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归纳(共1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12943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总结归纳(共1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理学-总结归纳(共1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总结归纳(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总结归纳(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理学 总结归纳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3.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无需膜蛋白帮助;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例子:葡萄糖和氨基酸、核苷酸特点: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饱和

2、现象;竞争性抑制。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特点:相对特异性;饱和性;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例子:Na+、K+、Ca2+ 等都经通道转运(电压门控通道)(顺梯度)(三)主动转运:1.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3个Na+出胞,2个K+入胞)2.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这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这也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原发性主动转运:逆梯度带电离子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转

3、运的都是小分子物质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RP):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AP):是膜受到有效刺激后,在RP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位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四、肌细胞的收缩(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与兴奋-收缩偶联(二)骨骼肌收缩的机制肌丝滑行理论第二节 血液一、血细胞的组成、生理特性、功能、及其生成的调节(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您的回答】:您未答题 (一)红细胞生理1.

4、数量:男:4.55.51012/L Hb:120160g/L 红细胞比容:40%50%女:3.55.01012/L Hb:110150g/L 红细胞比容:37%48%2.功能:运输O2、CO2 缓冲血液pH值3.生理特性:渗透脆性: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正常值: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影响因素: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 悬浮稳定性: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 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正常值:男:01

5、5mm/h, 女:020mm/h。影响因素:血浆成分影响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无关。白蛋白、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叠连。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促进红细胞叠连。可塑造变形性: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的特性。影响因素:与表面积/体积呈正相关;与RBC膜弹性呈正相关;与RBC内粘度呈负相关。4.造血:生成原料:铁、蛋白质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性激素(二)白细胞生理1.白细胞白细胞数量:(410)x109/L2.白细胞分类及功能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衰老的

6、红细胞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嗜碱性粒细胞01 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 0.55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过敏反应淋巴细胞2040T细胞 细胞免疫B细胞 体液免疫单核细胞38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三)血小板生理:数量:100300109/L生理功能: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作用: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时,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血小板还可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修复受损血管;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可被激活,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二、生理性止血出血时间:正

7、常13min。(血小板) 凝血时间:凝血因子血液凝固: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回缩释出的液体。凝血过程: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比较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启动方式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多全部来自血液少组织因子参与速度慢快抗凝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抗凝血酶:灭活a、a、a、a、a(与丝氨酸残基结合)肝素: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2000倍)。蛋白质C:1)灭活因子、 2)限制因子a与血小板结合 3)增强纤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第三节 循环一、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类型:1.普通的心肌细胞工作细胞 eg: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8、自律细胞 eg: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一)心室肌细胞RP、AP及其分期(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特点:4期自动除极。1.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0期机制:Ca2+内流(慢反应自律细胞)3期机制:K+外流4期机制:IfNa+内流的逐渐增强K+外流的逐渐减弱两者兼有2.浦肯野细胞:AP相似:0期机制:Na+内流(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会自动除极 Na+内流逐渐增多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静脉动脉 心室在泵血 舒收(一)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进行一次收缩和舒张为心跳的一个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如:按心率为75次/min计算,心动周期=0.8秒

9、心动周期:心动周期的特点:心房和心室机械活动周期的时间是相等的。舒张期的时间长于收缩期。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于收缩期。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依靠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70%),而不是心房的收缩(30%)。(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解题技巧:心室的泵血过程:心泵血过程中的特点: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泵血的原动力;心房心室、心室动脉之间的压力差是直接动力;心脏瓣膜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等容收缩期、等容舒张期是压力变化最快的时期;快速射血期,室内压达峰值;快速射血期的中期或稍后,室内压已经低于主动脉内压。(三)心泵功能的评价1.

10、搏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量。6080ml(左=右)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5L/min是评价心功能最基本的指标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和血管的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递质:NE 受体1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递质:Ach受体:M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3.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N纤维:交感神经NE+全身血管平滑肌R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分布密度特点:皮肤血管骨骼肌内脏血管冠脉及脑血管;AV,微动脉最高;作用:静息状态发放低频冲动,维持血管一定的紧张性。(二)心血管反射(降压反射)颈动脉窦、主动脉

11、弓压力感受性反射1.意义:维持血压相对稳态2.过程:刺激:血压动脉管壁扩张度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窦神经、降压神经中枢: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低)心交感N、(高)心迷走N、交感缩血管N效应器:心、血管(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1.肾上腺素(E)受体:、(1、2)作用:心:1兴奋 强心血管:兴奋血管收缩2兴奋血管舒张2.去甲肾上腺素(NE)第四节 呼吸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1.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组织换气一、肺通气呼吸运动的形式: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

12、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活动受限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形式何时出现呼吸肌参与否浓度与感觉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呼气是被动平衡均匀用力呼吸运动时、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或吸入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吸气呼气都是主动的深快,费力;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二、反映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年人的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约500ml。2.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00ml,女性约2500ml。肺活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

13、的常用指标。3.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VC)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正常值:1s末:80%; 2s末:96%; 3s末:99%。4.肺通气量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肺通气量=潮气量 呼吸频率,每分肺通气量为60009000ml。5.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潮气量 - 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深慢的呼吸有利于气体交换,是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三、肺换气形式:气体单纯扩散动力:气体分压(张力)差第五

14、节 消化组成:消化管+消化腺。方式:机械消化+化学消化。消化:将大块的、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加工成小块的、颗粒的、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食物中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一、胃内消化(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一)胃液:1、性质:纯净胃液是无色、酸性(pH0.91.5)液体,正常成人日分泌量为1.52.5L。2、成分: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HC03-、内因子。盐酸: *壁细胞分泌生理作用: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为之提供适宜环境蛋白质变性促使胰泌素释放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小肠吸收Fe2+和Ca2+专心-专注-

15、专业*主细胞分泌*最适PH:23;5.0失活3.粘液: 溶解型(粘蛋白):使食物润滑 不溶解型(粘蛋白凝胶):机械屏障保护作用可降低H+在粘液层中扩散速度含HCO3- ,中和H+,形成“粘膜-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形成内因子-VB12复合物,促进VB12吸收。(二)胃的运动1.容受性舒张:容纳食物。2.胃的蠕动:3次/分:搅拌,研磨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促进胃排空。二、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作用:无色、碱性液体,pH约为8.O,1.5L/d,等渗液组成成分:1.碳酸氢盐:中和胃HCl2.胰淀粉酶:淀粉麦芽糖(二)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1.性质:粘稠、味苦、黄色、PH7.4(

16、胆囊胆汁PH6.8)2.胆汁成分:不含消化酶胆盐(50%)唯一与消化相关的酶磷脂(30%)乳化脂肪。胆固醇或胆盐形成胆石。胆色素:Hb分解产物。3.胆汁的作用:弱碱性的胆汁能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一: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三: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三)小肠运动1.分节运动小肠特有: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2.蠕动和蠕动冲:向前推动食物。第六节 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及其调节(平

17、均深部温度)测量部位:直肠:36.937.9 口腔:36.737.7 腋窝:36.037.4体温正常变动体温变化情况机制体温的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激素分泌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下丘脑有“生物钟”女子月经周期性波动黄体期最高,排卵前日最低,妊娠初期较高与血中孕激素浓度周期性变化有关年龄影响新生儿较高代谢率高早产儿不稳定代谢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老年人偏低代谢率下降肌肉活动,精神紧张略有升高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及时 注意:此处与教材有差异,以此表格为准。(一)产热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时骨骼肌为主寒战产热:指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代谢产热(

18、非寒战产热):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最大,约占非寒战产热总量的70%。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长激素也可刺激产热。(二)散热二、体温调节(一)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二)体温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三)体温调定点学说“恒温箱”阈值第七节 尿的生成与排出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125ml/min)2.滤过分数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入球端2.0 kPa出球端0 kPa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原尿中99%的水,全部葡萄

19、糖、氨基酸、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一)近球小管:是大部分物质的主要重吸收部位原尿中的Na+和Cl-在流经近球小管约重吸收6570%,葡萄糖、氨基酸全部重吸收。转运形式: Na+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 Na+氨基酸同向转运蛋白肾糖阈:肾糖阈是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值,正常成年人为160180mg/100ml。(8.89-9.11mmol/L)渗透性利尿:由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糖尿病多尿/甘露醇利尿)(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水的重吸收(被动重吸收)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

20、合成释放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ADH)减少或停止,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尿液稀释,称水利尿。2.Na+和K+的重吸收:受醛固酮调节保钠排钾3.主细胞和闰细胞: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分泌K+闰细胞则主要分泌H+三、排尿反射受高级中枢控制的脊髓反射刺激:膀胱内压(尿量400500ml)感受器:膀胱壁、后尿道第八节 神经(神经系统)突触传递:Ca2+内流突触小泡释放N递质兴奋性递质Na+内流 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抑制性递质Cl-内流 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突触后抑制)第九节 内分泌是指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对

21、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一、概述1.内分泌系统的构成:内分泌腺 + 内分泌细胞2.激素的概念: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在细胞与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为四大类:蛋白质和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类固醇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3.作用方式:远距分泌:指大多数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作用;旁分泌:指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组织液直接弥散至邻近靶细胞发挥作用;神经分泌:指下丘脑某些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神经激素经神经纤维轴浆运输至末梢释放入血;自分泌:指有些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二、甲状腺激素(一)

22、生理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1.对代谢的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加速机体绝大多数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BMR)升高。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时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脂肪代谢:T3与T4能促进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与分解,但总的作用是分解大于合成糖代谢:T3与T4生理剂量有升高血糖的作用2.对生长发育的作用: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和骨骼的生长影响最大。(婴幼儿缺乏甲状腺素将患呆小病)3.对神经系统的作用:T4、T3具有促进CN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其他作用:1)心血管系统:T4、T3能使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增加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3)对生殖系统的作用:维持正常的月经及泌乳(二)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三、下丘脑和脑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激素的种类:6.催乳素(PR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