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2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38405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书所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夜书所见4.夜书所见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送、挑”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些许开心的心情变化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猜一猜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声音,先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打开促织的声音网址,听叫声,借助图片了解这种昆虫。)这促织呀,还出现在了一首诗里面呢!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2.释题:读课题,边读边想,你

2、读懂了什么?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生2:“所见”是看见的意思,“书”是写的意思。连起来说: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二、初读古诗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首先要读准字音和节奏,再加以细细地去揣摩,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1.“萧萧”读一声。2.强调“挑”字读三声。“挑”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理解)3.读古诗。按照平长仄短的节奏读古诗,蓝色线是拖音处。三、品读古诗1. 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作者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听到了秋风的声音。)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发出什么声音?(

3、呼呼)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这样的秋风,作者想要吗?不想要,是秋天主动“送”来的。这样的风声,梧桐声,拂过诗人的身体,掠过诗人的耳朵,送来阵阵的寒意,让诗人不禁打了个寒噤,那么你们觉得这一句该怎么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2.此时作者身处哪里?(江上)还身处哪里?(身在异乡)3.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动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来当当小诗人,设身处地地想想,在这样一个深秋之夜,秋风阵阵,

4、凉意深深,你们会想到些什么? 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他为什么在外地“做客”,不回家?(儒士的济世安民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补充叶绍翁资料。)此处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4. 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在这黑茫茫之中,他又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篱笆下的一盏灯)5. 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大家想象下,看到那一团

5、灯火,他又想到了什么?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挑逗促织呢!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呢?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自己家中的孩子也如此逗过蛐蛐呢!)这是深秋的一个夜晚,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地来到后院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见了蛐蛐的声音,这可是一只好大的蛐蛐啊!你们悄悄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一边照亮,一边轻轻地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看到了那只蛐蛐,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啦。(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捉蛐蛐真好

6、玩啊,我们可高兴了。接下来就是要“斗蛐蛐”了,更是有趣极了!6.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了一些的开心,快乐)板书:一些快乐 深秋的景致触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几句诗句表达的淋漓尽致。7.背诵诗文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诗人不仅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而且思念家乡的亲人!有一天我们出门在外,也会思念家乡的亲人的!四、 补充拓展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想与家人团圆的季节;秋夜,特别是月圆之夜,夜深人静,常使游子

7、望月思乡比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使孤身漂泊的游子产生浓烈的思乡和满心的哀愁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五、 指导生字,布置作业1.指导生字“送、挑”的书写。2.背诵夜书所见和思乡的诗句。板书设计: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见:梧叶挑促织 一灯明听:寒声秋风 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一些快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含答案):4.夜书所见4.夜书所见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送、挑”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重点

8、难点】重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难点:感受诗人由郁闷转为些许开心的心情变化过程。【新知预习】一、标出加点字的读音。挑促织 ( ) 萧萧( )( )二、 夜书所见是( )代( )写的。三、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萧萧:_挑:_促织:_篱落:_【课堂探究】夜书所见这首诗写于( )季,天气( ),从( )字可以看出来;诗句中“儿童挑促织”是作者( )到的。【达标练习】我会填: 萧萧梧叶_,江上秋风_。 知有儿童_促织,夜深篱落_。参考答案:【新知预习】一、 tio xio xio二、 宋 叶绍翁三、 萧萧:风声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促织:俗称蟋蟀,也称蛐蛐篱落:篱笆。【课堂探究】夜书所见这首诗写于( 秋

9、 )季,天气( 寒冷 ),从( 寒声 )一词可以看出来;诗句中“儿童挑促织”是作者( 想 )到的。【达标练习】我会填:送寒声,动客情,挑,一灯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

10、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古诗的相关的音频、图片资料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通过相关的谈话的交流,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情感基调,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诗题和诗句的意思。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

11、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地读出来。2.同桌互读互查。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6.学生熟读。【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读准、读通古诗,再通过适时的全班交流学习来达到巩固自主学习的效果,实现对古诗的初步感知。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2.不理解的地方,交

12、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设计意图】在关注和理解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地交流,不仅可以互相释疑,还能互想学习,提高整体学习的效果。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2.深入体悟诗意、诗情。(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

13、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再读、细读、品读中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最后再体悟出诗情,并指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将这种情感进行表达。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1.

14、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4.小组比赛。【设计意图】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师生互接接答诗句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3.背一背。【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可以将学生对课内古诗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延伸到课外,自主学习和积累更多的古诗文,从而进行更多的积累性学习。七、板书

15、: 夜书所见叶绍翁 梧叶 秋风挑促织动客情教学反思:教学这首诗时,首先注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如:教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游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在学生充分诵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其次,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引导其展开想象,让学生投身其中,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在教学第一、二行诗时,我让学生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我请班上的外地孩子谈谈: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这里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这时,学生那根思乡的弦被触动了,通过自身的感受,从中理解了“动客情”,体会了诗人的真实情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