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学案(共5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56962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学案(共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说》学案(共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学案(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学案(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8、马说学案文章所取材的故事:伯乐相马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自主预习材料链接1走近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字退之,唐代河阳人(今河南南阳人)。因其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的文

2、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人物之一,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3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3、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二、 字音祗(zh) 一食(sh) 食马(s) 一石(dn) 槽枥(co l)骈死(Pin)外见(xin)二、 重点字词解释1、 第一段 祗:只是。辱:辱没。骈:一同。称:称呼。 学生质疑 试译第一段2、 第二段 或:有时。是马也:这样。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外见:通“现”,表现。且:况且。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安:怎么。 学生质疑 试译第二段3、 第三段 策:用鞭子打。道:规律,方法,正确的方法。尽:竭尽。通:通晓。鸣:呜叫。执:拿着。知:识别。 学生质疑 试译第三段三、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食马者 (通

4、“饲”,喂)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呢、吗)尽其材 (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虽有名马 (古:即使 今:虽然)是马也 (古:这 ,代词 今:判断动词)或尽粟一石 (古:有时 今:或者)等不可得 (古:等同,一样 今:等候)安求 (古:怎么 今:安全、平安)3、一词多义专心-专注-专业之:奴隶人之手 (助词,的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 (它 鸣之 (助词,无意义其:不以其道 (代词,那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表揣测,恐怕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本领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顿,餐 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尽:一食或尽粟一

5、石 (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策: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子以:不以其道 (按照 不以千里称也 (用千里: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数作形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行千里,数作动4、词类活用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作动词,辱没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四、重点句子翻译v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v 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而著称。v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v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v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v 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

6、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互动探究一、分析文段一: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遭遇)如何呢?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二、分析文段二: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充满委屈之情和愤激不平

7、之气。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三、分析文段三: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3、本段哪句话点明全文的中心?“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托物寓意的写法延伸拓展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披露。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3、本文中“伯

8、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再探究在韩愈哪个时代,有千里马难遇伯乐,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有此现象?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样做?作业一、基础部分1、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B执策而临之 D骈死于槽枥之间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

9、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二、结合文章全文,完成35题。3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4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的命运。5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二、提高部分阅读下文,完成614题。蝂,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10、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注:卬n:高举着头。踬zh仆:跌倒。病:疲惫。艾y:停止,悔改。6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7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8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试一试9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参考答案一、1C(s)2(1)sh吃/s通“饲”,喂(2)马鞭子/用鞭子打(3)表反问/表感叹3D4B5D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9略10B二、11就,总是有的人如果先前,从前停止,悔改疲惫12B13B14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1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