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_田慧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_田慧生.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加强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并建立起充分 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的机制; ( 5)积极推进 “ 校本研训 ”工作; ( 6)建立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教 的津贴制度 ,激励大学毕业生流向农村。 6. 加强农村教育质量监控,是提高农村教育 质量的保证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全球位居前 列,是在办学条件、手段相对落后,师资队伍整体 素质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 力 “ 拼 ” 出来的。虽然在考试方式、教学方法、教育 内容等方面需要跟上时代步伐,进行必要的改革, 但是 ,任何一项有可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的 改革都必须谨慎对待 ,农村教育改革尤为如 lit为 此,必须结合农村教育改革的
2、实际 ,切实加强农村 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 ( 1)以县为主,实行农村教 育质量分片负责制,强化教育行政领导、教师进修 学校研训人员的责任; ( 2)加强质量检测 ,学年检 测以县为主,学期检测、单元检测以校为主; ( 3)实 行教育质量与干部任用、教师评聘直接挂钩制 ; (4)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政府督学 教育行政部门 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7. 适度降低农村学生升学门槛,是全面提高 农村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升学成本明 显提高,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加上升 学的门槛依旧 较高,新的 “ 读书无用论 ” 在个别农村地区已经存 在,有可能蔓延开來为避免这种现象,进一步提 高农村学生就学的积极性
3、 ,必须针对农村学生实 际,及时运用好升学门槛这一杠杆:( 1)继续拓宽 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高职学生升入普通大学的渠 道,对来自农村的学生 ,在入学的条件要求上,可 作适度放宽; ( 2)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农村普通高 中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 ; (3)在做强农村中职学校的品牌专业的同时,鼓励 这些学校走综合办学之路 ,并采取登记入学的方 式,努力扩大办学规模 8.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 ,是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的有益补充教育扶贫制度的建立 ,是全社会关注 关心农村教育的标志,对解决农村教育的应急之 需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目前 ,这项工作需要从两个 方面予以加强: ( 1)加大政府的
4、扶贫力度 ,积极推 进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杂费、 书本费的制度以及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 中阶段教育的制度; ( 2)加大社会的教育扶贫力 度 ,推动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并由物质扶贫 向物质与智力扶贫兼顾的方向转移,如,可以尽快 启动 “ 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 程 ” 、 “ 高校对口支援贫困县中小学工程 ” 、 “ 城 镇学 校对口支援贫困中小学工程 ” 、 “ 社会各界援助贫 困地区中小学工程 ” 。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 建设问题的思考 田慧生 ( 中央教育科学研宄所副所长、研宄员)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
5、义务教育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一支数量足 够、质量合格的农村教师队伍就成为加快农村教 育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素质的 关键 一、农村教师队伍基本状况堪忧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缋但是 ,长期困 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依然存在 , 有些情况甚至进一步恶化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状 况不容乐观 1. 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 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得到 了相当程度的解决 ,但在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帐 未了新帐又添的现象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 ,原有的教育经
6、费来源渠道没有了,而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 转移支付机制在不少地区尚未建立起来 ,这使得 原有的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凸现 ,拖欠教 师工资情况进一步恶化农村教师工资严重拖欠 问题,已成为直接制约农村教 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的一个瓶颈因素。 2. 数量增加,效益不高。 20世纪 80年代以 来,教师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至 2001年 ,虽然由 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学龄人口下降导致教师数有所 减少 ,但全国小学专任教师仍达到 579. 77万人, 普通中学专任教师达 418. 84万人,其中,农村小 学教师达 379. 35万人,农村普通中学教师达 164. 75万人,当年 ,我国小学和普通中学生师
7、比 分别为 21. 64: 1和 17. 98: 1,其中农村小学和 农 村 普 通 中 学 生 师 比 分 别 为 2 2 . 68 : 1 和 19. 90: 1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01U按照国 际通行评价方法,生师比是用以考察一个国家教 师配置和使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v 般来说 ,越是发 达国家,生师比越低,越是欠发达国家,生师比越 高。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 ,过高的生师比反映了 教育资源的短缺,过低的生师比则反映了效益的 低下。我国中小学生师比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也大大低于处在同一发 展水平的其他人口大国。这表明,我国教师队伍总 量偏高,生师比偏低,师资使用
8、效益不高过于庞 大的教师队伍必然加重教育经费负担,加大教师 工资拖欠问题解决的难度 ,进而从更深层次上影 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水平的提高。 3. 整体素质较低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状 况令人担丨尤一是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 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 的需要,这一问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已充分暴露出來二是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 较大落差。我国中小学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本来 就低,农村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则更低。经过近年 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小学 初 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由 1989 年的 71. 3微、 41. 2败、 43. 9杨提高到
9、2001年 的 96. 81%、88. 81%、 70. 7晚。(教育部 :跨世纪 中国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07页) 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虽有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培 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不少教师实际教学 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因此,进一 步提高农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 任务。三是农村教师中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 多,层层拔高使用的多,教师整体水平难以保证 除已转公的大批民 办教师外, 2001年农村普通中 学仍有 6. 5万名代课教师 ,小学有 51. 54万名代 课教师。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0i)据调查,代 课教师数量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
10、因,是不少民 办教师转正后随即改行或调入条件更好的学校 , 大批村级小学只好找代课教师维持运转 由于缺 少合格师资补充机制,农村学校缺教师时 ,常用的 方法就是高中缺教师从初中拔,初中缺教师从小 学拔,层层拔高,结果使农村教师素质越拔越低 另外,大量民转公教师、代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 的师范专业教育 ,第一学历大多不合格,知识基础 比较薄弱 ,教学能力和水平偏低,而这类教师在不 少乡镇学校和边远地区学校特别是小学仍占很高 比例 ,有的地方甚至占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这 种状况的普遍存在,已成为导致农村教师队伍整 体素质偏低且难以短期改变的关键因素四是农 村教师职业道德亟待提高。由于待遇低、工资拖
11、 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 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差、职 业意识淡漠 管理制度改革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前提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 上都是体制性问题,因此加快体制创新,建立符合 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师工资发 放和人事管 理制度,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根本大计和基本 前提 1. 以县为主,多方支援,确保教师工资按时 足额发放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 制,将农村教师工资收归县级财政统一发放,是确 保教师工资发放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这一体制 的实施必须与建立规范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和财 政转移支付制度密切结合,坚持以县为主 ,多方支 援,明
12、确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分担教师工资的 比例,建立相应的监督报告和责任追宄制度,才可 能真正解决教师工资拖欠问题 2. 提高工资待遇,实施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 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在解决教 师工资拖欠问题的 前提下,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特别是贫困和边 远农村地区教师工资待遇 ,对于稳定农村教师队 伍,吸引合格师资到农村任教具有重要意义在现 有条件下,首先应采取措施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标 准不低于国家标准 ,地方性津贴补助不低于当地 国家公务员水平,尽快做到城乡教师执行同一工 资标准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和边远地 区教师的扶持力度,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拨款建立 贫困和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13、 3. 加快农村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当前农 村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 题一是通过合理的编制管理实现教师资源的合 理配置以国际标准衡量,我国教师总量偏大,师 资使用效益偏低 因此教师总量应进一步严格控 制,减员增效 ,适度分流和精简一批不合格教师, 适当提高生师比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教师总量 偏大的同时 ,教师编制使用又存在着严重的区域 性不平衡 ,如城市、城镇、平川地区教师超编,农村 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山区教师严重短缺等。针对 这些实际情况,应充分发挥编制管理的调节平衡 作用,区别对待,有效调节,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 , 特别是向农村地区的 流动 ,不断提高师资使用效 益,实
14、现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建立严格的教师职业 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和质量关打破教师资 格终身制,变一次性资格考核为多次考核,探索教 师资格分级认证制度 ;逐步提高新聘教师的学历 层次,特别是第一学历要求 ;建立规范的教师聘任 制度,面向全社会招聘、录用合格教师,探索符合 农村教育实际的农村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 位责任考核制度三是建立合理的农村师资输入 与交流机制。国家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引导和鼓 励合格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制定特殊政 策,逐步建立区域内城市与农村学校 “ 校对校 ” 教 师定期交流制度,分配到城市学校工作的应届大 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的锻炼制度, 城市和发达地区志
15、愿者到农村学校义务服务制 度,东西部地区教师对口支援制度等,从制度上解 决合格农村师资紧缺问题 三、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1. 加快师范教育改革 ,建立符合农村教育发 展需要的教师教育体系。近年来,终身教育思想和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传统的师范教育思想及体制 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师教育 制度和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师范 教育改革的主流我们认为 ,在全方位推进师范教 育改革过程中,各级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师范院 校应针对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际需要,调整 师范教育功能定位,变一次性教育为终身教育,建 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开放式教育体系,为农村教 师接
16、受正规的教师专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机会 ;切 实改革招生培养模式,扩大招收定向农村师范生 , 调整专业设置 ,拓宽课程内容,强化教师专业精 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 ;实事求是,稳 步推进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变,适当保留一 批在农村师资培养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 中等师范学校 ;进一步发挥高水平综合大学教育 学院和重点师范大学在培养高水平师资和培训骨 干教师方面的改革探索及带头作用,探索建立新 型教师教育体系和农村骨干教师培养体系,开创 农村教师教育新局面 2. 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 系。继续教育是农村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 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17、 重要保障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和基础 教育的新变革,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观念、职 能、工作重点、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应相应调整 和转变应确立为农村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发展服 务的大教育、大培训观,赋予农村教师培训、进修 机构以更丰富的职能,除学历补偿 教育、知识技能 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 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等一系列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应面 向农村生活和农村教育实际 ,丰富培训内容,重视 信息技术手段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应大力加强 省、市、县、乡各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制止 部分地区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后出现的拆、停、并、 转农
18、村教师培训机构的做法,逐步建立以县级教 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推 进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系统化建设 3.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不断促进教 师专业成长校 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 本途径,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一条成功的国际经 验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应立足学校与教师的 实际需要,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 主要问题和提高实际教学及科研能力为目标,将 本职工作与培训任务,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总结 , 教学改革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 课题研究活动,教学观察、分析、交流活动,讲座、 咨询、读书、实地培训活动等,为农村教师走向专 业成长提供最基本的帮助。另外,
19、农村学校校本培 训要注重校际交流和校际互助 ,应倡导协作式、开 放式校本培训,充分发挥乡镇中心校的组织协调 作用,使校本培训这一有效的教师培养方式在促 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是 发展农村教育的治本之策 曾天山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研究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农村教育 面临战略转型和多样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必须 在创新中破解农村教育难题,把完善农村教育管 理新体制作为治本之策,才能真正落实农村教育 在整个教育工作中 “ 重中之重 ” 的战略地位 一、发展农村教育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 根据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农 村税费改革逐步推
20、进的新情况,借鉴国外发展农 村教育的经验,中央于 2001年 2002年相继召开 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完善农村义务教 育管理体制电视电话会议 ,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 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明确了农村 基础教育实行新的管理体制丄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由 “ 农民为主 ” 转 为“ 政府为主 ” ,由 “ 以乡镇政府为主 ” 向 “ 以县政府 为主 ” 转变,实行 “ 一保二控三监管 ” 机制 ,方向正 确,其效果和影响非常明显 ,尤其是解决了拖欠教 师工资的顽症 新体制明确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各级分担的方 针,从而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
21、发展农村经济,也 更加符合国际发展义务教育的主流,体现执政为 民思想和公共政府形象 新体制明确了中央、省、地沛 县(区 乡 (镇)五级政府的职责,特别是按照重要性依次排 列为县(区 省、中央、地(市 ) 乡(镇)政府的职 责,从而使政府负责能够落在实处,责任明晰,各 级政府在这种体制设计中对农村教育不再是力所 能及地尽义务,而必须全力以赴地履行法律责任 新体制使 “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 有了新的内 涵这种新体制的变化,将带来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的变化,促使教育资源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比较合 理的分布,带来教育管理体制中权利和义务的变 化随着这种转变,县域教育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 遇,县级政府在发展
22、农村教育的过程中将扮演更 为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大的责任,使县级政府与义 务教育的发展有了更直接的关系 ,农村教育发展 成为县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农村教育 的发展经费成为县域规划建设和财政预算中的重 要部分和内容,县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教育管理部 门的体制和机构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逐步从经 济政府转变为公共政府,促使 县级主要领导和主 管领导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农村教育新管理体制推进顺利 ,截止到 2003 年 4月底,全国已有 9脱的县将教师工资管理, 9物的县将教师人事管理上收到县,为推动城乡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和促进农村教育可持续 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个单方面的管理体制改
23、革依然难解义务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之结, “ 小马拉大 车 ” 局面没有根本性变化,县级财政难当重任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县级财政赤字面一度高达 4 以上,县级统筹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县 内的贫富差别得以平衡,但仍无补于一个县财政 的绝 对匮乏,许多县级政府已经成为教育政府,教 育投入占县财政的 4脱以上,负担围着教育转, 早已不堪重负,因此,以县为主只能是管理体制的 要求 ,投入体制还必须是政府为主各级分抵近两 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2002年 达到 359. 12亿元,占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的 28. 3视,加上地方政府投入达到 989. 78亿元,占 总投入的 78. 1脱。但其中 9 以上被用作发放 教师工资。另外,还有难以估算的陈欠教师工资, 提高学校公用经费,进行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以