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试题四(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试题四(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州大学运动生理学课程试卷(四)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A:ATPB:碳水化合物C:脂肪D:蛋白质2、当外周阻力增大时,对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最大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平均动脉压 D:脉压差3、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的是 ( )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4、下列哪一因素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 ( )A:肌红蛋白多 B:其支配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快 C:有氧氧化强 D:肌纤维直径细而长5、当各器官的活动达到真稳定状态时,吸氧量 ( ):大于需
2、氧量 :小于需氧量:等于需氧量 :等于吸氧量6、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 )A变化不定; B加快 C减慢 D. 不变 7、“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 ( ):开始:进行:结束:以上均不是8、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50C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辐射散热 :传导散热 :对流散热 :蒸发散热9、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C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10、“持续训练法”主要提高机体的 ( ):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 :力量素质 :灵敏素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人体机能活动调节的
3、主要方式是 和 。、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数为 、女子为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 、 和收缩性。、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综合指标有 和 。、PWC170是指 。、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体的 惰性和 惰性所致。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心脏收缩力量、 、 和 等。、支配心脏活动的两类神经为 、 。、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10、运动处方的四要素为 、 、 和运动时间。11、有训练者定量负荷后心血管机能表现为 、 和恢复快的特点。12、确定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理论基础是 和 。13、女子的肌肉力量平均为男子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心动周期、能量连续统一体、乳酸阈4
4、、定量负荷5、生物节律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2、简述“极点”现象和原因及在运动中如何克服“极点”的方法。3、简述真假稳定状态的概念及不同点。4、简述力量训练的原则。五、问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1、 何谓动作电位,并说明它产生的机制。2、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做法。 苏州大学 运动生理学 试卷(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 2、B 3、B 4、B 、 、B 7、 8、 9、 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215g/100ml,女1114g/100ml、传导性、自动节律性、最大摄氧量、乳酸阈
5、、心率在每分钟170次时的身体工作能力。、物理、生理、体位改变、呼吸运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分压差10、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11、动员快、潜力大12、心搏峰理论、最佳心率范围理论13、2/3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心动周期:左右心房或左右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的时程。(3分)、能量连续统一体:运动生理学将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途径之间,以及各能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连续统一体称能量连续统一体。、乳酸阈:在有氧供能的渐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时的值接近,但是,随着运动强度的最佳,乳酸浓度会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
6、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阈。(3分) 、定量负荷:是指一种限定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运动试验条件下的负荷。(3分)5、 生物节律;生物提内的各种生理活动按一定的时间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以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周而复始,则称为节律性变化,而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3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三个供能系统的特征。答:运动时人体三个供能系统特征为:(1)磷酸肌酸的分解:磷酸肌酸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分解时释放大量能量,放出的能量也只能维持数秒钟的剧烈运动。其重要意义在于其快速动用性。(2分) (2)糖原的酵解:当运动的强度大、持续时间达10s以上时,体内能量主要依靠
7、糖原的无氧酵解来提供。(2分)(3)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当运动中氧的供应能满足机体需要时,ATP再合成所需能量主要由糖脂肪的有氧氧化提供。有氧氧化过程提供的能量较多,有利于维持较长时间的运动。 (2分)2、试述“极点”现象和原因及在运动中如何克服“极点”的方法。答:“极点”产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功能动员水平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造成氧供不足,大量乳酸及其它代谢产物堆积在血液中(2分)。这些化学刺激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并使原来的运动动力定型暂时紊乱,运动中枢抑制过程占优势(1分)。因此,极点出现时,动作迟缓无力而不协调,植物性反应加强(1分)。出现极点后,放慢跑的速度,加深呼气
8、。良好的赛前状态和适当的准备活动能推迟其出现和减缓其症状(2分)。 3、试述真假稳定状态的概念及不同点。答: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吸氧量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种状态称真稳定状态(2分)。如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本人最高水平,但仍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此状态你假稳定状态(2分)。前者乳酸产生少,运动持续时间长(1分);后者运动强度大,乳酸不断积累,运动不能持续长时间(1分)。4、试述力量训练的原则。答: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有:(1)超负荷原则:所谓超负荷即每一训练阶段的负荷应超过过去已适应的负荷。 (1分)(2)渐增阻力原则:在负重练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增加负荷才能使原来在超负荷的作用
9、下增强的肌肉不断增强力量。(2分)(3)合理安排顺序原则:力量训练时应进行先大后小,先下后上的原则,两个相继的练习 不要使用同一肌群。(2分) (4)专门训练原则:力量的性质和动作的结构都要强调专门性。(1分)五、问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何谓动作电位,并说明它产生的机制。答: 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2分)动作电位的成因首先是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膜的极化状态逐步被毁除(即去极化)。(2分)当去极化达到膜的阈电位时,膜对Na+的通透性会迅速提高,膜外的Na+受膜两侧电化学梯度的作用,迅速大量地内
10、流。Na+的内流使膜内负电位因正电荷增加而迅速消失,并进而出现正电位。(2分)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Na+内流时,Na+的净移动为零,于是跨膜离子运动和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电位值为Na+的平衡电位,(2分)也就是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膜内正电位值。但膜电位停留在Na+平衡电位的时间很短,随着Na+通透性的迅速下降,膜又出现了对K+通透性增高,K+向膜外扩散,结果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达到原来静息电位状态。这样就形成了动作电位下降支即复极相。(2分)由此说明,动作电位上升支即除极相的出现,是由于刺激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和Na+内流的结果;(1分)
11、而下降支即复极相的出现,主要是膜对Na+通透性下降和对K+通透性上升以及K+的外流所致。(1分)故动作电位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1分)2.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和做法? 答:(一):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2分) (2)提高氧运输系统各环节的功能。(2分)(3)体温适当升高可提高酶系统活性;血液温度升高可引起有利于肌肉的氧供应。(2分)(4)肌肉温度升高,收缩速度加快,降低粘滞性,增强弹性防止运动损伤。(2分)(5)增加皮肤血流量和加强体温的调节。(1分)(二):准备活动做法:一般性准备活动:慢跑,徒手操、拉韧带和游戏。(1分)专门性性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一致的练习。(1分)时间:30分钟左右,强度:45%最大吸氧量,(1分)与正式练习间隔时间:58分钟。(1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