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的影响(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的影响(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的影响作者:唐丽君 史小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6期摘 要: 由于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就可能会导致词义的差别。当我们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同一个词可能传达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的影响,这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以及英语教学和文学作品的翻译。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意义;跨文化交际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唐丽君,1989年7月出生,女,湖南祁阳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第二作者:史小静,1985年8月出生,女,河南开封人,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修辞与言语交际。中图
2、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2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民族特点。不同国家的语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文化的多样性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事实上,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另一方面,语言源于文化,同时也受地理环境、社会习俗、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影响。二、不同文化语境中一些词语的比较2.1有关动物的词汇我们可能经常从英国人的对话或者写作当中听到或看到这样的话语,“XX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然而又有多少中国人知道这句话所指的是什么动物呢?很多人也许会感到惊奇,这里说的怎么会是狗呢?对于很多中国人
3、来说,狗会得到这样的荣誉,这是不可思议的。在中国,狗通常都是与一些消极词汇联系起来。譬如这些谩骂的词语:“狗东西,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走狗,哈巴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不可否认,西方人眼中狗忠诚、可靠、勇敢与智慧并存等这些优良品质在中国亦是如此。但在中国,狗的首要用途就是看门,而不是把它当做宠物饲养。人们养狗不是因为它是人类的好朋友,而是因为它们有用。然而在西方国家,狗通常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它经常被用来描述那些值得同情和信任的人。因此这样的词或句子是屡见不鲜的,“lucky dog”(幸运儿) “an old dog”(老手),“top dog”(胜利者) “Love me love m
4、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时来运转。(凡人皆有得意日)。倘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文化差异,在与外国人人交流时就会产生误解。2.2有关色彩的词汇据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调查显示,不同国家对于颜色往往有不同的分类。因此有关色彩词汇的使用情况,不同国家也就不尽相同。 就拿红色来说: 中国人喜欢红色,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能够像与太阳一般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让宇宙万物充满活力。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人们的眼中,红色象征着创造力和快乐, 同时也代表着吉祥。大多数红色的字都是正面的言辞。然而在西方,由于受传统文化-斗牛的影响,红色被认为是危险的象征。请看以下有关红色的词汇在英文
5、中的对译:“红榜”译为 “honor roll”。“红茶”译为 “ black tea”。“红利”译为 “bonus” ,”extra dividend”。“红尘”译为 “the world of mortals” 。“红绿灯”译为 “ the traffic light”。“嫉妒而眼红”的英文对译则是 “green with envy ”,“green-eyed.”。由此可以看出,关于色彩词的语义与文化有关。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同时,应该重视这种文化差异,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2.3有关年龄的词汇“尊老爱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以“老寿星”,“老先生”来称呼老年人以示我们
6、的尊重。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老”这一词相当敏感。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材料:比起“老年人”这一称呼,老人们更乐意人们称他们为“年长之人”。即使是这种委婉的称呼,在他们看来还是暗含衰老之意。所以人们一般用“黄金时代”欲指老年人,老妇人则以“成熟”自称。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成熟”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中国人不会用这个词来描述老妇人。“黄金时代”在西方是指65 岁以上的退休人员,而在中国却恰恰相反, 它指的是青年人。词汇的内涵意不同于其外延意。对于学外语的学生而言,我们不仅要知道知词语的外延意,了解其内涵意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误解都是由于不了解词汇的内涵意而造成的:有时曲解别人善意的评论,
7、造成伤害或挫败感;有时误把别人的嘲弄当成赞美,让人贻笑大方。2.4有关价值观的词汇在文化价值观上,中西方存在着显著差异。北京外国语大学高一虹教授 1988 年和 1991年做的调查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据调查显示,当中国学生被问及:“提到个人主义,你会想到什么?”时,他们大部分的答案是:“自私”和“自我”。中国文化提倡个人服从集体,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个人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定义是:“ 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然而,英语文化注重个人自由,视个人权利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积极力量。 因此“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有关文化差
8、异对词汇意义影响的一些启发3.1对翻译的启发翻译的最大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当我们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知之甚少时,我们就不可能恰当地翻译出源语言真正想传达的意思。英语中有许多谚语是与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相关的。中文 英语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马)牛劲 horse-power(马力)牛一般胃口 eat like a horse (像马一般地吃)老黄牛(任劳任怨) work like a horse (像马一样工作)表3.1 牛和马在东西方文化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让我们来一个例子。表3.1这反映了牛和马在东西方文化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在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史上,牛是一种重要的
9、劳作工具,所以中国的祖先不可能吃牛肉、喝牛奶。这完全不同于古代西方游牧民族的国家。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语言一方面可以反映文化,另一方面,它又受制于文化。这就是为什么翻译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得那么容易。因此,翻译的关键就是能够了解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的影响。只有在理解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内涵意义、情感色彩以及其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我们才能了解其真正意义,因而调整我们的翻译策略。如根据词语的发音或意思来填补词义空缺;或者结合一些我们平常翻译时常用的翻译方法,译出其联想意义或象征意义。翻译者必须努力提升自身跨文化的敏感度、双语能力、甚至多元文化的知识储备,以便能实现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有效沟通。
10、3.2对英语教学的启发一谈到英语教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老师重点训练的基本技能。然而,事实证明仅仅具备这些技能,在真实的情景下我们并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功的英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对英语文化、风俗以及社会法则有所了解。当我们强调社会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倘若对英美文化一无所知,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因为语言是文化呈现的形式之一。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只能在教室里学习英语,和教师进行交流。如果教学的目标仅仅是传授语法规则,机械地一遍遍重复单词、句子,学生们不可能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用英语交流,也不会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我们应该多
11、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把语言放入其文化语境中来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能让学生对语言有更全面的理解。3.2.1对英语教材编写的启示英语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外国出版的教科书。内地出版的教科书最好尽可能地使用真实的材料。一些美国和英国的教科书采用大量涉及他们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材料,其中的一些对话对于学习文化差异也大有帮助。对话往往能揭示文化的各个方面,对话中双方的正式答语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尤为适合。由于选择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材料,涉及各种场合、 身份和社会因素等,所以极具优势。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对话:海伦: 你好,苏珊,你去哪儿?苏珊: 我想去买本杂志和一些巧克力。海伦: 我们去角落里的那个书报亭
12、看看吧。我想买一些香烟。苏珊: 我想去这条路尽头的那一个。我有个包裹要寄。从这一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英国的一些报刊亭商店不仅卖糖果,还可以帮忙邮寄信件和包裹。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因为在中国是没有这样的商店的。学习这一类型对话,学生可以获取一些有关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3.2.2对英语教师的启示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还要注重语言使用的恰当性。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学的课文来编写对话,然后让他们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应该指出哪些话语虽然符合语法,但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或者当时的场合,因此是不恰当的。学习句法的时候,学生们往往机械地重复练习,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个
13、细节,包括发音、 语调、措辞、表达等。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而且要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文化等因素。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他们学好英语。3.2.3 对学生的启示学生平时可以多阅读文学作品,积累一些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 社会习俗等相关的素材。文学作品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生活习惯、 人们的思想、 文化特点及其社会关系。这些文学作品包括小说、 杂志、 报纸、时事政治。阅读杂志和报纸同时也是了解不同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的关系最直接的方式。我们从报纸和杂志中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在教科书中学不到的。四、结论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文化是语言的土壤。我们可以从语言的各个层面,尤其是词汇层面,看出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受地理环境、社会习俗、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影响,词汇的内涵义也因国家而异。探讨文化差异对词汇意义的影响,不仅能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文化意识,同时还能促进英语教学与翻译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和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2 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3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