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共1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38818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共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共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讲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语法的三个平面指语法的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汉语语法学中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拓宽了语法研究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语法问题的认识,为语法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三个平面理论的萌芽 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明确区分句法、语义、语用,最早见于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 具有选择关系的两个实词,依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常常能表达某种句法关系。在这里,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 “你看我”和“我看你”的含义不同,是由于在“A看B”的格式中代入了不同的 词,句法关系并没有

2、改变。这里的语序改变是语义上的。 “你哥哥来了吗?”和“来了吗,你哥哥?”有不同的色彩,后者是因为说话的 人的情绪比较紧张,行为的本身最先浮现在意识里,所以先说出来。这种语序的差别 是语用上的,是为了在交际过程中适应具体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客来了”和“来客了”、“雨下了”和“下雨了”的差别,才属于语法上的。 这里由“名动”(主谓关系)变成“动名”(动宾关系)。 这一论述可以看作三个平面语法观的萌芽。从这个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分既是一个方法问题,同时又是语言本体的问题。最初这种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分还欠精确,并且是仅就语序而言的。(二) 三个平面语法观的初步形成1982年

3、,胡裕树和张斌在中国语文第3期上发表句子分析漫谈。这篇论文标志着三个平面语法观的初步形成。文章正式将“语法、语义、语用”改为“句法、语义、语用”,不仅再次指出语序“有的属于语义,有的属于句法,有的属于语用”,而且将分析扩展到虚词,指出虚词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分别。文章还区分了一般主语和话题主语,区分了语用成分和非语用成分,指出独立成分、提示成分都是语用成分。句子分析漫谈中多次谈到“句法分析不是自足的”,单依靠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分析还不能完全达到了解语义的目的。这篇文章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三个平面,但是其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三)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全面形成1985年,胡裕树和范晓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

4、2期发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长篇论文,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第二部分论述“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第三部分论述“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第四部分论述“三个平面的区别和联系”。文章指出:“ 要使语法学有新的突破, 在语法研究中必须自觉地把三个平面区别开来, 在具体分析一个句子时, 又要使三者结合起来, 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描写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这样, 语法分析也就更丰富、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这篇论文标志着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全面形成二、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平面的具体内容是指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其中句法是基

5、础,语义通过句法表现,语用要在句法和语义的基础上才能体现。(一) 句法平面的研究句法平面的研究,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法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分分析,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并进而归纳句型,与此密切相关的是结构关系的判别,研究一个组合体属于什么样的结构类型。二是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指出句法结构中词语的关系。(二) 语义平面的研究语义平面的研究,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句子中的词语,除了符号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之外,还可以反映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义的 。比如: 1、他买毛笔。2、 他写毛笔。对于动作行为“买”而言,“毛笔”是受事;对于动作行为“写

6、”而言,“毛笔”是工具。而两例中的“他”都是动作行为的施事。显然,这种语义关系与词的概念意义无关,语法平面的语义必须从句法结构中去探寻。语义平面研究的主要内容,胡裕树、范晓先生认为有七个方面:动核结构(述谓结构);动词的“价”;名词的格,即名词在语义结构中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语义指向;歧义;词的语义特征;词义的选择限制。(三)语用平面的研究 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进行交际。句子中的词语与使用者(符号与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属于语用的 。语法分析中讲词类、讲句子成分、讲句型、讲施事受事工具等等,都只是停留在对语法进行静态的分析或描写。语用是偏重于讲表达的,所

7、以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比如: 他骑走了自行车。 / 自行车他骑走了。 语用平面的分析包括: 主题和述题;表达重心和焦点; 语气; 口气; 评议; 句型或句式的选择。三、三个平面的关系 (一)三个平面都很重要,任何一个句子都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结合体。 (二)三个平面互相制约,互相联系。 (三)句法是句子的基本结构;语义通过句法表现;语用要在句法、语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四、三个平面理论的意义 三个平面的学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是国外语言学理论影响和国内汉语语法研究自身发展综合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三个平面的学说不是单一的语法形式分析,也不是单一语义关系分析,也不是单一的语用意义分析,而是同时注重

8、句法形式、语义关系、语用意义的区别与联系,因而汉语语法研究的视野拓宽了。三个平面既是语法的本体观,也是语法分析的方法论。句法、语义、语用是语法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法分析必须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透视,才有可能更充分地观察、描写和解释语言事实。黄伯荣现代汉语分析实例: 老王有个儿子很骄傲。 老王有个儿子很孝顺。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差别? 1、词类序列相同。 2、是歧义句,不是。 原因: 1、结构不同:既可以是兼语句,又可以是连谓句;只能是兼语句。 2、语义特征不同:“孝顺”有晚辈的语义特征;“骄傲”没有。 3、语义指向不同:“骄傲”可以指向“老王”也可以指向“儿子”;“孝顺”只能指向“儿

9、子。” 春天了。| 夏天了。| 秋天了。 |冬天了。 沙发了。| 桌子了。| 椅子了。| 凳子了。 上面两类组合是否都成立?试加以分析。 第一类成立,第二类不成立。 “春天”等具有顺序 的语义特征,每个词都是顺序义场中的一个实例,“了”表示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其语法意义跟“春天”等词的语义特征相容。“春天”等词跟“了”结合,表示已然的变化。“沙发”等词没有顺序 的语义特征,不能跟“了”结合。试结合三个平面分析下面的句子: 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他家的羊被狼要死了。 参见黄伯荣现代汉语P104. 试结合语法的三个平面回答同学们的一个问题: “他住在川师。” “他在川师住。”,有

10、何不同? 1、句法平面:句法格式不同。(同学们自己分析) 2、语义平面:句式语义(高层次语义关系)不同。 他住在川师/他躺在沙发上/他走在路上 他在川师住/他在沙发上躺/他在路上走 “S+V+NPL”句式具有致使义,存在空间是由动作行为引发的“S+NPL+V”句式没有这样的句式语义 。 3、 语用平面: (1)时间的逻辑顺序不同。 他住在川师/他在川师住 他跳在马背上/他在马背上跳 他跑到川师/他到川师跑 (2)信息焦点不同。 他住在川师 他住在哪儿?*他干吗在川师? 他在川师住 他在哪儿住?他在川师干吗? 4、 关于语用学语用学有大语用学、小语用学之分。大语用学,即交际语用学,是言语交际学的

11、一部分,旨在揭示言语交际的本质、规律,对言语交际中的整个过程中的原则和规律进行研究。例如会话研究、言语行为研究等都属于交际语用学。结构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法中的语用平面上的现象,即与特定的句法结构、句法表现形式有关的语用现象的。如关于句类的语用功能的研究,就属于结构语用学研究的范畴。讨论:从更广阔的角度看“三个平面” 关于现代汉语“副词+名词”现象的讨论 一、“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新现象 青岛啤酒,很德国,很德国! 芙蓉古镇,很中国,很成都。 两种评价态度:(一)不合规范,应该否定。 1、语言学的任务在说明,而非判决; 2、注重既有的规范,忽略了语言的演变; 3、注重静态的规则,忽略了语言中

12、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突破。(二)是正确的说法,是淡化语法形式的结果。 1、不懂得什么是语法形式; 2、不懂得什么是淡化语法的要求; 3、语法是客观存在,不可能按教学理念或教学要求而改变。 一个经典的实例:Its me和Its I 。 (三)是一种新的语法现象,需要加以研究。 (一) 判断新现象的条件 1、不是很难理解; 2、可以有限地类推; 3、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必备); 4、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必备)。 回答第一个问题: “程度副词+名词”显然不难理解,如上述两例。 回答第二个问题: 很德国:很日本、很中国 37岁的克利斯婷来自瑞士。问她来中国前做 什么工作,她竟很中国地回答:“在邮局当干部。”

13、很成都:很上海、很广东 学员高岗,籍贯广东,模样长得也很广东。 可以有限类推。 回答第三个问题(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两个途 径:一是广泛搜集语料;二是采用问卷调查,不过问 卷调查的方式可能有局限性。 通过上述两个途径,我们可以对第三个问题作出肯 定的回答。 注意:这种使用范围显然排除修辞上的词类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 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第四条(有独特的语用价值),答案也是肯定的。 后面做专门讨论。二、 “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基础 1、词的本质义与属性义 英国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将意义分为七类,其 中一类是内涵义。我们不妨将内涵义称为属性义。 葛朗台 表指称。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

14、公。(本质义) 性格特点:吝啬(属性义) 绵羊 羊的一种,公羊多有螺旋状大角,母羊。 性温顺。现代汉语词典 “性温顺”是属性义。不过属性义通常不反映在词典 的解释当中。 试分析“雷锋”的本质义和属性义。2、名词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基本条件:人们对该名词属性义的认知程度 很绵羊 很雷锋 很葛朗台 *很山羊 *很板凳 *很桌子 柠檬?很柠檬? 李老师?很李老师 柠檬果汁,非常柠檬(增加语境提示出属性义)三、副词对名词的规约作用1、凸显名词的属性义 淑女 英雄 喜剧本质义 很淑女 挺英雄 非常喜剧属性义2、对名词蕴含的属性义做量(程度量)的评价三、 “程度副词+名词”的语用价值 1、什么是语

15、用 (1)狭义的(表现为一定的语法形式) 看,满山的枫叶都红了。(独立语、陈述) 怎么了,你?(易位句、疑问) (2)广义的(即所谓“大语用”:语境、交际主体、修辞活动等,不一定表 现为特定的语法形式) 2、“副+名”的语用价值 (1)补偿作用 他的长像很中国。 中国人的长相缺少必要的形容词来描述。可以感知,却没有特定语言符号。 (2)增大信息量 高逸十分男子汉,成了众多异性倾慕的对象。 男子汉:勇敢、沉稳、义气、敢做敢为 可感知,可描述,难以用一个词去概括。 (3)避开特定的感情色彩。 学员高岗,籍贯广东,模样长得也很广东。 (4)新奇俏皮 37岁的克利斯婷来自瑞士。问她来中国前做什么工作,

16、她竟很中国地回答:“在邮局当干部。”五、从词类功能游移到词性的最后分化 1、缺少形态,为词类功能游移提供了方便。 2、词类功能游移有语义基础、有语用价值、有句法表现。 3、从语用到语法的转化,主观性到主观化(句法化)。 词性的最后分化 规矩、传统、道德、科学、权威、时尚 容易被分化的词主要是抽象名词。分化之后,其意义分别 表示名词、形容词的本质义(概念意义、理性意义),语用色 彩被消磨。 注意两个不同的“非常”: 非常时期、非常局势、非常人物、非常时间、非常现象、非常举动、非常会议、非常男女汉语语法学界在认真吸取国外诸多语法理论之长结合汉语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胡裕树、范晓)。

17、尽管对三个平面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汉语语法结构进行句法、语义、语用多角度的观察发掘句法、语法、语用多方面的因紊,已成为语法学界的共识。最早从理论上区分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胡裕树、范晓合写的(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正式提出并从理论上阐述了“三个平面”。该文的意义在于:第一明确提出“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语语法的分析中,全面、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第二,分别对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研究的主要任务、对象、范围、方法作了探讨并特别指出:语义平面要通过表层的句法关系挖掘深层的语义关系;语用平面要

18、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分析。第三阐述了三个平面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第一个理解模式:“两翼模式”(即把句法平面比作句子的躯干把语义和语用平面比作两翼;以句法基础,同时双兼顾语义和语用分析使三者有机结合),并提出了进行分析的几项原则意见。按照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主语、施事、主题分别属于句法范畴、语义范畴、语用范畴。三者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然而,目前对汉语句子的分析事实上存在着许多分歧。如:他很好。红楼梦)我读过。前面来了一个人。一般地说,的“他”是主语兼施事(广义)兼主题;的“红楼梦)”是受事,“我”是施事;的“前面”是处所。“一个人”是施事,关于中的主语是什么。有不同的意见。对于有人认为“红

19、楼梦)”是大主语。“我”是小主语;有人认为“我”是主语,“(红楼梦)”是宾语前置;有人认为“(红楼梦)”是外层结构成分,还有认为,“红楼梦)”既是主语又是宾语(参看下文“苹果我吃了”分析)。对于有人认为“前面”是状语。“一个人”是主语。争论的原因在于。汉语的主语至今尚未找到明确的独立的句法标准。这一方面是因为汉语的主语等没有形式标志。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尚待深入。范开泰先生()说得很透彻:在主语问题上,印欧语可以把句法(标记是“主格”等)语义主语(宽泛意义上的施事)和语用主语(主题)三分而鼎立。而对汉语的分析却往往“不归于杨则归于墨”。吕叔湘先生在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甸子的分析一文中也对此作

20、过精辟的分析。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评论年代主宾语问题的讨论时。曾指出当时出现的许多糊涂想法根源于把三个平面的概念混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至今尚未见到有单独的句法标准的主语定义和分析法,有的学者做出了尝试。但实际上多采取综合标准,仍对三个平面纠缠不清。严格区分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区分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的句子,弄清各个平面的各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汉语语法中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可以深化对汉语系统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范晓先生在三个平面的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建立句系学的理论:在句法平面可抽象出句型(根据句子句法结构特征抽象出来的句子类型);在语义平面可抽象出

21、句模(根据句子语义结构特征抽象出来的句子类型);在语用平面可抽象出句类(根据句子语用表达特征抽象出来的句子类型)。一个具体的句子称为句例,任何句例都可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归类。任何具体的句子都可上升为抽象的句子,任何抽象的句子都可分析出句型、句模和句类。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都是句型、句模和句类结合体或综合体,抽象句是在大量感性的具体的句子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可称之为句样(或称句位)。句例和句样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句例是具体的句子,句样才是真正抽象的句子。作为某种语言的抽象的句系,严格地说。它是指该语言的句样系统或句位系统。某种语言的句样系统实质上是该语言的句型子系统、句模子

22、系统和句类子系统互相结合、纵横交错形成的一个网络系统。研究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分析它的语法单位、语法结构或各种语法现象,其最终目的,就是建立该语言的句系。从现实来看,无论教学还是高科技研究,都需要现代汉语的句系。构建现代汉语的句系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对各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解释还众说不一,因而对汉语句子的语法分析也就难免各持一端,缺乏应有的统一性;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汉语的教学和信息处理等方方面面。1、 萌芽期 三个平面理论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关于主语、宾语大讨论,已有意无意间涉及到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此时的讨论尽管“百家争鸣”,但从客

23、观上使人们意识到只从句法平面或从语义平面去分析主语、宾语是片面的。许多学者如张志公、张其春、周祖谟、陈望道、高名凯、胡附、文炼都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坚持形式与意义的统一。讨论中,尤为称道的是岑麟祥先生指出的“讨论主语、宾语的问题,要把逻辑、语法修辞加以区别。”这可以说是三个平面理论的雏形。接着,由于语义研究的深入,而导致对语用的研究。最早对语用层面展开研究的是朱德熙先生,他在说“一点”(1959、9)和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1979)中对“差点没”的研究是语用分析的典范,“差点没”有两种相反的意思。如:(1)差点没赶上早车。(赶上了,表肯定意义)(2)差点没吓死。(没吓死,表否定意义) 朱德熙

24、先生用说话者是否期望发生的规则揭示了这个问题。60年代也偶有这方面的见解,陈志韦的试探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1961)。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是陆丙甫先生在读的字结构和判断句(1979、9)中首次提出了要区别三个平面。陆先生认为:语法研究中,语义与语法的关系纠缠不清,虽然学者们历来主张严加区分,但一直未能明确分开。所有这些理论,都成为三个平面理论形成的先驱。 2、 创立期 直到1981年,胡裕树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此后,胡裕树又与其学术合作伙伴文炼相继合作或各自发表系列文章把三个平面理论思想逐渐阐发。1982年,文炼在其

25、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中,根据结构平面和语气平面把句子分为抽象的句子和具体的句子。同在这一年,胡附、文炼在句子分析漫谈中对三个平面理论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虚词的作用也有语义的、句法的、语用的区别。”并主张“必须区分一般主语和话题主语。”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三个平面定位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将原来的“语法”改为“句法”,句法、语义、语用并列,表明三者都处于语法研究的同一个层面,使三个平面真正与语法研究接轨,从此为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树立了正确的方向。他们还在汉语语序中的几个问题(1984)中指出:“在语法研究中既要把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区别开来,又要把他们联系起来。”此时期,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出

26、版,书中提出:“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可以从结构、语义、表达三个不同方面来观察。”他的观点对三个平面理论的建立有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语言学家有了上述实践心得,又有了对国外各种先进语法理论的消化、吸收和兼容并包,胡裕树、范晓终于在1985年发表了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文章明确提出了“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的区别开来,又相互兼顾的结合起来。”这样一个新观点,并指出:“要使语法学有新的突破,在语法研究中必须自觉地把三个平面区别开来,在具体分析句子时,又要使三者结合起来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描写性与

27、实用性相结合。”5该文第一次把语法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语法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三个平面理论的创立,使语法学界刮起了有关三个平面理论大讨论的旋风。这理论一诞生就呈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很多人或用这一理论作指导,多侧面地研究具体问题,或按照自身理解做进一步深入探讨。到此时试论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发表,三个平面理论从萌芽、创立逐渐走向发展。 3、 发展期 1985年至今,二十多年的成长,使三个平面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1991年施关淦在中国语文上发表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对三个平面理论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三个平面理论的由

28、来、渊源及发展情况,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三个平面理论做了提纲挈领式的阐发,对推动理论迈上一个新台阶有重要作用。正如范晓、胡裕树(1992)所说“富于建设性和启发性”。由此引发胡裕、范晓进一步思考,使三个平面理论在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得到进一步提升,文章中作者就施关淦所提出的问题作了认真地回答,进一步全面阐述了三个平面理论。1994年,胡裕树又发表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对三个平面理论做了全面地阐释。至此,可以说三个平面理论渐趋完善了。与此同时,许多学者热情地投入到三个平面理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讨论期,具体表现在:(1)各种语言学期刊、学报或出版社推出了大批力作。具有代表性

29、的有邵敬敏的关于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理论思考兼评有关的几种理解模式(1992)、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小三角”和“三平面”(1994),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1996)等。(2)许多语言类的著作及相关专著,都涉及到了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理论。 典型的是吴晓峰的从语言理论到文学理论? (1992)等等。(3)热烈的讨论、会议,形成了活跃的学术氛围。语法的研究对象问题,语法学与语义学,语用学的关系问题,各个平面的界定问题等等,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使语法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期。 二、三个平面理论的内涵 “三个平面”指的是: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这个理解是大家普遍公认的三个平面。产生以来,大家

30、的理解存在分歧,正如学者所说:“三个平面是金矿,我们都想做淘金者。”在一个新领域,语言学家各自的理解不同也是难免的,也正是由于存在差别,才能使得更多的人去关注与研究。差别表现在:(1)对三个平面的组成部分的理解不同。尽管胡裕树、范晓在1982年就改撒“语义、语用、语法”中的“语法”为“句法”,并一直延用这种提法,但后来许多语法学家仍然把三个平面理解为 “语法、语义、语用”。如:邢福义在他的“三角学”中说:“语表、语里、语值,在被当作三个平面的时候,通常叫做语法、语义、语用。”史锡尧在1991年,还撰写了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虽然“语法”与“句法”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的确大相进径

31、庭,“三个平面理论”也就成了语言学理论。(2)把三个平面理论理解为“句法、语义、语用”的语言学家,在看待这三个平面的关系上有分歧。如:施关淦(1991)提双层模式。更有甚者,提出了全新的三个平面,如:邵敬敏的词汇、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等等。我们所继承的是胡裕树、范晓等人提出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句法平面讲的是对词组(短语)进行句法分析,研究句中词语与词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在任何语句中词语和词语之间总是按一定的结构方式和层次组合的,所以句法分析包括:一是成分分析,二是层次分析。句法分析的实质是要判明一个句子有哪些成分,按什么方式和层次组成的,进经而判明每一词语在句中所扮演的角

32、色,它与其他词语的关系。如“星期一 ,大个子张村长严厉的批评了胖子小刘一番”进行句法成分分析,是把句中的各类实词充当的句子成分分析出来,并根据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其结构类型。分析结果为: 星期一,(大个子)村长严厉地批评了(胖子)小刘一番。其中,“大个子村长”、“胖子小刘”是名词性偏正关系,“严厉地批评”是动词性偏正关系,“批评了一番”是补充关系。“星期一”是全句修饰词,整个句子构成主谓关系。层次分析,是把句中的词语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按照关系的远近分出不同的层次,从而说明词语与语词之间的关系。 语义平面讲的是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就是词语与词语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之间的

33、关系。任何句中词与词之间不仅发生句法结构上的关系,由于词语总与一定的事物相联系,因此词与词之间还发生意义上的关系。所以,弄清句子表达的真正意思,需要句法分析,更需要语义分析。 如:猫吃老鼠 ; 老鼠怕猫 其句法结构都是“名+动+名”式,但语义联系不同。第一个句子中“猫”是施事,“老鼠”是受事,第二个句子刚好相反。 语言运用中,由于语境、说话人强调的重点,有时相同的语义用不同的句法结构,相同的句法结构又表达出不同的语义。语用平面研究的是人们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进行交际,句子中的词语与使用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属于语用关系,它属动态的分析。范晓、胡裕树把跟句法有关的语用概括为:主题与述

34、题、表达中心和焦点、语气、口气、评议、句型或句式的变化。6范开泰、章一鸣却并不赞同此观点,范开泰先生认为包括话语结构分析、心理结构分析、信息结构分析、语气结构分析和言外之意分析。章一鸣先生认为两种观点都不属于自己理解的范围,也有自己独特的见地。 总之,三者之间不同的语法学家理解或表述方式不尽一致,但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三个平面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从研究的角度说,句法是核心,是个轴,也可以说是个纲。”所以“在研究一句子时,要紧紧扣住句法,以句法为基础,向隐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求语用,力求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内层和外层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三、三个平面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语法中,对句法

35、、语义、语用都曾涉及过,但往往相互纠缠,含糊不清,各持一端,做无意义的争论。实则,三个平面是三位一体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既然是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那么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并列关系,无所谓轻重,在语言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袁晖先生就认为:“其中句法是基础,是杠杆,通过它来联系语义和语用。具体表现为:(1)语义、语用关系只有通过句法关系才能体现出来;(2)句法分析不能取代或包含语义、语用分析。”也就是并列关系,但在分析中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语用平面和句法平面的关系表现在语用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关系上,句法结构是语用结构的母体,一般语用成分是附于这一母体之上的,同时,语用结构又具有

36、各自的特点,是句法结构所不具有的。 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关系是通过句法得以实现,但并不是直接的关系。表示各种语义成分(对象、结果、处所、施事、受事等)的词语都可以充当语用成分。要透彻理解语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所指称的内容以及所负载的信息。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是一种表里关系。句法是外在的,显层的,语义是内在的,隐层的。语义如果没有一定的句法呈现,它就无法表达,如果句法不表达一定的语义,它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四、三个平面理论的价值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是从多角度、多视点、多侧面研究语句的构成情况,帮助人们对汉语语法地认识得到了深化和提高,也揭示了语句结构的多元性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语法甚至

37、对语言的认识。虽然语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符号系统,但是通过三个平面理论我们越来越廓清语言的内在规律,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那些制约言语生成的种种因素,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1、三个平面理论完善了句子分析系统,句子的隐含语义得到了深入地挖掘。 过去的汉语语法研究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揭示的是词语的显层关系,对词语的隐层关系揭示得不够。这主要受到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使得语法研究支离破碎,难以自圆其说。三个平面的理论,实际是针对句子中三组关系提出的:句法平面;它研究符号和符号的关系,也就是语表关系。语义平面;它研究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即语里关系。语用平面;它研究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组关系

38、分别对应了三个平面,使得我们不仅仅单从句法上来分析。如:分析句法结构成分、结构关系、结构类型等;理清成分与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施事、受事、工具、处所、时间等);再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因素考虑进去,如:语气、倒装、重音、停顿等。用这几方面来统领,观照汉语语法研究。从以前单平面或双平面分析到三平面分析,使过去的支离破碎的语法研究得到了改善,也做到了由表及里,逐层分析,层层递进,相互验证,达到了句子结构的全面分析,有效地解决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 (1)句子结构规则有了更科学地说明和解释。 如:“同学们直直的排成一列长队。”早期语法学家划分句子成分,把“直直地”处理成定语,但是近年来语法学家把“直直地”

39、处理成状语,区别了句法和语义层面,语义上它指向“队”,但在句法上是处于谓语动词前是状语。这种处理方法确实比把“直直地”处理成定语更利于说明句子的结构规则。 (2)一些口头语言的特殊句式研究有了初步发展。 如:对举格式“男不男,女不女”的研究,有了初步成果 (3)句法结构的描写更加细致。 如:“台上放着鲜花”与“台上唱着京戏”两句都可以描写成“N1+V+N2”,却不能显示出结构的差异。如果把第一句描写成“N1+V(+附着)+N2”,第二句描写成“N1+V(-附着)+N2”,则二者的结构小类就显示出来了。 (4)句式之间的变换有了更合理地说明。 如:“他喝完了饮料”,变为“他喝饮料喝完了”,作用在

40、说明补语在句法上比宾语更有依附性,不仅仅在说明宾语、补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语用上补语比宾语也更具有作句子焦点的资格。 2、三个平面理论拓宽了语法研究的范围,深化了语法研究的内涵,延伸了语法研究的外延,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胡裕树、范晓认为:“三个平面既是理论问题又是方法问题,即是本体论,又是方法论。”三个平面理论使我们的语法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语言的分析不再只停留在句法层面一个点的研究上,而是在句法层面上对句法的结构意义和结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语义层面上对语义的表达方式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还可以在语用层面上对语用形式和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三个平面相结合探讨研究。例如对短语的研究,

41、人们从句法上对其结构形式进行描写。“饿坏、弄懂、好起来”,从句法上看,都是“动补”结构,分为“形+动、动+动、形+形”等几类。语用上,短语的结构中心虽然在动词上,但补语往往是其表达的重心。当然不同的语境下,结构中心由于表达重心也可能表现在动词上。 对三个平面的深入认识,也更注重了它的概念下的属概念,人们不再把主语、施事、话题等混淆乱用。注重对句子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也更注意到把凡出现在句首的名词性成份全看成主语的错误观点。 总之,三个平面理论“促使人们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汉语语法规律和现象作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观察描写和解释。” 3、语用平面的提出,把语言的静态研究与动

42、态研究相结合,对语言的运用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语用平面地提出可以说是使汉语语法研究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使人们打破了以往僵硬的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胡裕树、范晓先生在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此有以下论述: “研究主题和述题,有助于了解句子所表示的旧信息和新信息,知道说话者关心的是什么。” “研究句子的口气,有助于了解说话者对所陈述内容的主观情态。” “研究句子中评议性词语,有助于了解说话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估和态度。” “研究表达重心和焦点有助于了解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对变式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具体句的说话语境,也有助于分析句型或句式的语用价值。” “研究句子的语气有助于了解句

43、子的表达用途和说话者的言语行为类型。” 4、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些长期争议不休的问题,在三个平面理论指导下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 三个平面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在语法研究时自觉地寻求所研究问题属于哪个平面。“语义和语用研究的长足发展,为许多语法现象找到可更合理的描述方式或解释方法。”如:主语的问题,现在已区分了主语、施事、话题三个层面,使主语的确定也就清晰了。“传统的语法分析注意到句法和语义关系的说明。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语法分析中是经常以语义分析代替句法分析。或者说,先了解句子的意义,在确定句子的成分。”这种理论理解就曾影响到主语。现在我们终于根据三个平面,明白了主语属于句法层面,实施属于语

44、义层面,主体属于语用层面。使我们解决了关于主语长期运用混淆,不能辨别的局面。以及句中定语后置,动态句子分析,省略中等具有争议的问题,通过三个平面理论都得到了合理地解决。现代汉语中对特殊句式的研究一直是语法学界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对句法结构相似、相近的句式的辨析更是研究的热点,而且这种研究对于汉语语法教学及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都大有裨益,所以本文主要对汉语语序排列相同的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式进行比较研究,并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来探讨二者的差别。一、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界定(一)兼语句一般认为,兼语句是指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它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叠加

45、构成的,其中动宾短语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套叠,当中没有语音停顿,这种既做宾语又做主语的成分叫兼语。其基本结构格式是:名词1+动词1名词2动词2简化之:NP1+VP1+NP2+VP2从句法角度讲,NP1作为主语一般不参与讨论。NP2一身兼双职,既作VP1宾语又作VP2主语,最重要的是NP2与VP1和VP2在同一个层次上。从语义上来讲,NP2是VP1的受事,同时又是VP2的施事,并且VP1和VP2之间还有因果或目的结果的关系。例如:(1)他叫你快点来。(2)小张责备小王不讲信用。(3)领导让我去谈谈情况。例句(1)中“叫”和“来”之间有目的与结果的的关系。全

46、句可以分为两部分:他叫你你来。“你”既是受事也是施事,属于兼语部分。在例(2)中“小张责备小王”的原因是“小王不讲信用”。(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界定一般认为,主谓短语作宾语句是指在谓词性谓语句中,由主谓短语充当其宾语的句子。这种句型的格式为:名词1+动词1+名词2+动词2简化之:NP1+VP1+NP2+VP2从句法角度讲,NP2先与VP2构成主谓关系,之后再与VP1发生动宾关系,即(NP2+VP2)整体作VP1的宾语。也就是说,NP2与VP1和VP2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例如:(4)领导希望他来主持会议。(5)我知道他要来。二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的辨析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在句法格式上都有NP1+VPI+NP2+VP2,因而对它们的划分就存在一个界限不清的问题。关于这两种句型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