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反渗透纳滤基础知识全解(共1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840476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反渗透纳滤基础知识全解(共1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反渗透纳滤基础知识全解(共1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反渗透纳滤基础知识全解(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反渗透纳滤基础知识全解(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声明: 本文提及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海德能公司的专利范围。除非来自海德能公司的书面保证,海德能公司对于本文提供的信息及本文提供的产品和系统性能没有义务提供担保。第三章 反渗透、纳滤基础知识1 分离膜与膜过程膜分离物质世界是由原子、分子和细胞等微观单元构成的,然而这些微小的物质单元总是杂居共生,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微观粒子都会倾向于无序的混合状态。人们发明了过滤、蒸馏、萃取、电泳、层析和膜分离等分离技术来获取纯净的物质。膜分离技术的基础是分离膜。分离膜是具有选择性透过性能的薄膜,某些分子(或微粒)可以透过薄膜,而其它的则被阻隔。这种分离总是要依赖于不同的分子(或微粒)之间的

2、某种区别,最简单的区别是尺寸,三维空间之中,什么都有大小巨细,而膜有孔径。当然分子(或微粒)还有其它的特性差别可以利用,比如荷电性(正、负电),亲合性(亲油、亲水),深解性,等等。按照阻留微粒的尺寸大小,液体分离膜技术有反渗透(亚纳米级)、纳滤(纳米级)、超滤(10纳米级)和微滤(微米和亚微米级),另外还有气体分离、渗透蒸发、电渗析、液膜技术、膜萃取、膜催化、膜蒸馏等膜分离过程。表-1 主要的膜分离过程膜的种类膜的功能分离驱动力透过物质被截留物质微 滤多孔膜、溶液的微滤、脱微粒子压力差水、溶剂、溶解物悬浮物、细菌类、微粒子超 滤脱除溶液中的胶体、各类大分子压力差溶剂、离子和小分子蛋白质、各类酶

3、、细菌、病毒、乳胶、微粒子反渗透和纳滤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分子物压力差水、溶剂无机盐、糖类、氨基酸、BOD、COD等透 析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分子物浓度差离子、低分子物、酸、碱无机盐、尿素、尿酸、糖类、氨基酸 电渗析脱除溶液中的离子电位差离子无机、有机离子渗透气化溶液中的低分子及溶剂间的分离压力差、浓度差蒸汽液体、无机盐、乙醇溶液气体分离气体、气体与蒸汽分离浓度差易透过气体不易透过气体薄膜复合膜薄膜复合膜由超薄皮层(活性分离层)和多孔基膜构成。基膜一般是在多孔织物支撑体上浇筑的微孔聚砜膜(即0.2mm厚),超薄皮层是由聚酰胺和聚脲通过界面缩合反应技术形成的。薄膜复合膜的优点与它们的化学性质有关

4、,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在中等压力下操作就具有高水通量和盐截留率及抗生物侵蚀。它们能在温度040及pH2l2间连续操作。像芳香聚酰胺一样,这些材料的抗氯及其他氧化性物质的性能差。过滤图谱平膜结构图-1非对称膜与复合膜结构比较美国海德能公司的RO/NF膜(CPA, ESPA, SWC, ESNA, LFC)均是复合膜。CPA3的断面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在支撑层上形成褶皱状的表面致密层。原水以与皮层平行方向进入,通过加压使其透过密致分离层,产水从支撑层流出。图-2CPA3的断面结构表面致密层构造根据膜种类不同,制作平膜的表面致密层材质也有差异。大多数都是采用交链全芳香族聚酰胺。其构造如

5、图-3所示。図-3交链全芳香族聚酰胺结构不同的表面致密层构造的RO膜的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图-4是CPA3与ESPA2断面透射电镜TEM照片。可以发现ESPA2膜的褶皱形状明显高于CPA3。膜分离过程实际上是通过这些褶皱实现的,显然褶皱越高,比表面积越大,产水量越大。通过膜表面微观结构的精确控制来改善膜性能,这是海德能对于膜工业的重要贡献。ESPA系列产品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低压膜,明显降低了反渗透运行成本,扩大了反渗透的应用范围。图-3CPA3与ESPA2的皮层断面TEM照片卷式膜元件卷式膜元件是由多个膜袋缠绕在一开有孔洞的工程塑料中心集水管上制成(图-5)。每个膜袋由两张相背的膜片构成,膜片

6、中间夹一层聚酯纤维编织淡水网格,膜周围3条边用环氧或聚氨酯粘合剂密封,第四边留作产水通道与中心集水管连接。在相邻两膜袋之间铺夹塑料隔网构成进水流道(进水网格)。进水沿膜袋外侧的进水网格从膜元件的一端进入膜元件,部分作为产水透过膜,其余部分作为浓水从膜元件的另外一侧排出。透过膜的产水进入膜袋,沿产水网格呈螺旋状向内流动,经过中心管上的孔进入中心集水管,通过产水排出口流出。全量过滤全量过滤也称为直流过滤、死端过滤,与常规的滤布过滤类似,被处理物料进入膜组件,等量透过液流出膜组件,截留物留在膜组件内。为了保证膜性能的可恢复性,必须及时从组件内卸载截留物,因此需要进行定时反冲洗(过滤的反过程)等措施来

7、去除膜面沉积物、恢复膜通量。膜组件污染后不能拆开清洗,通常采用在线清洗方式(CIP)。超滤/微滤水处理过程一般采用全量过滤模式。错流过滤被处理料液以一定的速度流过膜面,透过液从垂直方向透过膜,同时大部分截留物被浓缩液夹带出膜组件。错流过滤模式减小了膜面浓度极化层的厚度,可以有效降低膜污染。反渗透、纳滤均采用错流过滤方式。图-5 卷式膜元件结构示意图膜系统膜系统是指膜分离装置单元。压力驱动膜系统主要由预处理系统、升压泵、膜组件(压力容器和膜元件)、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构成。膜污染各种原水中均含有一定浓度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悬浮物主要是无机颗粒物、胶体和微生物、藻类等生物性颗粒。溶解性物质主要是易

8、溶盐(如氯化物)和难溶盐(如碳酸盐、硫酸盐和硅酸盐)。在反渗透过程中,进水的体积在减少,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在增加。悬浮颗粒会沉积在膜上,堵塞进水流道、增加摩擦阻力(压力降)。难溶盐会从浓水中沉淀出来,在膜面上形成结垢,降低RO膜的通量。这种在膜面上形成沉积层的现象叫做膜污染,膜污染的结果是系统性能的劣化。2 反渗透/纳滤基本原理半透膜半透膜是具有选择性透过性能的薄膜。当液体或气体通过半透膜时,一些组分透过,而另外一些组分被截留。实际上半透膜对于任何组分都有透过性,只是透过的速率相差很大。在反渗透过程中,溶剂(水)的透过速率远远大于溶解在水中的溶质(盐分)。通过半透膜实现了溶剂和溶质的分

9、离,得到纯水以及浓缩的盐溶液。渗透渗透是当流体在跨越半透膜屏障时的一种自然过程。如果将一箱纯水用一张半透膜垂直分为两部分,纯水与理想半透膜的两面以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接触,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跨越半透膜的水的流动产生,因为在膜两侧的化学势完全相等。如果在其中一侧加入溶解性盐,盐溶液一边的化学势降低了。纯水便会向盐溶液一侧渗透,从而产生一个渗透流,直到化学势的平衡重新建立为止(图6a)。渗透压按照科学术语,在半透膜的两边存在一个“化学势”(离子或溶质分子的浓度差)的差值,通过溶液的渗透过程对化学势差进行补偿。当平衡重新建立时,在半透膜的两侧形成了一个水位差即静压差,这个压力差便是渗透压。渗透压是溶液本

10、身的性质,取决于溶液浓度,与半透膜没有关系。渗透压与溶质浓度之间的关系为:Posm = 1.19 (T + 273) * (mi) (1)其中Posm渗透压(psi),T为温度(), (mi)是溶液中所有溶质的总摩尔浓度。TDS为1000ppm的水溶液的近似渗透压约为11 psi (0.76 bar)。反渗透在图6a的箱子中,水通过渗透作用流向盐溶液一侧,直到达到新的平衡建立。在盐溶液一边施加一个额外的压力与渗透压相等,原有的平衡会受到影响(图6b)。外加压力将会使盐溶液一边的化学势增加,使溶剂流向纯水一边。这种现象便是反渗透。反渗透过程的驱动力是外加压力,反渗透分离所需能量与溶液的难度直接相

11、关。因此,从盐溶液中生产同样体积的水,盐的浓度越高,所需能耗也越高。图-6 反渗透原理对于反渗透过程分离水和盐的机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解释。目前一般推荐两种传递模型:毛细孔流模型和溶解扩散模型。水通过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膜上存在的孔,另外一种是通过膜中的分子节点之间的扩散。根据理论,膜的化学性质是,在固液界面上水优先吸附并通过,盐被截留。水与膜表面之间有弱的化学结合力,使得水能够在膜的结构中分散。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在传递过程中水比盐的优先地位。水的传递水通过半透膜的速率由方程(2)确定。Qw = ( P - Posm) Kw S/d (2)其中Qw为苏水透过膜的速率,P为膜两侧压力

12、差,Posm为膜两侧的渗透压差,Kw为膜的纯水渗透系数,S为膜面积。(2)式通常被简化为:Qw = A (NDP) (3)其中A为膜常数,NDP为跨过膜的水传质净驱动压力或净驱动力。盐的传递透过膜的盐流量定义为:Qs = C Ks S/d (4)其中Qs为膜的透盐量,Ks为膜的盐渗透系数,C为膜两侧盐浓度差,S为膜面积,d为膜厚度。该方程可简化为:Qs = B(C) (5)其中B代表膜常数,C为盐传质驱动力。从方程(4)和(5)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已知的膜来说: 膜的水通量与总驱动压力差成比例; 膜的透盐量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比例,与操作压力无关。透过液的盐浓度Cp,取决于透过反渗透膜的盐量和水量

13、的比:Cp = Qs/Qw (6)膜对水和盐的传质系数不同,所以才有脱盐率。没有什么理想的膜具有对盐完全的脱除性能,实际上是传质速率的差别早就了脱盐率。方程(2)、(4)和(5)给出了设计反渗透系统必须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比如操作压力的增加会提高水通量,但对盐的透过没有影响,所以透过液的盐度会更低。透盐率原水中溶解性杂质透过膜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SP = 100% (Cp/Cfm) (7)其中SP为透盐率(),Cp为透过液盐浓度,Cfm为料液的平均盐浓度。水通量和透盐率的基本关系式是反渗透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透盐率随操作压力增加而降低,其原因是水通量随压力增加,但盐的透过速率在压力变化情况

14、下保持不变。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原水中脱除总可溶性杂质浓度或特定溶质浓度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SR = 100% - SP (8)其中SR为脱盐率(),SP为透盐率(见7式)。产水-透过液反渗透、纳滤膜的透过液为净化水,因此也称为系统产水。浓水-浓缩液未透过膜的溶液,原水中的溶质在其中被浓缩。在水处理反渗透系统中浓水作为废水排出。回收率(转化率)料液转化为透过液的百分率。回收率是反渗透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计算公式为:R = 100%(Qp/Qf) (9)其中R为回收率(),Qp为产水流量,Qf为原水流量。回收率影响透盐量和产水量。回收率增加时料液侧中的盐浓度也会增加,致使透盐量增加、渗透

15、压上升以及NDP降低,产水量降低。浓差极化比(b系数) 膜透过水并截留盐时,在膜表面附近会形成一个边界层,边界层中的盐浓度比本体溶液浓度高,这种盐浓度在膜面附近的增加叫做浓差极化。浓差极化会使实际的产水通量和脱盐率低于理论估算值。浓差极化效应如下: 膜面上的渗透压比本体溶液中高,从而降低NDP(净驱动压力); 降低水通量(Qw); 增加透盐量(Qs); 增加难溶盐在膜面上超过其溶度积形成沉淀结垢的可能性。浓差极化因子(CPF)被定义为膜面浓度(Cs)与本体浓度(Cb)的比:CPF = Cs/Cb (10)水通量的增加会增加离子向膜面的输送量,从而增加Cs。料液流速的增加加剧了紊流效果,减少了膜

16、面高浓度层的厚度。因此CPF与透过通量(Qp)成正比,与平均料液流量(Qfavg)成反比:CPF = Kpexp(Qp/ Qfavg) (11)其中Kp是取决于系统结构的比例常数。料液平均流量采用料液和浓缩液的算术平均数,CPF可以表达为膜元件透过液回收率(r)的函数:CPF = Kpexp2R/(2-R) (12)海德能推荐的浓差极化因子极限值为1.20,对于40英寸长的膜元件来说,相当于18的回收率。纳滤膜及其主要应用理想的反渗透膜只对水有透过性能,任何溶质都会被阻留。纳滤膜早期称为松散反渗透(Loose RO)膜,纳滤膜可以让部分溶质透过,根据膜和溶质的种类不同,溶质的透过率也不同。纳滤

17、膜的一个很大特征是膜本体带有电荷性。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和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膜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纳滤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介面:(1) 软化水处理对苦咸水进行软化、脱盐是纳滤膜应用的最大市场。(2) 饮用水中有害物质的脱除。传统的饮用水处理主要通过絮凝、沉降、砂滤和加氯消毒来去除水中的悬浊物和细菌,而对各种溶解性化学物质的脱除作用很低。纳滤膜可用于脱除河水及地下水中含有的三卤甲烷中间体THM(加氯消毒时的副产物为致癌物质)、低分子有机物、农药、异味物质、硝酸盐、硫酸盐、氟、硼、砷等有害物质。(3) 中水、废水处理。(4) 食品、饮料、制药行业。各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奶

18、类、酒类、酱油、调味品等的浓缩、精制。(5) 化工工艺过程水溶液的浓缩、分离。3 膜性能的影响因素反渗透以及纳滤过程的主要指标是产水通量和脱盐率。对于一定的膜元件,产水量和脱盐率受到给水水质条件和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最基本的给水水质因素有含盐量(浓度)、温度和pH值等,运行参数有压力、给水流量和回收率等。下面就关于对产水量和脱盐率产生影响的各操作因子做一般论述。给水浓度浓度对产水量和截留率的影响如图-7所示。一定压力下当供给的原水浓度增高时,产水量就会减少。这是因为供给水的渗透压变高,有效压力降低的缘故。脱盐率受浓度影响非常大。通常浓度提高,产水量就会降低的同时,脱盐率也会降低。但是当非常低的

19、浓度下,起初浓度增加,脱盐率率也会稍许增加。随后,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脱盐率就变的低下。图-7 原水浓度对透水量及脱盐率的影响膜元件CPA3-8040 原水浓度氯化钠1500mg/L 操作压力1.55MPa 温度25温度的影响温度对脱盐率和产水量的影响如图-8所示。温度变高,水的粘度降低,水的扩散性增加,产水量也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在同一压力下,温度上升一摄氏度,产水量可增大34。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类型的膜,温度对于脱盐率率的影响的差别较大。一般来讲温度增高脱盐率降低。这是因为温度上升,盐的扩散速度就会增大的原因。pH依存性进水pH值对膜分离性能有较大影响,但对于不同的膜材质和原水水质有一定差别。

20、采用氯化钠测试溶液, CPA3膜的pH依存性如图-9所示。聚酰胺系列的反渗透膜是拥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的两性电荷膜。在低pH值时,膜面电位比等电点(膜电位图-8 给水温度对透水量及脱盐率的影响膜元件CPA3-8040 操作压力1.55MPa 回收率15%图-9 pH对透水量及脱盐率的影响CPA3-8040 原水浓度1500mg/L 操作压力1.55MPa 回收率15% 温度25图-10 操作压力对透水量及脱盐率的影响膜元件CPA3-8040 原水浓度氯化钠1500ppm 回收率15%图-11 浓水流量对透水量及脱盐率的影响CPA3-8040 原水浓度1500mg/L 操作压力1.

21、55MPa 温度250)要高,氨基吸收质子(-NH2+ H+ = -NH3+),膜表面现正电性;在高pH值时,膜面电位比等电点要低,羧基失去质子(COOH = COO- + H+)表现为阴性。因为通常聚酰胺系列反渗透膜的等电点在酸性范围,因此在中性(pH=7)附近,聚酰胺膜表现负电荷性。原水的浓度稀薄的时候,表现负电荷性的膜相对于(Cl-)阴离子比较,阳离子(Na)的脱除率就相对降低。在高浓度,两种离子的脱除率基本相近。对于天然水RO/NF系统,pH降低会使产水电导率升高。这是由于天然水一般都含有碳酸氢根(HCO3-),而碳酸氢根与氢离子、二氧化碳和碳酸根的平衡关系受到pH值的影响。在pH降低

22、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膜对二氧化碳没有分离效果(进、产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相等),透过膜的二氧化碳会建立新的平衡,增加产水电导率。操作压力产水量的增加与压力成正比。由于盐透过速率受压力影响较小,随着产水量增加脱盐率会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而上升,大致为一定值。操作压力对于脱盐率和产水量的影响如图-10所示。流量的影响浓水流量对产水量和脱盐率的影响如图-11所示。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进水流量降低时脱盐率和产水量都会下降。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压力不变而进水流量降低会增加系统的浓缩倍率,提高了下游的给水浓度,渗透压会相应提高,从而降低了净推动压力。同时由于降低了产水量,盐浓度增加导致盐透过增加,降低了脱

23、盐率。另一方面,降低进水流量等于膜表面线速度的降低,增加了膜表面边界层厚度和边界层浓度,同样提高了渗透压和透盐速率。回收率回收率对产水量和脱盐率的影响见图-12所示。在压力一定情况下,回收率提高,膜面的浓差极化比也提高,有效压力则减小,最终产水量减小。同时脱盐率也降低。和上面提到的流量的影响相同。膜系统回收率的限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存在渗透压的影响,另外一个同原水水质也密切相关。回收率增高时,溶解于溶液中的盐呈过饱和状态,会有盐及其它溶质析出在膜面沉淀、结垢的可能,会对膜性能带来很大的危害。图-12 回收率对透水量及脱盐率的影响CPA3-8040 原水浓度氯化钠1500mg/L 操作压力1.55MPa 温度25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