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小故事(共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小故事(共15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书法历史小故事 汉字的起源汉字渊源于象形,它是由图画发展而成的,故称象形文字。这是我国文字的一大特点,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历史,在上古社会,文字没有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结绳”和“契刻”(就是用刀在木片以及陶器上刻符号)来记事。“结绳”的办法是文字的雏形,“契刻”则是萌芽状态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功臣书法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将六国文字收集起来,存其所同,去其各异,以秦国文字做基础加以综合整理,编写?仓颉篇?、?爱厉篇?、?博学篇?作为典范,为官方正式标准字体使
2、用。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的运动。秦朝以前的篆书统称为大篆,秦始皇时期通过对大篆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叫小篆。小篆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形体匀圆齐整,刚健流美。“临池”的由来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子里的清水都被墨染黑了。后人用的“临池”一词就是指张芝刻苦练字的故事。“行书”的来历相传“行书”是东汉书法家刘德升创造的。刘德升少时读书,凡事都爱动脑筋。他感到写楷书太死板、又很慢,写草书虽快,可又太潦草不易辨认。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他终于把楷书与草书的笔法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用笔畅快、字形秀美、又易辨
3、认的新书体“行书”。画龙点睛传说南朝梁代画家僧繇在佛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当时看他作画的人很多,可他画的龙都不点眼睛,说要是点上眼睛龙就会飞上天。大家不信,一定要他点上,他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上,突然天空雷霆大作,墙壁被震破,这条龙便腾空飞起。王羲之学书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从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字。十二岁时,又游历名山大川,遍览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扩展了胸怀,开阔了眼界,书法意境也更高远了。他终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书体,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东床快婿东晋太尉郗鉴有个女儿,才貌双全,郗鉴对其疼爱有加,眼看到了出嫁年龄,郗太尉就派人到丞相王导家为女儿选对象。王家是名门望族,
4、府上的后生都很优秀,一听说郗太尉要为宝贝女儿选女婿,个个打扮一新出来相见。唯有一人躺在东院书房靠东墙的一张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郗鉴闻讯后说:“这个东床上的年轻人不做作、很豁达,正是我要找的女婿呀!”遂将女儿嫁给了他。此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东床快婿”一词即由此而来,成为理想女婿的代称。后来又衍生出“东床驸马”、“东床娇婿”等。(摘自?家庭百科?)墨汁当蒜泥一次,王羲之正在专心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馍馍和蒜泥,他却只顾写字。夫人郗氏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把墨汁当蒜泥,用馍馍蘸着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郗氏哈哈大笑,可是羲之还是没有“醒”来,一面濡毫运笔,一面还连声夸赞郗氏做
5、的蒜泥味道可口。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与父亲被并称为“二王”的大书法家。小时候,有一次临写父亲的一幅字,着急去后花园玩耍,“太”字竟漏写了一个“点”。父亲看到后把这一“点”补写上了。一会儿母亲又看到了这幅字,看到儿子这一“点”写得圆满精到、厚重有力,心中大喜,便在纸上写下两句赞语:吾儿习字费尽三缸水,唯有太字一点像羲之。唐太宗用?兰亭?陪葬唐太宗酷爱书法,尤其珍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帖,把它放在座位旁边,早晚观赏。有一天他贴近唐高宗耳边说:“我死以后,把兰亭帖给我带去。”等到他死后,真的把兰亭帖装在玉匣中葬入了他的陵寝。一块碑看了三天三夜一次,欧阳询在一座古庙里看到了晋代书
6、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始而勒马观看,继而拍马而去,一边走一边细品碑文,觉得笔势、神采实在好极了,又拨转马头,回来再细细观看,后来索性卧在碑前,竟在这里揣摩了三天三夜。从而留下了“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美谈。“小欧阳”唐代书法家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被后人称为“小欧阳”。欧阳通少年时父亲就病故了,为了把父亲的书学风格继承下来,他到处去买父亲遗留下来的亲笔墨迹。每得到一篇,便认真观察、揣摩、摹写,经多年勤奋努力,终于继承了父亲的书名,号称大、小欧阳体。弘扬书艺,为国争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年轻时曾做过醴泉县尉,到任一年就辞官学书去了。放着官不当回家去练字,别人都很不理解。原来他是记住了母亲临终嘱咐:“弘扬
7、书艺,为国争光”。经过努力,他终于创造了雄健厚重的“颜体”,至今广学不衰。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小时候,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人,用脚夹着一支大笔写字,挥洒自如。他感到自己的字太差了,便跪在地上拜老人为师。老人在纸上写道:“写尽八缸水,矾染涝池墨,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牢记老人教诲,发奋练字,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任夏州书记时,一次入朝奏事,唐穆宗问他用毛笔的方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一语双关,说得穆宗脸色都变了。人品与书品颜真卿其人刚正不阿、刚毅果敢,以致为国捐躯。其书刚健遒劲,严谨端庄;柳公权其人直言敢谏,其书刚劲挺拔;欧阳询面对皇亲国戚的嘲讽,不卑不
8、亢、义正词严,其书端正严谨,被公认为初学范本书品是人品的反映,人品是书品的内在因素。故有“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之说。练字“写”破被面虞世南是唐代书法家。他从小跟智永和尚练字着了迷。每晚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琢磨一些字的写法、气势、结构,一边想,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给划破了。芭蕉叶上练出的狂草唐代怀素家贫买不起纸笔,他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叶上悬臂练字。就这样,怀素终于成为“草书天下称独步”的一代大书法家。破产求书唐代书法家钟绍京是钟繇(三国魏书法家)的十世孙。他喜好书法,不惜花高价,甚至倾家荡产去收求书法名作。曾用几百
9、万贯钱买到王羲之的行书五张。郑虔三绝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慈恩寺里贮藏几屋子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写了自己作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诗书画)三绝”。苏黄论书苏东坡与黄山谷在一起谈论书法,切磋书艺。苏说:“你近来的字虽然清新劲挺,可是有时用笔过分瘦弱,好像树梢上挂的长虫(蛇)。”黄说:“对你的字,我本不敢轻易评头品足,可是我觉得有的字写得也太局促,扁扁的,像石头下压着的癞蛤蟆!”二人一边谈着,一边大笑不止。按:“当面敢批评,难得是诤友。”苏黄二位书友之间的真挚直率之情,真令我们羡慕不已!苏东坡
10、悬壁观帖苏东坡少年学书,常把古人的字帖挂在墙上,每天细细观看其间的笔势与精神,心里摹写,笔底追求,深得各家用笔意趣。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使书艺达到高超的境地。博取众长,自成一体米芾因个性狂放,被人称为“米颠”。能诗文,善书画,精于鉴别,好收藏名迹。他积学博览,娴熟古人用笔,而又能加以变化。他自己曾说:“人称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也就是说,他是经过博取众长,才自成一体的。惜帖如命赵孟坚,南宋画家。书法也很有造诣。有一次乘船出游,船至江心,风起船翻,他和他所带的财物全部落入水中,眼看性命难保,只见他还拼命高举一轴字帖露出水面,那是欧阳询的?定武兰亭卷?。脱险后他说:
11、“性命可以丢掉,这艺术珍品是不能丢弃的。”沙地上练出来的书法家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刻苦练习,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他曾说:我从小喜欢的事儿可多了,中年以后渐渐废弃,有的是因为厌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虽未厌倦但因力不从心也不得不停止;历时愈久爱之愈深而不厌倦的就是书法。写字,可以伴我消受时日且不倦怠。写字要有“胆”元代书法家鲜于枢擅长悬腕写字,行草书写得尤其清秀俊美。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如此精妙,他闭上眼睛伸出双臂说:“胆!胆!胆!”意思是,写字不能缩手缩脚地很拘谨,要豪爽,有点
12、儿胆识才行。“第一关”匾额传说相传明进士肖显给山海关城门楼写匾,当他振笔疾书地写到“天下第一关”的“关”(関)外框末笔钩时,腕力支持不住。他急中生智,使用右脚灵巧地将笔往左上方一踢,竟使“写”出的钩饱满、锐利,似对整个门框上的字都有了“扛鼎之力”。前来观看者人山人海,可字匾刚刚挂起,城楼下的人群顿时哑然无声,原来是匾上的“下”字漏写一点。肖显急中生智,向楼下茶馆要来一块抹布,饱蘸余墨,又从卫兵腰间摘下弓箭,把抹布裹在箭头上,张弓搭箭,对准城楼上匾额射去。只听“叭”的一声,不偏不斜,正好补上了那一点。赵孟頫背临绝似赵孟頫的楷书与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成为楷书四大流派:颜、柳、欧、赵。一天,朋
13、友在他家谈论书法,他挥笔背临颜、柳等人的字帖,然后叫人拿来真迹,一个一个字地对照,不仅点画绝似,还深得神采。朋友们非常叹服。董其昌发愤临池董其昌十七岁时参加郡里考试,考官认为他的文章非常好,但字写得不好,因此把他的名字排在了第二位。董其昌从此发愤练字,遍临历代名帖。后来,他成为明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宋克赶超赵孟頫宋克小时候,听老师说赵孟頫的字盖世无双。他很不服气,心想:学书法要有尊古人之心,超古人之志,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他叫人把自己反锁在书房里,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起来练字,一直写到深夜,临习的字迹堆满了书房。他终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一天临一遍?千字文?明代书法家文征明,当初因写字不好,
14、考秀才被列为三等,参加考取举人的资格也被取消了。从此,他发奋练字,每天不临完一边?千字文?就不休息。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直到九十岁高龄,他每天仍在昏暗的油灯下孜孜不倦地练字。用左手写字的书法家清代钱坫(dian)是以左手写字著称的书法家。原来,钱坫晚年病后右手作残,不能动弹。“难道我就这样放弃终身爱好的书法吗?不,右手残了还有左手!”从此,他用左手练字,终于用左手写出了精绝一代的篆书。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清代书法家钱沣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一次,他借到一本颜真卿的真迹,便一口气临摹了三个月,在旅途中还坚持临写。他说:“临写名帖是我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日写一盘墨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临池刻苦勤奋,每
15、天天没亮就起身,磨墨一大盘,一直到夜半三更墨汁写完为止。不论严冬酷暑,从不间断。他终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邓派”篆书。腹上深留指爪痕林散之曾说,书法“如蚕吐丝,如蜂酿蜜,岂有一朝一夕能变成丝与蜜的呢?”他自幼学字,先练楷书、隶书,三十岁后学行书,六十岁后专攻草书。七十年来,每晨必写一百余字,从未间断。到八十高龄,一次高烧住院,躺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书法,用手指在肚皮上划字。他有一首诗,生动记录了当时的情景:“风夜昏沉神出舍,虚窗良月乱纷纷。回环念绝平生字,腹上深留指爪痕。”“一字书家”清代山东有一位书法家叫牟一樵,字写得非常好,却被另一位大书法家何绍基称为“一字书家”。原来,牟一樵的每个单字写得的
16、确好,但从整体看却不够美。看来对一位书家来说,章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素养。王羲之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
17、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勤学苦练结硕果书法家冯大彪爷爷的故事冯大彪爷爷生长在河北农村,他父亲在村里开了一间小药铺,冯爸爸虽然是商人,却酷爱书法。村里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对他说:“学文必须要练好字,因为字是门面!”从此冯爸爸每天晚上都让儿子临摹字帖,开始是手把手地教,后来放手让他自己写。每次写完,冯爸爸还一笔一画地批改,然后让儿子重新写过。为了不让儿子觉得写字枯燥,冯爸爸还给他讲笔法、讲结构、讲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冯大彪写字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学校的大字课上,他总是成绩最好。谁家结婚写大喜字、过年写对联,都来找他。冯大彪
18、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写字先生”。小学毕业后,中学没有写字课了,但冯爸爸仍旧郑重地对冯大彪说:“毛笔字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学多少知识都不能扔掉它。”冯大彪牢记父亲的教导,虽然中学学习非常紧张,可他仍然坚持练习写毛笔字。经常用课间的一点时间,临摹各种碑帖。有一次中午放学,同学们都去食堂吃饭了,冯大彪想练一会儿字再去。结果写得太入迷了,等他把自己规定的字写完,再去食堂买饭时,食堂早就锁门了。就是这种刻苦执着的精神,才让他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后来有幸拜著名老书法家康伯藩为师。康老师对他说:“学习书法,要勤学苦练,三多功夫不可少多写(练习)、多看(对照原字帖)、多商量(用笔结构分析研究)。”在康老师的指导
19、下,冯大彪的书法,有了很大长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冯大彪终于成为我国当代的著名书法家。要问这些成绩是怎么取得的?冯大彪爷爷笑着说:“听从师长的教导,虚心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米芾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小时家境不富裕,花学费在私塾学写字三年亦长进不大。一日,他听说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米芾捧着这张用五两银子买来的纸,左看右看也不敢轻易使用。于是对照字
20、帖,用没蘸墨水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反反复复地琢磨,把一个一个的字印在心里。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呢,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如梦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抬笔写了个“永”字。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故意问道:“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对!”秀才说:“学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21、”说完,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走了。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特别喜爱“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常常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他整整学习研究了一个月,直到他懂得指归图的精髓为止。萧峰学写“凤凰尾”萧峰,字宣颖,小名叫作暗(n)黎,是南朝齐高帝的第十二个儿子,被封为江夏王,曾经担任过侍中、散骑常侍、徐州刺史、秘书监等职务。他小时候生活在张氏房里,喜爱书法,张氏却没有纸给他练字,他就
22、在井的栏杆上练字。字写满了,他就用水冲洗干净后再写。他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了,不许人清除窗上的灰尘,而是在上面练习写字。像这样一天天地练习,从来不间断。在他五岁的那一年,高帝派人教他练习“凤凰尾诺”的字体,他一学就会。高帝十分高兴,奖给他珍贵的玉麒麟,还风趣地对他说:“这是麒麟奖赏凤凰尾啊!”萧峰后来更加刻苦练习,成为人们推崇的书法家。欧阳询流连观碑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字信本,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练习书法很刻苦,博采众长,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有一次,他出使归来,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停马观赏了很久都舍不得离去。走出几里后,又返
23、回来,下马坐在碑前仔细观看,体会索靖草书的妙处。当晚,他回到了住处,彻夜难眠,想着白天看到的石碑。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前,反复揣摩,并铺开纸,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书的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欧阳通苦学父书欧阳通,字师通。是欧阳询的第四个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法。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就好像得到宝贝一样,刻苦地学习、临摹,下决心使自己的字也能像父亲一样有人购买收藏。经过很多年的刻苦学习,他果然继承了父亲的书法,人们称
24、他们父子二人的字为“大小欧阳体”。怀素种芭蕉学书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写得很好。他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练字,从不气馁(ni)。怀素少年时家境贫寒,被家人送到寺庙里当和尚混碗饭吃。可是生性好学的怀素在诵经之外,十分喜爱书法。师兄看怀素如此喜爱书法,便送他一支毛笔。怀素就采摘芭蕉叶当纸,用铁锅下面的烟灰和上水当墨汁研习书法。后来,怀素为了用芭蕉叶练字,便在园外大量栽种芭蕉。到了冬天,怀素还找来一块厚木板做成漆盘,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天长日久,竟然将漆盘擦通了。柳公权谦虚学书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
25、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