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系统整理课件(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信息系统整理课件(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土地信息系统总复习与答疑第一章 土地信息系统概述1数据(Data):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图形数据:位置数据:描述地理实体与位置有关的数据拓扑数据:描述地理实体间拓扑关系的数据属性数据:描述地理实体非图形数据的数据部分称为属性数据2.信息(Information):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信息和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表达),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内容和解释)。3.土地信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
2、、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与土地数据的区分:土地数据是各种土地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土地信息表征了有关土地实体的性质、特征和变化状态,它是对表达土地特征与现象之间关系的土地数据的解释。4.土地信息的构成: 地理空间信息 自然属性信息 社会经济属性信息 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5.土地信息的特征:(1). 区域分布性 (2). 数据量大 (3). 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4). 土地信息的动态特征6.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
3、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7.LIS的特征: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 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 以模型方法为手段, 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 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8.LIS的分类:l 专题土地信息系统: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为特定的专门目的服务)的土地信息系统,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信息系统、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
4、管理信息系统等。l 土地信息系统工具:具有图形图象数字化、数据储存集成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可视化交互表达与输出的基本程序包9.系统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l 软件:由操作系统、土地数据底层管理软件及高级语言三部分组成。其中土地数据底层管理软件又是由GIS和DBMS组成,或者是具有统一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数据管理平台。 10.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 (5)空间分析 (6)显示 11.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国外:1962 ,在加拿大开发出第
5、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土地信息系统;70 年代,国际的学术组织开始交流、推广地理信息系统;80 年代中期,地理/土地信息系统在发达国家获得了明显进展;90 年代以来,LIS/GIS 的发展进入用户时代。国内:70 年代初,地理/土地信息系统处于试验阶段;80 年代,地理/土地信息系统这一新技术在我国正式进入全面试验阶段;从1986 年到 1995 年前后, LIS处于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后,LIS开始广泛推广应用,LIS处于应用普及阶段第二章 土地信息系统技术基础1. 土地信息分类:将土地信息系统化,以便于管理、应用和信息共享2. (1)分类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稳定性原
6、则。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则。易用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不受比例尺限制原则。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协调一致原则。考虑数据来源原则。3.土地信息分类方法: 分类的基本方法: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级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对土地信息的分类一般是采用线分类法。面分类法: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相依、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由类目组合形成类的一种分类方法。分级的基本方法:在分级时大多采用数学方法,如数列分级、最优分割等级等。分类体系中的分级方法所依据的指标,一般以土地特征的数量
7、指标或质量指标为主。 4. 分级: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主要包括确定分级数和分级界限。5. 分类与分级的关系: 分类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的差别进行分级; 分类描述地物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而土地分级描述地物间的等级关系。6. 编码:是将经过分类的信息用适当的数码(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也称代码化。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被计算机或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7. LIS中属性信息代码种类(分类码和标识码):分类码:根据土地信息分类体系设计出来的用于识别不同类别的数据,根据它可以从数据中查找出所需类别的全部数据。标识码:在分类码的基础上
8、,对每类数据设计出全部或主要实体的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的某个实体进行个别查询检索,从而弥补分类码不能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是联系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关键字8. 空间信息的编码方式: 用空间坐标来表示地理要素的位置空间坐标码 在空间要素间建立起联系,反映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拓扑结构、四叉树结构 对空间要素人为的给定一些编码或字符串空间位置附加属性码比较:空间坐标码有定位精确、图形显示直观的优点,拓扑结构、四叉树结构能建立空间要素之间空间位置上的相互联系,空间位置附加属性码便于人的识别、记忆。因此,一个实用的土地信息系统往往是同时使用上述三类编码,以相互取长补短。9. 地球表面几何模型可以分为
9、四类:(1)地球的自然表面它是一个起伏不平,十分不规则的表面,包括海洋底部、高山、高原等在内的固体地球表面非常复杂,难以用数学表达式描述,不适合建模,各种几何量算也十分的困难。(2)相对抽象的面,即大地水准面假设当海水处于完全静止的平衡状态时,从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下部,而与地球重力方向处处正交的一个连续、闭合的水准面。(3)地球椭球体在测量和制图中用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球体通常称地球椭球体。地球椭球体是建立土地信息空间参考系的基础。1)1953年起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Krassovsky)建立北京54坐标系统。2)1978年采用1975地球椭球体建立新的大地坐标系统西安80坐
10、标系统。3)美国国防部在1984年建立了世界大地测量坐标系统,简称WGS-84坐标系统,是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大地坐标系。(4)其他数学模型为了解决特定的大地测量问题而提出的。如类地形面(Tel1uriod) 、准大地水准面、静态水平衡椭球体等10. 空间参考系:主要指大地参考系,是指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和大小。大地参考系的基础是地球椭球体。常用的大地参考系有:l 地理坐标系以经度和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系。l 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l 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国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来建立地球表面和平面上点的函数关系。)GIS中常用的坐标系是与地图测绘密切相关的地理坐标系
11、和平面直角坐标系11.高程参考系统 我国有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转换关系为:H85=H56-0.029 ,式中 : H85、H56一一新旧高程基准原点的正常高程。GIS中常用的坐标系是与地图测绘密切相关的地理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12. 地图投影变形形式(1)长度变形(2)面积变形(3)角度变形13.(1)矩形分幅每幅地图的图廓都是一个矩形,可分为拼接的和不拼接的两种。 (2)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当前世界各国地形图和大区域的小比例尺分幅地图所采用的主要分幅形式。我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图就是以经纬线分幅制作的。 14. (1)基本比例尺分幅编号:70-80 年代我国基本比例
12、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在1100 万地形图基础上,按经纬度进行分幅编号90 年代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方法:按1991年制订的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 形图分幅和编号进行分幅和编号。表2-2 各种比例尺的代码表2-3 地图的图号构成 (2)大比例尺地图的分幅大比例尺地图分幅大多采用矩形分幅,图幅大小一般为50cm50cm或40cm50cm,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坐标值取整公里或500m坐标值。其它比例尺分幅均在1:5000地图的基础上进行。15. 大比例尺地图的编号 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法时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地图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
13、、1:2000地图取至0.1km(如10.0-21.0);(此法最常用) 流水编号法: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数字1、2、3、4、编定; 行列编号法一般以代号(如A、B、C、D)为横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数字1、2、3、为代号的纵列,从左到右排列来编定,先行后列。 以15000为基础的或以12000为基础的编号法,较大比例尺图幅的编号是在它们的编号后面加上罗马数字。例如,一幅15000地形图的编号为20-60,则其它图的编号见图。第3章 数据输入与输出技术1.数据的形式: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数据处理: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
14、传输,以便获得数据中的信息2.土地数据的特征:1)空间特征(表示地块的空间位置、形状和大小及其与相邻地块的拓扑关系)2)专题特征(土地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3)时间特征(指土地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3.测量的尺度(1)命名量(2)次序量通过排序来区分和标识地理现象的量(3)间隔量按间隔表示相对位置的数,无真实零值(4)比率量指那些有真零值而且测量单位的间隔是相等的数据。4. 土地数据一般包括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其获取途径主要有五种:野外实地测量;摄影测量(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特点:范围大、速度快、信息广);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 社会调查与统计;利用已有资料。 5
15、. 土地数据输入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统一的地理基础2)空间数据输入问题3) 属性数据输入问题6. 地理基础包括: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以及统一的编码系统;7. 空间数据的输入方式可以采用数字化仪、扫描仪以及摄影测量仪、测量全站型速测仪、GPS接收机等能以数字形式自动记录测量数据的测量仪器。空间数据输入的重要途径是地图数字化8.地图数字化有两种方式: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9. 手扶跟踪数字化把地图放置于数字化桌上,用手持设备(定位装置游标)跟踪地图上的各种地理特征,数字化设备精确量测游标的位置,产生数据形式的坐标数据。10. 手扶跟踪数字化的步骤:(1)手扶跟踪数
16、字化仪的连接和参数设置(为了保证数据录入的正确,必须设置数字化软件的参数与数字化仪相一致)(2)地图的预处理(3)确定定位点(定位点用于确定数字化文件相对于数字化板的位置)(4)确定控制点(控制点的作用是进行地图配准)(5)选择数字化方式(点方式和流方式)(6)曲线离散化11. 流方式:距离流方式和时间流方式1)距离流方式的特点:容易遗漏曲线拐点,从而使曲线失真。2) 时间流方式的特点:当数字化曲线比较平滑时,可以加快鼠标移动的速度,使采样点的数目相对减少;而当曲线比较弯曲时,鼠标移动较慢,采样点的数目就多。12.流方式与点方式的比较:流方式录入能够加快数字化的速度,但其采集的点的数量往往要多
17、于点方式,造成数据量过大。 13.扫描数字化(1)分类:栅格扫描数字化与矢量扫描数字化1)栅格扫描数字化(两种方式:手工矢量化和软件自动转换)2)矢量扫描数字化(完全手工跟踪方法半自动的矢量化方法自动矢量化方法14. 地图数字化方式的比较:1)手扶跟踪数字化采集的数据数据量小,数据处理的软件也比较完备,但由于数字化的速度比较慢,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数字化的精度与作业员的操作有很大关系2)栅格扫描数字化中完全手工跟踪矢量化和半自动跟踪矢量化(要为二值图)输入速度快、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操作简单;自动矢量化由于要求的数据很理想(底图十分清晰,且要为二值图),并且还要清除栅格数据中不需要矢量化的
18、部分(如注记),且矢量化后的数据量大,使得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矢量扫描数字化速度极快,且不易产生错漏,但仪器价格昂贵,使用并不普遍。15.属性数据输入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对照图形直接输入;二是预先建立属性表输入属性,或从其他统计数据库中导入属性,然后根据关键字与图形数据自动连接。16.数据输出与表达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和介质,将土地信息分析或查询检索结果表示为某种用户需要的可以理解的形式的过程;或者是将上述结果传送到其它计算机系统的过程.17.数据的输出形式分为三种:硬拷贝输出、软拷贝、电子输出。输出设备主要有屏幕显示器、打印机及绘图仪.18.空间数据质量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和时
19、间信息这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19.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1)空间现象自身存在复杂性、不稳定性和模糊性;(2)空间数据源误差及获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地图数据的误差、遥感数据的误差、测量数据的误差);(3)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4)空间数据应用中产生的误差。20.地图数据的误差:地图固有误差、材料变形误差、图形数字化误差21.常见空间数据的误差分析主要有四大类,即几何误差(包括点误差和线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和逻辑误差。 22.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 :(1)传统的手工方法(2)元数据方法(3)地理相关法23.数字化过程的数
20、据质量控制:1)数字预处理2)数字化设备的选用 (一般要求数字化仪的分辨率达到0.025mm,精度达到0.2mm;对扫描仪的分辨率则不低于300DPI)3)数字化对点精度(一般要求对点误差小于0.1mm)4)数字化限差(包括:采点密度(0.2mm)、接边误差(0.02mm)、接合距离(0.02mm)、悬挂距离(0.007mm)等)5)数据的精度检查 (一般要求对直线地物和独立地物,误差小于0.2mm,对曲线地物和水系,误差小于0.3mm,对边界模糊的要素应小于0.5mm)24.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 25.元数据的获取:三个阶段(数据收集前、数据收集中、数据收集后)五种方法(键盘输
21、入、关联表、测量法、计算法、推理法)26. LIS中元数据的作用: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3)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4)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第4章 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结构与空间数据库1.基本概念: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或称元素、结点、顶点、记录。数据项是数据结构中讨论的最小单位,是数据记录中最基本的、不可分的
22、有名数据单位。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集合(也可称数据对象)中各元素的关系。2. 常见的数据结构类型:(1)集合(2)线性结构(3)树形结构(4)网状结构3. 空间数据结构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关系和编码形式。分类:(1)矢量数据结构(2)栅格数据结构(3)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4. 土地信息包括:(1)属性信息(2)空间信息包括1)位置信息2)空间关系信息5. 拓扑关系: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6. 拓扑结构的基本元素:拓扑弧段结点多边形7. 拓扑关系的类型:(1)拓扑关联性 表示空间图形中不同类型元素,如结点、弧段及多边形之间的
23、拓扑关系。(2)拓扑邻接性 表示图形中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3)拓扑包含性 表示空间图形中,面状实体所包含的其它面状实体或线状、点状实体的关系。8. 矢量数据的表示: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精确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 9. 矢量数据的获取方式:1)由外业测量获得2)由栅格数据转换获得3)跟踪数字化 10. 矢量数据结构按其是否明确表示各地理实体的空间相互关系可分为两大类:(1)简单数据结构:只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编码方法有三种: 1)面条结构最典型2)点位字典结构3)链/点位字典结构简单数据结构的特点:数据按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结构简单、直观,编码容
24、易。 每个多边形都以闭合线段存储,多边形之间的公共边界被数字化两次和存储两次,造成数据冗余。点、线和多边形有各自的坐标数据和属性数据,但没有拓扑数据,互相之间不关联,空间分析非常困难。岛只作为一个单个图形,没有与外界多边形的联系。(2)拓扑数据结构:不仅表达几何位置和属性信息,还表示空间关系(拓扑关系)。拓扑数据结构的特点: 数据存储冗余较小; 数据中保存了空间实体的拓扑关系; 方便了空间关系的查询; 通过拓扑编辑,能确保空间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更新时,要重新计算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11. 栅格数据的表示:栅格结构用密集的网格基本单元将地理区域划分为网格阵列。位置由行、列号定义,属性为栅格单元
25、的值。12. 栅格数据的获取:1)来自于遥感数据2)来自于对图片的扫描)由矢量数据转换而来4)由手工方法获取13. 栅格属性代码的确定方法:(1)中心归属法(2)长度占优法(3)面积占优法(4)重要性法14. 栅格数据结构:(1)直接栅格编码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2)游程长度编码1)方案1: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2)方案2:逐个记录各行(或列)代码发生变化的位置和相应代码。特点:属性的变化愈少,行程愈长,压缩比例越大,即压缩比的大小与图的复杂程度成反比优点:压缩效率高(保证原始信息不丢失);易于检索、叠加、合
26、并操作缺点:只顾及单行单列,没有考虑周围的其他方向的代码值是否相同,压缩受到一定限制(3)四叉树编码三种编码方式的比较:1)直接栅格编码:简单直观,是压缩编码方法的逻辑原型;2)游程长度编码:在很大程度上压缩数据,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栅格结构,编码解码十分容易,十分适合于微机土地信息系统采用;3)四叉树编码:具有区域性质,又具有可变的分辨率,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四叉树编码可以直接进行大量图形图象运算,效率较高。15. 四叉树编码的基本思想:先把地图看成是一个正方形的单元,如果该单元内有不同性质的多边形,则将单元分成四个大小相同的二级单元,然后再分别判断这四个二级单元中是否还有不同性质的多边形;
27、若其中某个二级单元中有不同性质的多边形,则再划分成四个大小相同的三级单元;这种逐级一分为四的方法,一直分到单元内无不同性质的多边形为止。16. 矢量和栅格数据是两种表示土地信息的方法,前者的显著特点是位置明显,属性隐含,而后者的显著特点是属性明显,位置隐含。17. 空间数据库在LIS中的地位与作用: (1)空间数据库花费的时间要占整个系统建设所花时间的85%以上。(2)空间数据库的布局和存取能力对LIS功能的实现和工作的效率影响极大。(3)贮存于空间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18.空间数据库 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应用系统三个部分。19. 空间
28、数据库特点:数据量特别大。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且这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数据应用广泛。20.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1)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2)概念模式:又称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21. 三级模式间两次映射:1)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2)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22.数据库领域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五种:前三种为传统模型,后两种为新兴模型。(1)层次模型用树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树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种实体类型。揭示的是实体之间一对多的联系。1)层次模型
29、的两个限制条件: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节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除根节点外,其他的结点都有且仅有一个父节点。2)层次模型的特点: 单码查找速度快,易于更新和扩充;但会产生数据冗余,且难以顾及实体元素间的拓扑关系,给拓扑查询带来困难,也不能直接表示实体之间多对多(m:n)的联系。 (2)网络模型用网络结构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模型,每个结点依然表示数据库中的一个实体类型。可以表示实体之间多对多的关系。1)网络模型与层次模型的区别可以有零个或多个结点无父结点 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父结点 允许两个结点之间有两种或多种联系2)网络模型的特点:可表示多对多的关系,其数据存储效率较高,数据冗余也较小,但网状
30、模型的结构复杂,数据更新也较为繁琐。 (3)关系模型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模型。1)表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不能再分的基本字段; 各列被指定一个相异的名字; 各行(记录)相异,不允许重复;行、列次序无关。2)关系模型的特点优点:可利用数据本身的公共值隐含地表达实体之间的联系,结构简单灵活、数据修改和更新方便、容易维护和理解,是当前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不足之处:难以处理空间数据库涉及的复杂目标,管理较为复杂,查找速度与网状和层次模型相比也要慢一些。(4)面向对象模型指无论怎样复杂的事物都可以准确地由一个对象表示,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行为,对象的特征用数据来表示;对象的行为用改
31、变对象状态的操作来实现。1)LIS中的面向对象模型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5)时空模型。23.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典型步骤,即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4.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 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 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效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 在空间元素间维持复杂的联系,反映空间数据的复杂性; 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25.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内容(1)系统需求分析 (调查用户需求需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编制用户需求说明书)(2)概念设计 (3)逻辑设计 (4)物理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记录存储格式
32、,选择文件存储结构,决定存取路径,分配存储空间。)26. 用-模型建立概念模型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模型应含的实体。第二步:建立系统单项应用的局部-模型。第三步:将局部-模型综合为系统的总体-模型。第四步:改进总体-模型。27.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定义数据库通讯数据库维护 )第5章 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1.对空间数据的处理(1)坐标变换(2)图幅拼接(3)生成拓扑关系(3)数据核对)2. 坐标系一般有三种:(1)用户坐标系指地图采用的坐标系;(2)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在数据库系统中定义的坐标系;(3)设备坐标系每一种图形设备都有独特的坐标系,它们使用的坐标都是设备的相对坐标。
33、3. 坐标变换的类型(1).设备相对坐标到用户坐标的变换 (图形数字化前后)(2).用户坐标到数据库坐标的变换 (图形数据的入库)(3).数据库坐标到用户坐标的变换 (空间数据检索) (4).用户坐标到设备坐标的变换 (图形显示或绘图仪绘图)(5).数据库坐标到屏幕坐标的变换和屏幕坐标到数据库坐标的变换 (人机交互编辑)4. 图形的几何变换对图形缩放、平移、旋转、投影等一系列图形的几何变换5. 图幅接边的步骤:1)、识别和检索相邻图幅 (编号通常取位数,其中个位数表示拼幅时横向顺序,十位数表示拼幅时的纵向顺序)2)、逻辑一致性的处理 3)、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数据的匹配 (常用方法有: 平均法强
34、制法4)、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删除6. 图形常见错误(1).伪节点(2).悬挂点(通常有两种情况:未及过伸)(3).“碎屑” 或“条带”多边形(4).不规则的多边形(5).多边形标识点错误7. 多边形拓扑关系的建立(1)链的组织(2)结点匹配(3)检查多边形是否闭合(4)建立多边形(5)岛的判断8. 顺时针方向构多边形:指多边形是在链的右侧。最靠右边的链:指从链的一个端点出发,在这条链的方向上最右边的一条链。 9.土地信息的空间分析:(1)缓冲区分析(2)叠加分析(3)网络分析10.缓冲区指对点、线或面实体,按指定的条件,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空间区域作为分析对象,这个区域称为缓冲区。
35、如修一条铁路,要知道铁路两边30m所涉及的房区及桥梁。11. 叠加分析就是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多个空间要素对象的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该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1)视觉信息叠加2)点与多边形的叠加3)线与多边形的叠加4)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加合成叠置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更多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层进行叠置时根据两组多边形边界的交点来建立具有多重属性的多边形。统计叠置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两组或更多的多边形要素的数据层进行叠置时进行多边形范围的属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区别:合成叠置得到一张新的叠置图,产生了许多新的多边形,每个多边形内都具有两种以上的属
36、性,通过区域多重属性的模拟,寻找和确定同时具有几种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统计叠置的目的是精确地计算一种要素在另一种要素的某个区域多边形内的分布状况和数量特征,或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种专题内容的数据。统计叠置的结果为统计报表或列表输出。13. 一般的GIS软件都提供了三种类型的合成叠置操作:并、叠合、交。14. 栅格图层叠加指不同层面的栅格数据逐网格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或逻辑判断进行运算,从而得到新的栅格数据系统的方法。 叠加方法:1)数学运算法2)逻辑关系分析法逻辑交运算、逻辑并运算、逻辑非运算15. 网络分析指依据网络拓扑关系(结点与弧段拓扑、弧段的连通性),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以数
37、学理论模型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研究的一种分析计算。16. 网络的基本要素:1) 结点2)连通路线或链3)转弯4)停靠点5)中心6)障碍17. 主要网络分析功能:(1)最短路径分析(在网络中从起点经一系列特定的结点至终点的资源运移的最佳路线,即阻力最小的路径。)(2)地址匹配(对地理位置的查询,它涉及到地址的编码。)(3)资源分配(有两种分配方式:一是由分配中心向四周输出资源;另一种是从四周向分配中心集中资源)18. 空间信息查询按一定的要求对土地信息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实体及其空间信息进行访问,从众多的空间实体中挑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应的属性。 19. 空间查询:(1)图
38、形查询属性(2)属性查询图形(3)空间关系查询 (4)地址匹配查询(5)缓冲区查询 (6)SQL查询20. 缓冲区查询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第6章 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1.土地信息系统的设计 确定系统目标(1)确定目标的原则:1)针对性2)阶段性3)实用性4)预见性5)先进性(2)确定目标的依据1)用户需求2)经费3)系统建设时间的要求4)技术条件5)数据情况 系统分析其任务有:(1)用户需求分析(2)可行性分析(3)系统结构方案分析 系统设
39、计分三个部分进行设计:1)功能设计2)数据库设计3)应用设计 系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1)程序的编制与调试2)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立3)人员的技术培训4)系统测试及测试报告的编写。 系统运行和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1)纠错2)数据更新3)系统的拓展和完善4)硬件设备的维护2. 土地信息系统的评价项目1)、系统效率是系统完成某一个操作任务所占有的人工和机时。2)、系统可靠性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3)、可扩展性在系统设计时留有充分的接口4)、可移植性对于硬件环境的适应能力5)、经济评价经济投入和经济效益的评价6)、用户界面作业:1、 土地信息的涵义、构成、特征?2、 地理信息空间参考有哪些?简述各自的特点?3、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4、 土地信息获取途径?5、 元数据?LIS中元数据的作用?6、 空间数据误差来源?空间分析7、 空间缓冲区分析8、 空间叠置分析9、 合成叠置与统计叠置的优缺点?10、 土地信息标准化的意义与作用?11、 土地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内容?12、 LIS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