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共17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共174页).doc(1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说课稿(新教材)目录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 年级 第 章第 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 的基础上,对 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 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 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
2、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与(集合的元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继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确定为: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
4、的内容特点,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
5、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先引导学生回顾,然后把本节课的“观察与思考”呈现给学生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2)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同时教师会巡视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中下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中对元素的认识)(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
6、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3)分析思考,加深理解问题:请大家思考(在集合中有多少元素呢?)通过问题的提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通过实际的问题来寻找到问题的思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设计意图:重难点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问题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 环节。(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通过对练习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步骤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
7、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五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学做题,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六、板书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自觉运用新课标的理念,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尽情发挥、畅所欲言的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堂课下来,相信学生会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能力上有所提高,思维上有所拓展。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聆听我的说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第一章 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8、我是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 正数与负数(板书)。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正、负数
9、的概念;难点确定为负数的概念。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目标: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二、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采用了引导启发法和讲解传授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这是因为初一的新生个性活泼,学习
10、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与学生自己归纳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对学生的回答与表现给予肯定、表扬,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三、说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
11、3,最低气温是零下3,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那么都记作3,这样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所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的引入,既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接着,我根据学生已经产生的认知冲突及时地给出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入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环节,给出4个例子: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例1:气温有零上3和零下3;例2:高于海平面8848米和低于海平面155米;例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例4:汽车向东行驶4千米和向西行驶3千米;学生对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每
12、一对量进行讨论,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容易就发现: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一对反义词。于是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零上和零下,高于和低于,收入和支出,向东和向西,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然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很容易就会回答:足球比赛中的净赢球和净输球;花生产量的增长和减少;体重的增加和减少等这些例子。这样的举例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新知的展开铺平了道路。帮助学生理解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后,我带领学生回到创设情境中产生的问题:零上3和零下3应该如何表示?我将一边引导学生一边
13、归纳总结: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通常地,我们规定盈利、存入、增加、上升为正。如零上3和零下3可以表示成+3和3;收入50元和支出32元可以表示成+50元和32元。这里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时,我会特别强调,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同时指出,0不仅仅是表示“没有”的意义,比如0就是一个确定的温度。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为了使学生实现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教师将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让美好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如课本上的练习:判断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判断正、负数的时候,我将再一次强调学生的易
14、错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其中一道练习: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就可以记作3m,水位不升不降时水位变化可以记作0m。这里也要特别强调0表示的意义。由此让学生加深对正、负数概念以及零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4、而在总结反思,发展情意的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是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起到了对本节课巩固深化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梳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记忆,而且可以让
15、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更有所侧重。5、布置作业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并将作业进行分层,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各位老师,以上说课只是我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一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果准备时间充分的话,我会在教学过程这一模块进行更多细节的探讨,让本节课的内容讲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好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正数和负数。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
16、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人民教育出版社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 写负数。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17、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二、学情分析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学生特点: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
18、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2)学习方法:p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1)引入课题(2)新课讲解(3)课堂练习(4)知识小结(5)布置作业下面进行详细阐述:1)引入课题创设情境,兴趣导入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p此环节的
19、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2)新课讲解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习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日常生活
20、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平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p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
21、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3)课堂练习教师活动: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下面是详细的阐述: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习,而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4)知识小结课堂小
22、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p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5)布置作业拓展练习: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详细阐述: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
23、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1.2.1有理数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说课稿。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2、 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
24、发展方面的贡献.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二、 学情分析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三、 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
25、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四、 说教学程序(一) 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如880.00,这
26、样的数就叫做正数;把表示“支出”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来表示,如-2,000.00,这样的数就叫做负数。正数前面有时也可以放上“+” .强调:“+”可省略,但“-”绝对不能省;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体温计,对实验室温度计较陌生,因此理解负温度有一定难度。而存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课前可让学生回家预习,引入新课水到渠成。(二) 运用新知,体验成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例如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零上123C,夜晚可低到零下233C,我们规定温度零上为正,则零上123C记做123C(或+123C),零下233C
27、记做-233C.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你能用正数、负数表示这些量吗?强调:正、负数能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注意意义相反,其值任意;不要混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如上升3度与零下3度).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举一反三,列举用正负数表示的量,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负数的引入的确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感受到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填空:1) 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2.5万元,记做_万元,今年盈利了3.2万元,记做_万元;2) 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米;3) 汽车
28、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km(或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km;4) 下降米记做米,则上升米记做_米;5) 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6) 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12%表示_.指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是相对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向北记做-75km,那么向南100米记做+100km.但习惯上,人们常把上升、运进、零上、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建立了正负数概念后,每当考虑一个数时,都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习数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表示正负数,
29、还是读正负数,学生开始时不大习惯,教学中及时巩固正负数的概念、表示法和读法.(三)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合作学习)能把刚才出现的数0, -5500,+123,-233,-2.5,3.2,918,+75,-100,-155,25%,-12%进行分类吗?要求分得越细越好,并说出依据.既可按整数、分数去分,也可按正数、零、负数去分. 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能进行分类,但未必说出依据.但重要的不是结论的得出,而是得出结论的过程,不要因为可能影响教学进程而教师取而代之.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学习热情,同时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
30、类的结果也不相同;分类的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零是整数,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 ) 设计题:数的由来与发展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物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自然数、负整数、分数和小数,这些都属于有理数.你了解这些数的由来与发展吗?请到图书馆或上因特网查找有关数的发展史的资料,写一篇数学小论文,介绍数的由来与发展.撰写“数的发展与由来”的小论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机会.应该告诉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搜索网站的方法.如用google搜索,怎样打如关
31、键词,能找到什么资料,怎样下载,对下载的资料怎样进行裁剪等等.可以单独一个人撰写,也可以多人合作.因为他们是首次完成这样的任务,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后可采取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交流范围不限于文章内容,也可以交流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1.2.2数轴说课稿(一) 大家好!今天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2节的内容。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而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高度统一。数轴是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
32、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再介绍的。通过数轴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后面引出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运算法则、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理解局限的问题。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A、知识技能:1、理解数轴概念,会画数轴。 2、知
33、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B、数学思考: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C、解决问题: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D、情感态度: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我确定为:数轴的概念。因为:只要数轴概念真正理解了,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等也就容易了。本节课教学难点我确定为: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因为:七年级的学
34、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谈谈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1、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
35、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2、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思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告诉学生,学习数学
36、不是简单模仿、机械操练,而是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六教学准备老师:要充分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学生 :要认真预习,准备直尺或三角板七、教学过程分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思维的主战场。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 、复习旧知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回顾复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为了使学生明白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我设计了:观察温度计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为学习数轴概念埋下伏笔。学
37、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温度计分小组讨论观察,共同发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接下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随后我提出问题:“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学生小组讨论后再派代表回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虑东西方向的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描述。前面几个活动之后,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已有所体会,为此我让学生:再次观察所画情境图、温度计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将其抽象成
38、一条直线。这样,就把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点表示出来。(三)、学习概念,解决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比较,我引出了新课: 1)学习数轴的概念我先进行讲解: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当然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为正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再画数轴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
39、的概念。3)在数轴上表示右边各数:4)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下一个活动,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设计意图: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数轴上的点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数到字母表示的数)能力课堂练习:1)课本第12页的练习1、2题2)强化练习:(1)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2)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强
40、化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作业:课本第17页习题1.2第2题;学生用书同步训练设计意图: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多做同步训练。八、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我通过五个活动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1.2.2数轴说课稿(二)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轴。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有理数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负数及有理数的分类后引入的一个新概念,它能够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理数,也是以后学习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运算的有用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我们还可以用来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同时为我们以后学习“不等式”、“平
42、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做好铺垫。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我校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确地画出数轴。(2)、过程与方法:经历画数轴和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的过程,会在数轴上找出有理数对应的点,体验到任何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
43、想。四、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在新课标和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且以“情境问题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巩固提高”的过程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言,有步骤,有层次的掌握数轴的概念,在练习中教师要做到多鼓励、多肯定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乐趣与奥妙的探索过程。2、学法指导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数学不应只是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的问题情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引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
44、学习方式。从而由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数轴,并且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这一情景,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有理数来表示这一些量。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节可以引导学生对有理数学习的巩固,并且提高学生对有理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2、引入新课,得出概念(1)、提出问题: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图形。老师巡堂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以必要的指导与肯定,并请最
45、先做好的两个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汽车站、树和电线杆都是在同一条线上(东西方向的马路上)而他们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2)、老师引导学生对同学的板书进行评价,并观察画出来的图的特点,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容易发现正数、0和负数都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从而为学习数轴奠定基础。(3)、教师讲解数轴的概念:(围绕着: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并向学生强调: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数轴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条件。(4)、观察温度计,指出与数轴的相同
46、与不同出。设计意图: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并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体验新知(1)、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教师出示一些数轴,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老师给以必要的肯定与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轴的三要素。(2)、如何画数轴?(先由学生分组画,画好后互相交流,并由最先完成的组派代表到黑板板书,教师在巡查的过程中给以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观察板书,主动发言对板书进行合理性的评价,最后有教师引导总结出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设计意图:在这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