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笔记(共21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40699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史笔记(共2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美术史笔记(共2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笔记(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笔记(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国美术史笔记 中国美术史笔记(TNND美术屎老师是XXXXX!) 来源: 吴茜茜的日志 中国美术史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一、 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 半坡文化 中期 庙底沟文化 晚期 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 平涂 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

2、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三、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四、 雕塑与绘画: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有彩陶上的绘画 岩画 地画

3、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先秦美术(一)青铜器 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4)工具及车马具。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二)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特点纹样类型:饕餮纹(兽面纹)、龙纹、蟠虺

4、纹、 蟠螭纹、象纹、涡纹、弦纹、乳丁纹、云雷纹。(三)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

5、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精美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字形“非衣”。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

6、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四)书法艺术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金文就像是装饰体。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 秦汉书法发展

7、秦汉时期文字缺少统一,大篆经过改创小篆,大小篆书又简化成隶书,随后又发展成草书,而又演变成章草,行书楷书。文字书法遗迹主要是帛书、简牍、壁画、篆刻、瓦当以及青铜铭文。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砖):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雕塑艺术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像。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8、汉代(东汉)人物雕塑之代表说唱俑 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建筑艺术: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

9、),史称南朝六朝,简称六朝、六代: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简称六朝。人物画最为突出,表现“名士”风格。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花鸟画开始萌芽,佛教题材占突出位置。此时期的美术很大程度得益于学习印度、中亚等地区。石窟艺术,出现“褒衣博带”式石像。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顾恺之 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丝描

10、。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有三篇画论著作,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观点:1)强调“传神”的重要性;2)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3)提出“迁想妙得”(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学要运用联想等心理活动达到主客体的交流)、“悟对通神”的创作思想,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陆探微:南朝人,擅长人物、佛像。独创人物特征“秀骨清像”,影响当时的石窟和壁画;以书法入画,运用东汉张芝草书特点,创造“连绵不断”的“一笔画”。张僧繇:南朝人,擅长于佛教壁画、雕塑。学习外来画种,有“张家样”之称。影响

11、了吴道子。杨子华:北朝人,时称“画圣”,擅长人物和鞍马画。据闻他画的马晚上会叫。曹仲达:北朝人,画梵像,受到印度笈多王朝马土腊式佛像影响。后称“曹家样”。曹衣出水,其体稠叠,衣服紧窄。与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相比较。南朝人物画: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 凹凸法 疏体)。南齐谢赫“六法”: 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古画品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隋唐的绘画艺术唐对儒道佛三教不偏废,为三教合流时期,但依然对佛热忱。宗教绘画与世俗绘画做表现出来的题材和手法相互影响。书法以楷书为代表。安济

12、桥,又名赵州桥,隋代工匠李春所建。唐三彩,釉色绚丽多变,以红黄褐蓝为主。人物画:隋与初唐的画家以人物、鬼神题材为主,保持六朝细致丰丽的画风。(一) 阎立本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二) 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张萱 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

13、用熨斗熨平的活动。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取材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山水画的兴起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游春

14、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山水画:隋与初唐时期,台阁画,楼台宫观是当时风尚。后来在六朝横向布局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纵向景深。中国山水画的两大问题“势(空间深度)”和“质(质感肌理)”在唐代基本得到了解决。当时的山水画,沿着两个方向发展。1) 创于展子虔,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北宗”青绿画法,装饰性画风。(重彩)2) 以吴道子、王维(“南宗”之祖)、张璪为代表的,有三维空间真实自然感,写意画风。(重墨)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花鸟画在唐代开始独立。尉迟乙

15、僧。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韩干:善于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绘画画史论著作的发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这本书总结了古人有关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发展了史和论相结合的传统,开创了编写百科全书式的绘画通史的体例,具有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

16、被称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理论家、批评家。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书法篆刻艺术钟繇 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 皇象 急就草画如铁石,每字下方的竖笔尖尖下垂,古称“悬针体”。 王羲之 兰亭序 名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 快雪时晴帖王献之 鸭头丸帖洛神赋圆润成熟,笔意中已不见波磔隶意,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 其正书笔画求横平竖直,丰腴雄强,结构则宽博大度,字字谨严,颇有庙堂气。祭侄文稿 柳公权 柳书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又遒媚得体。时有“颜筋柳骨”为誉,玄秘塔碑张旭与怀素 草书起源早,入唐以后变化极快。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min)舞剑、

17、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雕塑艺术:杨惠之,唐代雕塑家。与吴道子同为唐开元年间人,两人初为画友并均师从张僧繇。后专攻雕塑,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誉。杨惠之的作品当时几乎遍布中州一带,今天所见到的只有传为其所作的苏州保圣寺的罗汉塑像了。著有塑诀一卷,已散佚。隋唐陵墓雕塑主要几种形式:线刻、浮雕、半圆雕、圆雕昭陵六骏-指立于唐太宗墓前的六块浮雕,内容表现他生前征战疆场所骑过的六匹战马(即飒露紫、青骓、拳毛騧、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六马姿势各异,有站立、徐行、奔驰三种。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巧妙的运用流畅强韧的弧线,犀利挺劲的直线,曲直相辅,刚柔相济,使浮度并不高的战

18、马形象产生了近乎圆雕的强大体积感。“昭陵六骏”是我国浮雕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隋唐雕塑作品的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刻(昭陵六骏)、随葬俑群、宗教造像,特别是宗教造像。随葬俑群主要是陶塑,也有一些瓷塑、泥塑、木 雕和石雕。唐三彩:绿、蓝、赭三色,故称三彩俑石窟寺院艺术中国石窟四大地区:新疆地区、甘肃地区、中原地区、江南和西南地区魏晋南北朝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岗、洛阳龙门。石窟寺:是供佛教僧人信徒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属于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大多依山依崖开凿.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是敦

19、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

20、而这些成就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后才有可能获得的。敦煌彩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发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中期 (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

21、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人物画:五代十国承晚唐余绪,人物、宗教画仍有相当规模。以释道人物画、人物鞍马画为主。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顾闳中 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山水画出现南北体格

22、。花鸟画形成富贵、野逸两种风格。青瓷发展。山水画三大成就:1)找到了表现山石的皴法。并逐渐形成斧劈皴(长于表现北方石质山崖)和披麻皴(长于表现江南丘陵土质山坡)两派。2)初步完成写实性,成功地表现了空间深度和生动感。3)出现了一批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家,成为后人的典范和楷模。“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是说五代宋初山水画坛三家,关仝、李成、范宽。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荆浩,笔法记山水画“六要”说:气、韵、思、景、笔、墨。补充谢赫六法对于山水画的不足。此外又提出“神妙奇巧”、“笔有四势”(筋、

23、肉、骨、气)荆浩的山水画艺术思想与兴起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很相似,要把握宇宙、参悟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实性山水图像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中国古代绘画,自五代以后以山水居首,而水墨山水又居山水画的主流地位,这与荆浩的影响密不可分。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关仝,师荆浩,笔法简劲而气势雄壮,后人合称他们为“荆关”。秋山晚翠图轴、关山行旅图轴。誉为“百代标程”的三家之一。他所创造的雄壮深远的北方全景式山水体格,世称“关家山水”。董源,被誉为南宗的实质创始人,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

24、,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他的江南山水画新体格,得到其弟子释巨然追随,并称“董巨”。他们的绘画在崇尚抒情写意的元朝得到推广。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巨然 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宋宋代崇尚知识,以程朱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为两种冲突实现的代表。书法轻快活泼,是中国书法的另一高峰。“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如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今”(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从六朝起,文人将山水画的基本功能归纳为“畅神”、“卧游”,即在把对宇宙的领悟融入山水图象。在当时实性山水画风格基本完成

25、,在“格物致知”的理学氛围,这种做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宋初期绘画:960-1063人物画:主要是吴派人物画在壁画中的复兴。朝元仙仗图卷,八十七神仙图卷。山水画:“自然主义”,出现两个标程百代的画家,李成、范宽,覆盖形体影响了北宋的山水画。他们的画是直接师法自然和改造五代北方山水的结果,他们的风格被称为“齐鲁山水”、“关陕山水”。李成,擅长使用苍老枯枝、山石、人物、古碑等营造一种历史化和心理化的自然,读碑窠石图轴。范宽,清新自然,雪山萧寺图轴、雪景寒林图。他们的传人有许道宁。李成 北宋山水画家。李成的画风是承接着荆浩、关仝而来。他的山水画是纯出于写实,它的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描写烟林平远景

26、色见胜。李成画山水在用墨上有特殊研究,对于用笔、用色和画面结构也特别用心。范宽 北宋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范宽的山水画最初学李成。他在艺术上借鉴前人而有所得,又进一步在思想上起了新的变化。范宽的山水是外师造化而来,即从当地的真实山水出发,汲取艺术形象,“对景造意”融会贯通,精炼概括,把山水典型化了,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气格;苍老沉着的笔墨。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等。花鸟画:黄筌之子黄寀进入画院,黄家花鸟的装饰性、富丽逼真成为院体标准。徐派发展出一种“没骨法”(黄家所创),将本来以水墨晕染为造型手段的“落墨花”,转化为以色彩晕染。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为宫廷御用画师。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