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汇总(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68649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汇总(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汇总(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汇总(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汇总(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4 :150152Acta Agriculturae J iangxi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韦 瑾 , 薛东前3 收稿日期 :2010-01-16作者简介 :韦瑾 (1981- , 女 , 浙江东阳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旅游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3通讯作者 :薛东前。(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 西安 摘 要 :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 提出了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 农村经济 ;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2、:A 文章编号 :1001-8581(2010 04-0150-03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 在推动实现 农村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 挥着重大的作用。 按照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 , 到 2015年 , 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1145, , 济的发展 , 但是 , 目前我国乡 , 据 2009年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 普查资料显示 :全国共有 14039个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 , 占总数的 2. 2%, 但其接待能力偏弱 , 严重制约了乡村旅因此 , , 以促进 , 这是朝着振兴乡村经济迈出了 但是乡村地区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有进 一步的发展 ,

3、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 , 其生态条件恶劣 , 就连 正常的农牧业发展都受到较大的限制。 而中国的乡村在 不同的地区 , 其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 (见表 1 。 表 1 2007年部分地区乡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元地区可支配收入总收入收入来源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全国 13785. . . 76940. 72348. . 60上海 23622. . . . 55368. . 63江西 11451. . . 73655. 34155. . 39新疆 10313. . . 19606. 3367. 971616. 49注 :资料来源于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 从表 1可知 , 单纯依

4、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乡村 居民的收入 , 遇到了一个刚性增长的极限。无论是经济 发达的东部地区 , 还是经济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 , 农民家 庭的经营收入的差距已经不大 , 差距较大的是工资性收 入。 上海乡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工薪收入为 18996. 58元 , 比江西和新疆的总和还高 1572. 66元 , 这说明乡村地 区只有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才能致富。 乡村旅游开发对提 高乡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特别是对 于中西部地区来说 , 乡村旅游是农村吸引城市 , 欠发达地 区吸引发达地区居民前来消费的一种手段 , 从而使得乡 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能够分享东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 的成

5、果。 因此 ,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可以从 几方面理解。1. 1 扶贫作用 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经济最大的影响是能够对贫困地区起到扶贫作用。 主要表现在促进当地 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 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解决劳动就业 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 从而使 “ 一座山搞活一地区、 一座湖繁荣一个县、 一个洞富裕一个乡 ” 的现象屡见不鲜。 农村旅游开发适合农村环境和小规模旅游经营 , 使农村 和农户受益。1. 2 产业影响 乡村旅游能使农业与第三产业良好地结合 , 是推动传统农业向 “ 高新技术、 高附加值、 高效益 ” 现代农业转化的途径之一 , 是实现旅游行业中 “ 高投入、 低风

6、险、 高收益 ” 经营策略的新选择。由于乡村旅游开 发带动了农村通信的发展 , 也为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带 来了新的动力。1. 3 综合效益 乡村旅游开发能够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 保护农村文化、 稳定社会等作用。 如果农村旅游开展得较好 , 旅游经济可以占到农村地方 经济总量 30%左右的份额。特别是乡村旅游通过旅游 消费可带动农村通讯、 交通、 加工、 餐饮、 娱乐等其他产业 的发展 , 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 , 还具有解决农 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以及农业固有的生 态效益 , 因此乡村旅游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1. 4 对周边农村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发不

7、仅对本村的 经济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 也对周边农村经济产生巨大 的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作用 , 此外 , 还增强了各相邻农村对 环境资源保护的意识。 因此 , 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农民 收入的提高 , 农户只有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才能受益更多。 2 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农村旅游开发大多数尚处于初步阶段 , 由于管 理体制不顺、 管理透明度不高 , 实际上从管理到开发都是 由政府一手包办 , 农民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积极性。要 将旅游经济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 就必须改变当前农村 的旅游管理方式 ,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总体 而言 , 乡村旅游经济的负面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

8、方面。2. 1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 , 引发了当地村民和开发者之 间的经济纠纷 本上是外来者 ,无法开展。关系。 , 导致了许多 经济纠纷和矛盾 , 进而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2 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因乡村旅游而进一步拉大 乡村旅游开发使农民的耕地减少 , 旅游的发展也使一部 分农民主动转向旅游服务业 , 这就引起了农民收入结构 的改变 , 即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 而来自于 旅游业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 , 不过 , 这种改变并不是每个 农村村民都一样的。 旅游业对从业者有一定的要求 , 农 民由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同 , 导致其在旅游业中获得 的收入差异也很大 , 这样容易

9、引发农民之间的贫富分化。 2. 3 乡村旅游导致消费品和服务产品涨价 在乡村旅 游的发展过程中 , 通常只有部分农民能够从旅游开发中 获得实惠 , 而物价上涨却提高了所有农村家庭的开支。 以某一旅游点为例 , 山上民工的工资已经上涨到 6070元 /d 。 而山下县城民工的工资仅为 30元 /d,因此山上农 民的建房成本增加了很多。因此 , 为减少乡村旅游经济的负面影响 , 需要各方 的共同努力。 由于乡村旅游涉及到政府、 投资者、 乡村集 体和村民个人的经济利益 , 因此如何实现各方的利益均 衡还有待探索。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一定要建立一种 民主的、 代表各方利益的经济管理体制 , 否则

10、, 人不和 , 即 使有天时和地利 , 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3 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要求旅游业的发展既 能够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 又能够使旅游接 待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 , 两个目标缺一 不可。 因而 , 实现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以 下几个方面。3. 1 乡村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乡村旅游经 济有一个基本要素与农业经济是一致的 , 那就是“ 靠天 吃饭 ” , 这里的 “ 天 ” 是指乡村的自然环境 , 也就是说乡村 旅游经济发展的依托条件还是乡村自然环境。 所以要实 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

11、展离不开保护当地农村自然 环境。 旅游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和谐共处是乡村旅游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 不能因为旅游经济的强劲 发展而使农业经济趋于萎缩 , 那样无异于在乡村地区又 制造出一个城市。 如果彻底丧失了乡村气息 , 旅游目的 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将逐步减弱。 但是 , 旅游的发展 也不可能使农业经济一直保持原貌 ,“ 度 换句话说 ,2, 提高当地农民的旅游收 入 通常乡村地区的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比较低 , 这主要 是由于旅游收入的漏损非常严重。 因为乡村旅游的投资 者大多数是外地人 , 而且相当多的旅游商品产自于外地。 漏损程度可以根据流出当地经济的资金比例确定。显 然 , 那

12、些能减少流失的地区 , 能够让更多的最初消费在当 地经济中流通。 而那些依赖本地以外的人力、 物质和资 本的地区 , 必定会因支付这些服务费用而受到损失。因 此 , 主要依靠自身资源维持旅游业发展的地区 , 更有可能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大量事实证明 , 旅游 企业管理权和控制权在外来者手中时 , 必然会阻碍当地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宾馆、 饭店、 汽车公司、 缆车公司等 , 所有这些乡村旅游中最赚钱的企业往往都是由外地投资 者所拥有 , 而当地又依赖于这些企业来输出自己的旅游 产品。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让当地人或当地企业成为旅 游开发、 经营和管理的主体 , 充分参与其中。 政府

13、应鼓励 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的经营与管理 , 避免旅游区内的 旅馆、 餐馆和旅游商品的经营被外地企业所垄断 , 要从立 法方面尊重和保护当地农民的利益 , 明确规定当地农民 参与旅游业应达到的比率。3. 3 严密监测与评估乡村旅游发展的规模与风险 由 于乡村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 落后的传统农业经济以及 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传统 , 使旅游开发很容易导致乡村 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 , 保持乡村地区旅游的可 持续发展 , 应科学、 合理地在其环境承载范围内进行。 因 此 , 必须对乡村旅游开发的环境容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生态承载力和设施承 载力 2个指标衡量。3.

14、 3. 1 生态承载力 在一定时期内 , 旅游接待地区的自 然环境都有一个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 这 种限度一旦被突破 , 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环境就会被破 坏。 每个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都有一个生态承载力。 生态 151 4期 韦瑾等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承载力基于当地原有的生态质量 , 自然环境对旅游污染物的吸收和净化能力。 生态环境承载力取决于一定时期 内 , 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及生态环境净化与 吸收污染物的能力 , 其测定的方法 :Ce =(N iS 十 Q i /Pi, 式中 Ce 为区域生态环境承载量 ; N i 为每天单位面 积土地对第 i

15、种污染物的自然净化力 ; S 为区域总面积 ; Pi 为每天人工对第 i 种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虽然一般生 态环境系统都有一定的纳污自净能力 , 但如果生态环境 系统长期超量接纳外部尤其是人为的强制输入 , 就会导 致其稳定性遭到破坏 , 当干预因素的影响超过其生态系 统的阈值时 , 生态系统就可能面临失衡或崩溃。3. 3. 2 设施承载力 在一定时期内 , 用于旅游目的的土 地资源以及生活设施和活动场地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 量。 设施承载力包括 2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目的地有多 少土地资源用于旅游开发和建设 ;衡量 , 如有多少宾馆设施、 床位 ,客数。关 ,住宿设施的床位数等。 参考文献 :

16、1杜明义 .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基于甘孜州泸定县岚安乡的调查与思考 J .贵州民族学院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126129.2孟娇娇 .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 2009, (8 :116117.3唐闪光 .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思考 以湖南省郴州市为 例 J .特区经济 , 2009, (3 :161162.4姚月圆 , 邱智鸿 . 浅议湖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J .湖北 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5 :5152.5姜丽萍 , 冀叶青 , 姜瑞荣 . 让乡村旅游经济快速成长 J

17、.江苏 政协 , 2009, (4 :5960.6. J .安徽农业科 学 , :12817J , 2008, 36(28 :1241112412.8, 董硕 , 杨军 .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J .安徽农业 科学 , 2008, 36(24 :1059610598.(上接第 149页 机制 , 现有文化产业示范村 30个。 但是 , 从全国而言 , 由 于文化产业政策没有及时跟上、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地位 不太确定、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机制没有有效建立、 文化产业经营成败的标准有待确定、 文化产业机制有待 进一步创新、 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等原因 ,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中还

18、存在着认识不到位 , 发 展不平衡、 速度缓慢 , 文化品位不高、 科技含量较低 , 非法 经营活动蔓延 , 管理相对薄弱 , 市场意识较差 , 法制不够 健全等值得认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是发展中的必 然 , 只要分析到位 , 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 将促使其更加健 康、 有序与和谐地发展。参考文献 :1葛亮亮 . 关于河南济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文化需求状况的调 查报告 R .商都网 , 2007. 10. 31. 2朱保安 .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J .河 南社会科学 , 2005, (1 :133134.3周镕基 , 皮修平 . 农村文体公共产

19、品供求失衡及其化解路径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37(24 :1175111753.4程松杰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文化繁荣探析 J .安徽 农业科学 , 2009, 37(19 :92029203.5陈育钦 .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J .昆明理 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610.6李天来 , 王琦 , 王世富 . 辽宁省农村科技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428432. 7刘汉一 . 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J .江西 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2123.8申占平 . 新时期农 村文化建设 M.北京 :中 国言实出版 社 , 2003.9聂德民 . 江西省农村文化小康道路的模式探索 J .安徽农业 科学 , 2009, 37(2 :879882.10黄小俊 .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J .安徽农业科 学 , 2008, 36(30 :1345013451.251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2卷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