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复习资料(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的含义: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管理的特性:管理的产生来自社会活动组织的要求,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利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管理的一种组织活动。教育管理的特征: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和把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复杂。教育涉及广泛,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
2、焦点。教育管理的发展:教育管理均衡化,教育管理民主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管理效率化,教育管理专业化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现代教育已经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人数多,规模庞大,资金耗费大。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教育依赖的许多条件,在不同时期和地区都有差异,所以必须协调好。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节约社会资源。为了服务于教育,即是教育的领导者,又是教育的服务者。教育管理学的含义: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广义,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狭义,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
3、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除了直接来源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外,许多研究必须通过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进行。缺陷:对文献的准确性,可信度,代表性不易把握,要求研究者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知识基础。2、问卷调查法。设置问卷,得到的结果比较客观,可靠。难度:设计有较强信度和效度的问卷不容易,研究成本高,耗费时间长,研究者需掌握一定统计学的知识3、访谈调查法。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对话来获得所需信息。可以了解深层次问题,局限在于花费时间多,研究者主观倾向浓,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实验研究法。控制变量的试验,难度大,只适合小范围且目标比较单一的情况。5、人种学研究法。从人类学研究中
4、演变而来,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描述和定性判断,而不看重假设或坚实的理论基础6、比较研究法。限制:容易看到一些表面现像,对深层次因素把握不充分7、行动研究法。研究指向明确,关注当下实用性,不关心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20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若干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人际关系理论阶段。结构主义。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的影响:启示,局限(见书 41) 人际关系理论的影响:(见书 42)结构主义的影响。1、学校组织是否是科层制组织 2、学校组织的性质的研究 3、“松散结合系统”论 4、结构主义对教育管理影响的要害(见书 43)行为科学的影响。1、产生影响的主要时期 2、影响的主要范围 (见书
5、 45)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与工作制度的总称。教育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的关系: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1、 领导和指挥的功能 2、权力分配的功能 3、分工协作的功能 4、提高效率的功能(见书 53)建国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演变 1、五个发展阶段 2、简评 (见书 58)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中央集权制 2、地方分权制 3、对两种体制的深入分析(见书 54)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1、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 (见书 59) 2、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见书 61)校长负责制1、
6、政策规定(62) 2、校长负责制下的校长(63) 3、校长负责制下的党组织(63) 4、校长负责制下的教职工民主管理(64) 5、校长负责制的成效(64)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79)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框架(81)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1、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 (65)2、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67) 3、其他福利制度的改革(68)教育政策的概念: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教育政策的特点:指向明确。相对稳定。影响广泛。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不具强制性。(96-97)教育的法律化(111) 教育法的体系 (112)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7、的关系、共性、区别(97)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1、认定教育政策问题 2、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3、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98)政策制定模式的含义(99) 2、教育政策制定的三种模式:理性模式。渐进模式。团体模式。(99-101)教育法与教育行政(114-118)1、 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 2、教育行政机关 3、教育行政行为 4、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 5、教育行政法律责任教育法与学校管理(119-127)1、 学校的设置 2、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3、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4、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5、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6、教育的非营业性与学校收费管理 7、学校事故及其预防德育的含义(21
8、0):广义的德育则泛指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一种培养学生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道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教育活动。 德育管理的含义(210) :就是根据德育的目标、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总体要求,对德育工作系统以及德育活动过程进行的规划、组织、指挥、监督与协调等活动。 德育与德育管理的关系:(1)德育与德育管理的区别从本质属性看,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旨在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而德育工作管理是一种管理活动,旨在组合各种要素,以实现预期目标。从主要矛盾看,德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要
9、求和受教育者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德育工作管理所要处理的主要矛盾是有限的德育资源与提高德育质量之间的矛盾。从基本内容上看,德育需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注意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而德育工作管理的内容包括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建立与完善德育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组织与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德育工作,给德育管理明确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德育管理,为德育创设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学生品德的发展,既有德育工作的成绩,也包含着德育管理的成果。因此,两者在工作成效上具有明显的关联性。(2)德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合乎社会规范
10、的个人品德;德育工作管理旨在保障德育的有效实施,其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可见,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离开了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管理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失去了德育管理的支持,德育也就难以正常进行。因此,两者彼此依附,是同一过程中的两种活动方式。德育管理的价值:1、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有利于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 3、有利于协调德育工作的各种因素德育管理目标: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德育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它们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有效地推进德育进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 德育管理的任务:【2个版本】(1)加强德育思想管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11、2)研究和制定德育管理的目标系统(3)建立和健全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4)抓好德育的队伍建设(5)探索德育管理规律。 1、组织德育管理队伍,形成德育管理系统。2、统一参与全体德育管理人员的思想,鼓舞旺盛的士气。3、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4、形成优良的校风。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思想管理的含义:德育思想管理就是要提高全体教育者对德育和德育管理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观,激发其从事德育工作的热情,提高其德育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程度,从而增进德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12、。德育思想管理的内容:(1)德育核心地位观(2)学生主体观(3)系统整体观(4)全员参与观(5)开放互动观德育思想的实施:(1)开展理论学习(2)倡导工作反思(3)进行专题研究德育组织管理的含义:所谓德育组织管理,就是指建立必要的德育管理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德育组织管理的设置类型:(1)二级制和三级制(2)教导合一制和教导分立制德育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1)指挥系统(2)协调系统(3)执行系统(4)支持系统(5)监督系统德育制度管理的含义:德育制度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德育工作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德育
13、管理的基本制度:(1)岗位责任制度(2)检查评比制度(3)奖惩制度(4)协调制度(5)工作研究制度德育制度管理的实施:(1)完善德育的规章制度(2)严格执行各项制度(3)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德育渠道管理的含义: 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渠道去完成,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的工作渠道,对这些渠道的开拓、完善、协调等活动即德育渠道管理。德育工作的渠道:德育工作的基本渠道有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德育活动等,其中政治课和各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版本2】根据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的规定,德育工作渠道主要有各科教学、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学生组织活动、学校环境、家庭教育与社
14、会教育等。德育渠道管理的实施:(1)政治课和各科教学的管理(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3)学生的自我管理(4)德育活动的管理德育实效性的含义:德育实效性是指德育工作预期目标任务的达成率和完成率,它包括德育工作效果和德育工作效率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一个德育过程结束后德育工作所得到的结果,一般可将分为正效果型、零效果型和负效果型三种类型;后者是指德育工作所得到的效果与取得这一效果所用的教育工作量之比。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德育实效性差,不仅意味着投入德育的各种资源无法产生应有的效益,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更主要地是影响了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这将危及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如果实效性差的局面
15、不尽快扭转,就会使人们对德育的地位与作用产生怀疑,这将进一步降低德育的实效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管理中一项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影响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1、德育目标存在偏差 2、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3、德育方法过于简单 、4、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管理措施:1、加强德育的科研工作 2、抓紧德育的质量管理 3、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慎选人才,稳定队伍,加强培训) 4、完善德育的工作网络 5、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1通过合理
16、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并且指出: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 = 人的有效技能最大地发挥。2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最大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查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只需发挥自己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个人的饭碗。但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其潜力可发挥出80%-90%。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发展,最终目的都要落实到人-一切为了人本身的发展。目前,教育和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7、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挑选前的工作(进行工作分析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挑选工作(招聘内容、方法、内部、外部录用方法、过程、手续)。人力资源挑选后的工作(培训和开发业绩评估报酬和激励工作改进方案)校长的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发展作为校长持续专业提升的动态过程,指的就是校长为不断地提高学校的管理绩效,改善学校的管理作风和办学水平,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地面对变化,不断地进修,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校长专业发展要求校长不但要具备提高学校管理绩效、改善学校的管理作风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校长既是一个管理者,又是一个领导者、经营者、服务者和研究者。校长的素质提升和专业
18、发展的要求:“基本政治素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校工作;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尊重、团结、依靠教职工;实事求是,勤奋学习,作风民主,联系群众,顾全大局,公正廉洁,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具有勇于进取及改革创新精神。“岗位知识要求”,理论知识 国情知识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 学校管理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 其他相关知识“岗位能力要求”,能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善于做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开展品德教育。具有
19、听课、评课及指导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工作的能力;具有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改进教学的能力。善于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能协调好学校内外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社会、家长对搞好学校工作的积极作用。能以育人为中心,研究学校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实验活动,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文字能力,能起草学校工作报告、计划、总结等;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身体素质”,校长的身体素质要求虽然在“岗位要求”中没有提到,但在“任职条件”中,仍把“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作为一项基本要求。 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1、变化
20、的世界与变化的学校要求校长素质实现专业化 2、提高管理效能要求校长素质实现专业化 3、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和实施,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内容越来越丰富,力度也越来越大,客观上也要求校长尽快朝专家向领导发展。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专业角色意识的形成1、何谓校长专业角色 校长专业角色转换的要求:塑造校长职业角色 。校长是与学校教育结构相适应的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职业角色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一方面通过行政职权来实行领导,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识和人格魅力对学校组织成员施加影响。做富于思想的领导者,做自主办学的经营者,做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理论与实际:1、校长专业化发展的
21、理论:领导素质理论 2、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实际:上级部门培养和个人的努力校长有五种能力:一是思想引领能力;二是客观决策能力;三是量才录贤的能力;四是组织协调能力;五是学习研究的能力。课程与课程管理的含义(195) 课程管理的基本要素(none)课程管理体制的类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199) 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200)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分工(200)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趋势:增强课程对地方、对学校的适应性;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逐步合流;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学校形象的个性化。我国课程管理的现状: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差,课程结构单一。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
22、给定的教育要素,课程决策与设计的主体单一,缺乏自主更新课程的机制。教材(或课本)成为唯一根据,广泛的课程资源闲置。学校和教师成为制度化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学校丧失文化品味,教师丧失创生能力。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1.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实际,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4.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1、课程规划管理2、课程计划管理 3、课程标准管理 4、教材
23、管理 5、课程实施管理 6、课程评价管理(none)教学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育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教学管理的意义(197)教学管理的任务:1、贯彻方针。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 2、令行禁止,建立政令畅通的教学指挥系统 3、建章立制,保证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 4、参与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全程管理,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个核心 6、加强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和制度建设:1、垂直型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2、咨询、监督型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none) 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24、(203) 教学计划管理及其内容(204) 教学计划管理的实施(205)教学组织管理:1、教研组建设 2、课务安排 3、教务行政(205-206)教学质量管理及其意义(206) 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 教学质量的检查与分析 教学质量的改进(none)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水平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1、再生产劳动力 2、再生产科学技术(第一,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第二,教育生产新的科知识和技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
25、献率:1、斯特鲁米林的研究:斯特鲁米林运用以受教育的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2、舒尔茨的研究:通过计算美国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3、丹尼森的研究:研究发现:1929年一1957年美国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293,其中因教育的作用而增加的收入的年增长率为o67,在全部国民收入增长率中占23;同时因知识进展而增加的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o59,在全部国民收入增长率中占20,其中知识进展的35亦是教育的作用,故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教育经费的含义:指一国为
26、其国民教育体系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活动提供的费用支出。(detail 264) 教育经费的衡量指标:1、政府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2、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与财政支出的比例(268)教育经费管理的含义:指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原则,对教育经费进行筹措、分配、使用、检查以及审计的过程。 教育经费管理的主体:(265)教育经费管理的功能:1、筹资功能 2、导向功能 3、监管功能(266-267)教育经费管理的基本制度:1、 教育预算制度 2、教育税收制度 3、教育会计制度 4、教育决算制度 5、教育审计制度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来源):(271) 教育经费的负担结构:(
27、271)学校收入来源:(273)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均等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74) 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趋向):(275)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向(none) 学校经费支出和使用(278)校园经济的含义:指学校中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手段,以育人为终极目的而开展的各种经济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经济行为的特征。校园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必然具有经济行为的特征,因此追求经济效益,获取最大的利润是无可非议的。第二,教育行为的特征。由于校园经济是学校中的经济活动,而不是社会的一般经济活动,所以它还具有教育行为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为学校提供一部分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提供必要
28、的场地和设备。校园经济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育的改革,校园经济直接动因是为了应付办学经费日益匮乏的局面,但实际上却蕴含了促进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它突破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变封闭的学校教育为开放的学校教育,使教育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从而密切了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使学校的职能扩大,由单纯的教学机关,向教学和生产,经济相结合的实体转化。第二,它使企业管理逐渐渗透到学校中去,拓宽了学校管理者的视野,推动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三,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校园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校园
29、经济的类型:(1)校内独立经营型。 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它一般由学校独立出资举办,经营场所也在校内,消费群体主要是本校师生,经营目的主要是为教学服务和生活服务,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并且带有一定的服务性和福利性。 (2)对外租赁承包型。 随着学校后勤制度的改革,这种形式也逐渐多起来。它通常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大型设备,由租赁承包方注入流动资金从事经营,并定期向学校缴纳租金或承包费。 (3)校外独立经营型。 这是校园经济的校外延伸。相对校内经营来讲,其服务性和福利性大大减弱,除作为校办企业可享受一定税收优惠外,基本要于其他经济组织一样接受市场洗礼。 (4)校外合作经营型。 这是校园经济的高层次、高
30、水平发展。其具体方式,既可以是股份制,也可以是合作制。对于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市场,有着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尚主要集中在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校园经济的基本经验:1、义务教育阶段开发校园经济应慎重与适度 2、不宜从事风险性经营 3、明晰产权关系 4、尽可能完善独立法人地位 5、体现校园经济特色教育科研的含义、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研的意义:(245)教育科研的类型: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247-249)教育科研管理的含义:为了指导、规范和发展学校教育科研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科研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准。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1、有利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
31、化 2、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 3、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250)教育科研计划管理:1、制定教育科研计划 2、确定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3、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和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 4、核准和拨发教育科研经费 5、协调和检查教育科研实施情况(250-255)教育科研经费及其来源:1、国家财政拨款 2、科学基金 3、科研协作费 4、开展有偿服务 (252)教育科研经费的拨付与管理(253)教育科研的情报与档案管理:1、教育科研的情报管理 2、教育科研的档案管理 (255)教育科研成果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253-254)国外的教育科研骨
32、干里机构与学术团体、我国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与学术团体、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及其管理机构(256-258)教育科研的队伍建设:1、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2、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脱产进修,业余轮训,直接在基层学校学习,自学(259-260)教育评价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价值:定义1:教育价值就是教育对人与社会的功效。教育价值表明一种社会关系,即教育活动这一实体与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定义2:所谓教育的价值,即教育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具体来说
33、,就是通过教育的进行培养一定的人,满足人的需要;教育的价值,就是教育对人的意义。教育评价的作用:(1、导向作用 2、鉴定、选拔作用 3、诊断、改进作用 4、管理与监控作用 5、激励作用 6、交流作用): 1鉴定功能:是指教育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 2、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3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运用教育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诊断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教育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的功效
34、和能力。5调节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 6监督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有对被评价对象起检查、督促的功效和能力。 7、管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具有使管理活动及评价对象的行为得到调节、控制、规范并使其趋向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效用和能力。 (版本2)1、导向功能:教育评价以教育目标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2、鉴定功能:通过对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3、激励功能:评价通常要区分水平高低、等级次序。由于结论直接影响到评价对象的物质和精神利益,评价常常可以激发被评者的成就动机和工作的积极性。4、改进功能:评价不但能
35、发现和诊断问题,而且对有效的教育内容、手段的设计和形成有很大的积极作用。5、管理功能: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真实反映评价对象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决策层或评价对象而为改进教育、完善教育提供依据。6、研究功能:教育评价的过程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教育研究的过程。教育评价的种类:(1、按评价的核心成分分类 2、按评价所涉及的范围分类 3、按评价的主体分类 4、按评价的功能分类)按照评价参照的基准,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达标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纵向、横向比较);按照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的主体,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按照评价对
36、象的度量方式,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评价对象的存在状态,可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按评价考察的范围,可分为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教育评价模式的含义 :教育评价模式就是教育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总体概括,是进行某种教育评价的总构思。它包括评价的大体范围、基本程序、主要内容和一般方法。在国外,目前教育评价模式已有几十种之多,较有影响的模式主要有四种。教育评价模式的分类:我国理论工作者提出的在普教界具有一定影响的评价模式。(一)教育型目标调控模式教育型目标调控模式就是以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中心,充分发挥多种评价功能的一种评价模式。由北京市一些教育评价研究人员在教育评价实践基础上概括而成。(二)协同
37、自评模式:协同自评模式是由上海市的研究人员在确立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和肯定其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一种以被评价者自我评价为主,在评价人员的协同下,共同完成从制定评价目标开始的一系列活动的评价模式。(三)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这是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这种评价模式在强调评价的发展和改进功能的同时,重视对教育目标的评价,当然目标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趋势:研究和运用发展性评价教育评价的基本流程: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反馈阶段评价准则的定义:是对评价活动内容或方面质的规定,它是评价方案的核心部分,规定评价活动评什
38、么、不评什么。评价准则的类型:1、素质、表现、绩效准则 2、条件、过程、成果/结果准则 3、学生质量准则评价准则的形式:1、概括性问题:是针对指标的缺点而提出的评价准则,并针对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方面,用一系列较为抽象的问题作为评价准则。这种问题类似于日常的调查提纲。2、指标:把表征各目标的所有指标及及其相应的权重和标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设计教育评价准则体系的程序和技术:1、教育评价准则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 2、教育评价准则权重的确定 3、确定评价准则和权重时应注意的问题(none)教育评价标准:教育评价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这个概念可以有两种认识:其一指事物质变的临
39、界点,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其二为标准物即测量的量表、尺度教育评价标准的种类及其特点:1、效能标准:又分为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前者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确定的评价标准;后者则是把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投入与成果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2、职责标准:它主要是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角度进行评价。它主要看评价对象的劳动过程、工作任务和态度。3、素质标准:它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教育评价心理调控的意义和作用:(1、心理对评价工作的影响 2、心理调控的作用)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2、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
40、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参评者的心理误差及调控:评价者的心理误差: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期望效应);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自尊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顺序效应 ,“趋中”心理,成见效应,宽大效应,附和权威心理);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指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一种心理现象。模式效应:指以过去的有限经验和固定模式去解释评价结果的一种心理现象。-)评价者心理调控:事实上,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并不是孤立
41、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心理因素所致,而是与评价者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世界观、方法论、能力素质、知识经验有密切联系。因此,心理调控不仅要有技术性措施调控,而且要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技术培训。 (一)评价者素质能力的调控:1把好选拔关2评价技能培训3思想品德教育 (二)管理上的调控 (三)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 (四)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被评者的心理误差:(一)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心理现象:自我认可疑惧心理,被审心理(二)受评过程心理现象:应付心理,迎合心理,自卫心理(三)结果反馈心理现象:敏感心理、护短心理、嫉妒心理和对评价进行评价心理被评价者心理的调控:(一)提高
42、对评价的认识:1、搞好评价动员;2、征求群众对评价方案的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组织指导自我评价,推行评价结果与本人见面,打破评价的神秘主义。3、讲明评价的计划和日程安排;4、建立和健全评价制度,公布评价纪律,把自我评价与接待配合外部评价的态度、工作效果作为有关考核内容之一。5、被评单位的领导和骨干要为群众作出榜样,以正确的态度积极投入评价工作。(二)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三)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四)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样再评价定义及标准:再评价的定义。再评价的标准 (none)再评价的实施:再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实施元评价的基本步骤。教育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鉴定(non
43、e)教师聘任的含义:我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制度,目前主要是两种:任命制(即派任制)和聘任制。我国实行的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其准确表述应是:在教师任命制的基础上,由校长实施的教师岗位职务聘任制。因而,我国现行的教师聘任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还缺少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即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师劳动力市场。没有成熟的教师劳动力市场,不能形成教师流动机制,就无法实现施行教师聘任制的初衷。基本原则:按工作任务需要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以岗位任职要求选择合适的任职人选;按岗位聘任,签订聘约,明确聘期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实施教师聘任制的意义:引入竟争激励机制,破除教师职务终身制,强调能上
44、能下,强调履行岗位职责,强调责权利相统一的用人机制。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从根本上杜绝“平均主义”等现象,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目的在于鼓励广大教师不断进取,鼓励学校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工作的若干注意点: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和教师都要强化合同意识,教师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清楚的要询问清楚,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协商,签订合同后,就要按合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学校则按合同对教师进行领导管理。双方一旦发生纠纷,也要依合同条款承担责任。(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 教师队伍的发展:1、 一致性考虑 2、编制规划的环节二、 教师的招聘与录用:1、招聘的途径 2、成功招聘的要点 3、招聘的过程三、 教师的绩效评估:1、 何谓绩效评估 2、绩效评估的作用 3、绩效评估的内容 4、绩效评估者 5、绩效评估方法 6、绩效评估的反馈 教师的报酬和奖励制度的作用 建立合理的报酬和奖励制度的要点六、 教师的进修培训 1、 意义 2、常见的方式) none来自网友,致谢!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