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起浅谈教师的概念?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是这样的表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职业,其产生与发展变化是与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的,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如下图所示: 一、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应该说教师的职业是伴随教育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师还没有形成独立职业的时候,就存在着教的活动。我国古籍所载的伏羲氏教民以猎、神农氏教民耕种的传说,表明原始社会早期是原始部落的首领或有生产经验的人承担了教师的
2、职责。原始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观察模仿,原始教育中的庠、青年之家等,都是长者为师、能者为师。奴隶社会,当教育从生产劳动与日常生活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后,虽然有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但由于承担教师职责者多是“以吏为师”、“僧侣为师”,教师是一种社会官吏或僧侣兼做的工作,故由此确定,在学校产生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并不是专职的,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教师更没有专业教育机构的专门训练。从奴隶社会文化下移而兴起的私学或书院的教书先生与讲学的学者,虽以教书为谋生手段,也只是因其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并不具有从教的专业技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社会的总体教育程度
3、很低,能接受教育的人数由于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而极为有限,私学虽有,但实际为数寥寥。因此,当时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十分有限,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也屈指可数。五帝时代的“成均”和虞舜时代的“庠”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萌芽,也标志着教师及职业的萌芽,只是我国不同时期对教师的称谓不一,如夫子(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师傅(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先生、宗师、教授等等,老师和教师是今天通俗的称谓。我国古代教师职业的特点表现为:第一、官
4、师合一。第二、教师地位悬殊。第三、形成了“尊师重教”,“师道尊严”的传统。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职业所以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其社会基础是: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社会还没有实行普及教育,教师需求量小,没有大量培养的社会需求。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教师职业由兼职到独立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由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独立师范教育的诞生。 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天主教神甫拉萨尔(1651一1719)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
5、育的先驱。 1795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1810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 1832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1833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也是在这个时代,即1897年创立了以专门培养教师为主的师范学校。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它开办于1898年7月3日,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通过设立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的社会基础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资产阶级登上政
6、治舞台后对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新需要。 广泛实施的普及教育对基础教育师资的大量需求。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发展,普及中等教育促进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三、教师职业专业化培养模式多元化阶段世界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普及基本完成,教师需求总量萎缩,质量要求提高,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令人羡慕的社会职业。在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机构开始逐渐减少,曾经在训练教师的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作用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任务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师范教育体系开始被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等多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教师培养
7、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中国的师范教育自建国以来一直是以独立师范院校为主体形式的发展模式。但21世纪,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普及教育对教师质量要求的急切提高以及用人市场的自由选择机制,都客观要求改革现存封闭定向的师范教育体制,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发展模式多元并存的过渡时期。在这个不会太长的过渡时期里,中国的教师培养将主要来自三种模式,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综合性的以培养教师为优长的大学、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而不论采取哪种模式,瞄准的目标都是在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赢得社会就业市场。四、中国百年的师范教育史(五个重要的阶段)1、“中体西用型”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2、“仿美抗日型”师范
8、教育制度沿革3、“亲苏封闭型”师资培养制度演变4、“改革开放性型”师范教育体制改革5、新世纪教师教育体制确立总之,“废科举,兴学校”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政治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使教师职业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教师职业中不再存在政府官职的教师,有官职者若在大学任教也只是兼职教师。其次,普及教育的提倡,中小学的大量开设,师范教育的兴办,使教师群体的数量激增。第三,近代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大更新和分科教学的加强,使教师传授学科知识的意识得到强化。进入20世纪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第二,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加强教育实习。第三,开辟多种渠
9、道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进入21世纪初,许多迹象表明,教师职业正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从教者的教师已是一种其他职业劳动者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教师职业的发展经过了独立化专门化专业化的发展过程。纵观教师职业的产生和演进特点,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现象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始终。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制约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政治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教师职业的发展状况。 (5)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促进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观念的不断改变。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