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策略(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策略(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作者:齐珂来源:创新科技2015年第05期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就业工作日益成为高等院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剖析目前高校就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性、即时性、便捷性等特点,改革当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尽可能拓展发展空间,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关键词 就业信息化;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 G647.38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5-89-3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Gradu
2、ates EmploymentQi Ke(Hebi Employment Training Center, Hebi Henan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mploymen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izat
3、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ussed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bile Internet of mobility, immediacy, convenience and so on, to reform the current graduates employment working mode, to exp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as far as possible, and to do a good job of employmen
4、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key words:employment informationiation, 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业服务就其本身来说,其核心是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优化河南省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指出,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现状分析2014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48.3万人,其中:研究生1.3万人,较2013年增加0.2万人;本科生21.3万人,较2013年
5、增加2.3万人;专科生25.7万人,较2013年减少5.6万人。1.1 毕业生学历分布情况2014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中,博士研究生为19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04%;硕士研究生为1.3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69%;本科生为21.3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4.10%;专科生为25.7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3.20%。1.2 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河南省2014年毕业生中有男性22.87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35%;女性25.43万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3.65%。其中博士生男性104人,女性86人;硕士生男性0.6万人,女性0.7万人;本科生男性9.8万人,女性11.3万人;专科生男
6、性12.4万人,女性13.4万人。1.3 毕业生文理科构成情况2014年生源中文科专业占毕业生人数的45.93%;理科专业占毕业生人数的54.07%。1.4 毕业生生源数量前十的高校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省内生源中,毕业研究生占省内生源总人数的2.43%,本科毕业生占42.72%,高职专科毕业生占54.85%。其中郑州地区的生源最多,占河南省生源总人数的10.76%。其次为周口地区,占河南省生源总人数的10.18%。其他地区均不超过河南省生源总数的10%,其中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不超过5%,鹤壁、济源地区的毕业生人数低于1万人。1.5 省外生源来源分布情况河南省省外生源占毕业
7、生人数的8.15%,其中省外生源毕业研究生占研究生总人数的10.12%,省外生源本科生占12.97%,省外生源高职专科占3.89%,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安徽省、甘肃省是省外生源数量最多的5个地区,生源人数超过2 000人以上。2015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9万,较2014年增加1.6万,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任务更加繁重。2 就业信息化创新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真实、权威、公开、公益。运用网络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信息真实。河南省一直坚持以“诚信”为基准,确保全部上网的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有效。要求所有上线的省内高校毕业生信息要经过学校审核上报和维护。就业信息化两
8、大功能即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与工作管理。就业信息化四项服务是:一是信息服务功能。二是网上办公功能。三是毕业生就业指导功能。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监测功能。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无纸化管理。毕业生在网上可与多家用人单位在线洽谈,扩大了择业空间。学校也可以依照信息网提供的数据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我们了解到环境探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职场信息是环境探索的核心内容。专业方向与职业领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搜集职场信息时应以专业方向为主线1。2.1 专业应用方向与动态通过专业教育、专业教师以及校友了解专业的应用领域,对职业发展方向有初步的认识。从宏观上了解职场对人
9、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提炼出几大核心技能与素质,在大学生活中围绕这几项进行培养与完善。2.2 职业目标岗位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的内容,从自身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进行判断,在专业方向对应的职场领域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岗位,以平衡专业学习与自我需求,找到最佳的目标岗位。2.3 岗位要求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对于相同岗位的要求不同,也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与用人理念。大学生在锁定目标岗位后应重点关注目标岗位的具体要求,例如职位描述、职责范围、工作内容等细节信息,并查看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对同一岗位的要求与描述,描述中的共同点即可作为该岗位的通用要求,对于描述中不同的地方,应结合不同的经济性质予以分析与
10、辨别。具体方法如下:2.3.1 巧用招聘网站的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查询岗位招聘信息。通过高级搜索功能,首先能了解学校对应专业的就业行业,例如:物流/运输、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会计/经融/银行/保险等;其次,根据行业类别,选择公司性质,不同的岗位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要求有所不同;最后,在行业类别、企业性质的基础上选择职能类别,点击职能类别,能看到对应该项职能类别的岗位名称,将岗位名称输入“搜索关键字”,则可以得到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因此按照:行业公司性质职能类别岗位的顺序,可以查询具体岗位的招聘信息2。2.3.2 善用岗位招聘信息归纳就业能力要求。在某岗位的招聘信息中,有如下信息值得学
11、生关注:公司简介、公司规模、薪水范围、职位描述,其中,公司简介与职位描述值得重点关注。通过公司简介可查询公司的网站,网站上有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年报等信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概况与前景;通过职位描述,了解公司对岗位的具体要求,即对就业能力的要求。按照就业能力模型的要素内容,可将公司的具体要求进行按照就业能力的四要素知识、技能、能力、特质进行分类整理,搜寻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职业发展路径、学生的努力方向,以得到岗位就业能力要求3。2.3.3 行业专业BBS为就业能力提供进一步参考。基于招聘要求的岗位描述与工作实际有一定差距,行业专业BBS为缩小这一差距提供了信息支持。通过访问各行业的专业BBS,能
12、够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对知识要素、技能要素的更新有重要的提示意义。3 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的集中建设程度提高认识,形成“以毕业生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把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真正建设成为政务公开的窗口、公共服务的平台、毕业生参与的渠道。明确分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运行管理机制,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及时协调解决网站建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4。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建设中应该重点从以下方面来实施:3.1 建立有关部门、社会机构和毕业生共同参与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机制,取消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推行学术团体标准,建立我国与国际接轨的三级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导向和激
13、励作用。一切从毕业生的角度出发,以毕业生满意为服务目标,与毕业生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公共治理水平,调整社会关系,缓和社会对抗。3.2 推进网站多层次建设。要推动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各方协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基地,构建学生、教师、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共建“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信息服务。3.3 加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安全保障。4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54.1 正确认识电子政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全省全局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稳增长、促改革
14、、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重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建设。增强推进全省高校全方位立体交互式市场服务平台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4.2 建立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资源整合,统一数据中心4.2.1 Web,即传统网页方式。4.2.2 移动版,基于Web,为手机、平板进行优化。4.2.3 App,针对运行iOS/Android等智能操作系统的手机开发的应用软件。4.2.4 微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模式提供的接口,实现微信平台与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全省使用统一的软件操作系统并设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各网点只经办业务,数据向中心集中,充分实现“数据往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要求。
15、促使招聘信息深入千家万户;使就业指导“信息化、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高校全方位立体交互式市场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工作主要概括为六个体系: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库建设、维护体系,信息资源目录、定位体系,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体系,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信息资源安全体系,确立信息资源相对独立的工作框架将有利于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4.3 通过全方位立体交互式市场服务平台门户网站的建设推进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建立一个集国家政策及就业资讯发布、就业信息采集、就业趋向分析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就业服务平台,使之适应大学生就业形式的需要,满足当前国家及高校关于人才供需有关方针政策的
16、要求。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全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河南省关于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就业对接的要求。4.3.1 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形势分析系统。通过建立供需模型与设置供需追踪维度,实现毕业生岗位供给、毕业生就业机会需求及供需比例的实时追踪。包括通用岗位、行业岗位、多种就业流向的供给情况变化,供给岗位对学历、专业、地域性需求的情况变化。在任意给定时间内,监测毕业生岗位对于地域的要求比例分布,并可通过对重点城市或地区和河南省主要地市的不同纬度进行统计。4.3.2 就业过程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多维度的指标分析体系(毕业生就业时间、地域、行业等),实现对毕
17、业生就业的实时有效监测,对毕业生规模、就业率、就业去向分布、就业相关的等数据指标进行实时查询,对可疑(非真实)就业数据进行监测,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管理指导服务工作。4.3.3 就业结果分析及反馈系统。对学科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的各个维度进行类比分析,按照学校就业率、学历层次、专业类别、重点学科、中外合作办学、行业职业教育分别对就业情况分析排序,并对排序中出现的就业率低下专业进行预警反馈。通过系统发现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同时作为调整学科培养方式和调整招生结构的重要参考依据。4.3.4 就业质量评估数据报表系统。通过设定指标体系对单所学校的生源数据,毕业生个人数据,学生就业单位数据,往届毕业生调研数
18、据的汇总与分析,掌握目标学校的整体及各院系专业的就业成果、特色(或亮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指导目标学校学科结构调整和优化学生培养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指标体系包括毕业生总体规模、应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与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对比分析、已就业毕业生反馈情况分析等。4.4 开展互动交流与服务、加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建设和管理4.4.1 门户网站:毕业生就业信息网。4.4.2 商业网站:待卵化,商业化运营。4.4.3 网上服务大厅:各种就业手续的在线办理和查询。4.4.4 创业网:毕业生创业工作的网站。4.4.5 就业市场:常设市场、高校市场、分市场、网络市场。4.4.6 培训:培训学校、网络
19、视频课程等。4.4.7 评估中心:评估中心网站、业务模块等。稳妥开展在线访谈等互动活动,深入整合各项网上服务,拓展主题服务功能,提高网上服务能力,加大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力度,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切实提高在线办事能力,加强毕业生参与。政府、单位相关官员可以采取开放博客,公布电子邮箱等方式,征求河南省毕业生意见,畅通河南省毕业生访求渠道和就业通道,提高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公开性和执政的透明6。参考文献:1 万四华,陈东红.大学毕业生就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2 狄国强.移动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J.教育信息化,2005(6).3 卜永华.大学生网络求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 余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0(1).5 付光辉.高校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互动服务平台J.软件导刊,2006(8).6 张留柱.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信息化建设探索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