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79048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初步探究浙江师大附中校本课程系列之一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我校为直属省教委的省级重点中学,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即将迎来五十周年校庆,她有过往日的荣耀,在新世纪迈入了快车道,学校的档次和规模迅速提高。全校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正在向全国示范性重点中学的高峰攀登。学校积极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并开办了四个高师直升班和一个网络技术班作为实验项目,也正积极迎接课程改革作好前期准备。随着薪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我校上下正全力争创全国示范性普通中学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并关注高一新生的始业教育尤其涉足初高中教育的衔接

2、与过渡问题。该问题的研究尚较薄弱,笔者在此借一引玉之砖,谨请方家赐教。课题由来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定位,主要有:1、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实质上是一个开放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学生、社区参与的过程;2、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3、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且相辅相成;4、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和师生

3、共同完成的拓展型和研究型教学成果。众所周知,中学历史教学是我国历史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并由特定教学方式来实施,需要不断以课程改革来注入活力。但长期以来我们未能有效地解决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不仅教与学之间缺乏整合,而且存在重教轻学和不同程度的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还有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长期没有解决初高中年级或阶段的教学衔接问题,许多中学生虽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僵化的历史课堂教学。目前历史教学的新机遇与挑战主要有: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推行:新课程的内涵包括: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注重结论更注重过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着眼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

4、展,良好品德的培养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陶冶,而且努力凸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而可看作“自己的课程”,并科学把握课程资源的内涵,进而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新。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况且一系列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并将更加精益求精。2、“大教学观”下历史教育功能的再强化:(1)人文教育功能,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育的最基本功能之一,20世纪的缺憾留下了沉痛教训,人文精神的迷失后果堪虞,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依赖于科

5、学与人文的均衡发展,故学会关心迫在眉睫;(2)公民教育功能,现代社会迫切要求具有正确的社会定位和共同体归属感,包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也包括世界整体性的认识,最大程度提升公民素质关系到国家兴衰;(3)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人口、资源、灾患等全球关注的热点可通过历史教育总结经验教训以资借鉴。(4)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对WTO 的挑战和霸权主义及恐怖主义的挑战,适应全球化的对策之一。3、“大历史观”下史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首先,目前史学界在观点、方法、史料等产生了重大突破,极大拓展了研究视野,这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例如(1)借鉴英国的“全球历史观”、美国的“世界

6、历史体系理论”;(2)现代化进程线索:北大课题组承担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等;(3)从世界看中国系列外国人看中国人100年沙莲香等。其次,改革开放后研究视野不断拓展,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史、文明史等的勃兴。再次,一批教材精品加大学科内纵横联系、引进争鸣观点,强化相关学科的渗透、并汲取了国内外最新史学研究成果。3、“大文科观”下以多元化的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为导向的考试测评新理论与实践的推进:高考改革实行3+X模式,今年已在大多省区推广。“大文科”体系中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意识,这三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教学评价日益发挥着学生发展的导向性、诊断性、激励性功能,高考

7、的指挥棒作用不断凸现。4、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新型学习方式的逐步推开:新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以致用,使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应让学生去发现,点拨学生带着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图书馆和因特网,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地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综合能力的积累和个性的良性养成。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宽带数字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容量、速率、距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日益朝着网络化、智能

8、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带动了传统教育酝酿着空前的变革,对教师进行备课、科研、命题及学生自学和课外活动都带来了划时代的冲击。同时学生的电脑技术十分娴熟,加之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强项,具备了构建历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条件。固然,优化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谓任重道远。我校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和省教委直属学校、省教育科研200强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有过往日的辉煌,虽经历过一度波折,当今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紧跟“科教兴国”的步履,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再上新台阶,在新世纪迈入了快车道,全校上下发奋进取,正在向全国示范性重点中学的高峰攀登。学校积极创

9、设优良的“教书育人”环境,强化“科研兴校”战略,着重提高教师全面素质,并开办了四个高师直升班作为实验项目,生源状况逐年优化,这些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诚然,在高中与大学教育教学的衔接方面,我校的直升班设置已经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但近年我校的初中取消成为非完全中学后,况且生源分布十分广泛,不仅来自全省各地尤其是中南部,而且城乡混合,因而情况显得相当错综复杂,加之初中课程改革相对超前,而高中新课程标准一度滞后,同时各地的英语、电脑和历史、地理以及音乐、美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口语、朗读和实验水平极不平衡等等。往年不得不花费大力气进行协调但效果也不够理想,多年来困扰着我校师生,所以新生入学后

10、在心理、生活、学习等领域一时不能适应,给学校和学生本人及家长形成严峻挑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源头抓起,我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着力关注初高中学科教学的衔接问题,加强课程统整研究,把它提上议事日程。在全国新课程改革大背景的推动和我校跨越式的氛围下,我校在春季期末就召集高一任课教师在6月30日布置了任务,要求各大家收集材料,认真思考,在备课组内相互协作交流,拟订实施方案,高一新生在7月5日报到后先进行军训再作一周的初高中衔接教育,该举措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热情欢迎。准备工作 根据学校安排,高一备课组长事先认真酝酿,制定同意的计划,形成了共识。笔者认为只有全面细致

11、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知识、能力状况,最大限度掌握反馈信息的前提下,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确保教学改革充分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诸原则,为此要从以下几点下功夫:1、 研究初中教材和中考试卷:我省采用浙江版的社会教材,主要在初二讲授历史,初三也部分涉及当代历史内容,实行中外历史交叉合编,粗浅而通俗。中考采取版开卷形式,历史分值有30分。2、 师生见面与熟悉:着重介绍各自的姓名、简历、兴趣、个性特点,以树立深刻和良好的第一印象,便于相互之间产生亲近和认同感。3、 问卷调查和口头谈话:经反复推敲后编制了问卷调查材料,包括基本知识、态度和方法的检测,要求学生如实回答,教师针对答案作出全面分析和

12、总结,作为以后教育教学的参考(见附录1)。4、 介绍高中相应学科概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目前高一必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两册)并参加会考,高二文理分班后文科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和高三的中国古代史,最后高考涉及5本书,并实行政治、历

13、史、地理三科的文科综合高考(今后随着教材、课程和高考改革而定)。研究目标 历史学科曾经被马克思看作“唯一的一门科学”,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长此以往危害匪浅,陈旧僵化的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束缚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从各种渠道反映的历史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过于注重理科而极度忽略文科尤其是历史学科:由于极端的功利和浮躁,使“读史无用论”有相当市场,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历史科被贬为副科而备受忽略,导致基本人文素质失衡,使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2、过于注重知识目标而极度忽略情感价值观和探究能力目标:题海战术和高分低能现象是国人教育的通病,

14、北京在2001年对191名历史教师调查,列出12项目标,让教师根据实际选择在学生中所体现的目标,结果以百分比显示如下:基础知识(72);爱国主义情感(63);正确的历史意识(23);健康人格(17);合作精神(12);创新精神(16);参与社会实践(11);正确的国际意识(7),由此可见一斑。3、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而极度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往往以教定学,让学生的学服从教师的教,教师、教科书和考题主宰一切;教学常规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造成学生循规蹈矩,机械地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直至不教不学;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停留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及猜题押

15、题、临时应付的消极状态,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和按部就班,故扭转满堂灌积习至今还步履维艰。4、过于注重课堂而极度忽略课外活动:由于旧课程思路较为呆板,难于留下师生自由机动的余地,学生的学习过于局限在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仅满足于专心听讲和强化记忆,课外活动流于形式,项目开展得少而难,往往落于俗套,仅仅装饰门面,因而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过于注重教材而极度忽略其他知识:以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内容视野有些狭隘,远离学生和现实生活。这样造成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所以,以往那种教师教教科书,学生背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的那种僵化思维定势导致

16、了严重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考试怕考的尴尬。对此,我们准备利用三个课时进行衔接教育,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并化未心动和行动,力图从历史教育教学观念、方法和内容三方面,突破,逐步消除初中阶段的某些误区和旧习,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1、教学观念定位: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

17、争意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总而言之,学史使任受益终

18、身(见附录2)。2、教学方法诱导: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坚决克服过去那种死记硬背、临时突击和猜题押题等陈规陋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

19、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览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历史学习。我们推荐了部分历史读物和网站(见附录3)。3、教学内容过渡:补充1519世纪中期的中国和西方世界,为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作好铺垫,且提供中外历史的联系和对比的参照系:(1、西方:封建生产关系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市场+原料-对外扩张(2、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小农经济-封建制度落后与腐败-自给自足-闭关锁国(3、16世纪处于同一水平线尚,但形成相反的趋势,例如政治上的中国皇权的空前强化与西方的限制王权、传统的农民起义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的重农抑商与重商主义、破败的农本经济

20、与繁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文化上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技的曙光;外交上的禁海与拓海政策;军事上的刀矛与西方的炮舰等。4、设计导言课:首先要强调学习历史的意义和作用:课堂讨论你认为学习历史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然后教师再谈自己的观点,即丰富自我 发展个性 减少失误 加速成长 承担使命 自觉人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要谈自己的亲身感受,避免说教式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一些伟人的成长历程进行讲解,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共鸣。其次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即一个近现代化:近现代化的含义;两个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三条基本线索:屈辱史,探索史,革命史(强国史);四股革命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再次,重申学习中近现代史的意义: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课堂中充满生动活泼的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平等,畅所欲言。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