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观点下的部分中学数学问题--林妙红(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观点下的部分中学数学问题--林妙红(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作业标题:期末考核题目作业要求: 就你认为的某个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中学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并写成一篇3000字以上的论文。高观点下的部分中学数学问题 林妙红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高等数学的内容被引入或者介绍了很多,如选修4部分。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是密不可分的,若站在更高的视角(高等数学)来审视、理解初等数学显得明了简单了。随着高考命题自主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省和地区开始尝试自己命题,而在命题组中高校教师占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在命题时,会受到自身研究氛围的影响,有关高等数学背景的问题会逐渐增加丰富起来。本文运用高等数学的观点分析初等数学,着重用例子把初等数学
2、问题用高等数学解法来解答,从中找到两者的联系。关键词:高等数学;初等数学;函数的拐点问题;函数的凸凹性;分解因式;数列;不等式 一、引言随着高中课程的深入改革,大学高等数学的内容被引入了很多,如选修部分。而实际上在必修部分新增的内容就已足够值得关注,这些内容的变化很有可能是高考试卷今后命题的趋势。比如导数部分内容就丰富了很多。1、函数的拐点问题例1(2007湖南文21)已知函数在区间,内各有一个极值点(II)当时,设函数在点处的切线为,若在点处穿过函数的图象(即动点在点附近沿曲线运动,经过点时,从的一侧进入另一侧),求函数的表达式解析:(II)思路一:由知在点处的切线的方程是,即,因为切线在点
3、处过的图象,所以在两边附近的函数值异号,则不是的极值点而,且若,则和都是的极值点所以,即,又由,得,故解法二:同解法一得因为切线在点处穿过的图象,所以在两边附近的函数值异号,于是存在()当时,当时,;或当时,当时,设,则当时,当时,;或当时,当时,由知是的一个极值点,则,所以,又由,得,故点评 本题中“在点处穿过函数的图象”实际上是指点A处是函数的拐点。有关拐点的问题,在讲解极值点内容时举的最多的例子就是函数。在处虽然导函数值为0,但不是极值点,左右两边的单调性相同。从数来看,使导函数所对应方程的偶次重根。所以本例中可知是重根。2、函数的凸凹性例2.若对所有的都有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解
4、析:,设则 , 由得。注意到F(0)=0,若在定义域有极值则比在区间(0,+)外.即另解:f(x)的示意图如图,由图可知直线y=ax在区间(0,+)上恒在y=f(x)图像下方,所以a1.点评:本题注意的图像过定点(0,0)考虑数形结合就会带来一个问题:虽然可以证明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但是递增的形式是类似还是类似即函数的凸凹性。我们也可以通过再求导,探讨切线斜率的增减性来确定函数图像递增的趋势即凸凹性。二、用高等数学思想思想剖析初等数学问题更直观更明了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许多初等数学的内容都是高等数学中的模型。如初等代数中的代数式、方程、数系、函数等,都是数学模型。高等数学正是在初等数学的
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许多初等数学无法解答的问题在高等数学中得以解决。2.1因式分解问题因式分解是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的方法很多,技巧性很强,不易掌握,如用高观点来解决这类问题则可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1把分解因式。用初等数学方法,需要对上式拆项。即:显然上式分解有一定难度,介利用微分法有助于找重因式;先对求导得,因此可知原式必有三重因式即:。除了利用微分法可以帮助分解因式,还可以利用行列式的方法。引理1(一元多项式)设是数域F上的一元多项式则= 证明(参见文献2)。引理2利用三阶行列式的平行线法,可很快算出循环行列式的值;设A=,则证明(参见文献1)。例2
6、分解多项式 。用初等数学方法,及之前的微分法都不易分解,但利用引理1,用行列式的方法会较易求得。解:由引理1可得,原式= = = = (行列式的计算原理参见文献3)例3因式分解 。解:由引理2知,则由上两例可知,利用行列式也可使某些因式分解问题简化。2.2数列问题引理3 如果行列式中有两两行(列)的对应元素成比例,则此行列式等于零.证明(参见文献1)由引理3,可知若不相等的三数成等差数列,且则也成等差数列。推论1,设分别是一等差数列的第项,第项,第项的充要条件是。证:充分性,由 , 知 三点共线,不妨设该直线的方程为了,得三数所在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可知是以为通项的等差数列的第项,第项,第项。必
7、要性,已知,分别是一等差数列的第项,第项,第项,设它们所在的数列首项为,公差为,所以,例4已知等差数列的第项为,第项为(0), 求。解:设等差数列的第项为,由推论1得得 即推论2,若分别为一公差0的等差数列的第项,第项,第项,则分别是另一等差数列的第项,第项,第项的充要条件是 证明(参见文献2)。例5:已知某一三角形三边成等差数列,三边长倒数,也成等差数列,问此三角形的形状。解,成等差数列,也成等差数列从而得或或,又因为成等差数列故,所以此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2.3不等式的的问题利用中值定理解中学数学中的不等式例7 证明:当 时, 不等式在时成立。分析:设则当 时, 对在区间上应用拉格朗日中值
8、定理, 有, 当 时, 故 从而得证。此例若考虑中学解法, 需将 展开, 经过讨论, 再适当放大和缩小后得出结果。例8证明:当时,。此题可用中值定理证,也可用的单调性来证.证明:设则在上连续,在上可导,由拉格朗日定理知在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即从例7,8 可以看出, 利用中值定理来证明不等式, 较初等解法要相对简单, 同时可以得到一些常用的公式。三、 总结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不同:初等数学研究的是规则、平直的几何对象和均匀有限过程的常量,亦称常量数学,思想方法上片面、孤立、静止地考虑问题;高等数学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研究的是不规则、弯曲的几何对象和非均匀无限变化过程的变量,思想方法上是在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也就是极限的方法。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因其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因此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人们要随着这种不同转变学习时的思想方法,把初等数学的片面、孤立、静止的思想方法转变成在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的极限方法,这样就能很快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迅速入门,学好高等数学。参考文献1乐茂华,高等代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3-81.2钱钉,初等数学中几个有用的行列式J景德镇高专学报,1994,4:25-35.3陈志杰等,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习题精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