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6篇)(共5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6篇)(共59页).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6篇)(篇一)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5月份,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先后赴冠县、临清市及市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10多个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委员们基本掌握了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建设机遇,不断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我市坚持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重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免疫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传染病、重大疾病防控、慢性病防治成效显著。(二)精神卫生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我市启动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网络管理系统,开展了重性精神病人普查活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
3、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家长课堂”等免费讲座、开展义诊活动。同时与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栏目,普及心理、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收到较好效果。(三)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我市整合资源,成立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对全市医疗急救实行了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医疗急救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急救资源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设急救中心(站)26所,配置急救指挥车1辆,院前急救车辆120辆,急救人员达到481人。(四)血液供应与管理工作显著提升。为解决临床用血供需紧张矛盾,市中心血站采取调整采血车辆、延长采血时间、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控制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4、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开展采供血工作,满足了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去年,全市未发生一例因输血困难而延误病人救治的病例和医疗事故,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五)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日益巩固,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妇女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产前诊断、产后康复及儿童健康体检、心理保健、预防接种等服务工作有力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保健过程化指标和结果性指标进一步优化,全市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六)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加大。卫生监督机构认真履行公共卫生监管职能,深入开展医疗秩序整顿活动,完善了暗访检查、举报
5、受理、联合办案、不良执业记分等工作制度,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健全了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档案,建立了医疗机构监督信息互通机制;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进了诊所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七)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我市深入开展“全民健康工程”,大力实施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开展健康教育巡讲,卓有成效地举办干部保健大课堂,向城乡居民宣传健康知识,有效地在群众中普及了健康知识。在报纸、电视了开辟专栏,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全社会的健康知识,健康生活一是得到一定强化。(八)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落实。全市127所乡镇卫生院和11所社区卫生服务
6、中心全部设立了公共卫生管理科,4390所村卫生室全面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基本形成了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广大城镇居民就近可获得公平、方便、快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现象仍存在。个别地方和领导对公共卫生的公益属性认识不到位,卫生发展理念与方式仍停留在“以
7、医疗为中心”上,“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习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没有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摆在并重的位置,尤其在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卫生服务往往被忽视。(二)相关政策落实滞后,制约了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补助标准是人均25元,省补助我市70%(即17.5元),其余由市、县财政配套解决,目前市级补助经费已落实,但县级配套经费均未到位。*年,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出台了新医改形势下的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但目前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三)专业人员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不足,缺乏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8、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少,满足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较低,工作量大,稳定性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四)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薄弱。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普遍地存在。新闻媒体重视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报道,日常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力度不够。三、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公共卫生事业是体现社会公平、关系社会稳定和老百姓
9、幸福*的重大民生问题。针对当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主导地位的意识和责任,坚持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落实配套政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10、。围绕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资金。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政府积极调整预算支出结构,落实配套经费,不断提高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工作能力。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准入,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要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人员结构,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在职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高全市公共卫生人员整体素质。要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提高基
11、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营造良好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环境。要加强卫生应急体系、监测和预警机制及应急队伍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加大对全社会公共卫生知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和公共卫生道德水平,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篇二)今年年初,市政协八届二次主席会
12、议确定了“关于加快*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课题,明确由张国浩副主席、余群明副主席牵头负责,文教卫体委员会具体承办,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其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调研组先后深入市直8家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机构、城区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召开了15次座谈会,听取了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编办的专题情况介绍,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723份。同时,调研组还赴湘潭、郴州等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经反复分析研讨,形成本调研报告。一、发展现状及成效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
13、工作,特别是*年“非典”事件以后,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精神病防治、传染病诊疗、血液供应、卫生应急等8大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目前,市本级设置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执法处、职防中心、中心血站、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6个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明确市三医院承担市级精神卫生技术指导和管理、市二医院承担市级传染病定点治疗,市健康教育所加挂在市疾控中心,城区公立医院承担医疗过程中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城市四区设置了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未独立设置卫生应急指挥机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其职能由区
14、卫生局直接承担。同时,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乡一院”的设置标准,城区设置了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141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室和 124 个村卫生室。(二)保障体系初步建立1.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提质有力。*年“非典”以来,利用国债资金等中央项目,先后完成了市疾控中心监测大楼、市二医院传染病区、市三医院急性精神病诊疗大楼建设,总投资达5672万元。*年,市委、市政府按照医改“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总要求,组织各区政府对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改扩建,总投入达1.07亿元,改过去的多种成分主办为全部划归区政府主办和管理,明确要求像抓义务教育一样办好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城市
15、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硬件居全省领先水平,其中有17家已投入使用。同时,市、区两级财政投入564万元,在社区居委会设置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室,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深受居民欢迎,得到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据问卷调查,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总体评价满意度为85.2%,有80.8%的市民认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方便,有76%的市民接受过所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0次直接而主动的公卫服务。2.服务机构保障幅度递增明显。市疾控中心、市职防中心、市卫生监督执法处作为全额事业单位和参公事业单位纳入了财政全额预算保障,市妇幼保健院明确有了50个全额拨款
16、事业编制用于保健服务,市三医院、市二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也通过逐年提高专项补助额度,较好地履行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年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共投入13.06亿(市本级投入达2.02亿),其中疾病控制、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保障专项经费达8496.84万元,年均增长26.89%。城市四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落实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待遇。市政府出台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性为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编制部门按照湘编办*5号文件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分别按照0.8和1.2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了机构人员编制。3.服务任务保障力
17、度逐步加大。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逐年提高,*年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城区的补助标准已由*年的15元/人提高到了*年的25元/人, *年将达到30元/人。*-*年市财政为此累计投入1892.58万元。(三)重点任务有效落实1基本公卫项目基本到位。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国家要求,*年,城区居民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达69.12%,儿童预防接种接种率超过95%,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4.2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1.9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8.21%,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49.46%,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55.82%,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84.95%。2疾病控
18、制工作成效显著。甲乙类传染病自1999年以来未出现暴发疫情;无霍乱本土病例、白喉病例和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成功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质炎;*年在全省率先达到血吸虫病疫情传播控制标准;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年,芦淞区成为我省首批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今年6月,天元区又通过了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检查验收。3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升。落实了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9.51/10万,较2002年下降了42.6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87,较2002年下降了58.32%。实施孕前期孕早期叶酸补服等重大妇幼保健项目,落实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等优生优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
19、发生率,*年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39.27/万)较*年(65.80/万)下降了40.32。4.职业病防治稳步发展。通过开展职业病现状调查,掌握了城区500余家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和近3万直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通过推行用人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职业病防治成效明显,城区近几年已无新发尘肺病例报告。5.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加大。近五年来,卫生监督部门狠抓“五小”行业整治,确保了公共场所未发生一起重大健康危害事故,创造了卫生行业“五小”管理*模式。加大了医疗机构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 *年,共检查医疗机构2274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54起,取缔无证行医机构46家,
20、城区95%以上的医院通过了环保型医院验收,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100%,实现了不发生因医院感染导致病例死亡事件的目标。6传染病救治初见成效。市二医院传染病区设立病床100张,重症监护病床4张,*-*年共收治住院传染病患者8791人,其中结核病4651 人,手足口病3130人,艾滋病152 人,完成了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霍乱等急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任务。卫生部门对艾滋病、结核病的基本医疗实行新农合全免费报销,民政部门对艾滋病、麻风病等给予了大病救助保障。7无偿献血保持全国先进。截至目前,城区共建成6座固定爱心献血屋,15个流动采血点。无偿献血人员由*年的22476人次增加到*年的31997人
21、次,献血量由7.77吨增加到10.57吨,已连续12年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6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8.卫生应急处置有力。成立了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19支市级卫生应急专业机动队。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22部总体预案和技术方案,开展了应急培训和演练,储备了基本的应急物资。*年-*年,全市共处置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色地完成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9精神卫生工作顺势起步。市卫生部门以医改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为契机,初步建立了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明确市三医院、各区疾控中心为市、区两级技术指导与管理机构。至*年底,已完成10322例重性精神疾病摸底、
22、排查、登记,其中城区系统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2570例。市三医院*年完成精神病人住院治疗1361人次,其中“三无”(无钱、无家属、无证件)精神病人162人次。二、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服务体系建设缺乏规划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由各级政府负责筹资建设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一。但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中偏重于宏观调控医疗资源配置而相对忽略了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没有制定专项规划对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服务能力、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对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对解决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缺乏科学对策,没有建立公共卫生投入长效机制,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也
23、未做到统筹利用,能力建设明显滞后。如在机构设置、能力建设、保障责任等方面随意性大,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等重大健康危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投入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定位不准确,甚至因趋利而影响其公益性质。(二)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员总量不够。市、区两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执行的仍是2002年以前的编制标准,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如疾控中心新增慢性病防控、精神卫生、口腔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职能后,其人员编制并未相应增加,城市四区妇幼保健所现有编制总数仅33人,远低于卫生规定的每1.5万人设编1人的指导标准。市二医院、市三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24、没有核定一个公共事业编。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仍是按*年城市户籍人口62万人来核定的,总数为499人,平均每个中心不到25人。人员结构不优。据调查统计,市、区疾控机构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专业人员构成比例仅为职工总人数的44%,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仅有全科医生0.74名、公卫医生0.21名、中医医生0.71人,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每万人应配备3名全科医生、1名公卫医生、1名中医医生的指导标准。财力保障相对不足。一是公共卫生建设投入增长较慢。自*年新医改推进以来,我市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检测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经费总额年均增长率虽然达到26.89%(主要用于人
25、员及公用经费增长),但在公卫基本建设及专业项目开展等方面投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投入增长幅度,导致医疗资源相对过剩,而公共卫生资本存量不足。二是基层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不足。市级妇幼保健、精神病防治、传染病区以及中心血站等机构没有纳入全额管理,基本靠医疗服务来维系公共支出;综合性公立医疗机构在承担应急救援、传染病诊疗和管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中的资金补偿没有完全落实。部分市区采取综合算帐方式,没有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办公等经费单独纳入年度财政全额预算,造成医疗机构普遍趋利以弥补经费不足。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利益驱动,诱导居民接种收费二类疫苗
26、,影响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的接种。三是公共卫生投入不够均衡。由于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再加上区级财力不尽相同,财力好的城区投入高于财力差的城区,造成城市四区公卫投入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保障等方面的两极分化,甚至公共卫生机构同工不同酬。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疾控中心监测大楼由于缺乏专业设计,实验室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污水处理因地理位置所限而排放不畅、不达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不够,如水质检测项目仅能开展40余项,离国家规定的到*年达到106项检测标准相差甚远。市职防中心业务用房紧张且明显老化,设施设备陈旧。石峰区妇幼保健所仅有业务用房243平米,其中143平米还是租用的民居。市卫生监督
27、执法处至今无独立办公场所。市二医院传染病区座落在医院新院门口并与普通门诊大楼比邻,选址不合理,病房建设标准较低,防护设施差,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近年来,该院有4名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肺结核,2名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同时,该院传染病区救治设备基本靠自筹资金解决,救治能力较低。市中心血站因用房紧张至今未设置核酸检测、输血研究等科室。部门联动尚不顺畅。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但目前我市联防联控机制并未真正建立,未能形成工作合力。如有的部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惜降低门槛,部分项目未经职业病危害评价,导致职业危害无法从源头得到治理,甚至引发职业危害事件。
28、精神病病人管理存在部门职责不清,甚至相互推诿现象。(三)重大公卫问题依然突出疾病救治压力大。结核病依然位居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在政府仅能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和抗结核治疗的情况下,贫困患者难以承受诊疗负担。职业病和精神病患者群体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隐患。如攸县某村90余名外地务工返乡的民工中有70余人存在明显职业性健康损害,但因务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企业破产倒闭而无法找到责任主体,不能享受职业病患者的保障政策,而职业病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很多贫困患者无力治疗。“三无”精神病患者因制度不健全,既无民政部门救助,又无医保部门保障,成为社会也包括医
29、疗机构的沉重负担。无偿献血保障难。由于无偿献血工作未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在无偿献血组织动员上力度不够,加上医疗用血采取收费制而其运行成本不透明,老百姓对“无偿献血、有偿使用”制度不理解,特别是“郭美美事件”之后,民众对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的信任度直线下降,作为临床用血唯一来源的无偿献血工作全面滑坡,供血保障压力剧增。*年前,我市无偿献血95%来自市民献血,*年1-4月份,街头市民无偿献血量比*年同期下降了12%,高校大学生*年一季度献血比*年同期下降7.8%。饮用水安全形势忧。城区周边的农村自来水管网建设落后,大多数是自建自供饮用水模式,供水管理难以到位, 供水质量难以保证,据监测
30、,*年,农村集中供水检测合格率不足20%。在城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二次供水覆盖面越来越大,其监管难度很大。目前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还未纳入工程建设预评价内容,办证不办证难以监管到位,二次供水监测合格率仅为80%。加上作为检测技术机构的疾控部门水质监测能力较弱(位居全省倒数第四),检测覆盖面和项目检测率不高,居民二次供水安全现状堪忧。应急处置能力弱。组织指挥体系不全。市、区两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独立设置的应急管理机构,也无人员编制,日常组织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应急预案体系管理不到位。应急预案未能定期开展模拟演练,其实战操作性不强,执行预案能力也不能保证。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卫生应急
31、物资基本没有常规储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应急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市、区、街道(乡)没有建立统一的卫生应急信息化系统,卫生应急指挥及信息报送无法实现现代化、规范化,应急处置能力难以提升。(四)健康教育未予足够重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促进全民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干预措施并未得到真正重视和落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健康教育管理机制不顺。健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市爱卫办,而专业指导机构却加挂在市疾控中心,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相互支持协调不够。城区街道以及社区居委会没有明确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的机构和职责,组织管理难以落实到位。二是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不健全。市、区两级健康教育所都是挂在疾控中心一个科室,加
32、上人员和经费不足,不要说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和健康促进,就连基本的健康知识宣传难以到位。市疾控中心仅有1名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区级以下基本没有。市级财政*年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仅安排12万元,区级基本没有专项经费。而长沙市按户籍人口每年每人0.5元的标准预算安排了财政资金350万元用于健康教育;湘潭市、常德市设置了独立的健康教育机构。三是健康教育效果欠佳。城区大众化的全民健康教育尚未形成有效工作机制,街道、机关、企业等基层组织和行业机构基本没有组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意识较差,据问卷调查,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81%,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仅为64.6%。三、对策与建议(一)制定公共卫生
33、体系建设规划围绕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目标,尽快制定出台*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真正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强力实施。规划应针对当前城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明确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确定服务网络、服务能力、运行机制以及保障体系等,提出解决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工作策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阶段性攻坚计划,明确具体工作任务,落实绩效考核等保障措施。(二)建立公共卫生保障长效机制完善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在增加卫生总投入的基础上,调整投入结构,财政增量优先向公共卫生倾斜。落实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
34、医疗卫生机构全额财政保障政策,对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实行购买服务。加大城区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力度,确保*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0元/人/年。设立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专项预算,有步骤地改善硬件条件,力争到2020年市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总体建设达到国家地市级一流水平。建立财政工作专项与绩效紧密挂钩的投入机制,扭转钱事分离现象,提高资金投入效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创新人员编制管理办法。市、区编制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调研,大胆创新,出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主要依据的人员编制管理政策。市编制部门可依据株编办*29号文件精神,按*年城区人口118
35、.47万人重新核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人员;对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弹性编制管理,凡确实因工作需要并经过编制部门认可备案的人员,可参照编制内人员予以财政全额保障。对承担市级精神卫生技术指导与管理的市三医院和承担传染病定点诊疗的市二医院,参照市妇幼保健院的管理模式,借鉴郴州市的做法(传染病区核定了138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财政专项投入每年200多万元),设立全额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管理。同时,政府应制定向公共卫生倾斜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确保高端专业人才不因编制限制和待遇不优而出现引进难现象。严格执行专业人员配置标准,不断优化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专业结构
36、。可借鉴湘潭市的经验,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对口支援医院“支援一批”,退休人员“返聘一批”,岗位培训“成才一批”,医学院毕业生“招聘一批”。设立公共卫生救助基金。由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公共卫生救助基金,主要用于重大传染病、职业病、“三无”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其他“三无”疾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减轻贫困患者家庭负担,消除影响社会不稳定的潜在隐患。对传染病、精神病等特殊诊疗岗位实行特殊津贴制度,建立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制度,为高风险高危诊疗岗位医护人员提供工伤保险,稳定人员队伍。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进一步加强对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机构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市财政专项工
37、作经费的拨付挂钩。在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中大力推行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合公共卫生专业特点又有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人事分配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落实。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公共卫生安全委员会,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把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之中,建立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三)加快公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政府可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一批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改善市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参照长沙
38、市政府做法,启动已纳入“十二五”规划项目库的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有效整合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职防中心、市中心血站、市卫生执法监督处等公卫专业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检验检测资源,组建*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担负全市公共卫生的指导、协调、管理、督导和服务工作,并在其中设立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承担全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和预防性健康体检,集中财力将其打造成为国内地市级一流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实施传染病区提质改造或重建项目。在市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对市二医院传染病区进行提质改造,建设专业病房,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从长远的角度和科学发展观来看,可制定并启动*市传染病医院重
39、建方案,力争在“十二五”或“十三五”期间,建成选址合理、布局科学、功能实用的传染病诊疗专业机构,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市妇幼保健院搬迁为契机,建设达到国家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一流水平的*妇幼保健中心和儿童医院。各区政府也要加快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尽快改善区妇幼保健所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条件,提升其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力争*年前,在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围产期保健门诊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在服务人口大于1万人的乡镇卫生院建立规范化产科,保证城区周边的农村居民能就近得到有效的妇幼保健
40、服务。(四)加强基层公卫机构运行管理强化公卫服务职能。认真落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坚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质,执行财政补助事业编制政策,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督促各区政府落实主办和管理职责,落实编制部门核定的公卫编制数量,确保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投入使用和正常运转,切实履行基层公共卫生10大项41小项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机构运行机制。严格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株政办发*64号)文件要求,切实加强财政保障,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医护人员个人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之间的联系。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居民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对
4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保证其全部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突出社区服务特色。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公卫为主、以医疗为辅”的职能定位,严格医疗服务范围和技术准入,防止过度医疗服务甚至向医院发展。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其发展全科医学服务、孕产妇保健、中医等适合社区的医疗服务项目,大力推行签约服务。同时,进一步做好上级医院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帮扶基层工作,提升基层公卫服务能力,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服务可及性,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力争在*年前,城区建成2个以上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区有一个以上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构建全民健康
42、教育服务体系理顺健康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全民健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配备专门人员。明确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卫康室的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社区居委会在健康教育方面的责任。市、区两级财政将全民健康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0.5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并根据财力增长逐年递增。设立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独立设置市、区两级健康教育所,明确为独立法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所需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履行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日常管理和效果评价等职能。营造健康教育工作氛围。制定全民健康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和发展策略,
43、明确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能,将全民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营造全社会重视健康教育的工作氛围,大力普及居民健康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卫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促进市民健康行为养成。(六)完善城区无偿献血工作机制将市中心血站由现在的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临床用血收费制度,其收入由财政统一管理并建立无偿献血基金,用于应急用血储备、贫困无偿献血者救助等公益事业。将无偿献血组织动员纳入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绩考核,提高全民无偿献血组织动员尤其是应急状态的组织动员能力。(七)强化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监管制定*市生活供水安全管理办法,明确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及分散式供水设施设备在设计、施工
44、、维护等环节以及饮用水安全监测、监督管理等全过程的具体管理规定和措施。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和工作联动机制,确保在水源监测与保护、集中式供水及二次供水监督管理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对基层政府考核内容,确保农村饮用水管理职责落到实处。提高生活饮用水检测能力,在市疾控中心或在整合后的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设置生活饮用水检验检测中心,负责全市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配置必要的检测设备,确保能完成106项检测项目的检测任务。(八)加快城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在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卫生应急办,明确编制。加强预案体系培训与演练,提升预案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机动队的实战能力。依托有实力的专业医药配
45、送公司,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长效机制。加快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依托中央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年前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信息报告系统,实现卫生应急的现代化、规范化,提升整体应急处置水平。(篇三)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年度工作要点安排,6月上旬,我委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卫生局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由三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部分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基层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隆卫生院以及部分村(社区)卫生所。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以实施新一轮医药
46、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先后成功创建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和省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1、创新服务模式,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将全市划分成57个网格、140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一支“3+*”家庭健康责任团队,建成以“3+*”家庭健康责任团队为基础,全市各级医院和公共卫生单位为技术支撑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网格化管理覆盖率100%。通过网格团队的努力,我市在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上连续多年位居镇江辖市(区)第一;率先在镇江探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服务内容,转变乡村医生
47、服务模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项医改工作在农村的落实。2、重视财政投入,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健全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机制。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保障公共卫生经费自然增长,目前,全市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从最初人均25元增加到人均42元;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集监测预警、视屏监控、决策调度于一体,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有效提升了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市疾控中心于*年投入80万元建设PCR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传染病检测能力;市妇幼保健所在镇江率先启动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6家基层单位均已达标;积极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规范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目前已有
48、5家乡镇卫生院建设达标。3、“五大体系”初显成效,重点任务有效落实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市卫生局制定扬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全方位提升疾控能力。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处置率均达100%,结核病、艾滋病防治措施得到加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慢病防治网络正在完善。二是妇幼保健。妇幼保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妇幼卫生工作水平逐年提升,全市已建成市、镇、村三级妇幼保健体系。三是卫生监督。积极构建卫生监督网络,在全市各镇街区聘任卫生监督协管员,并在镇江率先开展卫生监督协管站点标准化建设,至*年底,全市所有卫生监督协管站点均达标。四是医疗救治。全市各卫生院
49、均设有急救医疗点,设立120调度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急救工作,确保急救工作统一有序,目前医疗服务网络和急救体系已实现城乡全覆盖。五是卫生应急管理。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做好应急能力培训,保障能力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此外,市政府着力做好部分重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全面开展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扬中实际,将40-69岁高危人群上消化道肿瘤筛查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国健康促进县”建设,建成一批健康教育阵地,增强群众健康生活理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新医改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