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课程教案(共10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课程教案(共101页).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教 案课程名称: 美学原理 授课对象: 美术学专业 二年级 计划学时: 64学时 单位名称: 美术学院美术学教研室 教师姓名: 审 阅 人: 教 案进度(课次)1授课时数2题 目绪论:什么是美学(上)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美学研究的对象;同时理解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发展历程。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美学的发展史(1课时)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1979年版。2.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教学内容备 注引言授课内容:绪论:什么是美学(上)Aesthetic:鲍姆加通1750年首次提出。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塔塔科维奇: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一、美学历史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中国美学发展阶段先秦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时期清代前期近现代1、本体论美学 本体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
3、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其突出特征: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2、认识论美学认识论美学是指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认识为中心的美学。它突出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认为美可以凭理性加以认识。认识论美学五种形态:经验主义美学,以休谟等为代表;理性主义美学,以笛卡尔、鲍姆加登为代表;德国古典美学,以康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科学美学,以费希纳为代表;生命美学,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3、语言论美学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英美分折
4、哲学 把哲学与美学归为语言批判,他们从对语言的清洗入手,来消解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 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大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从“生存”入手转变思想范式,他们认为科学与知识都不是万能的,科学与知识分解着人的生活,真正的人的生活又在何处?人还有什么?这是大陆哲学与美学关心的问题。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发展方向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玄学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唐、五代、宋元时期继续发展儒家、道家、禅宗美学清代前期总结时期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体系1、儒家审美价值层面 儒家美学观的最大特点是把审美活动同社会政治生活、道德修养活动密切结合,强调美的伦理性
5、、功利性。2、道家审美心态层面 第一,强调美在自然。第二,美的相对论和辩证法。第三,道家美学观的虚无主义色彩。3、禅宗审美境界层面 禅宗讲顿悟与涅槃,这些既是人生论也是审美论 。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王国维:“境界说”。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等蔡元培:美育和艺术教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 现代: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30年代影响很大的谈美、文艺心理学中,介绍西方近代美学思想,特别是克罗齐的“直觉说”、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距离说”。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诗论。朱光潜也是成就斐然的翻译家,译作:柏拉图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美学(三卷共四册)、维柯新
6、科学、克罗齐美学原理等。宗白华: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理数,所以是宇宙论、范畴论;生命的体系则是要了解、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价值,所以是本体论、价值论。 宗白华: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将来世界新文化,一定是融合两种文化的优点而加之以新创造的。这融合东西文化的事业,以中国人
7、最相宜,因为中国人吸收西方新文化,以融合西方,比欧洲人采撷东方旧文化,以融合东方,较为容易,以中国文字语言艰难的缘故。中国人天资本极聪颖,中国学者,心胸思想,本极宏大,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不流入消极悲观,一定有伟大的将来,于世界文化上一定有极大的贡献。”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和创造生活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丰子恺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艺术家和美育家(赤子心)当代:两次美学热潮第一次美学热潮1950-1960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美学问题讨论集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范围内展开第二次美学热潮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初;同整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前途和命运的反思紧紧联系;海
8、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美学热退潮后: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即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张世英 :天人之际(1995年)进入澄明之境(1999年)哲学导论(2002年)50年代到90年代有两本美学和美育方面的著作对中国文化界影响很大,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原名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傅雷 :傅雷家书。三、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诗意的人生。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
9、心灵的自由。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真”、“善”、“美”得到了统一。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杜夫海纳:“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 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着”王夫之:“两间之固有”之“乐”的境界;陶渊明:“自然”。相对于所谓“尘网”、“樊笼”世俗的、实用功利的世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作业题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教学小结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不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2.中国美学的历史至少从
10、老子、孔子的时代就开始了。不能说中国古代没有美学。 3.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朱光潜和宗白华。 4.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出现一场美学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范围内讨论美学问题,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复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教 案进度(课次)2授课
11、时数2题 目绪论:什么是美学(下)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美学学科的性质;学习美学的目的。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美学的学科性质(1课时)为什么要学习美学怎样学习美学 (1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美学的学科性质怎样学习美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教学内容备 注引言授课内容:绪论:什么是美学(下)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
12、中的学科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意义) 1. 人生修养 2. 理论修养(课本28页)六、怎样学习美学A、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 B、要立足于中国文化C、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D、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E、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F、 要有开放的心态作业题1.美学学科的性质是什么?2.学习美学的意义是什么?教学小结6.美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四点:第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哲学学科,那种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第三,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13、美学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第四,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从国际范围看,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7.学习美学的意义在于:第一,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自觉地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第二,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培养自己对于人生进行理论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 8.美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习美学的方法:第一,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学习和思考任何美学问题都不能离开人生;第二,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第三,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第四,要
14、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第五,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第六,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教 案进度(课次)3授课时数2题 目第一章:美是什么(1)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审美客体的品质和形式规律。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审美对象的感性品质(1课时)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1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审美客体的感性品质审美客体的形式规律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周宪美
15、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教学内容备 注引言授课内容:第一章:美是什么(1)一、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形式美规律: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律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形式元素:点、线、面基本之形: 一切形中有三个是最基本的,三角、正方、圆。正方形是两个以对角线共边的三角形;圆与正方形可以互变。正方形内中就有一个圆,圆中也有一个正方形。色彩与体觉:冷暖。红橙暖,蓝绿冷,黑白冷。 轻重。浅色(明度高的色相)有轻盈感,深度(明度低的色相)有沉重感。黄色最亮,紫色最暗,其他色为中间序列。色彩带来的通感及象征内涵,与文化积淀和民族心理积淀密
16、切相关。形式美规律(结构原理)1、 对称与均衡2、 比例与尺度3、 节奏与韵律4、 主从结构对称是外在的均衡,均衡是内在的对称 。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一种因素在一个整体中不断重复,就构成了整体的秩序和整一的美。人对重新出现的图像或旋律,会有熟悉感、平稳感。 彩陶图案中不断的重复。中国律诗,四声平仄有规律地出现,对仗工整。节奏与韵律,都是指相同因素的不断出现,构成事物的整体性、秩序性、规律性、生动性。 节奏是简单的重复,韵律是有变化的重复。主从结构主次分明,突出统一性和整体性。作业题论主从结构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教学小结教 案进度(课次)4授课时数2题 目第一章:美是什么(2)教学目的通过对本
17、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艺术的感性-超越品质、西方哲人对美的解答。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艺术的感性-超越品质(1课时)西方哲人对美的解答(1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艺术的感性-超越品质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教学内容备 注引言授课内容:第一章:美是什么(2)二、审美对象的感性-超越品质审美活动的高级状态是艺术活动,艺术是审美意识最具创造性和表现性的形式,在感性显现的基础上,达到对真情的抒发,真理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彰显。艺术以其特殊的
18、表达方式,展现自然、社会及人性的丰富内涵,标举其中真、善、美的品质。带有强烈的审美价值取舍和引领性。因此,艺术具有相当的理想性(超越性)和批判气质。1.艺术发现自然的美,赞美生命精神。2.艺术反省并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提示社会关系及发展中可贵的人生价值。3.艺术表现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和心灵世界,推崇真善美的人格,鞭挞假丑恶的灵魂。三(上)、西方美学史中对“美”的解答在古希腊,象征着美和智慧的女神雅典娜似乎早就透露了美的閟机美的创造与美的追问从来都难解难分。关于美的本质的种种答案,大都超越了艺术的一般感性形态,而指向更加深邃的人生智慧和高远的生命理想。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大希庇
19、阿斯篇(对话体)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什么东西是美的” vs “美是什么”“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物,还是一门学问。”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结论:美是理念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Idea)从柏拉图以来的几千年中,西方学术界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分两类:A.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B.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说明美的本质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一切立体
20、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亚里士多德:形式的关系结构(秩序、匀称、明确)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说明美的本质:1. 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柏拉图:美是理念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以哥特式建筑尖顶、窗子贴画为例,说明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艺术发展史象征
21、型:东方艺术。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物质溢出精神古典型:希腊雕刻。内容和形式契合。特点是静穆和悦。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2. 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评论: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作业题西方学术界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大致可分为
22、几类?教学小结在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美本身”的问题,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从此西方学术界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开始转变。美的本质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审美活动的研究。从思维模式来说,主客二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天人合一(人世界合一)的模式。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教 案进度(课次)5授课时数2题 目第一章:美是什么(3)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中国哲人对美的解答;掌握“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内涵。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中国哲人对美的解答(1课时)“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内涵(1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学内涵教学方
23、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 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教学内容备 注引言授课内容:第一章:美是什么(3)三(下)、中国美学史对“美”的解答回溯中国美学史,美的心性价值品质更加鲜明。从轴心时代开始,思想家们对美的解答就与对心性的认识、对人性价值的提撕相伴而生。人格美、天人合一的精神、心性的自觉,完全超越了色相之美,成为贯穿中国美学历程的主导价值神经,塑造了与中国人文智慧相配称的最高艺术境界。 A、在论语中,“美”被提到了十多次。孔子从未给“美”下过一个全称判断,但却在不同的语境中透露了美的秘
24、密。孔子明晰美本身的独立意义,但他总是将美善并举,将人格美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艺术自身不仅要有审美感染力,还要展现出高卓不凡的人格精神境界,或者高昂阔大的民族气象,从心灵深处感染人、提升人。“尽善尽美”显然不是落于平凡的和谐之美,而是追求伟大的美,是对崇高境界的推举。 孟子谈到美,也与人生境界的层次辨析密切相关:“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只有善的人格光辉才配称美与神圣。 B、道家的美学观,老庄对现世的声色美乐生活都持批判态度,老子以“无”为本,提出“道法自然”、“见素抱朴”、“致虚静”,庄子追求逍遥精神,提出“
25、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等等,都是要将人从现实世界的拘泥和沉沦中超拔出来。依托宇宙的秩序和生命精神,荡涤人的肆意妄为和贪婪伪诈,从而回归真朴,无为而无不为。他们将小我的生命拓展扩充,与宇宙精神契合,将“天人合一”作为至高的美境。 C、佛教美学观的核心是“色即是空”,对世俗美的批判和否定更加彻底。禅宗特别发展了佛教中明心见性、顿悟圆觉的心性特点,将智慧本体(如来净心,菩提心,涅槃佛性,无漏智)的崛起和朗照作为最高的美,由此带出了“即色悟空”、“即色悟心”、杀活自在的超越性美学观。D、中国近现代引进西方美学学科及教育以来,美学与民族的命运以及价值信仰就紧密相
26、连。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救亡与启蒙;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21世纪以来中国国家美学形态的迅猛发展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 “彰”:(通过人的审美活动) 发现、唤醒、照亮对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解读(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二)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三)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萨特:为什么写作?
27、与柳宗元的话意思颇为相近(一)美带有创造性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象”“物色”或“景色”审美属性因人而异“物”实在的物体有用性、自然科学的属性相对不变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见”都含有创造性。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的星都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象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形象是“见”的活动所赐予那七颗乱点的。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朱光潜(二)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
28、是一样的朱光潜:“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反照。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同是见山: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杜甫: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李白: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姜夔: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诗论 )(三)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教学内容备 注作业题怎样理解“美不自美
29、,因人而彰”? 教学小结2.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术界的美学大讨论中,对“美是什么”的问题形成了四派不同的观点。但无论哪一派,都是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审美活动。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学术界重新审视这场大讨论,很多学者开始试图跳出这个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框框。 3.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柳宗元提出的命题:“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不能离开人的审美活动。美是照亮,美是创造,美是生成。教 案进度(课次)6授课时数2题 目第一章:美是什么(4)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厘清美与美感的基本性质,掌握“意象”这一美学概念的基本内涵。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五、“心不自心,因色
30、固有”(0.5课时)六、美在意象(0.5课时)七、意象分析(0.5课时)八、从意象到意境(0.5课时)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心不自心,因色固有”的美学内涵美在意象意象的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 司空图:白话诗品 二十四诗品,岳麓书社,1997年版。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教学内容备 注引言授课内容:第一章:美是什么(4)五、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美”的主观性的问题,涉及对“自我”的看法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对实体性的心的本体的消解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本清净,
31、何处染尘埃?青原惟信: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马祖道一: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唐代画家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宗白华:“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六、 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方士庶)“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恽南田)“意象”
32、的概念:源头:易传:“立象以尽意”,最一般的规定:“情景交融”王夫之: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朱光潜、宗白华:情与景的关系“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
33、。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朱光潜 :诗论)“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宗白华)“意象”作为美学概念朱光潜:(“意象”、“物的形象”、“物乙”)“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论美)“凡是文艺都
34、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论文学)宗白华:“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触相感时的波动。”(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意象”与中国艺术“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
35、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中国人不是象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邱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他的画是讲求空灵的,但又是极写实的。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静气。一言以蔽之,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七、意象的分析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第一, 审美意象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内涵)第二, 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产生)第三, 第三,意象世界显现一
36、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与人的关系)第四,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效果)(一) 灿烂的感性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月亮在不同的诗中,呈现的是不同的意象世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审美意象: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情景不能分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意象世界显现的是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世界万物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完整的
37、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审美意象,也就是广义的“美”。杜夫海纳:“美是感性的完善。”“审美对象所显示的价值,就是所揭示的世界的情感性质。” (美学与哲学)和“美”相对立的概念广义的“美” (审美意象)优美(狭义的“美”)作为审美意象的“丑”(崇高、荒诞)“不美”(审美上的冷淡):遏止或消解审美意象的产生的事物或活动(太单调、太平常、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挑拨人的欲望的东西)“广义的美”的对立面:李斯托威尔:“审美的对立面和反面,也就是广义的美的对立面和反面,不是丑,而是审美上的冷淡,那种太单调、太平常、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它们不能在我们的身上唤醒沉睡着的艺术同情和形式欣赏的能力
38、。”王国维:“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知识者。若美术中而有眩惑之原质乎,则又使吾人自纯粹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故眩惑之于美,如甘之于辛,火之于水,不相并立者也。”(二)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诚哉是言!抑岂特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 人间词话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便无梅。(辛弃疾)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在审美活动中,不存在那种没有“我”的世界:世界一旦显现,就已经有了我。“
39、只是对我说来才有世界,然而我又并不是世界。”“就像一架天生的放映机,总在依据胶片上的实项内容(可比拟为胶片上的一张张相片)和意识行为(放映机的转动和投射出的光亮)而将活生生的意义和意向对象投射到意识的屏幕上。”-(张祥龙:当代西方哲学笔记)如何理解“心外无物”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传习录)“例如在人未看深山中的花树时,花虽存在,但它与人同归于寂,寂就是遮蔽而无意义,谈不上什么颜色美丽。只是在人来看此花时,此花才被人
40、揭示而使得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哲学关心的也是人与物交融的现实的生活世界,而不是物与人相互隔绝的同归于寂的抽象之物。”(张世英:哲学导论)“相值而相取”王夫之:“天地之际,新故之迹,荣落之观,流止之几,欣厌之色,形于吾身以外者,化也;生于吾身以内者,心也;相值而相取,一俯一仰之际,几与为通,而浡然兴矣。”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1、“如所存而显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概念 :第一,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是与我们的生命活动直接相关的“现实具体的周围世界”。第二,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这里的“人”是历史生成着的人。第三,
41、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包含他们的期望、寄托、辛劳、智慧、痛苦等等,是一个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第四,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因而这个生活世界,这个本源的世界,往往被掩盖(遮蔽)了。“美”是“去蔽”为揭示被主客二分所遮蔽的真实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美”,“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同时又是存在(生活世界)本身的敞亮(去蔽)。一方面是人的创造,一方面是存在的敞亮,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在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之中,真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自然界,而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妙造自然”-(司
42、空图:二十四诗品) “搜妙创真”-(荆浩:笔法记)“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形上学(中西哲学之比较) 2,超越与复归的统一阿部正雄:“作为人就意味着是一个自我,作为自我就意味着与其自身及其世界的分离;而与其自身及其世界的分离,则意味着处于不断的焦虑之中。这就是人类的困境。这一从根本上割裂主体与客体的自我,永远摇荡在万丈深渊里,找不到立足之处。”禅与西方思想张世英:
43、“万物一体本是人生的家园,人本植根于万物一体之中。只是由于人执着于自我而不能超越自我,执着于当前在场的东西而不能超出其界限,人才不能投身于大全(无尽的整体)之中,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家园。”(哲学导论)陆象山:“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荷尔德林:“何处是人类/高深莫测的归宿?”诺瓦利斯:“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3,真、善、美的统一意象世界的“美”:情景交融意象世界的“真”:有意味、有情趣的生活世界(人生),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即中国人说的“自然”。这是“真”,但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意象世界的“善”:爱的体验,感恩的体验,激励我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情
44、操,激励我们去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作业题1. 怎样理解“心不自心,因色固有”?2. 美在意象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差异何在?教学小结4.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马祖道一提出的命题:“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张璪提出的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是照亮美的光源。这个“心”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最空灵的,正是在这个空灵的“心”上,宇宙万化如其本然地得到显现和敞亮。 5.美在意象。朱光潜说:“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就是美。 6.美(意象世界)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这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 7.美(意象世界)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这就是美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