,引导学

5、生仔细观察录像,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论。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观察提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同时,给于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最终得出结论。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组织学生分析鱼类的共同特征。通过相互交流,得出结论。质疑:除了鱼外,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组织学生自主看书,观察标本并相互交流。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拔、指导下,完成答疑、解惑。质疑:利用录像展示水域污染情况,并提出水环境的好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吗?组织学生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进行情感教育。四、课堂小结:1你了解了吗?常见的水生无

6、脊椎动物。2你明白了吗?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3你认同了吗?水域环境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活。结束语:在动物王国里,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它们是怎样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请大家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

7、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二、课前准备:学生:观察蚯蚓、小白兔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陆生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并了解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课时分配:三课时三、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蚯蚓实验:观察和饲养蚯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兔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栖息地的保护1、观察并说出当地陆地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2

8、、观察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片,并进行描述。3、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干燥、昼夜温差大、缺少水中的浮力、气态氧充足,以及环境复杂多变等)。4、概括出当地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环境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1、各小组描述采集蚯蚓的环境,2、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外部形态(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其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等)。3、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分别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对比观察其运动情况及身体的变化)。4、归纳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1、观察有关兔的生活的录像片,描

9、述兔的外部特征(思考兔毛的作用、推测对维持恒定的体温有关的器官系统)。2、观察兔的标本。思考其前后肢的长度(思考推测兔的跳跃与前后肢长短的联系)。3、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图片(思考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挂图(与人体的内部结构图进行对比,如心脏的位置和结构,消化道等,进而推测兔与人的食性不同及分类地位关系)。归纳出陆地动物适应环境的主要特点,并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提示、补充、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片。2、出示录像资料及观察的问题。3、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推测和概括。4、鼓励学生列举实例,分析讨论,归纳概括。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描述蚯蚓的运动情况井分析原因。2、

10、引导学生结合水蛭和沙蚕对环节动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1、引导学生回忆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出体温恒定的原因。2、鼓励学生推测想像兔的前后肢与运动方式的关系。3、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4、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补充、引导。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四、教学过程设计:师: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脑是我们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列举出我们家园的陆地生活生活的动物都有哪些,并回忆他们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生:举例并说出所举例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运动方式。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一看录像中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又是如何生活和运动的。生:仔细观察

11、录像,并例举出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描述它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它们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都是与各自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点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质疑)生:引导学生总结出: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缺少水中的浮力;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教师总结:1课下查阅资料,列举出当地或中国23种濒临灭绝陆生动物的名称,并分析它们濒危的原因,提出合理化的保护措施与建议。2列举出几种已经灭绝

12、了的动物,说说他们灭绝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即通过让学生饲养和观察蚯蚓的生活和观察蚯蚓的外形和运动实验来进行探究理解穴居动物的生活特点,通过对比观察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兔的内部结构图片等一系列观察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学习陆生动物的生活特点,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重点和难

13、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二、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鸟1、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2、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昆虫其他环境中的动物1、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3、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讨论:1体形与飞翔2翅膀与飞翔3体重与飞翔4动力的产生与飞翔5探究的内容: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各小组作出假设)制定计划:选择一种鸟类作为观察的对象,制定探究的计划,交流补充。实施计划:(课上分组探究)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

14、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1、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2、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为几部分?体表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蝗虫运动器官是什么?长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同学间进行交流。3、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列举实例并认识到: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以翅膀下的故事,展示鸟类的飞翔情景。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家鸽标本。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交流。3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巡视、组织小组间的计划交流、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归纳分析得出结论。1、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

15、同点。2、出示蝗虫图片,提出探究的问题。3、出示各种节肢动物的图片补充、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三、教师总结:因此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明白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你准备今后如何去做?(学生之间交流补充)课外作业:1列表总结出环节动物、节肢运动、鱼类、鸟类和哺乳运动的主要特征。2课下搜集资料,哪些水中生活的动物到陆地上产卵?哪些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鸟类的飞翔生活为例,通过讨论探究和制定相关的观察计划,来引导学生探究鸟类的体形、飞翔器官、运动的动力产生和身体平衡的维持、减轻

16、体重的体内外结构特点等方面是如何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又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飞翔器官并与鸟类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适应飞翔生活动物的共同特点,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三、课前准备:1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的挂图、模型或标本。2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四、教学设计知识讲授:引言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人的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运动需要多个系

17、统配合完成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能力培养:通过视频资料、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大框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2、探究活动:肌肉在骨骼上的分布特点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三、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四、动物运动的重要意义观看录像,分析这些行为的类型。学生思考,并作出推测。做动作,观察、体会,讨论,作出回答骨骼

18、和肌肉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合与灵活地运动。一组肌肉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自己评价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通过观看演示模型或课件得出结论,是骨骼肌。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学生做动作,体会伸肌和屈肌的协作配合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运动还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多参加体育锻炼。学生思考讨论视频资料:狮子奔跑、孔雀开屏、鱼的游泳、鸟的飞行等。由此引出课题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许多在运动的动物,了解了动物有很多的运动方式,那它们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呢?引出子课题做一个屈肘的动作,想一想哪些结构参与完成了这个动作?屈肘前后胳膊的什么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回答出课题。教师并不急着评判学

19、生的答案对与否。先来看人的骨骼模型,让学生对骨骼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以膝关节为例,让学生自己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最后看屈肘运动的模型或课件,通过课件引出第二个大问题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是谁让它运动的呢?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再演示模型或课件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哪些肌肉参与?它们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请大家再做几次屈肘和伸肘动作。是谁让它们配合得如此默契?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骨骼肌的活动将会受到影响,如运动失调和瘫痪等。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当你做剧烈运动时,你的身体往往会伴有哪些变化?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在青春期同学们的

20、运动系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做才能使你们的骨更强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健美呢?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对动物来讲,它们的肌肉越发达,跑得越快,得到食物或避开敌人的机会就越多,这样的动物就会更适应于环境。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节 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4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5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6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

21、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资料(课件、图片等)学生:收集动物行为的资料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了解动物的行为学生观看、讨论方案一:可直接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方案二:学生饲养或了解的小动物有哪些行为。方案三:观看录相、光盘中的动物行为有哪些。方案四:学生课前收集的动物行为资料。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对有些行为,如鸟类的迁徙,到底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可能还会辩论。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的哪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哪些是后天通过学习才形成的,并及时鼓

22、励。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能说出书中资料1和资料3中的行为不是学来的,而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且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够随环境改变。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很多动物生下来就会吃奶、睡觉?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书中的资料3给你怎样的启示?学生观察、对比书中资料1与2、3和4、资料1和5后讨论交流。能说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的时间就越短。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繁衍意

23、义重大。人类和自身的学习也应是长期的和不断发展的,鼓励学生抓紧时间发愤学习,否则晚矣。组织学生讨论不同动物学习行为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方案一:学生阅读书中有关探究活动的资料,并分析有关问题,了解探究活动中需注意的问题,如对照实验的设定等。方案二:学生讨论怎样探究动物的行为后,播放一段科学家工作的录相,使学生明确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组织学生了解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帮助学生关注探究活动中需注意的问题,使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

24、来面对科学问题。确定探究计划学生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组或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计划,组内要积极交流,完善计划。(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活动,尝试编写探究报告。)及时巡视、聆听、指导,提出恰当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励他们创新。第二课时交流探究报告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报告,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提出问题,最后进行评比。组织学生汇报并总结,及时鼓励,增强学生成就感。对学生的其它问题可作为今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三、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人类是动物界

25、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同时,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的发育的阶段相适应。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刚才关于“大雁南飞”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大家对

26、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其实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不能绝对化。教师:动物的行为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呢?学生:可以观察、实验。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中有关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资料并分析有关问题,了解探究活动中需注意的问题,如对照实验的设定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组或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计划,组内要积极交流,完善计划。学生:阅读、讨论,确定本组或个人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假设并设计探究计划,组内要积极交流,完善计划。教学反思: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联系生活中动物行为的例子,帮助学生自己分析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27、,及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在设计探究计划和实施探究活动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个性化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能力非常重要。第三节 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的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及实施。三、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

28、录像等)学生: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四、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了解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方案一:学生观看录相,找出片中群体生活的动物。方案二: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通过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了解群体生活动物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特征学生分组讨论。说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与独居动物相比有什么特征。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动物群体

29、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你知道动物的哪些信息交流方式?若没有信息交流会怎样?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吗?探究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小组讨论书中探究蚂蚁通讯的活动,确定本组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课后分组完成探究活动,撰写探究报告)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活动方案;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研究动物,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二课时探究报告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本组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可提问,并进行评比。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把学生还有的问题列出来,从中选择有价值的作为今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学生感兴趣,应引导学生多讨论。在设计探究计划和实施探究活

30、动时,给学生创设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活动,个性化的设计,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能力非常重要。及时总结,教学效果很好。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等概念;通过本节内容加深对上述几个概念的认识;2.能说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能对具体的某个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动物所起的具体作用,以此作为一个支点概括出本节的中心内容。4、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5、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

31、过资料分析等形式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2.用生态学的知识对某一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和解释3通过分析实例,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难点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2学会用辨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三、课前准备教师:CAI课件,动物生活的录像,有关滥捕乱杀动物的资料,使用杀冲剂对环境的影响的资料及对人的影响的资料,食物网教具。四、教学设计图示: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1、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在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

32、ance)中的重要作用3、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拓展知识:环境保护观看录象,激情、质疑,激发兴趣、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图片得出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对植物的作用。进行资料分析、展开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表述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展示、介绍课前制作的小生态瓶。倾听、观看、思考、分析,理解物质循环过程交流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其他作用。分析资料,谈感受,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创设情景:放映录像,简介寂静的春天,导入新课。从生物圈 II 号失败的原因,分析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列举事实:设施农业与虫媒传粉组织学生分析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生态平

33、衡的意义。展示CAI课件,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组织学生发言。展示资料与教具,鼓励学生谈感悟与收获,加强环保意识,进行思想教育。六、教学过程:师:(放映录象:有关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内容)生:欣赏、体会动物与植物和谐的关系。师:可是大家所看到的这些美景可能将不复存在,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生:会吗?(很惊奇的样子)新课导入: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现象,正是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我们设想一下没有动物的世界将是怎样的?生:地球上没有动物,植物因失去传粉的媒介而不能繁殖,最终也必将

34、从地球上消失。师:同学的推测完全正确,在人类曾经尝试创造的生物圈 II 号中,人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结局。简单介绍有关生物圈 II 号失败原因的分析。师:请同学们观察几幅漂亮的图片(书中46页),也可看大屏幕,探究动物对植物的影响?生:观察、分析、讨论。生:图1和图2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生:图3和图4是动物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生:图5和图6是动物吸取植物的营养,所以这种动物过多时,会危害植物生长。生:(总结)如果没有了动物,植物的分布范围就会缩小,不利于植物的繁衍和发展。师:同时,动物也与植物协同进化。介绍设施农业与虫媒传粉。七、教师总结: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动物是我们生物圈中的一员

35、。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吧!教学反思:很多同学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怀疑,如果没有植物,植物自生自灭,其遗体或残渣由微生物分解,也能完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没有全面理解。本节课在介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先从学生容易接受的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开始。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本节课的落脚点仍然是提高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以及具体行为的落实,本节课最后也有适当地引导。第二节 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一、教学目标通过了解

36、几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全面分析和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自觉形成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三、课前准备教师:课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如果希望对课堂效果有更好把握的话,教师提前可以圈定几种动物让学生从中选择,如猫、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

37、与人类的关系,模拟制作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四、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二节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一、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动物搜查线: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喜爱或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动物与人类大看台:学生在全班展示成果。其它同学聆听过程中,积极思考,针对自己感兴趣和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展示的内容,全面、辨证地总结动物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协商和讨论,将动物与人类

38、的关系分成不同的类别。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动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也越来越全面。分析讨论当人类的需要与动物的生存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教师出示蚯蚓、蜜蜂、苍蝇、猫、狗、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自行分组。让学生明白活动的基本方式和要点。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点播,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全面分析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适时展示仿生学图片,激发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和关心。设计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当动物的生存与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产生矛盾时,化解矛盾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先进科

39、学技术的产生和运用。二、动物与生物反应器了解有关生物反应器的知识,认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动物的利用朝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展示相应图片,解释生物反应器巨大的潜力。五、教学过程设计引言:(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要与以上动物进行直接或间接地“亲密接触”,你对哪种动物最感兴趣,就请你加入这种“动物搜查线”,我们将要制作一期有关“动物与人类”的专题片,请大家做好准备。师:动物搜查线的“动物与人类大看台”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期“动物与人类”的节目,请同学仔细听,认真思考,及时总结不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在看完之后,也可以就自己疑

40、惑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大家发问。教师总结:动物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其价值,人类应该感谢动物,珍爱动物。刚才同学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发生改变,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到成为某些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动物。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生物反应器”。请大家阅读“资料分析”,思考:什么是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获得人们需要的物质与直接从动物身体获取,有哪些好处?你认为哪些动物适宜做“动物反应器”?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解决以上问题。六、教学反思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

41、能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有时甚至是片面的,本节教学是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几种代表动物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贴近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另外,本节课采用“动物搜查线”“动物与人类关系大看台”这样类似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的口吻,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零碎的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知识,其实是用一根社会发展的线穿起来的,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仿生学”和“生物反应器”就显得顺理成章。组织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和交流表达交流效果,这需要平时注意锻炼。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 细

42、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

43、长的条件。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三、教学设计课时一: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

44、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第二节 细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

45、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三、课前准备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四、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细菌的发现讲故事,了解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提供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巴斯德实验的历史突破,细菌到底长什么样?观察细菌的放大图片,认识细菌的大小形态提供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细菌的细胞结构特征和营养方式比较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供图片资料,组织学生比较、分析、

46、讨论细菌的繁殖方式看录像,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提供录像资料,引发学生兴趣芽孢看录像,理解芽孢对细菌的意义,了解生活中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提供录像资料,给以适当的讲解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