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共4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63162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共4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共4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共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共48页).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推广手册重庆市卫生局二八年七月目录1.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2.隔姜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5.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6.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的中药“生玉真散”7.“醒脑开窍”法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技术8.腹腔镜术后大承气汤和八珍汤的临床应用9.点按少泽穴治疗落枕10.扳法治疗急性期骶髂关节小错缝11.徒手刮痧法(屈指推拿)治疗寒湿感冒项目简介12.姜泥、温针灸治疗寒湿性膝关节炎项目简介13.苍龟探穴法治疗肩周炎项目简介14.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

2、疗15.多功能灸具的临床应用16.苍耳子散分型塞鼻治疗鼻炎技术针刺人中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腰扭伤 项目简介:在传统针刺疗法,普通毫针针刺人中穴或天柱穴基础上,配合腰部主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极大地简化和规范了针刺手法操作程序,显著提高了传统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甚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为一种耗材少,成本低、简便、安全、有效的急性腰扭伤治疗方法。承担单位: 重庆市中医院项目负责人:王竹行疾病简介: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急性腰扭伤,俗称“岔气”、“闪腰”。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损伤,或姿势不正,用力不当,如过度负重、剧烈运动、弯腰取物等或外力撞击损伤所致。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

3、引起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临床表现:有腰扭伤史,受伤后一侧或两侧腰部当即发生疼痛,也有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的。 腰部活动受限,常保持一定的强迫姿势,不能自由翻身、坐立和行走。主诉多为腰及胁肋痛或腰腿痛,静止时疼痛较轻,活动或咳嗽、打喷嚏,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腰部可有局部肌肉紧张,病变部位有明显压痛点,可向下肢放射,腰前凸消失,可有脊柱侧弯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 本项目

4、适应症: 急性腰扭伤,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和湿热内蕴型均属本法的适应症者。禁忌症: 脊柱肿瘤、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骨折所引起腰痛; 年龄在18岁以下,晕针或哺乳期妇女、妊娠妇女;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治疗方法简介1. 器具:佳辰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40号(直径0.23mm-0.30mm)、1寸-1.5寸(25mm-40mm),产地为江苏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2. 取穴:人中穴又名水沟,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天柱:项后发际,正中线旁开1.3寸处,斜方肌起始部,取双穴。3. 体位:按患者强迫体位容易采取的正坐位或俯伏

5、坐位。4. 手法与技术操作要领:病人保持相对舒适坐位,头部相对固定,施行针刺治疗。针刺人中穴:用1寸毫针,沿人中穴45度向上斜刺0.5寸,用雀啄或捻转手法,以眼球有泪水为度;或针刺天柱穴:以1.5寸毫针,直刺天柱穴11.5寸,强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各1O分钟捻转1次。动留针术,留针期间后,医生引领患者主动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屈、侧弯,以及腰部缓慢地左右旋转运动。10分钟后嘱其站立位,作腰部旋转屈伸。两次为1个疗程。技术关键环节:针刺一定要有较强针感。留针后的腰部运动过程中,每运动至腰部活动受限位置,应适当停顿并下意识用力争取突破原活动受限的范围,或者下意识咳嗽,尝试

6、体会疼痛感的逐步减轻。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未愈:症状无改善。注意事项1. 未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2. 一般注意事项治疗作用与操作手法密切相关。针刺人中穴刺激量应足够;腰部活动应充分并放松,用力适当。本项目参考资料:1. 王毅刚:动留针术的临床应用,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2):110;2. 王毅刚等:常见百病针灸点按穴法图解,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 北京 2005,1月 第2版(修订版)114116页;3. 郝东明等:针刺人中

7、穴配合腰部斜扳治疗急性腰扭伤24O例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第1 4期(第21卷总第284期)41隔姜灸背腧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项目简介该项目是选用传统的针灸疗法中的隔物灸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时期治疗秋冬寒冷季容易急性发作的支气管炎进行扶正治本的治疗,通过对缓解期脾肾阳虚患者的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进行隔姜灸可以温阳利水,培补脾肾,祛除顽痰,减轻其冬季的发病率和发病的 严重程度,保护肺功能。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项目负责人:王 竹 行疾病简介: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中医诊断:咳嗽,病机:脾肾阳虚,痰饮内伏。临床证候:晨起咳嗽伴痰多清稀色白,纳少,神疲乏力,畏寒肢冷,

8、舌淡苔白,脉弱。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1)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2)每年发病不到3个月,而有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也可诊断。(3)能排除心,肺疾病者。本项目适应症: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是指有别于伴随细菌感染的急性发作期,无发热和胸痛,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禁忌症:急性发作期,年老体弱,和对疼痛不耐受者禁用。治疗方法简介:技术关键环节 1.选穴:风门,肺俞,膏肓俞,厥阴俞,膈俞,脾俞,均为双侧。2.操作:选取上述23对背俞穴,每穴隔

9、姜灸57壮。每穴一块姜片,当灸疗至每柱艾绒底部时,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可以用手指在周围进行按压缓解,如不能再忍受,可以停止并取下艾绒。再进行下一柱灸疗。3.注意事项:1)事先告知患者操作过程和适应症。2)可能会形成浅表的皮肤灼伤及水泡,愈后有浅表的瘢痕,结痂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次治疗,连续三次为一疗程。3)该疗法需连续治疗三年,从每年夏至开始。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部分患者会出现浅表的皮肤灼伤及水泡,不要搔抓感染,局部用消毒纱布覆盖保护,如有感染迹象可以采用紫草油或抗菌素软膏外涂。(配套材料:材料及规格:购买专用的艾绒,制成直径1.5cm,高2cm中型艾柱,和新鲜生姜,制成直径3cm,0.5cm厚的

10、圆形姜片。)(临床研究结论:冬病夏治疗法可以明显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提高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免疫球蛋白的抗菌力,提高患者体内白细胞的数目和杀菌吞噬能力。同时改善肺、支气管、肺泡等呼吸道的通气换气功能和肺脏内的微循环,减少分泌物。该项技术在我科应用20余年,平均每年近50名患者接受治疗,连续3年治疗后统计有效率为90%。)循经灸疗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项目简介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 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且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本病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本项目运用自行研制的循经灸疗器治疗本病取得

11、较好疗效。且该灸疗器操作方便,对于其他虚证性疾病亦可运用。安全、方便、临床疗效可靠。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项目负责人:苟春雁疾病简介: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 CFS)是一组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且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但无其他慢性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的症候群。中医虽无CFS病名,但古医籍中却拥有大量对疲劳的描写和论述,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中医虚证,慢性疲劳理论。古医籍中常常把疲劳描述为“懈惰”、“懈怠”、“体重”、“四肢沉重”、“四肢不举”等,并记载有治疗疲劳的“增力”、“倍力”、“益气力”、“解疲乏”等方法。疲劳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过度的劳累、过

12、度的精神和思维活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精神刺激等有关。从病机上看,疲劳属于气血耗伤引起的虚证。中医认为CFS是一种多脏器、多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其病机主要为五脏气化功能失常。这与现代医学认为CFS的发病是由于脑力、体力活动过度,精神情志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等引起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诸系统的调节失常,最终表现为以疲劳为主的机体多组织、多器官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综合征的理论相一致病例入选标准: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定的诊断标准: 1)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的休息后症状不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50%。2)同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4条或4条

13、以上,持续存在6个月或6个月以上:(1)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2)咽喉炎;(3)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触痛;(4)肌痛;(5)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疼痛;(6)新出现的头痛;(7)睡眠障碍;(8)劳累后持续不适。CFS的诊断应在确信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作为特异性诊断依据鉴别诊断需要排除的症状性慢性疲劳:1.原发病的存在能够解释的慢性疲劳,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失眠,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疲劳;2.临床诊断明确,现有医疗条件下治疗困难的一些疾病持续存在引起的慢性疲劳,如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3.过去或现在主要诊断为精神抑郁性情绪失调或具有抑郁

14、性特征的双极情绪失调,各类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痴呆,神经性厌食或神经性贪食;4.病前2年至今有各种不良嗜好,嗜烟、酗酒等;5.严重肥胖,身材指数=体重(kg)/身高(m)45。排除病例标准: 年龄在15岁以下或8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温度觉减退患者。治疗方法简介:1、器具1)循经灸疗器:本器具是一种循经多穴灸疗器,它包括有灸架、灸座和防尘网,灸架由两块平行的长条形支撑板两端通过横向的支杆固定而形成,两块支撑板内侧开有相互平行的滑槽,多块相互独立的灸座两端嵌于平行的滑槽中,形成可移动结构,灸座中央有供插灸柱的插孔,防尘网设于灸座下方,边缘固定在灸架上。本灸疗器的优点是可对同一经络上多个穴

15、位同时施灸,或对不同经络上的数个同一水平上的穴位同时施灸,节省时间,操作方便,灸柱燃烧完全产热快,还可调节热量,有利于提高疗效。(申请号/专利号: 9) 2)苏州产华佗牌艾灸条 小刀切为3长小节灸柱2、操作方法及步骤(1)体位:俯卧位,充分暴露胸背部。(2)取穴:膀胱经循行线的第一侧线(双)上的肺俞,心俞,隔俞,肝俞; 三焦俞,肾俞,大肠俞,阿是穴。(3)疗程每次灸一板(每板含艾灸炷4-6个,每艾灸炷个含纯艾绒2g),每次灸疗时间30分钟,6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天后进行下一疗程。一共治疗4疗程 。配套材料:技术操作规范特别注意事项灸柱应从下面点燃,对于女性或皮肤较薄者,在头几分钟应调节灸疗器高度

16、以免烫伤。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若出现烫伤,用酒精局部消毒,覆盖上纱布,若出现水泡,大者可以用针筒抽出液体,用酒精局部消毒,覆盖上纱布保护即可。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项目简介及特色:肩痛穴是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的经验穴,动留针术是在得气留针期间,病患肢体主动或被动的运动。针刺经验穴“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能大大缓解肩关节疼痛,较好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取穴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高;操作简便、易于普及;安全无副作用;突出人体自身平衡。承担单位:重庆市中医院负责人: 刘渝波疾病简介:肩关节

17、周围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和滑膜囊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肩部弥散性疼痛,日轻夜重,夜间有时被痛醒,而早晨起来病变肩关节稍事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疼痛可连及上臂部。随后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导致肩关节僵硬,疼痛可有钝痛、刀割样痛,常于夜间加重,亦可放射至上臂和手。亦有因肩部外伤、骨折或脱位,肩部施行较长时间固定,而直接出现冻结肩者。临床检查:肩部有广泛压痛,以肩前及后二处为剧,上臂紧贴胸壁而不能外展,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旋外后伸障碍最显著,如不能梳头、穿衣等。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充血、渗

18、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等变化。适应症: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禁忌症: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领1. 取穴定位 :肩痛穴:位于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其下分布有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2. 针刺方法: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呈9 O度角向下直刺1.52寸左右。留针2030分钟,5次一疗程。3. 针感: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准。4. 动留针术:取得针感后,引领患者作主动活动患肩,作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上举等活动。节奏宜缓慢,运动至肩关节最痛点时,让患者坚持片刻,再逐步加大活动范

19、围。在患者活动肩部的同时对肩痛穴进行行针,加强针感。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明显改善;好转:症状减轻,肩关节活动受限有改善;无效:症状无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注意事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本项目未见确切不良事件发生,只是行针忌粗暴以免弯针或断针,针感以患者的耐受为度。临床研究结论:1. 采用单穴疗法,突出即时效应,取穴少,见效快。2. 针刺的同时加用动留针术,提高了临床疗效。3. 针刺经验穴“肩痛穴”,临床治疗380例,有效率941。经统计学处理,肩痛穴治疗组疗效好于传统取穴对照组(P001),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果。膝三穴

20、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项目简介及特色:本法采用温针灸膝周三穴治疗髌骨软化症,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再辅以患者主动的股四头肌夹球训练,以增强股内侧肌肌力,改善肌肉萎缩,保持髌骨的相对稳定。二者合用,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此法简单易行,效果较好,值得推广。承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项目负责人:孙凌蓉 陈大为疾病简介:髌骨软化症,又称髌骨软骨炎,是膝关节髌骨软骨因劳损、创伤发生局限性软化、纤维化、碎裂和脱落、变性甚至软骨床骨质外露而引起的膝关节慢性疼痛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系髌软骨的退行性变。诊断要点1. 外伤史或劳损病史。2. 多见于中青年人。3. 上下楼梯疼痛及半蹲位膝部

21、疼痛加重,髌下脂肪垫压痛阳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或有“打软腿”或“假交锁征”现象。4. X线摄片可见密度增高的软骨骨质硬化影。中医辨证分型1)痰湿痹阻:膝关节酸软不适或疼痛,并日渐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加重,局部肿胀,或浮髌试验阳性。伴体倦神疲,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2)肝肾亏虚:膝软乏力,上下楼梯时明显,或出现“打软腿”或“假交锁征”,脂肪垫压痛,大腿肌肉萎缩。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适应症及禁忌症本项目技术适宜于对髌骨软化症的治疗。其禁忌症有:膝关节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 糖尿病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重度虚弱者;妊娠期髌骨软化症患者。

22、治疗方法1. 材料: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规格0.3040,产品型号H,产品标准GB2024-94),药用艾条数支(剪成1.5cm长度),打火机,75%酒精棉球,规格为10cm X8cm X0.1cm的硬纸片数张(中间剪一条长三分之二开口)。2. 体位:坐位,自然屈膝。3. 消毒:以75%酒精棉球擦拭医者手指及患者局部皮肤。4. 取穴及刺法:患膝鹤顶、内、外膝眼。以指切进针法进针。 鹤顶: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直刺0.8寸。 内膝眼:髌韧带内侧凹陷处。向膝中斜刺1寸。 外膝眼: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向膝中斜刺1寸。5. 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将已事先剪成1.5cm长度的药用灸条,穿置于针柄

23、上点燃施灸,并在施灸的下方垫一硬纸片,防止灸灰烫伤。留针30分钟后除去灸灰,出针,压迫针孔以防出血。6. 夹球训练:患者取坐位,将一直径约35cm的皮球夹于两大腿内侧,逐渐主动用力夹紧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保持15秒钟,放松。如此为1遍。重复10遍为1组。每天3次,每次5组。夹球训练经当面传授患者后由患者自行在家练习即可。7. 疗程:温针灸治疗每日1次,10 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弯针:出现弯针不得再提插、捻转,可慢慢将针退出,或沿弯曲方向退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断针。或使局部肌肉放松后退针。断针:浅者以镊子或止血钳取出;深者略压近针孔旁

24、皮肤使断针端露出再拔出。更深者需X线定位手术取出。灸疮:如温针灸时有灸疮,可用碘伏局部消毒后覆以消毒纱布,数日即可痊愈。临床研究结论:已用膝三穴温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患者10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52岁。共治愈50例,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91%。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的中药“生玉真散”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闭合性损伤及痹症,外敷“生玉真散”治疗药酒,体现中医外治疗法的特色。闭合性损伤和痹症是经络、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的病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甚至影响关节功能。“生

25、玉真散”药酒的主治功效为:祛风解痉、消肿止痛、软坚散结等功效。治疗闭合性损伤及痹症,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使用方便的特点。本项目技术特点:1、本项目“生玉真散”系本院院内制剂,具有确切疗效;2、实施过程中,除极少数有过敏反应外,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3、目前本法与常规的治疗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社会的认同。承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负 责 人:向国强疾病简介:闭合性损伤多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慢性劳损等病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闭合性)。闭合性损伤中的骨折也采用手术或石膏固定等治疗。多数病人有恢复慢、费用高,少数病员因治疗后留有后遗症(创伤性关节炎、功

26、能障碍等)。痹症是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凝滞关节,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痹症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影响关节或功能活动障碍的病程特点。诊断标准及要点:1、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标准(1)局部有明显的损伤且无皮肤破损。(2)局部有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压叩痛(+)(3)少数患者局部有畸形,慢性损伤可有肌肉萎缩(4)X片可以辅助诊断,且可以排除其它疾病。2、痹症的诊断标准(1)局部肿胀或轻或重,疼痛、肌肉麻木、活动功能欠佳。(2)疼痛多以酸痛、胀病,有的可有

27、放射痛。诊断辩证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4)X片或CT可助诊。(5)实验室检查可以助诊。本项目适应症:1、闭合性损伤类包括:各种闭合性骨折、脱位、软组织扭挫伤、劳损等。2、痹症类包括:各种关节炎、骨关节疾病、滑膜炎、滑囊炎、颈椎病、腰腿痛、骨质增生症、软骨退变、椎间盘突出、无菌性炎症、肌纤维组织炎、创伤性关节炎、无名肿块、手术后疤痕组织、关节僵直发硬等多发病、常见病。禁忌症局部皮肤破损,疮疡红肿热痛,皮肤过敏或对酒精过敏者慎用。治疗方法将药汁40ml均匀浸在1323cm大小的敷料块上,敷贴在治疗部位,包扎固定,每2日换药1次,骨折患者先整

28、复后,外敷本药,外用小夹板固定。不良事件及处理办法不良事件:偶见过敏反应,局部出现红肿、斑疹。处理办法:将外敷药去除,擦三九皮炎平软膏,每日3-4次,一般情况2天内过敏反应症状消失。临床研究结论:本项目在多年的临床运用中统计出,软组织扭挫伤2次即愈,脱位经整复后、外敷3-4次即愈,骨折经整复后外敷本药、小夹板固定,每2日换药1次,比单纯用石膏固定或不敷药小夹板固定,治愈提前1/3。痹症类,无菌性炎症、骨关节退变患者、一般5-10次即愈,慢性较顽固者,敷贴次数增加。根据统计学分析得出,治愈率为73%,好转率24%,总有效率为97%。“醒脑开窍”法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技术项目简介:本法是在石学

29、敏院士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的技术。通过临床研究证明,该技术安全实用,疗效显著。临床研究表明该项技术有利于及早恢复脑卒中肢体瘫痪患者患肢肌力,减少患肢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的技术特色:1. 安全性强。治疗时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取穴,针具用一次性针灸针,所取穴位附近少有大血管和大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刺安全。2. 疗效显著。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科学的针刺配穴和严格的手法量学操作,是目前比较推崇的疗效确切的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法,。3. 该项技术成熟,配方取穴严谨,操作手法规范,手法量学严格,要领

30、明确,易于掌握,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4. 目前与西医康复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社会认同感。承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项目负责人:彭支莲疾病简介:脑卒中又名“中风”,是病人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以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有关统计显示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排名第3的疾病,是导致肢体残废和社会劳动能力降低的首要原因。其中肢体偏瘫是脑卒中后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它直接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疾病诊断标准及要点: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和世界卫生

31、组织MONICA方案的统一标准执行。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1. 中医诊断标准:本病患者多在中年以上。因其发病骤然,变证多端,尤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之急速,故类比而名“中风”。常有头晕、肢麻、疲乏、急燥等先兆症状。发病时以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以僻不遂为主症。中医辨证分型:(1)中经络:病情轻缓,证见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舌强、语言謇塞,神志尚清,多愁善怒,舌苔黄腻,脉象弦劲或缓滑。(2)中脏腑:病情重急,证见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歪流延,舌强失语。2.理化检查:CT或MRI

32、显示为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本项目适应症:1. 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肢体瘫痪者。2. CT或MRI符合西医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诊断,有肢体瘫痪的患者。禁忌症:1. 经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引起的脑梗塞者。2. 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其他不适宜针灸治疗的疾病。 治疗方法简介:1. 器具: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华佗牌针灸针,直径30mm,长1.5寸,50支;华佗牌6805-型电针仪一台。2. 操作方法及步骤(1)体位:仰卧位。(2)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侧极泉、患侧尺泽

33、、患侧委中;上肢可加肩贞、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可加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3)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泻法,以留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0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脚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副穴:极泉穴,原穴沿经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动脉,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3-0.5寸,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

34、3次为度。尺泽穴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术者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0,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肢体穴位均采用直刺进针,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即可。(4)电针治疗:取上述肢体穴位2组,上肢取曲池、内关;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为主,针刺得气后接上华佗牌6805-型电针治疗仪,电压6V,断续波,频率1-2HZ,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钟。(5)疗程:每日针一次,15次为一疗程,连续

35、治疗三个疗程。技术关键环节:该方法对主穴操作的手法量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和规定。内关穴:采用捻转和提插相结合的泻法。进针0.5-1.0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的角度180,频率为50-60转/分。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人中穴:用雀啄手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留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针沿与胫骨后缘皮肤呈45角方向斜向后刺入,深达0.5-1.0寸,用提插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3次为

36、达到手法量学要求。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晕针:迅速起针,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或给予温水,重者指压人中、合谷、涌泉等穴。弯针:出现弯针不得再提插、捻转,可慢慢将针退出,或沿弯曲方向退出,不可用力过猛,以防断针。轻轻拍打使局部肌肉放松后退针。出血: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血。特别注意事项行针忌粗暴以免弯针或断针。针感以患者的耐受为度;电针使用前一定要先归零,强度应从弱到强,以患者耐受为度,切勿将电针突然加大加强,而不顾及病人感受。腹腔镜术后大承气汤和八珍汤的临床应用项目简介:腹腔镜在临床上广范用于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术后患者常出现精神倦怠,下床困难,上腹部饱胀

37、不适、隐痛及嗳气、恶心等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表现。腹腔镜手术后服用大承气汤加八珍汤,患者精神状态 、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腹部体征、血常规检查、住院时间长短、平均医疗费用指标均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取得较好的效果。本项目的技术特色:1. 安全性强,临床观察3年来,无一例中药治疗后加重或明显不适反应。2. 疗效显著:选定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观察有较大的差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技术成熟,操作过程简单,腹腔镜手术已经成熟,并且逐渐被社会认可,中药方剂固定,使用简单。承担单位:重庆市綦江县中医院项目负责人:蒋水才疾病简介:1. 腹腔镜治疗胆囊后的临床表现: 腹腔镜外科是目前普遍开展的一项微创高

38、新技术,其对胆囊切除具有明显优越性。但患者术后可有一系列精神倦怠,胃肠功能紊乱,活动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精神不振,倦怠不适,胃肠内积气、积液,肠腔胀气,压力升高,引起腹胀、恶心呕吐。严重者需要禁食或胃肠道减压,肠功能恢复缓慢。2. 腹腔镜术后中医症候与诊断:患者早期多表现为邪毒壅结、气滞血瘀、气血亏损、脾运失健、热结肠腑的证候。3. 理化检查B超、CT、MRI均能诊断胆囊炎。项目适应症:1. 急慢性胆囊炎症腹腔镜手术肠道通气后。2. 术后有恶心、呕吐反应的患者,给予止吐药,待呕吐停止4-6小时后服此药。项目禁忌症:1. 术后胃肠道仍有梗阻者。2. 肠道未排气。治疗方法简介:

39、1、治疗方药:大承气汤和八珍汤制剂,制备方法:每剂加水500ml,煎熬30分钟,过滤去渣取其300ml。备用。2. 治疗对象:手术后812小时,肠道已排气患者。3、服药方法:服用制备制剂,每次100ml,每日3次;一般23天。不良事件的处理:对口服大承气汤和八珍汤水剂后有皮疹出现时,给予暂停。配套材料:腹腔镜系统,无菌手术室,医院有中、西医师,专科护士,中药。临床研究结论:我院对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189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3例),及对照组(86例),观察术后精神状态 、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腹部体征、血常规检查、住院时间长短、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治疗

40、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患者精神状态 、胃肠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实验检查、住院时间长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医疗费用较对照组少。结论大承气汤加八珍汤用于腹腔镜患者术后能增强活血化瘀和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术后精神状态,增强抵抗力,改善处于麻痹状态的肠道蠕动功能,增强食欲,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点按少泽穴治疗落枕项目简介:以拇指点法或拇指按法,点按治疗落枕患者手小指末端少泽穴,取得较好效果。少泽穴:少泽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位于手小指末节尺侧,距甲根角0.1寸。手太阳经起于小指之端(即少泽穴),“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循行于肩背和项部,头“不可以顾”等症可取之。点

41、按少泽穴可以舒筋活血,温经通络,理顺肌筋,解痉止痛,开通闭塞,达到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阻滞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以痛止痛”的功效。对落枕有显著疗效。本项目的技术特色:1. 安全性强,在实施过程中无一例意外或明显不适反应。2. 疗效迅速、确切,治愈率高,患者易于接受。3. 简便易行,灵敏高效,无毒副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4.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和社会认同感。承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项目负责人:李兴琼疾病简介:落枕,又称失枕。是由于颈项部软组织劳损,扭挫,受寒,头部姿势不良等原因,导致颈项部某些肌肉痉挛而产生疼痛。患者颈部功能活动受限,斜颈,颈部僵硬等一系列症状。多见于青壮年

42、,发病率高。颈型颈椎病有类似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要点:1. 急性发作,多见于青壮年。2. 颈项相对固定在某一体位,某些患者用一手扶持颈项部,以减少颈部活动,缓解症状。3. 颈部疼痛,动则痛甚。4. 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如左右旋转、左右侧弯、前屈与后伸等活动。5. 颈部呈僵硬状态,活动受限往往限于某个方位上,强行使之活动,则加重症状。6. 肌痉挛伴压痛:胸锁乳突肌痉挛者,在胸锁乳突肌处有肌张力增高感和压痛;斜方肌痉挛者,在锁骨外1/3处或肩井穴处或肩胛骨内侧缘有肌紧张感和压痛;肩胛提肌痉挛者,在上四个颈椎棘突旁和肩胛骨内上角处有肌紧张感和压痛。本项目适应症: 落枕,颈椎病(颈型)。禁忌症:1. 孕

43、妇禁用。2. 少泽穴皮肤附近皮肤有破损者禁用。治疗方法简介:1. 体位:患者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取卧位。2. 点按部位:一侧或两侧少泽穴。3. 手法:用大拇指点按少泽穴35分钟,刺激由轻至重或由轻至重由重至轻,同时嘱患者作颈部的左右旋转及前后运动。 4. 疗程:一般一次即可缓解,若症状较重,可每日一次或一至三次。技术关键环节:动作结构:受术者根据需要取卧位或者坐位,但令受术部位放松,不要紧张。术者取坐位或站位。腕关节伸直或屈6090,拇指伸直,四指握拳,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挠侧并用力捏紧,以拇指端着力于少泽穴。操作时,术者以着力点为支撑点,先轻渐重,由浅而深,缓缓垂直向下用力,至相当程度,令少泽

44、穴下产生强烈的得气感后,术手在原处稍作停留,或按压,或加以小幅回转揉动,约510秒钟,然后在慢慢抬起术手至起始位置,如此反复操作13分钟。操作要领:1. 需根据受术部位和受术者个人体质的强弱与耐痛的程度施以适度的强度。体质强者,力度较重,时间短;体质弱者,点按较轻,时间长。2. 点按的方向应与少泽穴相垂直,以使点按力传递到位,以免导致点压时在着力部位上滑动摩擦而造成损伤。3. 用力要由轻到重,由重至轻,刺激由浅到深,由深到浅,反复操作13分钟,使压力充分传递至组织深部。4. 刺激量要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随时观察其反应,不可暴力下压,也不可突然收力,以得气为度,一般每次点按13分钟,时间不宜过

45、长。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偶尔出现晕推。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恶心、脸色唇色发白,严重的血压下降、四肢厥逆、脉象微弱。处理: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休息片刻即可恢复,或饮少量温开水。临床研究结论:临床治疗100例患者,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70岁;病程最短2h,最长1周。一次治愈者60例,其余40例经再次点按症状消失。注意事项:1.患者在剧烈运动后、饥饿或极度劳累时,及体质极度虚弱的患者,不宜立即作手法治疗,以免发生晕推现象。 2.治疗本病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忌施用强刺激手法,防止发生意外。 3.经常发生落枕的患者,睡卧时垫枕高低要适当,并注意颈项部保暖。扳法治疗急性期骶髂

46、关节小错缝项目简介:以扳法治疗急性骶髂关节小错缝引起的下腰臀骶部痛,患侧髋关节周围疼胀,下肢肿痛麻木,盆腔脏器功能紊乱、颈肩痛等,治疗效果显著,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痊愈率,远期疗效满意,使患者免除了长期服用药物或手术的痛苦。治疗方面首先进行分期,急性期采取相应的扳法使错缝的骶髂关节恢复正常,再选择相应的卧位手法按顺序复位并强调卧床3-7天,以恢复脊盆髋的力学平衡,在体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陈旧期需配合针刀治疗。本法治疗规范,要领明确,实施简便,易于掌握,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承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项目负责人:万 飞疾病简介:骶髂关节小错缝多由外伤所致,与职业、性别有关,尤其与女性、妊娠妇女有关。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下或向后上错位。错位后则骶髂骨间韧带、骶髂后长短韧带以及与骶髂关节相关联的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髂腰韧带、腰肋韧带等)、肌肉(髂肋肌、腹外斜肌、背阔肌、髂翼外三肌等)、胸腰筋膜等可以受到影响而导致下腰臀骶部痛,可伴下肢症状,或伴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等相关症状,可导致顽固性颈肩腰背痛及脊柱源性内脏疾病等危险。骶髂关节前下错位型诊断要点:1. 多由外伤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